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伟
目的:观察小儿腹部手术后采取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8例腹部手术患儿分作甲乙两组,每组14例.甲组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与胃肠减压等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乙组患儿术后康复效果优于甲组,且生活质量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部手术治疗中应用生长抑素,不但可以提高患儿术后的康复效果,而且还能改善其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广泛推广治疗.
作者:李亚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比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56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为研究组,一组采用黏膜切除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0.8±15.3)min,术中出血量为(68.9±13.4)ml,病灶切除率为(95.7±2.4)%,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4%(2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8例),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时间较长,但治疗效果好,对患者损伤小,预后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伶芬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作者:毕丽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于2017年4月将护士分层管理运用于管理中,为此,对比实施前(2016年4月-2017年3月)与实施后(2017年4月-2018年3月)的护理管理质量情况.结果:对比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护理工作质量情况,实施后的护理工作质量显著优于实施后,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实施前病患的满意率为80.00%,实施后的满意率为100%,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在临床中,实施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医院的管理质量,从而提升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龚翠碧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三步止泻法推拿调节脾虚乳兔脑-肠轴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将乳兔制成脾虚模型后,分成手法组、对照组、空白组.手法组予三步止泻手法干预脾虚模型乳兔,对脑、胃、肠组织进行形态病理检测.结果:手法组与对照组比较,肠组织HE实验形态有明显变化,脑、胃的组织HE实验形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证明三步止泻法治疗脾虚乳兔模型后,证明三步止泻法治疗小儿腹泻对肠组织的影响较大,对脑及胃的组织影响不大,明确手法与脑-肠轴有强相关性.
作者:杨丽秋;龙鑫;夏惠明;汪昂;岳阳;杨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的颈肩腰腿疼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一西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量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VAS评分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颈肩腰腿疼痛患者的症状,能够提升单一西医治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乃彬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产后不同时间内出血的情况;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生活质量状况;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后不同时间内出血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情绪评分、生活质量状况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情绪评分、生活质量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缓解焦虑情绪,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作者:朱爱丽;黄凤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基于我院门诊电脑系统的医案来分析赵春友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由霍林郭勒市中蒙医医院中医科门诊部赵春友教授治疗的172例咳嗽患者的医案,将这些医案录入我院门诊电脑系统中,通过总结分析,确定这些医案中的处方药物使用次数以及关联规则.结果:经过深入分析得出使用次数占前5的5味药物分别是枇杷叶、黄芪、桔梗、甘草、陈皮,用药次数≥25的药物有21种,药物的核心组合有18个.结论:经过研究可以看出赵春友教授治疗咳嗽的经验非常丰富,通常使用止咳祛痰具有宣肺作用的药物来治疗咳嗽患者.
作者:侯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讨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由专科护士电话随访的必要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二病区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前50名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出院后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每周进行电话随访,共3个月.后50名糖尿病患者给予出院健康教育指导,不做电话随访.结果:实验组50名糖尿病患者微量血糖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在达标范围内.电话随访使其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基本都掌握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糖尿病足的预防,低血糖的处理流程,合理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结论: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的重要性.
作者:周湘明;许丽君;李雪勤;缪园园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档案管理是医院经营和管理一个重要内容,医院档案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临床科研和日常经营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医院需要重视和解决的课题.本文重点剖析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价值和地位,并探讨针对性措施.
作者:刘春月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今后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治疗提供临床治疗经验和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前来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患者35人.治疗1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2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的方式进行,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发现,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治疗2组患者采用的腹腔镜切除的手术方式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治疗1组.结论:与传统的开腹治疗方式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患者伤口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胆囊炎手术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金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按照云南省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和管理工作方案开展乙肝母婴阻断,至婴儿满8个月检测,观察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阻断效果,为提高乙肝母婴阻断工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5月我县住院分娩的所有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222例婴儿为观察对象,按要求采取乙肝母婴阻断措施.结果:对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严格采取乙肝母婴阻断措施,可收到降低乙肝经母婴途径传播率,遏制乙肝蔓延、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效果.
作者:姜会芝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接受肩关节半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对84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开展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AB两组,均有42例.A组使用肩关节半关节置换治疗,B组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开展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A组患者术后Neer评分比B组高(P<0.05).A组的Neer评分优良率是90.48%,B的有优良率是78.57%(P<0.05).A组术后肩关节运动范围比B组大(P<0.05).两组术后没有出现神经损伤、骨折脱位等并发症,A组术后3个月的X线检查,骨折线模糊,骨痂生长,假肢没有松动,B组有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内固定松动,并发症几率是16.67%,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x2=16.069,P=0.000<0.05).结论: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接受肩关节半关节置换治疗的效果突出,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较好,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聂雷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比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94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为研究组,一组采用开腹手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84.6±21.3)min,手术出血量为(56.7±18.4)ml,住院时间为(6.1±1.5)d,排气恢复时间为(23.3±6.7)h,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7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79%,研究组复发和转移率为10.64%,与对照组的42.55%,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疗效明显,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和转移率都相对更少,其疗效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张长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和探析手术室术中护理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挑选于本院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收治时间2017年4月—2018年3月,经计算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各36例,分别应用手术室术中预防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5.56%,参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56%和22.22%,效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手术室术中护理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保证患者凝血功能,严格控制血小板水平,可大量推广应用.
作者:费孝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予以锥颅术方案治疗,对照组予以开颅血肿清除术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长、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所需时长、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颅术血肿抽吸外引流手术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具有安全性较高、手术时间短的优势,能够有效清除脑出血血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利平;刘成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分析25例急性胃穿孔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探讨急性胃穿孔的护理对策.护理的重点是术前积极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抗生素预防感染、静脉输液支持治疗.术后做好胃管、腹部切口、营养支持等护理.
作者:崔淑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急诊危重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危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内科危重病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5年8月-2018年5月,根据其28d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50例)和存活组(50例),对其血脂、血糖、血常规、急诊诊断等指标进行分析,并采用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心理健康Ⅱ评分)评价其机体健康情况,分析其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危重病患者的LDL、HDL、TC等血脂水平低于死亡组,而其TG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危重病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预后情况与其HDL水平之间呈负相关的关系,而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急诊内科危重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危重程度和预后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若患者的疾病较为严重,则其出现低脂血症的几率就越高,急诊危重病患者在入院后,应加强其血脂水平的检查,并实施APACHEⅡ评分,从而更加准确对患者的病情以及其预后进行判断,为患者的临床抢救奠定基础.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劳力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劳力性心绞痛患者70例,其分为35例观察组与35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时间与发作频率接近的基础上,P>0.05,治疗后均有所减少,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更具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共出现2例低血压、3例肌痛、3例咳嗽、2例肝酶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48.6%,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治疗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曹至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比氨基水杨酸钠与EDTA治疗慢性锰中毒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121例慢性锰中毒的患者进行实验,对患者运用EDTA的方法进行治疗,进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结果:在运用EDTA对患者实施治疗的情况下,发现患者的阳性体征情况改善的较为显著,并且血锰水平降低的速度较快.结论:EDTA具有较为显著的驱锰作用,同时,脑脊液中的锰含量能够成为慢性锰中毒的生物监测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朱伟才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