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新波;李淑琴
目的:探讨头位初产产妇产程图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通过监测产程图上一些量化指标的分析,及时掌握产程进展,及时处理.方法:将140例产程图描绘完整有异常的头位初产妇设为难产组,随机选择同期自然分娩初产妇140例作为顺产组,将两组产程图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宫颈扩张速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胎头下降速度潜伏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活跃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临床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产程图上一些量化指标的监测,可以预测造成头位难产的各项因素是否存在,及时识别头位难产,以尽早及时处理,减少产科并发症,降低滞产率,减少婴儿围产期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洪长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将84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肺炎支原体性心肌损伤患儿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磷酸肌酸钠联合自拟生脉汤组)28例、西药组(磷酸肌酸钠组)20例、中药组(自拟生脉汤组)20例和对照组(能量合剂组)16例,4组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等抗感染治疗,分别对4组的综合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主要心肌酶谱、心电图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在总体疗效上优于其他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在某些主要临床症状的恢复和心肌酶谱指标的恢复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以磷酸肌酸钠联合中药汤剂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性心肌损伤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袁静;赵久玲;王玉水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通过对某院住院儿童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研究该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及变化趋势,改善干预措施,降低该地区的儿童死亡率.方法:对某院165例死亡儿童病例进行同顾性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该院6年来住院儿童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该地区儿童的主要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先天畸形.新生儿疾病是主要死因,先天畸形的死亡构成有上升的趋势,感染性疾病的死亡构成呈下降趋势,其中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的病死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性别各年龄组死亡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城乡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高危孕女的保健及监测工作,尤其是围生期及新生儿期的保健工作,搞好产前诊断和缺陷胎儿筛查,把握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水平,可明显降低儿童死亡人数.
作者:袁瑞良;方孝梅;鲍喜明;朱洁;丁淑萍;吕琴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调查受试者理想的月经周期.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 266例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月经妇女进行月经认识态度调查.结果:1 266例妇女中,70.46%的妇女希望的月经周期为每月1次;其中61.69%的妇女不想改变月经周期的原因是认为每月1次是一种自然周期;59.48%的妇女想改变月经周期的原因是月经会带来不适.结论:被调查妇女普遍偏爱一月一次的月经周期并不愿改变这种规律,多数人认为月经是一种自然周期节律.
作者:闵丽华;吕群;张潇潇;张小建;周远利;漆平;吴芳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补锌治疗对婴幼儿迁延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在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诊断为迁延性肠炎(其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迁延性肠炎诊断标准)的婴幼儿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严格按照腹泻病的治疗原则进行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锌剂,用法及用量:<6月10mg/d,>6月20 mg/d.结果:补锌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5%,两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8.217,P<0.05).结论迁延性肠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补锌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郑通喜;陈洁;陈川碧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儿科采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山东省2006年~2010年采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的患儿700例,其中病毒感染组325例,细菌感染组375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CRP浓度.结果:病毒感染组CRP值在正常范围内,平均为(7.57±2.08) mg/L.细菌感染组CRP值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平均为(75.70±9.80) mg/L.两组CR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疾病中,CRP在感染早期即可做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判断,故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指标,为临床及时有效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黄瑞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梅毒作为一种经典性病,因其传染性强、病程长,人群普遍易感及对人体危害严重,一直是世界各国加强控制的重点性病之一.妊娠后感染梅毒或梅毒患者合并妊娠均称为妊娠期梅毒.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随着梅毒患者特别是女性梅毒患者的增多,妊娠期梅毒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1].
作者:蒋武《中文作者二一》=张志勇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诱导和维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眼科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各30例.观察术中各时点的心率变化,摇头、肢体活动的发生情况;七氟醚吸入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和疼痛消失时间;观察术后清醒时间,记录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系统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各时点心率A组较术前明显减慢,B组明显加快,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诱导时有23例出现不自主运动,术中均未发现摇头、肢体活动;七氟醚吸入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和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60±4)s和(106±11)s;术后清醒时间A组( 12.0 +0.6)min,B组(33.0±2.6)min,A组比B组明显缩短(P<0.05);A组术后未出现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系统意外事件,而B组分别发生躁动8例,恶心呕吐3例,呼吸系统意外事件2例.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和安全的麻醉方法.
作者:吴利东;邓福谋;朱晓红;徐国海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LEEP术(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CIN(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HPV(人乳头瘤病毒)16,18对CIN预后的影响.方法:阴道镜检查宫颈异常或TCT异常者行HPV16,18DNA检测,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为CIN的患者共105例,行LEEP术后送病检.术后3个月检查宫颈恢复情况,6个月复测HPV16,18及TCT,对于宫颈CINⅡ~Ⅲ建议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LEEP术并发症少,术后6月复查,87.10%的CIN Ⅱ~Ⅲ转为慢性宫颈炎,术后CIN转归与术前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LEEP术前术后HPV16,18感染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LEEP术后CIN的复发与术前是否有HPV16,18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术后复发的CIN中,HPV16,18持续感染明显多于HPV16,18转阴的病例,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EEP治疗CIN安全有效,在清除HPV16,18中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LEEP术后CIN复发与术前HPV16,18的感染关系不大,HPV16,18的持续感染才是CIN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后应加强随访.
作者:弋文娟;李立;杨岚;徐又先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两种检测方法(高危型HPV检测和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选择200例细胞学筛查阳性病例,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HPV检测,比较检测结果;并且对其200例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送病理检查,将两种方法的HPV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运用高危型HPV (HR-HPV)检测法和HPV -DNA分型法,HPV检出率分别为41.50% (83/200)和60.50%(121/200),ASCUS和LSIL细胞学诊断中,HPV- DNA分型法HPV检出率高于HR - HPV检测法(109/188,73/188),而在HSIL细胞学诊断中,两种方法HPV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以病理学诊断≥CIN1/HPV为标准,HPV-DNA分型法的敏感度和假阳性率均高于HR - HPV检测法,但特异度低于HR - HPV检测法;以病理学结果≥CIN2为标准,两种方法的敏感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统计学分析,HR - HPV检测法的特异性仍然高于HPV - DNA分型法(64.4%,43.9%).结论:HRHPV检测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相对于HPV-DNA分型检测法,仍然是目前临床上宫颈病变筛查较好的方法.
作者:张丽娜;周蓓蓓;龚蔚斌;高国平;徐乃亮;陈昕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和掌握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01~2005年甘肃省妇幼保健三级保健网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监测活产婴儿74 137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1 456例,死亡率为19.64‰,其中新生儿死亡1 047例,新生儿死亡率为14.12‰,婴儿死亡率为17.56‰.5年来,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炎及先天畸形;1~4岁儿童死亡主要原因是意外伤害、肺炎、先天畸形、脑膜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与婴儿相近.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及产儿科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孕前及孕早期服用小剂量叶酸,避免孕期接触致畸因子等,对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晓霞;曹文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不同剂量的曲普瑞林降调节方案的效果,探寻低而有效的曲普瑞林注射剂量,从而降低IVF - ET的费用.方法:将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 - ET并入选为黄体期长方案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7例)应用长效曲普瑞林,月经第21天注射1.2 mg;B组(71例)应用短效曲普瑞林,于月经周期第21天开始每天注射0.05mg,直到HCG注射前日.比较A、B两组患者的FSH或/和HMG用量、取卵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及周期总药费.结果:B组患者的FSH或/和HMG用量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取卵数、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的周期总药费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在IVF - ET中,采用短效曲普瑞林半量注射降调节可减少FSH/HMG用量,降低患者的总药费,且不影响临床妊娠率.
作者:赵亚琼;王国平;金锐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高峰发病年龄女性外阴营养不良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40~60岁之间经病理活检确诊的外阴营养不良患者87例作为病例组,以非外阴营养不良患者98例为对照组,分析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与工作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疾病情况、妇女月经史及生育史等因素之间关系.结果:过敏体质、饮食习惯中偏咸辣烫、生活习惯中喜久坐、洗衣粉洗涤内裤及白带色黄等可能是外阴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OR>1),而个性开朗、饮食偏素和喜食猪肝等可能是外阴营养不良的保护性因素(OR<1).结论:过敏体质、不合理饮食习惯、卫生生活习惯及反复阴道炎等与女性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关系较大.
作者:吴晓丽;申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了解临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状况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1日~2009年5月31日期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资料.结果:1999~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早产或低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居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3位,先天异常、意外或中毒有逐渐上升趋势.结论:提高产科、儿科技术水平,加强产前咨询及诊断,减少先天异常、早产和低体重的发生和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刘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自愿入院接受营养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3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门诊确诊不愿接受系统营养治疗的43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经相关检查后均给予全面系统的营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糖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早产、感染的比率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的血糖值均显著降低,血糖变化情况明显改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治疗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应用过程中,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俞惠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统计不良孕产史患者中异常核型的比例,探讨不良孕产史与细胞遗传学的关系.方法:对1 365例具有不良孕产史的患者采用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核型分析后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染色体异常与男女发生的比例及不良孕产次数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365例完成核型分析的检查者中,染色体异常20例,异常检出率1.47%.主要以男性染色体异常为主,男女性别与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孕产史次数与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史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钱芳;王军;岳锡宏;王敏;信玉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60例,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及产科并发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 mg)+舒芬太尼4 μg共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B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 mg)+芬太尼20 μg共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行PCEA;C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行PCEA.观察并记录镇痛前后产妇生命体征变化、镇痛效果、Bromage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前后3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注药后的显效时间,A组和B组优于C组(P<0.05);A组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时间长于B组和C组(P<0.05),B组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时间长于C组(P<0.05);A组和B组的罗哌卡因用药量少于C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增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产妇分娩的镇痛效应.
作者:闫新波;李淑琴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周< 37周,体重<2500 g的新生儿.我国早产的发生率约为10%.伴随早产儿生存率的大幅提高,脑性瘫痪、智力低下、听力及各种感官障碍等的比例也不断扩大[1].
作者:张军;陈永凤;邹智杰;杨冰香;张莺子;欧阳燕琼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分析畲族与汉族通婚后其后代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 -PD)缺乏症发病率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1月~2007年11月所有出生时正常、但其上代民族不同的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情况,以及父母民族不同,其子代发生G -6 - PD缺乏症的情况.结果:畲族后代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高于纯汉族后代;父母双方均为畲族的G-6 - PD发病率高,其次为母单方为畲族,再次为父单方为畲族,父母均为汉族的G6 - PD缺乏病率低.结论:畲族父母其子女G-6 - PD缺乏症发生率高,在其出生时期要高度重视该病发生溶血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可能,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陈进庆;戴巧群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了解两宁市围产儿主要出生缺陷及主要缺陷发生顺位、构成比等,为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西宁市2007~2008年出生缺陷医院监测单位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主要出生缺陷的顺位、构成比.结果:西宁市2年间共出生围产儿16 265例,其中出生缺陷儿19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1.12/万,西宁市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是:总唇裂、神经管畸形、多指、马蹄内翻足、先天性脑积水;其中城市前3位:总唇裂、多指、神经管畸形;农村前3位:神经管畸形、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马蹄内翻足并列第3).结论:西宁市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市,男婴出生缺陷率略高于女婴,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加强优生优育宣传,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石庆伟;郭秀峰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