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继辉;权效珍;靳镭;李豫峰;林华;章汉旺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探讨其干预对策.方法:选取32例儿童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问题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有:儿童心理行为、对疾病和药物的了解、家长的配合力度、社会的支持力度、对治疗的信心.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比较多,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于鸿;倪艳;刘洁欣;焦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比较分析阴道B超与腹部B超两种方法对异位妊娠诊断效果.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异位妊娠的3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60例行阴道B超检查,164例行腹部B超检查.结果:阴道B超诊断符合率为95.6%(153/160),误诊率为4.4%(7/160);腹部B超诊断符合率为86.6%(142/164),误诊率为13.4%(22/164),两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6岁以内儿童锌缺乏情况及其病因.方法:对429例该院门诊就诊的6岁以内儿童,根据其临床表现可能存在缺锌及其家长的意愿,采用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采取儿童末梢血,由专人负责,进行微量元素锌的测定,对其结果按不同年龄分成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岁以内儿童锌缺乏情况较为突出,3岁~组锌缺乏情况明显好转.结论:儿童锌缺乏是一相当普遍的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并根据其不同病因找出科学的解决方法.
作者:杨丽娟;郭庆云;王小芝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细菌性阴道病325例为病例组,非细菌性阴道病340例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BV的影响因素.结果:阴道内灌洗者患BV的危险性是无阴道内灌洗者的3.72倍,有淋病史患BV的危险性高于无淋病史者,非淋菌性尿道炎者患BV危险性高于无非淋菌性尿道炎者,有盆腔炎史者患BV的危险性高于无盆腔炎史者,有宫颈糜烂者患BV的危险性高于无宫颈糜烂者,使用宫内节育器者比不避孕患BV的危险性高,使用避孕套者比不避孕患BV的危险性低,月经期间使用消毒卫生巾者比不用者患BV的危险性低.结论:阴道内灌洗、淋病史、非淋菌性尿道炎、盆腔炎史、宫颈糜烂、使用IUD增加妇女患BV的危险性,使用避孕套、月经期间使用消毒卫生巾降低了妇女患BV的危险性.
作者:黄占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儿童银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35例银屑病患儿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每周2次,20次为1疗程,治疗过程中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及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护理.结果:痊愈25例,显效6例,总有效88.6%.结论: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为患儿提供耐心细致的护理及健康宣教对提高疗效起了重要作用,对患儿的早日康复尤为重要.
作者:郭毓萍;修志民;宋悦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卵巢移位术后卵巢功能的变化及术后补充放疗对移位卵巢的影响.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年1月~2006年1月期间收治的29例年龄≤40岁IA~IIA期宫颈癌患者实施宫颈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卵巢移位术.将这2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术后无辅助放疗者12例为研究组1,有辅助放疗者17例为研究组2;选取同年龄段、同期入院的32例行子宫全切并保留双侧卵巢于原解剖位置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1,7例行传统宫颈癌根治术(不保留卵巢)的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2.术后3个月、半年、1年随访研究组及两个对照组了解有无围绝经期症状,对研究组同时还调查性生活情况.测定术后1年左右研究组、对照组的FSH、E2水平,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中29例患者2例分别于术后9个月、11个月死亡,17例术后补充放疗.①更年期症状调查:出现更年期症状的患者,术后3个月为10例.未补充放疗的患者占2例,其中l例于术后半年症状消失,另1例及其余8例补充放疗的患者术后1年症状仍持续存在.②性生活调查:术后3个月有性生活者5例,均为术后未补充放疗者,性生活基本满意;术后半年有性生活者16例,11例性生活满意或基本满意;术后1年29例患者除2例死亡以外均有性生活,18例满意或基本满意.③术后1年左右测定FSH、E2水平.研究组1(未放疗组)与对照组1(子宫全切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1(未放疗组)与研究组2(放疗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2(放疗组)与对照组2(切除卵巢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患者术中行卵巢移位术可保留卵巢的功能.术后辅助放疗对卵巢功能有影响,但对于术后需要辅助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行卵巢移位术仍能部分保留卵巢功能.
作者:高群;孔繁斗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尼尔雌醇2 mg,2周1次,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均连续服用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清总胆同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血浆内皮索(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并观察疗效.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TC、TG、LDL-C、ET-1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NO水平明显上升;②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TC、TG、ET-1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NO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T-1与TC、TG及LDL-C之间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NO与TC、TG及LDL-C之间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紊乱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二者具有相关性;雌激素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有明显改善,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
作者:李彦芳;吴媚;赵彤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绝经3年以上妇女取环前应用倍美力阴道软膏的临床疗效,在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同时,减轻绝经后妇女取环的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80例绝经3年以上的妇女在取环术前7天开始应用倍美力阴道用软膏,每组用法如下:A组:1.0 g,1次/日;B组:0.5 g,2次/日;C组:0.5 g,3次/日;均于第8天来门诊在2%利多卡因宫颈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取环术.结果:对3组用法进行效果分析,A组与B组、C组在宫颈软化、术中疼痛程度及取器结果3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宫颈软化、术中痛苦程度及取器结果3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绝经3年以上要求取环的妇女,术前7天应用倍美力阴道软膏,用法:0.5 g,2次/日.此方法在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同时,减轻绝经后妇女取环的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绝经妇女取环方法.
作者:王新云;王延红;宋威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作用.方法:将该院1999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采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双侧子宫动脉化疗灌注加栓塞术能快速止血,术后血β-HCC下降满意,结局良好,无1例发生大流血或切除子宫.结论: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是保守治疗子官瘢痕部位妊娠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熊宙芳;周承凯;王泽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USA法检测13例正常对照、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31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10例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血清中VEGF-C的表达并比较各组间差异性.结果:①宫颈癌组无淋巴结转移者血清VEGF-C水平高于正常宫颈组及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VECF-C水平高于宫颈癌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CINⅡ/Ⅲ组血清VEGF-C水平与正常宫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浸润深度≤1/2宫颈癌患者血清中VEGF-C的表达较浸润深度>1/2的患者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VECF-C水平升高可能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成为推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有用指标;VEGF-C与宫颈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其可能预示宫颈癌不良预后,宫颈癌患者血清VECF-C水平变化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冯珊珊;王渠源;田红雨;刘路玖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儿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病理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9年3月住院治疗的60例小儿HSPN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10年,对患儿的临床病理及远期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完全恢复病例33例(55.0%),肾功能不全3例(5.0%).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常见,两者分别为28例(46.7%)、27例(45.0%);ISKDC病理分型以Ⅱ、Ⅲ级多,两者分别为29例(48.3%)、28例(46.7%);免疫病理分型以IgA、IgA+IgM常见,分别为19例(31.7%)、21例(35.0%).临床分型中孤立性血尿/蛋白尿与血尿和蛋白尿型预后优于肾病综合征及急进性肾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分级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1);非尿蛋白肾病水平的患儿预后优于肾病尿蛋白水平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病理分型与预后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发病时病理类型严重以及持续性的尿蛋白异常提示HSPN远期预后不良,应依据临床病理类型确定HSPN的治疗方案.
作者:汪春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对135例感觉统合失调患儿进行干预总结,试图探索找出有效的防治途径.方法:选择2007~2009年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医学原理,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系列设备、DDX- 200型多功能心理生理测量治疗仪、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强化训练等综合干预措施进行临床防治,把治疗前后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5例感觉统合失调患儿中,显效118例,显效率87.41%.其中男童显效率为86.05%,女童为89.80%,男女患儿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追踪观察及统计学分析显示,早期实施综合干预,疗效比较显著,对纠正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有推广意义.
作者:吴胜兰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法检测40例正常宫颈组织、50例CIN及41例宫颈浸润鳞癌标本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7.50%、34.00%、68.2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FHlT蛋白在CIN Ⅰ及CIN Ⅱ~Ⅲ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12.50%和44.1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FHIT蛋白在官颈鳞癌不同临床分期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58.82%和10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FHIT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87.50%和52.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中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其阳性表达呈明显减少趋势,提示FHIT可作为临床监测CIN转归的分子生物学指标.②FHIT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提示它可作为预测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杰;朱丹;张小平;潘影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Stark式刮宫产术后腹膜及膀胱腹膜反折愈合及粘连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剖宫产术后2次开腹手术患者腹膜及膀胱腹膜反折粘连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其中,Stark式剖宫产术后2次开腹手术69例(A组),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术后2次开腹手术128例(B组),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术后2次开腹手术41例(C组).比较3组患者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情况以及腹直肌、腹膜、大网膜、膀胱腹膜反折愈合粘连发生情况;比较3组患者剖宫产手术时间.结果:①腹壁切口愈合好,瘢痕纤细:A组85.5% (59/69),B组32.0% (41/128),C组75.6%(31/41);②腹直肌粘连:A组23.2% (16/69),B组52.3%(67/128),C组12,2%(5/41);③大网膜粘连:A组11.6(8/69),B组55.5%(71/128),C组24,4% (10/41);④腹膜粘连:A组15.9% (11/69),B组46.1% (59/128),C组12.2% (5/41);⑤膀胱腹膜反折粘连:A组15.9% (11/69),B组54.7% (70/128),C组12.2% (5/41).腹壁切口愈合及腹直肌、大网膜、腹膜、膀胱腹膜反折粘连情况,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C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rk式剖宫产腹壁切口愈合及减少腹直肌、大网膜、腹膜、膀胱腹膜反折粘连方面明显优于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术;虽然与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tark式剖宫产具有诸多公认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伊丽努尔·伊力亚斯;迪丽胡玛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d-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是一种新型的避孕系统,既具有IUD使用的长效性,又具有口服避孕药的高效性,可达到与避孕术相媲美的避孕效果.
作者:徐福霞;沙玉成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甲减)对妊娠和胎儿的影响.方法:对住院分娩的88例甲减孕产妇(临床甲减组38例、亚临床甲减组50例)及正常对照组100例分别统计其不良妊娠发生率.结果:临床甲减组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胎窘、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哑临床甲减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胎窘发生率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减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与甲减的程度有关.因此有必要在孕前或孕早期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严密监测孕妇、胎儿情况,以改善甲减孕妇母儿结局.
作者:汤浩;刘洪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继发渐进性痛经为主要症状,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是目前常见妇科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无统一认识,目前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功能改变方面的临床报道日益增多.
作者:薛霁;刘丽敏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彩超筛查产前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以便为临床处理提供决策信息.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期间对4 608例孕妇(年龄19~41岁,18~36孕周)采用彩超筛查法.结果:单胎4 597例,双胎11例,共发现胎儿神经系统畸形24例,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的神经系统畸形24例,彩超筛查胎儿神经系统畸形诊断符合率为100%(24/24),其中16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结论:彩超筛查法对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文萍;樊金莲;郭晓红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广两壮族妇女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与宫颈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抽查患宫颈炎但G-6PD正常的200例壮族妇女为对照组,患宫颈炎且G-6PD缺乏的200例壮族妇女为实验组.400例宫颈炎患者均接受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宫颈醋白试验(VIA)、碘试验、宫颈多点活检并送病理检查.分析壮族妇女宫颈炎患者G-6PD缺乏与宫颈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罹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45例,宫颈癌12例,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58例.对照组罹患CIN4例,宫颈癌1例,HPV感染19例.实验组罹患宫颈癌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结论:G-6PD缺乏可能是壮族妇女易患宫颈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覃桂荣;蒙玉刚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一免疫调节网络在儿童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合并胰腺炎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23例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合并胰腺炎患儿临床病例分析并进行血清及脑脊液中IL-1、TNF-a的水平检测.结果: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1、TNF-a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参与儿童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合并胰腺炎的病理过程,为临床上早期给予大剂量激素治疗提供了有力证据.
作者:秦越;张舒岩;杨立彬;张现娥 刊期: 2011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