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颌外科术后患者的心身症状变化

陈波;张震康;王兴;李淑然

关键词:正颌外科, 心理, 随访研究, SCL-90
摘要:目的:评估正颌外科术后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方法:108位正颌外科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四阶段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查,对术前及术后各阶段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术后半年及术后一年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主观心理变化.结果:术后即刻阶段,患者在F4(抑郁)、F5(焦虑)及F6(敌对)症状因子分有加重趋势.术后三个月症状因子分下降,接近于术前水平.术后半年及一年,症状因子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患者主观自评术后自信心提高,幸福感增强. 结论:正颌外科术后患者心理状况有了积极的改善,并随时间呈动态上升趋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的血清白介素水平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以阳性症状为主(P组)和以阴性症状为主(N组)精神分裂症患者IL-1β,IL-2,IL-6水平在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者的差异.方法: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的IL-1β,IL-2,IL-6水平.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IL-2血清水平在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组患者IL-1β血清水平在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P组与N组之间比较,治疗后IL-6水平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PANSS量表阳性症状得分(P分)和阴性症状得分(N分)与白介素水平的相关关系.未发现在患者组及对照组内部IL-1β、IL-2、IL-6之间的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相比血清白介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症状类型在治疗前后白介素水平改变的趋势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某些白介素水平有影响.

    作者:陈健;金魁和;丁宝坤;刘盈;彭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隔代带养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对比分析

    既往研究发现散居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较多,且检出率与带养人有关[1].本文对带养人因素进了专题研究.

    作者:邓长明;陈光虎;石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理治疗有无副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心理治疗逐渐走进公众生活之中,呈现让从业人员感到欢欣鼓舞的大好局面.各种传媒都在倾听心理治疗师的声音,社会对心理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讨论心理治疗的副作用,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然而,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始终需要对治疗本身进行审视并接受督导,这是治疗的基本要求.同样,对心理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展开讨论,对心理治疗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保持足够的警惕性,这对于心理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和鸣;刘丹;方新;张一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伴抑郁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功能性不良(FD)患者的抑郁障碍及抗抑郁药对其疗效.方法:以CCMD-2-R为标准诊断抑郁障碍.将伴抑郁的FD随机分为3组:文拉法新组、多塞平组和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以治疗前、治疗2周和8周FD症状积分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积分变化评定疗效.结果:(1)FD中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32.28%;(2)FD症状积分在文拉法新组和多塞平组于治疗2周时即明显减少(P<0.05),于治疗8周时非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DS积分在文拉法新组于治疗2周时即明显减少(P<0.05),文拉法新组和多塞平组于治疗8周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文拉法新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多塞平组.结论:FD伴发的抑郁障碍发生率高,抗抑郁治疗能有效改善消化不良和抑郁症状,文拉法新作用迅速且优于多塞平.

    作者:王金梁;韦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于1968年由Pitt提出,当时他描述此类疾病是分娩后不典型抑郁,属于神经症性抑郁症。于产后6周内起病,通常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但也可持续1~2年,起病常是潜隐的,常不被发现,当症状处于轻度到中度而且寻求帮助的行为遭受到劝阻或淡化时,产后抑郁可以发展到较为严重的地步,有的甚至可能出现扩大性自杀。人们对产后抑郁的关注由来已久,Kraepelin和Bleuler就曾提出这是紧随妊娠和分娩应激后产生的一组典型症状[1]。由于分娩前后本身所蕴涵的诸多社会、心理、生理意义,使得人们对这一疾病的病因、病程及分类、归属产生了诸多争议。虽然从DSM-III及ICD-9开始,产后抑郁己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诊断单元,而是归入相应的疾病大类,但对疾病认识的分歧仍远未统一。下面是对该病近期的研究动向作一回顾。

    作者:杜义敏;汪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对早期教育环境不良儿童的学前干预及5年纵向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生活和教育环境不良儿童学前干预效果,并对他们进入小学后进行5年追踪.方法:用促进儿童发展的五大领域学前干预方案、家长培训来提高干预组儿童父母和家庭成员对儿童教育的认识.通过智力和运动生理测查了解儿童干预前后的变化,并对干预和对照组儿童进入小学后的心理状态、学习成绩、留级和辍学率等进行5年追踪观察.结果:干预半年后,干预组儿童智商、儿童运动生理测查等好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进入小学后,干预组儿童的学习适应能力、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组,留级率和辍学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学前干预方案对早期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不良儿童的干预有效,并使儿童作好接受教育的心理准备、提高儿童认知水平、降低留级和辍学率.

    作者:梅建;董中旭;杨育林;于厚贤;鞠衍银;李绍德;段广福;李光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抑郁症状的特征及治疗

    目的:了解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的特征,明确氟西汀对抑郁及焦虑症状的作用特点.方法:选取62例符合ICD-10中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评定HAMD、HAMA.疗效评定以减分率及有效率为评定指标.结果:氟西汀治疗第六周末,有效率为79.03%,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末的HAMD各项目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氟西汀治疗六周后,HAMD三个因子减分率分别为:迟滞(75.8%)、焦虑/躯体性焦虑(69.4%)、体重(45.2%);HAMA二个因子减分率分别为:精神性焦虑(70.97%)、躯体性焦虑(72.58%).结论:氟西汀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症状均有缓解作用.氟西汀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动力缺乏亦有较好疗效.

    作者:吴文源;骆艳丽;李春波;蔡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记忆和学习的研究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DSM-Ⅳ亚型记忆学习功能及与持续性注意的关系.方法:对113名8-12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童与83名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研究,并与持续性注意测验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DHD各亚型图案记忆成绩均较对照组差;混合型儿童的图片记忆、言语记忆和故事记忆成绩较对照组差.持续性注意测验的击中率、虚报数、d'值与记忆和学习相关.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存在记忆与学习功能损害,与注意障碍明显相关.

    作者:罗学荣;李雪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信效度检验与应用

    目的:引进和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并初步进行临床应用.方法:将SQLS译成中文,并回译.以17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和51例门诊患者为样本进行信度、效度评定.结果:SQLS中文版重测信度0.87,内部一致性α系数0.70~0.92,与SF-36、SCL-90显著相关,因素分析证实了三个因子.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住院患者在精力/动机上反而好于门诊患者,而患病时间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显著,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主观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此外,参加工娱治疗、使用副反应小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主观生活质量高.上述结论提示量表反映的情况与临床实际基本相符.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经初步测试、信度、效度符合要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骆宏;罗南;王义强;陈树林;毛洪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细胞因子的实验室研究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病因未明的异质性疾病,许多证据表明中枢神经系统(CNS)与免疫系统间存在着复杂的网络联系,其中细胞因子(CK)不仅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而且有广泛的中枢调节作用,在精神分裂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精神分裂症中枢CK的测定结果文献报道不一致[1-3].为系统探讨这方面的改变,作者对11例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例外科患者脑脊液(CSF)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а-肿瘤坏死因子(TNFа)及其可溶性受体Ⅰ(sTNF-RⅠ)、受体Ⅱ(sTNF-RⅡ),IL-10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山;刘刚;孔祥泉;陈胜洪;陈继军;姚咏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本文研究对象为1999年11月至2000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符合CCMD-2-R[1]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病例共91例,男32例,女59例,年龄在18-65岁,平均年龄(37±8)岁,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上.以某医科大学学生49人和本院进修医生34人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55人,女28人,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26±6)岁,受教育程度均在大专以上,无精神疾病史.

    作者:袁勇贵;张宁;李箕君;沈鑫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工作记忆测验练习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确定出消除工作记忆测验练习效应影响的少练习遍数.方法:选择4名年龄19~24岁的大学生,分别在连续两天的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和晚上7:30~9:30进行多次练习,并收集练习成绩的数据.结果:在实际分析的4名被试数据中,各工作记忆分测验(两种类型,三种难度水平)中均存在明显的练习效应,练习成绩前后比较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①练习效应只是影响被试测验成绩变化的因素之一;②为了消除正式测验时出现练习效应所导致的自变量混淆,建议正式测验时六项分测验的练习遍数均不得少于18遍.

    作者:曹雪亮;苗丹民;皇甫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恢复期对疾病认识的调查

    本文将(1)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首次住院;(2)症状缓解,社会功能大部恢复,自知力恢复或基本恢复;(3)排除有精神分裂样症状群而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其它精神病性障碍;(4)具有小学五年级以上文化水平的2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59例,女性60例;年龄:16-44岁,平均24.4±6.9岁;职业:工人44例,农民149例,待业11例,教师34例,学生9例,干部3例.调查时病情状况:219例精神症状均缓解,社会功能大部恢复,其中162例自知力恢复,57例自知力基本恢复.调查时服药情况:87例仍然维持使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其中66例有锥体外系副作用;132例已减用药物剂量,无明显的药物副作用.血尿素常规及肝功均正常.

    作者:袁有才;李忠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正颌外科术后患者的心身症状变化

    目的:评估正颌外科术后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方法:108位正颌外科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四阶段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查,对术前及术后各阶段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术后半年及术后一年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主观心理变化.结果:术后即刻阶段,患者在F4(抑郁)、F5(焦虑)及F6(敌对)症状因子分有加重趋势.术后三个月症状因子分下降,接近于术前水平.术后半年及一年,症状因子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患者主观自评术后自信心提高,幸福感增强. 结论:正颌外科术后患者心理状况有了积极的改善,并随时间呈动态上升趋势.

    作者:陈波;张震康;王兴;李淑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国成人智力量表与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用于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病人的比较

    本文采用两种版本的智力量表先后测验了两组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病人,对结果进行一致性及相关性比较.

    作者:董汉振;路英智;张勤峰;李晓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学龄期儿童适应技能评定量表的初步编制

    目的:编制一套适用于我国6岁至14岁儿童的适应技能评定量表.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湖南省部分地区的402名儿童,初步建立了一区域性常模.结果:项目分析结果表明本量表适应技能四大领域各项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均符合测量学要求.结论:学龄期儿童适应技能评定量表基本达到预期设计目的和预期水平.

    作者:张琼;姚树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福利院与普通家庭儿童学校社会行为的对比研究

    目的:了解福利院儿童的学校社会行为特点,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同一学校学习的福利院儿童31名、普通家庭儿童31名;使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的Kenneth W. Merrell, Ph. D编制的<学校社会行为量表>,对实验对象的学校适应行为进行评定.结果:福利院儿童的社会能力呈现出明显低于普通家庭儿童的趋势,福利院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家庭儿童.智商、性别是影响社会能力的主要因素,而成长环境、年级、性别是影响反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雁;蔡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单相抑郁症复发率的动态分析

    既往研究单相抑郁症复发率时,只是对某一个或数个时间点进行调查,未曾用曲线方程去描述复发率的数学规律,本文拟对这方面做一研究.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社交恐惧症的评估方法

    社交恐惧量表是帮助临床治疗者评估病人社交恐惧的严重程度,以及评估治疗疗效的有效工具.除此之外,研究者还使用社交恐惧量表探究对社交恐惧症的假设,它是深入研究社交恐惧症必不可少的工具.

    作者:刘兴华;钱铭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先天盲童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完整性的探讨

    目的:测评先天盲童的语言智商的特点,从而探索先天盲童的第二信号系统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韦儿童智力量表的语言智商和自行设计的多项认知与感受调查表,对盲校44名先天性全盲孩子进行了评估.结果:先天盲童语言智商区间分布基于正态分布,但个体差异明显,与常模相比其相似(t=2.5,P<0.05)、算术(t=4.0,P<0.01)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而领悟(t=41,P<0.01)则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且差异有显著性,语言智商与初受教育年龄相关(χ2=13.8,P<0.01),智商越高对颜色、形状、梦境感受越强烈.结论:先天盲童的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受多因素影响.

    作者:刘尔才;李晓伟;李秀梅;刘同菊;张修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