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

于鸿;倪艳;刘洁欣;焦卉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 治疗依从性, 调查分析, 干预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探讨其干预对策.方法:选取32例儿童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问题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有:儿童心理行为、对疾病和药物的了解、家长的配合力度、社会的支持力度、对治疗的信心.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比较多,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分析阴道B超与腹部B超两种方法对异位妊娠诊断效果.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异位妊娠的3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60例行阴道B超检查,164例行腹部B超检查.结果:阴道B超诊断符合率为95.6%(153/160),误诊率为4.4%(7/160);腹部B超诊断符合率为86.6%(142/164),误诊率为13.4%(22/164),两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探讨其干预对策.方法:选取32例儿童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问题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有:儿童心理行为、对疾病和药物的了解、家长的配合力度、社会的支持力度、对治疗的信心.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比较多,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于鸿;倪艳;刘洁欣;焦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新疆阿拉尔地区部分维吾尔族与汉族妇女健康体格检查妇科超声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健康体格检查(体检)妇女妇科疾病诊断的意义,比较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妇女妇科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新疆阿拉尔地区688例维族妇女和1 200例汉族妇女健康体检中妇科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1888例健康体检妇女检出各种妇科疾病774例,占受检人数41.00%.以宫颈囊肿常见(14.35%),其次是子宫肌瘤(11.02%)和盆腔积液(7.47%).维族妇女各种妇科疾病检出率显著性低于汉族妇女.结论:许多妇科疾病因早期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而延误诊治,妇科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多种妇科隐匿性疾病,为及时诊治妇科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妇女健康体检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维族妇女妇科疾病发病率低于汉族妇女,可能与生活习俗、遗传因素有关.

    作者:秦旭红;魏策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γ-synuclein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γ-synuclein的表达与C-erbB-2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γ-synucle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乳腺增生组织、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erbB-2及临床病理指标(是否绝经、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γ-synuclein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增生组织中均无表达,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阳性率为43.18%(19/4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y-synuclein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C-erbB-2表达阳性、临床分期均呈现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是否绝经无关(P>0.05).结论:γ-synuclein阳性表达提示为晚期肿瘤、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较强以及对某些化疗药有较强的耐受性,可作为评价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γ-synuclein阳性表达可以成为良好的判断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赵静;朱海燕;刘睿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分析及对TNF-a和IL-6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对TNF-a和11-6的影响.方法:将78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TNF-a和11-6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张力、反射和意识恢复天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a和IL-6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TNF-a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对HIE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张力、反射和意识恢复时间,降低血清TNF-a、IL-6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文兵;胡培良;李淑鱼;王喜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作用.方法:将该院1999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采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双侧子宫动脉化疗灌注加栓塞术能快速止血,术后血β-HCC下降满意,结局良好,无1例发生大流血或切除子宫.结论: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是保守治疗子官瘢痕部位妊娠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熊宙芳;周承凯;王泽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二甲双胍干预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二甲双胍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63例PCOS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型PCOS (BM1≥25 kg/m2) 30例和非肥胖型PCOS( BMI< 25 kg/m2)33例;另入选62例同期年龄相匹配的非PCOS育龄妇女为对照组,根据BMI分为肥胖对照组(BM1≥25 kg/m2) 30例和正常对照组(BMI<25 kg/m2) 32例.检测各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1)、睾酮(T)和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的变化.肥胖型PCOS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干预12周,观察上述血清指标治疗后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OS患者T、hsCRP和TNF-a水平升高,肥胖型PCOS高于非肥胖型PCOS,非肥胖型PCOS又高于肥胖对照组,而肥胖对照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经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肥胖型PCOS患者血清T、hsCRP和TNF-a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肥胖型PCO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二甲双胍可降低肥胖型PCO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余帆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FHIT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法检测40例正常宫颈组织、50例CIN及41例宫颈浸润鳞癌标本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7.50%、34.00%、68.2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FHlT蛋白在CIN Ⅰ及CIN Ⅱ~Ⅲ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12.50%和44.1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FHIT蛋白在官颈鳞癌不同临床分期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58.82%和10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FHIT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87.50%和52.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中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其阳性表达呈明显减少趋势,提示FHIT可作为临床监测CIN转归的分子生物学指标.②FHIT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提示它可作为预测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杰;朱丹;张小平;潘影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捏脊配合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干预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新生儿捏脊配合抚触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1 0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捏脊配合抚触组519例,对照组481例,捏脊配合抚触从出生的当天开始进行捏脊配合抚触,对照组每天只作常规的沐浴.观察记录两组新生儿5天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和血清胆红素值.结果:捏脊配合抚触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捏脊配合抚触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新生儿捏脊配合抚触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

    作者:姚叶珊;彭丽;曾丽玲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徐州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徐州市中小学学生的零食消费现状,为学生零食消费的健康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徐州市两所初中和一所小学的学生零食消费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小学生吃零食的主要原因是饥饿或口渴(37.6%);中小学生常吃的零食顺位前3位依次为新鲜水果或全果汁、薯片方便面以及糖果糕点.中小学生选择零食的影响因素前3位分别是个人口味、卫生和新鲜度以及营养(P<0.05).结论:中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存在一定误区,需加强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如何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知识.

    作者:刘相佟;时影影;邵继红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形态及厚度变化与妊娠的关系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决定移植日与移植当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变化及形态转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评价阴道超声下子宫内膜形态变化与否能否用于预测临床妊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12月生殖医学中心冻融胚胎移植共482周期,除常规分析外,记录并比较决定移植日及移植当日内膜厚度、形态.结果:482个周期中比较决定移植日及移植当日子宫内膜,人工周期组内膜转化率高于其他两组,形态转化充分组妊娠率较高(P<0.05);移植当日为c型内膜者妊娠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膜转化充分组临床妊娠率高于转化不明显组,提示充分转化内膜更有利于胚胎着床,移植日内膜情况更接近胚胎着床时状态,并认为增加移植日的超声监测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熊露;李豫峰;章汉旺;刘玉芹;赖巧红;饶群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河南省项目点育龄妇女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项目点计划怀孕妇女孕前各种风险暴露情况.方法:通过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一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血红蛋白、血糖)等手段发现高风险因素,对获得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体质指数≥24.0(超重)、≥28.0(肥胖)的分别占26.01%和12.23%,15.42%的人患有高血压,血红蛋白>150 g/L的占10.39%,空腹血糖≥6.1 mmol/L的占5.92%,乳腺、甲状腺异常的分别占1.89%和1.74%.结论:项目点计划怀孕妇女孕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水平血红蛋白等风险因素存在,应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出生缺陷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蒋丽芳;柴健;张军喜;马颖辉;张花月;行晓霞;赵红瑜;程花枝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09年11月收治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126例,其中0型45例(A组),I型46例(B组),Ⅱ型35例(C组),均采用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A、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满意率分别为97.8%、95.7 %,略高于C组的91.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尤其适用于O型及I型黏膜下肌瘤患者.

    作者:李英;刘芯凤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及远期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病理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9年3月住院治疗的60例小儿HSPN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10年,对患儿的临床病理及远期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完全恢复病例33例(55.0%),肾功能不全3例(5.0%).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常见,两者分别为28例(46.7%)、27例(45.0%);ISKDC病理分型以Ⅱ、Ⅲ级多,两者分别为29例(48.3%)、28例(46.7%);免疫病理分型以IgA、IgA+IgM常见,分别为19例(31.7%)、21例(35.0%).临床分型中孤立性血尿/蛋白尿与血尿和蛋白尿型预后优于肾病综合征及急进性肾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分级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1);非尿蛋白肾病水平的患儿预后优于肾病尿蛋白水平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病理分型与预后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发病时病理类型严重以及持续性的尿蛋白异常提示HSPN远期预后不良,应依据临床病理类型确定HSPN的治疗方案.

    作者:汪春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青海省2004~2008年监测地区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地区2004~2008年新生儿死亡情况.方法:对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地区的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个监测点2004~2008年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3.31‰、23.63‰、18,47‰、18.42‰、15.50‰,前5位死亡原因是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炎、其他意外、先天异常.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加强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培训,推广适宜技术、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作者:孙春玲;刘学莉;杨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儿童MCV、SF、VitB12、F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与血清铁蛋白(SF)、维生素B12 (VitBI2)、叶酸(FA)联合检测对缺铁性贫血(1DA)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MCV,采用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叶酸,并对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两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MCV、SF、VitB12、FA和VitB12/F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组与ID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V、SF和VitB12/FA比值变化有助于IDA的诊断,MCV、SF、VitB12、FA的联合检测有助于IDA和MA的鉴别诊断以及IDA伴MA的诊断.

    作者:王宁;陈柳英;温英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控制体重对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肥胖与非肥胖的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内分泌指标差异及治疗效果的差异以及治疗后体重下降对内分泌指标改善的影响.方法:118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按照体重指数分为非肥胖组72例、肥胖组46例和按照治疗后体重指数的下降分为BMI下降<2、BMI下降≥2组各59例,观察其治疗前后内分泌指标及其改善情况.结果: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肥胖组LH、T、TG、LDL、Fins、HOMA-IR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S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肥胖组与非肥胖组LH、T、TG、LDL、Fins、HOMA-IR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MI下降≥2组较BMI下降<2组LH、T、TG、LDL、Fins、HOMA-IR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肥胖较非肥胖者存在更为明显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但初诊时体重指数对治疗效果无影响;治疗后体重下降的程度对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内分泌及代谢指标改善有影响.

    作者:徐敏;宋学茹;张慧英;韩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2009年该院9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刮宫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月经量的影响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月经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月经量均明显小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宫雪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3种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式子宫切除术(TAH)、阴式子宫切除术(TVH)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不同手术适应证及效果,探讨3种子宫切除术式的佳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友谊医院2005年9月一2007年12月及也门哈德拉毛大学附属木卡拉医院2008年1月~12月接受上述3种不同术式子宫切除术病例62例,比较3种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术中术后并发症及3者的手术适应证(尤其是子宫大小、盆腔粘连等).结果:3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TVH组及LAVH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及体温方面与TA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H与LAVH为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手术,但TVH适应于子宫小、无粘连并伴下垂者,而LAVH扩大了TVH的适应证,拓宽了阴式手术的选择范围,

    作者:李杰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429例6岁以内儿童锌缺乏情况及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6岁以内儿童锌缺乏情况及其病因.方法:对429例该院门诊就诊的6岁以内儿童,根据其临床表现可能存在缺锌及其家长的意愿,采用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采取儿童末梢血,由专人负责,进行微量元素锌的测定,对其结果按不同年龄分成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岁以内儿童锌缺乏情况较为突出,3岁~组锌缺乏情况明显好转.结论:儿童锌缺乏是一相当普遍的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并根据其不同病因找出科学的解决方法.

    作者:杨丽娟;郭庆云;王小芝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