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8年银川市3所中学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王宝珍;孙永静;席文军

关键词:银川市, 中学, 健康检查, 青少年学生, 社会问题, 上级主管部门, 学习负担, 身体健康, 健康体检, 健康成长, 中小学, 一费制, 学校, 国家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近几年,由于银川市中小学受学校交费“一费制”影响,对学生每年一度的健康体检无法落实,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而身体健康令人堪忧,这种情况已引起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检测联合血清孕酮、β - HCG测定预测 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及血清激素(孕酮、β - HCG)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5例孕龄在5~7周的单胎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3组,正常妊娠组169例,先兆流产组95例,难免流产组41例,经阴道彩超检测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孕酮和β - HCG.结果:正常组及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HCG均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P<0.01);难免流产组子宫螺旋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先兆流产组(P<0.01),以孕酮<15.5 mg/L、β- HCG< 6015 U/L作为临界值,预测难免流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8.7%、70.7%和61.1%、70.9%.以RI>0.53为临界值,预测难免流产的灵敏度、特异度是71.0%、86.1%.三者联合检测,预测难免流产灵敏度和特异度达94.4%和89.1%.结论:血清孕酮、β- HCG、子宫螺旋动脉RI值三者联合检测更具有优越性,可以提高难免流产的检出率,对比单项测定指标的预测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雷琳;白姣;任青;郑东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畲汉通婚后代G -6- PD缺乏症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畲族与汉族通婚后其后代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 -PD)缺乏症发病率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1月~2007年11月所有出生时正常、但其上代民族不同的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情况,以及父母民族不同,其子代发生G -6 - PD缺乏症的情况.结果:畲族后代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高于纯汉族后代;父母双方均为畲族的G-6 - PD发病率高,其次为母单方为畲族,再次为父单方为畲族,父母均为汉族的G6 - PD缺乏病率低.结论:畲族父母其子女G-6 - PD缺乏症发生率高,在其出生时期要高度重视该病发生溶血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可能,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陈进庆;戴巧群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新疆和田农村地区醋酸/碘染色法筛查宫颈癌两年结果分析

    目的:评价基层医生采用醋酸/碘试验在农村地区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期病变的效果.方法:以新疆和田县30~ 59岁已婚妇女作为对象,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用5%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和2%碘染色后肉眼观察( VIA),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筛查妇女进行基本信息调查.采用同样的程序对人群进行复查,对比第1年,第2年的筛查及随访结果,评价该方案的效果.结果:2007~2009年总筛查人数5 565人,2007~2008年和田县巴格期镇筛查3565人,2008~2009年和田县洛浦镇筛查2 000人.巴格期镇第一轮筛查CIN Ⅰ检出率为0.16%,CIN Ⅱ 0.14%,CIN Ⅲ 0.53%,宫颈癌0.22%;第二轮筛查(复查)CIN Ⅰ检出率为0.20%,CIN Ⅱ 0.17%,CIN Ⅲ0.13%,宫颈癌检出率为0.洛浦县第一轮筛查:CIN Ⅰ检出率0.6%,CIN Ⅱ 0.15%,CIN Ⅲ 0.4%,宫颈癌0.45%;第二轮筛查CINⅠ0.33%,CIN Ⅱ 0.11%,CIN Ⅲ 0.16%,宫颈癌检出率为0,筛查CIN Ⅱ以上总阳性率1.24%.不同县两轮筛查中均第一年发现癌症,第二年没有,第一轮筛查CIN Ⅱ以上的比率分别为82.00%(巴格期镇)和81.40%(洛浦县).在查出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平均年龄分别CIN Ⅰ 42岁,CINⅡ43岁,CIN Ⅲ 45岁,宫颈癌45岁.结论:VIA/VILI方法短时间内易掌握、费用低、操作简单、出结果快,不依赖于仪器设备,在和田宫颈癌筛查中的到了良好的效果,发现的阳性患者给予及时治疗,在降低宫颈癌死亡率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可以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作者:苏莱娅·胡赛音;米热古丽·阿克木江;玛依努尔·尼亚孜;阿也提;王琳;昆多孜;马春华;祖母来提·加依娜;陈红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比较自然周期法与激素替代法对解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法与激素替代法对解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 2007年12月患者在该中心进行冷冻胚胎解冻移植144个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然周期组和激素替代组的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多胎率、宫外孕率、胎儿畸形率、胚胎复苏率及孕激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然周期组子宫内膜厚度值高于激素替代组,而其雌激素值则明显低于激素替代组;年龄≤35岁组其妊娠率明显高于年龄> 35岁组.结论:年龄对解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较显著.

    作者:杨雪;黄绘;刘敏利;冯玉蓉;洪焱;文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TEOAE联合AABR在婴儿听力普遍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otoacoustic,TEOAE)联合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儿听力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TEOAE两次听力筛查未过的1 560例(3 120耳)婴儿,运用TEOAE联合AABR分别在婴儿3个月、5个月时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在3 120耳(1 560例)中,3个月大时2 652耳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余468耳在5个月大时46耳通过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422耳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在422耳中,398耳未通过联合筛查,其中149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8耳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231耳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TE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2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22耳中,11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1耳听力正常.结论:TEOAE和AABR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减少误诊、漏筛率,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是婴幼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伊俊美;孙亦彩;孙霞;张连武;田丽英;孙献芳;赵秋玲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青海高原地区婴幼儿腹泻病例中检出G9型A组轮状病毒

    目的:对2010年西宁地区秋冬季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例进行监测,分析青海省A组轮状病毒主要流行株.方法:采集婴幼儿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实验室采用巢氏PCR方法对标本进行A组HRV检测.结果:25例A组轮状病毒感染病例中G3型14例,G9型11例,分别占阳性病例的56%和44%.结论:2010年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病例中检出G9型A组轮状病毒,近年来各地报道较多的G9型A组轮状病毒将要或已经成为青海省重要的流行株.

    作者:唐志坚;刘桂香②;易虎②;田登②;杨维成②;斐秋玲③《中作者单位一=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两种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方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两种检测方法(高危型HPV检测和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选择200例细胞学筛查阳性病例,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HPV检测,比较检测结果;并且对其200例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送病理检查,将两种方法的HPV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运用高危型HPV (HR-HPV)检测法和HPV -DNA分型法,HPV检出率分别为41.50% (83/200)和60.50%(121/200),ASCUS和LSIL细胞学诊断中,HPV- DNA分型法HPV检出率高于HR - HPV检测法(109/188,73/188),而在HSIL细胞学诊断中,两种方法HPV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以病理学诊断≥CIN1/HPV为标准,HPV-DNA分型法的敏感度和假阳性率均高于HR - HPV检测法,但特异度低于HR - HPV检测法;以病理学结果≥CIN2为标准,两种方法的敏感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统计学分析,HR - HPV检测法的特异性仍然高于HPV - DNA分型法(64.4%,43.9%).结论:HRHPV检测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相对于HPV-DNA分型检测法,仍然是目前临床上宫颈病变筛查较好的方法.

    作者:张丽娜;周蓓蓓;龚蔚斌;高国平;徐乃亮;陈昕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微刺激联合拮抗剂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IVF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刺激联合拮抗剂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IVF/ICSI助孕、应用微刺激方案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共35个周期.根据是否联合应用拮抗剂分为两组.A组:来曲唑加HMG联合拮抗剂组共20个周期;B组:来曲唑加HMG未用拮抗剂组共15个周期.比较两组的Gn用量、平均获卵数、提前排卵周期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等各项指标.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CG注射日血清LH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G注射日血清E2水平、内膜厚度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注射日血清P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平均获卵数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之间的Gn用量、用药时间、受精率、卵裂率、移植周期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A组临床妊娠率(36.4%)高于B组(25.0%),A组提前排卵率(10%)低于B组(40%).结论:微刺激联合拮抗剂者的促排效果要优于未用拮抗剂者.

    作者:孙丽君;王兴玲;李巍巍;管一春;娄华;夏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儿科采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山东省2006年~2010年采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的患儿700例,其中病毒感染组325例,细菌感染组375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CRP浓度.结果:病毒感染组CRP值在正常范围内,平均为(7.57±2.08) mg/L.细菌感染组CRP值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平均为(75.70±9.80) mg/L.两组CR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疾病中,CRP在感染早期即可做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判断,故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指标,为临床及时有效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黄瑞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厚度的意义

    目的:应用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症妇女的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生长情况,根据超声的图像特征判断卵泡的成熟度和是否排卵,并观察子宫内膜与卵泡生长之间的关系.方法:198例不孕妇女,从月经周期第9天开始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同时记录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结果:根据卵泡发育情况超声图像表现可分为排卵正常型、小卵泡型、卵泡黄体化不破裂型、卵泡生长过度形成囊肿型及无卵泡发育型.各种类型内膜生长均有其特征性表现.结论:经阴道超声监测排卵及子宫内膜厚度对诊断和指导不孕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练丹;李航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LEEP术对CIN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LEEP术(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CIN(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HPV(人乳头瘤病毒)16,18对CIN预后的影响.方法:阴道镜检查宫颈异常或TCT异常者行HPV16,18DNA检测,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为CIN的患者共105例,行LEEP术后送病检.术后3个月检查宫颈恢复情况,6个月复测HPV16,18及TCT,对于宫颈CINⅡ~Ⅲ建议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LEEP术并发症少,术后6月复查,87.10%的CIN Ⅱ~Ⅲ转为慢性宫颈炎,术后CIN转归与术前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LEEP术前术后HPV16,18感染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LEEP术后CIN的复发与术前是否有HPV16,18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术后复发的CIN中,HPV16,18持续感染明显多于HPV16,18转阴的病例,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EEP治疗CIN安全有效,在清除HPV16,18中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LEEP术后CIN复发与术前HPV16,18的感染关系不大,HPV16,18的持续感染才是CIN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后应加强随访.

    作者:弋文娟;李立;杨岚;徐又先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婴幼儿迁延性肠炎补锌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补锌治疗对婴幼儿迁延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在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诊断为迁延性肠炎(其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迁延性肠炎诊断标准)的婴幼儿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严格按照腹泻病的治疗原则进行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锌剂,用法及用量:<6月10mg/d,>6月20 mg/d.结果:补锌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5%,两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8.217,P<0.05).结论迁延性肠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补锌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郑通喜;陈洁;陈川碧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妊娠期梅毒的流行特征与妊娠结局

    梅毒作为一种经典性病,因其传染性强、病程长,人群普遍易感及对人体危害严重,一直是世界各国加强控制的重点性病之一.妊娠后感染梅毒或梅毒患者合并妊娠均称为妊娠期梅毒.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随着梅毒患者特别是女性梅毒患者的增多,妊娠期梅毒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1].

    作者:蒋武《中文作者二一》=张志勇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小剂量肝素与舒喘灵配伍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肝素配伍舒喘灵治疗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5月~2008年1月该院产科1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患者,给予小剂量肝素配伍舒喘灵治疗,并对此19例患者进行随访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同以往临床治疗方法相比较.结果:19例中有12例维持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术并肌瘤挖除术,4例足月妊娠发动宫缩后经阴分娩,3例于接近足月时发动宫缩,剖宫产2例,经阴分娩1例,新生儿均健康存活(100%).结论:与以往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先兆早产(流产)抑制宫缩保胎治疗相比较,小剂量肝素配伍舒喘灵治疗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效果明显,仅需3~7天即可从根本上控制先兆早产(流产),使健康存活儿出生率明显增高,达到100%健康存活率.同时没有应用硫酸镁,减少了孕妇因长时间输液导致的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学功;刘艳妮;李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水通道蛋白-8在羊水过少产妇胎盘和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8在羊水过少和正常羊水量产妇胎盘和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15例羊水过少和15例正常羊水量产妇胎盘、胎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8 (AQP8)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QP8蛋白在羊水过少组和正常羊水量组产妇的胎盘、胎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主要分布于羊膜上皮细胞、绒毛膜滋养细胞和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羊水过少组羊膜、绒毛膜和胎盘组织中的AQP8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088±0.021、0.143±0.021、0.122±0.019,正常羊水量组分别为0.148±0.016、0.158±0.025、0.151±0.025.羊水过少组羊膜、绒毛膜和胎盘组织中AQP8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羊水量组,在羊膜、胎盘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组织中AQP8蛋白表达水平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QP8蛋白在羊水过少临床病例胎盘和胎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减少,提示AQP8在产妇母胎液体交换和羊水膜内吸收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周岩;王凤莲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1999~2009年临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临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状况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1日~2009年5月31日期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资料.结果:1999~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早产或低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居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3位,先天异常、意外或中毒有逐渐上升趋势.结论:提高产科、儿科技术水平,加强产前咨询及诊断,减少先天异常、早产和低体重的发生和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刘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头位初产产妇产程图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头位初产产妇产程图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通过监测产程图上一些量化指标的分析,及时掌握产程进展,及时处理.方法:将140例产程图描绘完整有异常的头位初产妇设为难产组,随机选择同期自然分娩初产妇140例作为顺产组,将两组产程图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宫颈扩张速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胎头下降速度潜伏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活跃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临床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产程图上一些量化指标的监测,可以预测造成头位难产的各项因素是否存在,及时识别头位难产,以尽早及时处理,减少产科并发症,降低滞产率,减少婴儿围产期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洪长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1266例妇女对月经周期的态度调查

    目的:调查受试者理想的月经周期.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 266例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月经妇女进行月经认识态度调查.结果:1 266例妇女中,70.46%的妇女希望的月经周期为每月1次;其中61.69%的妇女不想改变月经周期的原因是认为每月1次是一种自然周期;59.48%的妇女想改变月经周期的原因是月经会带来不适.结论:被调查妇女普遍偏爱一月一次的月经周期并不愿改变这种规律,多数人认为月经是一种自然周期节律.

    作者:闵丽华;吕群;张潇潇;张小建;周远利;漆平;吴芳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大同市2005~2008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动态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2005~2008年山两省大同市4所监测医院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干预措施.方法: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要求,对所有在监测医院分娩的有出生缺陷的围产儿(孕满28周至生后7天)进行诊断、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近4年大同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始终居所有畸形顺位的第1位.结论:大同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尤其神经管畸形发生率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应加强婚前、孕前健康教育,加大力度推广孕前服用叶酸片,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产前诊断水平,积极开展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各项措施,以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沈树军;陈东霞;郭文兵;高淑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家庭干预对我国早产儿智能发育结局的影响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周< 37周,体重<2500 g的新生儿.我国早产的发生率约为10%.伴随早产儿生存率的大幅提高,脑性瘫痪、智力低下、听力及各种感官障碍等的比例也不断扩大[1].

    作者:张军;陈永凤;邹智杰;杨冰香;张莺子;欧阳燕琼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