梁正青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同期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效果及其预后.方法:将74例中期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沙利度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同步放化疗:放疗量为60~66Gy(6~7周),在放疗的第一天即给予患者实施多西他赛+奈达铂的化疗方案.观察组在上述给药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从100mgQN开始,逐渐加量至200mgQN并维持该剂量,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有效率为76.70%,对照组为61.3%,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Ⅲ/Ⅳ级消化道毒性反应、白细胞毒性反应、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轻(P<0.05).结论:沙利度胺虽然不能够有效提高中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但能够显著减少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夏环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髋关节置换手术THA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有效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骨质疏松的患者,按照对比分析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分别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每组50例,其中采用PFNA方式的50例为一组,采用HA方式的50例为二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髋关节评估标准.结果:一组术后的功能评分水平、治愈优良标准明显高于二组的情况,其差异具有有效的统计学标准意义,P<0.05.结论:PFNA手术治疗方法较为简单、耗时短,出血量少,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术后髋关节整体功能有效恢复效果明显,是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的方法.
作者:沈洋;牛东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试分析在免疫规划中纳入甲肝减毒活疫苗后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在2008年1月-2010年1月未在免疫计划中纳入甲肝减毒活疫苗前人口中随机选择1455例作为参照组研究对象,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免疫计划中纳入甲肝减毒活疫苗后的人口中选择1455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的甲肝发病率,并分析在免疫计划中纳入甲肝减毒活疫苗年后的流行病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接种率与保护率均高于参照组,而甲肝发病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接种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甲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接种率、保护率以及发病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肝患者中男性的发病率远高于女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中0-10岁年龄段人群的甲肝发病率高,而观察组中51-60岁年龄段为甲肝的主要发病人群;参照组患病率位于前三的职业分别为学生、农民、幼托儿童,而观察组患病率位于前三的职业分别为农民、学生、散居儿童.结论:在免疫规划中纳入甲肝减毒活疫苗后,甲型肝炎的发病率显著降低,应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和健康教育,重点加强高危人群的免疫接种,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率.
作者:黄泽琼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妇科急腹症在临床上极为常见,而且该病具有较为复杂的病因,同时发病较急,短时间内会出现很大变化,通常病情较为危重.因此尽早确诊对该病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过程中,阴道超声诊断措施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且诊断价值极高.文中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的收治的158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超声诊断,观察其临床诊断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昱;杨学红;陈景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凋亡抑制蛋白抗体(Livin)、干扰素-γ(IFN-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Livin、IFN-γ水平,参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标准评定病情程度评定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血清Liv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血清Livin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IFN-γ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Livin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Livin、IFN-γ变化幅度确定病情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艳;张学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2010年,经过近10余年的多方努力与呼吁,卫生部制定了《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承认了电子病历的合法性.电子病历在实现无纸化之后,改变了病案管理的模式,病案统计科的职能与流程都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病案管理中病历的调阅与复印在工作流程上也发生了改变,工作人员完成工作的标准、工作人员在操作时的相互关系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作者:赵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中医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共计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个组别,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38例患者划分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的38例患者划分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5.26%,明显比对照组的18.42%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能够使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朱盼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眩晕症患者跌倒发作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68例眩晕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予以干预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情绪发生率.结果:采取干预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取干预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应对患者的眩晕症患者的跌倒发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
作者:吴琳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VSD技术治疗对GustiloⅢ 型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GustiloⅢ 型开放性骨折患者33例,采用外固定架与VSD联合进行治疗.结果:全部3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1.5±2.1)个月.其中发生骨髓炎1例,伤口浅表感染3例,延迟愈合9例;切口愈合时间(2-12)周,平均(5.4±3.2)周.其中7例术后3个月骨折延迟愈合.结论:采取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治疗GustiloⅢ 型骨折疗效较好,二者实现优势互补,患者卧床限制减少,避免换药痛苦,减轻医生负担,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王召华;周丕育;黄江;杨绍浦;李尚权;苏期波;赵亮;马元俊;黄振华;张林虎;张钦超;张青松;王金波;卢军;张勇;梁建军;刘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我院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更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全年住院病人尿培养阳性菌株,应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尿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162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00株(61.5%),革兰阳性菌498株(30.7%),真菌126株(7.8%).主要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30.6%),屎肠球菌(11%)和粪肠球菌(10.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是50.8%和32.3%.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谱有较大差异,且近年来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建议临床医生根据病原学监测资料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倪作为;冯海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挑选200例于2015年1月-2018年1月被本院所收治行上腹部手术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加以研究,将他们按照以不同的麻醉方式分成两组(A组与B组),A组病人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病人则单纯行全麻,比较两组病人的麻醉实施情况.结果:就两组病人各时间段的HR与MAP变化情况来看,B组病人的HR在T1时段比A组高(P<0.05),手术时A组T1、T2以及T3时段的HR比B组低(P<0.05);A组MAP在整个手术期间的变化波动较小,B组则呈上升的趋势,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腹部手术中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爱彬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照顾者对家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为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干预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12名脑瘫患儿照顾者进行随机调查,收集脑瘫患儿的一般情况、照顾者对家庭康复训练知识、态度、执行情况等信息.结果:112名照顾者中仅有31名照顾者坚持长期家庭康复训练,依从率为27.6%,有48名照顾者从未进行过任何家庭训练,占42%.结论:加强对脑瘫患儿照顾者进行康复知识宣教及家庭训练指导,提高照顾者的家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有助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莫玲;罗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患者58例,记为A组,非老年患者46例,记为B组.对比不同组别血生化指标与肾功能指标、抗体检测结果.结果:不同组别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差异不显著(P>0.05),A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容量(MCH)、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显著高于B组(P<0.05),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Urea)、胱抑素C(Cys-c)显著高于B组(P<0.05);不同组别抗核抗体阳性率、抗可溶性抗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血生化指标、肾功能及抗体检测均呈现明显异常,且存在发生自身免疫性胃炎的风险,在临床处理中要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顾树江;张春铭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Tk1变化在预测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所监测的302例癌症患者以及621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癌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不同癌症患者以及给药后癌症患者血清中TK1含量变化,分析TK1含量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体内TK1含量较正常人群高,其中恶性肿瘤组患者体内TK1含量高,其次为癌变前期组、良性肿瘤组.为患者注射紫杉醇后,TK1含量明显降低.结论:TK1含量高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预测恶性肿瘤,但不能完全依据血清中TK1含量来鉴别癌症的存在.
作者:雷顺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对比研究感染性肺实变及癌性肺实变磁共振DWI扫描与CT强化扫描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并通过胸部CT扫描发现为肺实变的患者共70例,以病理结果和保守治疗治愈为标准,感染性肺实变患者有20例,癌性肺实变患者有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增强CT及胸部MRI-DWI检查并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感染性肺实变及癌性肺实变在增强CT、MRI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的准确率.结果:CT强化诊断感染性肺实变15例,诊断准确率为75.0%(15/20),诊断癌性肺实变39例,诊断准确率78.0%(39/50).MR核磁诊断感染性肺实变17例,诊断准确率为85.0%(17/20),诊断癌性肺实变45例,诊断准确率90.0%(45/50).结论:MR及MR-DWI可以更为清晰、准确的诊断感染性肺实变及癌性肺实变,值得临床考虑及推广应用.
作者:孙常防;刘海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高龄产妇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以2017年12月-2018年5月我院300例高龄产妇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实验组应用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高龄产妇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子宫入骨盆平均时间、产后恶露持续平均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抑郁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出血等高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高龄产妇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
作者:尹静;蒋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呼吸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且发作起来非常严重,对患者的生活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护理不当还会造成病情恶化、疾病转移,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呼吸内科临床与康复护理.
作者:李杰;刘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治疗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时间在2017年3月~2017年9月期间的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400名患者与我院治疗室5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自2017年4月份开始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明确活动目标,研究品管圈活动前与活动后治疗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患者院内感染、护士卫生护理知识掌握等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卫生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活动前,与活动前期相比,患者在院内感染由20.0%下降到8.5%,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护理干预治疗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深入的推广.
作者:方芸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对骨科手术患者中开展中医情志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情志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睡眠质量佳、睡眠质量尚可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手术患者开展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王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对免疫功能正常肺曲霉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5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实验进行检测,研究组患者使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实验进行检测.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对免疫功能正常肺曲霉病的诊断结果以及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检验方法下的检验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各项检验指标,包括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等均显著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验技术对于免疫功能正常肺曲霉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效果较好,同时将半乳甘露聚糖实验以1.0位临界值时,可以显著提高检测结果的阳性预测值和检测敏感度,对于早期诊断的意义重大,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聂文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