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陈柳英;温英梅
目的:探讨新生儿捏脊配合抚触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1 0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捏脊配合抚触组519例,对照组481例,捏脊配合抚触从出生的当天开始进行捏脊配合抚触,对照组每天只作常规的沐浴.观察记录两组新生儿5天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和血清胆红素值.结果:捏脊配合抚触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捏脊配合抚触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新生儿捏脊配合抚触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
作者:姚叶珊;彭丽;曾丽玲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学前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法对792名学前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学前儿童绝大多数喜欢体育活动且不存在性别差异,学前儿童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难以保证.结论:正确引导学前儿童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
作者:马宏霞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探讨其干预对策.方法:选取32例儿童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问题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有:儿童心理行为、对疾病和药物的了解、家长的配合力度、社会的支持力度、对治疗的信心.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比较多,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于鸿;倪艳;刘洁欣;焦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广两壮族妇女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与宫颈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抽查患宫颈炎但G-6PD正常的200例壮族妇女为对照组,患宫颈炎且G-6PD缺乏的200例壮族妇女为实验组.400例宫颈炎患者均接受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宫颈醋白试验(VIA)、碘试验、宫颈多点活检并送病理检查.分析壮族妇女宫颈炎患者G-6PD缺乏与宫颈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罹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45例,宫颈癌12例,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58例.对照组罹患CIN4例,宫颈癌1例,HPV感染19例.实验组罹患宫颈癌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结论:G-6PD缺乏可能是壮族妇女易患宫颈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覃桂荣;蒙玉刚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与血清铁蛋白(SF)、维生素B12 (VitBI2)、叶酸(FA)联合检测对缺铁性贫血(1DA)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MCV,采用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叶酸,并对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两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MCV、SF、VitB12、FA和VitB12/F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组与ID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V、SF和VitB12/FA比值变化有助于IDA的诊断,MCV、SF、VitB12、FA的联合检测有助于IDA和MA的鉴别诊断以及IDA伴MA的诊断.
作者:王宁;陈柳英;温英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一免疫调节网络在儿童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合并胰腺炎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23例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合并胰腺炎患儿临床病例分析并进行血清及脑脊液中IL-1、TNF-a的水平检测.结果: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1、TNF-a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参与儿童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合并胰腺炎的病理过程,为临床上早期给予大剂量激素治疗提供了有力证据.
作者:秦越;张舒岩;杨立彬;张现娥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结果的因素.方法:选择常规在产科门诊进行糖尿病筛查的孕妇1003例,按不同迸食时间、年龄、孕周、高危因素分组,对其糖尿病筛查值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不同进食时间和孕周>24周对糖尿病筛查结果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和高危因素对糖尿病筛查结果有高度影响(P<0.01).结论:做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不必空腹,可随机进行;24周后行糖尿病筛查是适宜的;年龄高者,尤其是大于30岁的孕妇以及具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要及早进行筛查,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对母儿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作者:张惠芳;胡淑丽;赵松枝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来长春市妇产医院超声科进行常规检查的14402例孕妇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资料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胎儿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特点.结果:在14 402例胎儿中,共检出胎儿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35例.其中脉络丛囊肿24例、蛛网膜囊肿4例、Calen静脉血管瘤3例、先天性脑穿通畸形2例、颅内血肿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较B超能提供更丰富的声像图信息,提高了胎儿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的产前诊断率,并能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颅内囊肿,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百玲;张晓辉;张锐;王伟忠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CP)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应用CP加常规药物、对照组则用参麦注射液加常规药物规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CP疗效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P能更快更好地缓解症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心肌酶、迅速恢复扩大的心脏以及明显的缩短病程.
作者:郭松伟;高丽;曹睿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尼尔雌醇2 mg,2周1次,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均连续服用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清总胆同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血浆内皮索(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并观察疗效.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TC、TG、LDL-C、ET-1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NO水平明显上升;②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TC、TG、ET-1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NO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T-1与TC、TG及LDL-C之间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NO与TC、TG及LDL-C之间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紊乱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二者具有相关性;雌激素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有明显改善,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
作者:李彦芳;吴媚;赵彤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健康体格检查(体检)妇女妇科疾病诊断的意义,比较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妇女妇科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新疆阿拉尔地区688例维族妇女和1 200例汉族妇女健康体检中妇科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1888例健康体检妇女检出各种妇科疾病774例,占受检人数41.00%.以宫颈囊肿常见(14.35%),其次是子宫肌瘤(11.02%)和盆腔积液(7.47%).维族妇女各种妇科疾病检出率显著性低于汉族妇女.结论:许多妇科疾病因早期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而延误诊治,妇科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多种妇科隐匿性疾病,为及时诊治妇科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妇女健康体检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维族妇女妇科疾病发病率低于汉族妇女,可能与生活习俗、遗传因素有关.
作者:秦旭红;魏策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早期预测其发生的可能性.方法:选取监测卵泡周期发生LUFs患者48例和同期排卵正常的对照组40例比较分析其围排卵期血FSH、LH值,分析LUFs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促排卵治疗、慢性盆腔炎等是发生LUFs的高危因素,LUFs患者围排卵期血FSH、LH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患者是否存在LUFs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围排卵期血FSH、LH值预测LUFs发生的风险,以便及时干预.
作者:张利群;蔡知天;王艳丽;潘袁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d-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是一种新型的避孕系统,既具有IUD使用的长效性,又具有口服避孕药的高效性,可达到与避孕术相媲美的避孕效果.
作者:徐福霞;沙玉成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1986年修订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8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心理行为的检测.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男孩主要表现在抑郁、攻击、违反纪律、体诉、交往不良、社会退缩、多动方面.女孩主要表现在抑郁、体诉、社会退缩、攻击、多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对患儿的心理行为影响较明显,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刘玲玲;杨欣玮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2007~2009年度人群出生缺陷变化趋势,探索影响出生缺陷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干预措施.方法:根据卫生部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制定的<中国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试行)>(2006年8月),采取以医院和以人群两条途径进行动态监测.结果:2007、2008、2009年南海区人群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224.63/万、280.48/万、373,79/万,三年出生缺陷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非本地居住一年以上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本地人口;男性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7、2008年前3位出生缺陷是一致的,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耳部畸形、多指(趾),2009年较前两年相比,G-6-PD缺乏越居为第2位,色素痣增加速度也较为明显;2007~2009年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分别为18.81%、16.31%、11.07%,产前诊断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孕前开展对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教育,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及孕早期保健;孕期要做好产前检查及产前诊断;产后对阳性患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等.
作者:黄敏;林青梅;邝丽贞;冯虹;刘振寰;曾贞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CP)和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小儿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58例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治疗组给予CP(唯嘉能)<1岁者0.5g/d,≥1岁者1 g/d,对照组予FDP 250 mg·kg-1·d-1,静脉滴注,10天为1疗程.两组均于治疗1疗程后复查心肌酶谱、血肌钙蛋白1及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84.6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对各种原因所致心肌损害的治疗均优于FDP,可作为有心肌损害患儿的首选.
作者:程志宏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了解项目点计划怀孕妇女孕前各种风险暴露情况.方法:通过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一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血红蛋白、血糖)等手段发现高风险因素,对获得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体质指数≥24.0(超重)、≥28.0(肥胖)的分别占26.01%和12.23%,15.42%的人患有高血压,血红蛋白>150 g/L的占10.39%,空腹血糖≥6.1 mmol/L的占5.92%,乳腺、甲状腺异常的分别占1.89%和1.74%.结论:项目点计划怀孕妇女孕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水平血红蛋白等风险因素存在,应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出生缺陷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蒋丽芳;柴健;张军喜;马颖辉;张花月;行晓霞;赵红瑜;程花枝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妊娠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in pregnancy,NSP)对母儿的影响及诊治.方法:对148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NSP患者作为肾病组,未合并NSP 13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母儿预后.结果:NSP患者占分娩总数的0.33%,占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8.11%,肾病组发病及终止妊娠孕周分别为29.6及32.5周,均较对照组的32.7及36.2周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组合并低蛋白血症及腹水发生率分别为100%及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6%及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病组围生儿病死率为16.7%,对照组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组小于胎龄儿、早产、新生儿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58.3%、83.3%、58.3%,对照组为27.9%、1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P对母儿的预后有严重的影响,及时诊治可改善母儿的预后.
作者:吴智丹;蔡婉静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彩超筛查产前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以便为临床处理提供决策信息.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期间对4 608例孕妇(年龄19~41岁,18~36孕周)采用彩超筛查法.结果:单胎4 597例,双胎11例,共发现胎儿神经系统畸形24例,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的神经系统畸形24例,彩超筛查胎儿神经系统畸形诊断符合率为100%(24/24),其中16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结论:彩超筛查法对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文萍;樊金莲;郭晓红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探讨Stark式刮宫产术后腹膜及膀胱腹膜反折愈合及粘连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剖宫产术后2次开腹手术患者腹膜及膀胱腹膜反折粘连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其中,Stark式剖宫产术后2次开腹手术69例(A组),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术后2次开腹手术128例(B组),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术后2次开腹手术41例(C组).比较3组患者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情况以及腹直肌、腹膜、大网膜、膀胱腹膜反折愈合粘连发生情况;比较3组患者剖宫产手术时间.结果:①腹壁切口愈合好,瘢痕纤细:A组85.5% (59/69),B组32.0% (41/128),C组75.6%(31/41);②腹直肌粘连:A组23.2% (16/69),B组52.3%(67/128),C组12,2%(5/41);③大网膜粘连:A组11.6(8/69),B组55.5%(71/128),C组24,4% (10/41);④腹膜粘连:A组15.9% (11/69),B组46.1% (59/128),C组12.2% (5/41);⑤膀胱腹膜反折粘连:A组15.9% (11/69),B组54.7% (70/128),C组12.2% (5/41).腹壁切口愈合及腹直肌、大网膜、腹膜、膀胱腹膜反折粘连情况,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C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rk式剖宫产腹壁切口愈合及减少腹直肌、大网膜、腹膜、膀胱腹膜反折粘连方面明显优于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术;虽然与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tark式剖宫产具有诸多公认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伊丽努尔·伊力亚斯;迪丽胡玛 刊期: 2011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