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芳;王军;岳锡宏;王敏;信玉山
目的:探讨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自愿入院接受营养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3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门诊确诊不愿接受系统营养治疗的43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经相关检查后均给予全面系统的营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糖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早产、感染的比率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的血糖值均显著降低,血糖变化情况明显改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治疗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应用过程中,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俞惠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统计不良孕产史患者中异常核型的比例,探讨不良孕产史与细胞遗传学的关系.方法:对1 365例具有不良孕产史的患者采用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核型分析后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染色体异常与男女发生的比例及不良孕产次数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365例完成核型分析的检查者中,染色体异常20例,异常检出率1.47%.主要以男性染色体异常为主,男女性别与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孕产史次数与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史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钱芳;王军;岳锡宏;王敏;信玉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通过对某院住院儿童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研究该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及变化趋势,改善干预措施,降低该地区的儿童死亡率.方法:对某院165例死亡儿童病例进行同顾性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该院6年来住院儿童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该地区儿童的主要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先天畸形.新生儿疾病是主要死因,先天畸形的死亡构成有上升的趋势,感染性疾病的死亡构成呈下降趋势,其中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的病死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性别各年龄组死亡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城乡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高危孕女的保健及监测工作,尤其是围生期及新生儿期的保健工作,搞好产前诊断和缺陷胎儿筛查,把握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水平,可明显降低儿童死亡人数.
作者:袁瑞良;方孝梅;鲍喜明;朱洁;丁淑萍;吕琴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补锌治疗对婴幼儿迁延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在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诊断为迁延性肠炎(其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迁延性肠炎诊断标准)的婴幼儿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严格按照腹泻病的治疗原则进行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锌剂,用法及用量:<6月10mg/d,>6月20 mg/d.结果:补锌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5%,两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8.217,P<0.05).结论迁延性肠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补锌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郑通喜;陈洁;陈川碧 刊期: 2011年第28期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近几年,由于银川市中小学受学校交费“一费制”影响,对学生每年一度的健康体检无法落实,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而身体健康令人堪忧,这种情况已引起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作者:王宝珍;孙永静;席文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彭阳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及各年龄组死亡率等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决策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县范围内的5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结果:全县7年累计死亡558例,死亡率21.85‰.其中新生儿死亡率15.47‰,婴儿死亡率19.5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1.85‰.新生儿死亡395例,占死亡总数的70.97%.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分别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先天异常和意外窒息.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预防早产、窒息和先天异常等的发生.改善医疗条件,使患儿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作者:陈志斌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妊娠中胎盘的形成为独特.胎盘组织所分泌的与血管新生和滋养叶细胞功能相关的生长因子在胎盘形成和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IGF)丰富表达于胎盘,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成员之一,由Maglione等在1991年先从人类胎盘组织cDNA库中检出,研究发现PIGF在正常妊娠胎盘的形成和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魏菲;李慕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镇江市3~7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干预措施.方法:应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和自编儿童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对724名3~7岁城乡儿童进行调查.结果:3~7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3.1%,男童检出率为17.0%,女童检出率为9.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童在品行问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对3~7岁儿章行为问题有影响的因素有母亲孕期焦虑或抑郁、孕期身体健康状况、父亲文化、产期合并症、儿童既往史以及儿童开始讲话时间.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孕期焦虑或抑郁、孕期身体健康状况不良、产期合并症是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行为问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孕妇保持良好情绪及减少产期合并症对减少儿童行为问题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宪鲁;张燕;王华云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诱导和维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眼科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各30例.观察术中各时点的心率变化,摇头、肢体活动的发生情况;七氟醚吸入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和疼痛消失时间;观察术后清醒时间,记录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系统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各时点心率A组较术前明显减慢,B组明显加快,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诱导时有23例出现不自主运动,术中均未发现摇头、肢体活动;七氟醚吸入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和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60±4)s和(106±11)s;术后清醒时间A组( 12.0 +0.6)min,B组(33.0±2.6)min,A组比B组明显缩短(P<0.05);A组术后未出现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系统意外事件,而B组分别发生躁动8例,恶心呕吐3例,呼吸系统意外事件2例.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和安全的麻醉方法.
作者:吴利东;邓福谋;朱晓红;徐国海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otoacoustic,TEOAE)联合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儿听力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TEOAE两次听力筛查未过的1 560例(3 120耳)婴儿,运用TEOAE联合AABR分别在婴儿3个月、5个月时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在3 120耳(1 560例)中,3个月大时2 652耳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余468耳在5个月大时46耳通过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422耳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在422耳中,398耳未通过联合筛查,其中149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8耳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231耳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TE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2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22耳中,11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1耳听力正常.结论:TEOAE和AABR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减少误诊、漏筛率,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是婴幼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伊俊美;孙亦彩;孙霞;张连武;田丽英;孙献芳;赵秋玲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60例,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及产科并发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 mg)+舒芬太尼4 μg共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B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 mg)+芬太尼20 μg共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行PCEA;C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行PCEA.观察并记录镇痛前后产妇生命体征变化、镇痛效果、Bromage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前后3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注药后的显效时间,A组和B组优于C组(P<0.05);A组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时间长于B组和C组(P<0.05),B组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时间长于C组(P<0.05);A组和B组的罗哌卡因用药量少于C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增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产妇分娩的镇痛效应.
作者:闫新波;李淑琴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消导方配合推拿手法对儿童功能性厌食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内服消导方配合推拿手法,对照组服用小儿消食开胃颗粒配合推拿手法,疗程为7~14天.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6.32%,优于对照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服消导方配合推拿手法具有明显的消食化积作用.
作者:李晓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儿科采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山东省2006年~2010年采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的患儿700例,其中病毒感染组325例,细菌感染组375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CRP浓度.结果:病毒感染组CRP值在正常范围内,平均为(7.57±2.08) mg/L.细菌感染组CRP值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平均为(75.70±9.80) mg/L.两组CR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疾病中,CRP在感染早期即可做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判断,故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指标,为临床及时有效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黄瑞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微刺激联合拮抗剂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IVF/ICSI助孕、应用微刺激方案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共35个周期.根据是否联合应用拮抗剂分为两组.A组:来曲唑加HMG联合拮抗剂组共20个周期;B组:来曲唑加HMG未用拮抗剂组共15个周期.比较两组的Gn用量、平均获卵数、提前排卵周期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等各项指标.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CG注射日血清LH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G注射日血清E2水平、内膜厚度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注射日血清P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平均获卵数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之间的Gn用量、用药时间、受精率、卵裂率、移植周期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A组临床妊娠率(36.4%)高于B组(25.0%),A组提前排卵率(10%)低于B组(40%).结论:微刺激联合拮抗剂者的促排效果要优于未用拮抗剂者.
作者:孙丽君;王兴玲;李巍巍;管一春;娄华;夏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分析畲族与汉族通婚后其后代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 -PD)缺乏症发病率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1月~2007年11月所有出生时正常、但其上代民族不同的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情况,以及父母民族不同,其子代发生G -6 - PD缺乏症的情况.结果:畲族后代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高于纯汉族后代;父母双方均为畲族的G-6 - PD发病率高,其次为母单方为畲族,再次为父单方为畲族,父母均为汉族的G6 - PD缺乏病率低.结论:畲族父母其子女G-6 - PD缺乏症发生率高,在其出生时期要高度重视该病发生溶血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可能,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陈进庆;戴巧群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ecorin、TGF-β1作用于人成骨肉瘤细胞Sa0s-2,通过RT - PCR、Western Blot、MTT等方法检测其细胞增殖的情况及其凋亡的改变,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Decorin在体外能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并且凋亡的出现是通过促进Fas/FasL来实现的.结论:Decorin可以通过促进Fas/FasL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进一步明确了Decorin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可能.
作者:诸芳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两种检测方法(高危型HPV检测和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选择200例细胞学筛查阳性病例,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HPV检测,比较检测结果;并且对其200例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送病理检查,将两种方法的HPV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运用高危型HPV (HR-HPV)检测法和HPV -DNA分型法,HPV检出率分别为41.50% (83/200)和60.50%(121/200),ASCUS和LSIL细胞学诊断中,HPV- DNA分型法HPV检出率高于HR - HPV检测法(109/188,73/188),而在HSIL细胞学诊断中,两种方法HPV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以病理学诊断≥CIN1/HPV为标准,HPV-DNA分型法的敏感度和假阳性率均高于HR - HPV检测法,但特异度低于HR - HPV检测法;以病理学结果≥CIN2为标准,两种方法的敏感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统计学分析,HR - HPV检测法的特异性仍然高于HPV - DNA分型法(64.4%,43.9%).结论:HRHPV检测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相对于HPV-DNA分型检测法,仍然是目前临床上宫颈病变筛查较好的方法.
作者:张丽娜;周蓓蓓;龚蔚斌;高国平;徐乃亮;陈昕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包头市孕妇尿碘水平、碘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及碘盐使用现状,为孕妇碘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按比例抽样的方法,选取包头市城市和农村共467名孕妇进行尿碘测定和问卷调查.结果:孕妇低碘率为32.1%,高碘率为15.2%,未发现超过人体耐受的高碘者.孕早、中、晚期孕妇的缺碘率、高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妇碘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及碘盐使用的正确率均较低.结论: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议有关部门对孕产妇开展碘盐水平监测及碘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注重防控高碘和低碘的发生.
作者:谢竟芳;王英;雍立真;韦丽琴;崔春霞;张志勇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了解临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状况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1日~2009年5月31日期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资料.结果:1999~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早产或低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居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3位,先天异常、意外或中毒有逐渐上升趋势.结论:提高产科、儿科技术水平,加强产前咨询及诊断,减少先天异常、早产和低体重的发生和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刘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5 -羟色胺(5- HT)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首发抑郁障碍的关联,以探索此时期抑郁障碍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63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首发抑郁障碍汉族女性患者为病例组,131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健康汉族女性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 RFLP)方法,进行5 - HT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域(5- HTTLPR)功能三等位多态位点及其第2内含子上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位点Stin2的基因分型.结果:5- HTTLPR功能三等位多态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等位基因和LALA基因型为此时期抑郁障碍患病的危险等位基因和基因型.Stin2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 HTTLPR与Stin2位点构建的单体型中L12单体型与患病存在关联.结论:5-HTT基因多态性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抑郁障碍的发生存在关联.
作者:顾红亮;陶晶;仇剑崟;杨慧琳;陈静;王祖承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