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坚;刘桂香②;易虎②;田登②;杨维成②;斐秋玲③《中作者单位一=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目的:了解道真自治县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2008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0年中道真自治县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74.39/10万,死因前3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和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其中产科出血占全部死亡的63.64%,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孕产妇死亡与个人经济状况差、文化程度低、居住地点偏远以及医疗保健缺乏有关,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刘会容;谢德杨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诱导和维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眼科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各30例.观察术中各时点的心率变化,摇头、肢体活动的发生情况;七氟醚吸入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和疼痛消失时间;观察术后清醒时间,记录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系统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各时点心率A组较术前明显减慢,B组明显加快,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诱导时有23例出现不自主运动,术中均未发现摇头、肢体活动;七氟醚吸入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和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60±4)s和(106±11)s;术后清醒时间A组( 12.0 +0.6)min,B组(33.0±2.6)min,A组比B组明显缩短(P<0.05);A组术后未出现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系统意外事件,而B组分别发生躁动8例,恶心呕吐3例,呼吸系统意外事件2例.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和安全的麻醉方法.
作者:吴利东;邓福谋;朱晓红;徐国海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补锌治疗对婴幼儿迁延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在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诊断为迁延性肠炎(其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迁延性肠炎诊断标准)的婴幼儿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严格按照腹泻病的治疗原则进行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锌剂,用法及用量:<6月10mg/d,>6月20 mg/d.结果:补锌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5%,两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8.217,P<0.05).结论迁延性肠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补锌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郑通喜;陈洁;陈川碧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镇江市3~7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干预措施.方法:应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和自编儿童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对724名3~7岁城乡儿童进行调查.结果:3~7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3.1%,男童检出率为17.0%,女童检出率为9.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童在品行问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对3~7岁儿章行为问题有影响的因素有母亲孕期焦虑或抑郁、孕期身体健康状况、父亲文化、产期合并症、儿童既往史以及儿童开始讲话时间.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孕期焦虑或抑郁、孕期身体健康状况不良、产期合并症是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行为问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孕妇保持良好情绪及减少产期合并症对减少儿童行为问题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宪鲁;张燕;王华云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与单纯阴道用米索前列醇终止10~12周妊娠的效果.方法:对102例孕10~ 12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成两种不同的治疗组.组Ⅰ:米非司酮配伍阴道用米索前列醇组62例,组Ⅱ:单纯阴道用米索前列醇组40例.结果:两组用药24 h内引产成功率,组Ⅰ为98.39%,组Ⅱ为87.50%,组Ⅰ明显高于组Ⅱ(P<0.05).组Ⅰ首次阴道放药至胎儿、胎盘排出时间为(5.35±1.25)h,组Ⅱ为(10.42±3.37)h,组Ⅱ明显长于组Ⅰ(P<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75 mg合并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 ~12周妊娠,较单纯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效果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刘雅娟;夏玉珍;关秀君;刘显广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5 -羟色胺(5- HT)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首发抑郁障碍的关联,以探索此时期抑郁障碍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63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首发抑郁障碍汉族女性患者为病例组,131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健康汉族女性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 RFLP)方法,进行5 - HT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域(5- HTTLPR)功能三等位多态位点及其第2内含子上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位点Stin2的基因分型.结果:5- HTTLPR功能三等位多态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等位基因和LALA基因型为此时期抑郁障碍患病的危险等位基因和基因型.Stin2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 HTTLPR与Stin2位点构建的单体型中L12单体型与患病存在关联.结论:5-HTT基因多态性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抑郁障碍的发生存在关联.
作者:顾红亮;陶晶;仇剑崟;杨慧琳;陈静;王祖承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头位初产产妇产程图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通过监测产程图上一些量化指标的分析,及时掌握产程进展,及时处理.方法:将140例产程图描绘完整有异常的头位初产妇设为难产组,随机选择同期自然分娩初产妇140例作为顺产组,将两组产程图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宫颈扩张速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胎头下降速度潜伏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活跃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临床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产程图上一些量化指标的监测,可以预测造成头位难产的各项因素是否存在,及时识别头位难产,以尽早及时处理,减少产科并发症,降低滞产率,减少婴儿围产期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洪长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两种检测方法(高危型HPV检测和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选择200例细胞学筛查阳性病例,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HPV检测,比较检测结果;并且对其200例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送病理检查,将两种方法的HPV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运用高危型HPV (HR-HPV)检测法和HPV -DNA分型法,HPV检出率分别为41.50% (83/200)和60.50%(121/200),ASCUS和LSIL细胞学诊断中,HPV- DNA分型法HPV检出率高于HR - HPV检测法(109/188,73/188),而在HSIL细胞学诊断中,两种方法HPV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以病理学诊断≥CIN1/HPV为标准,HPV-DNA分型法的敏感度和假阳性率均高于HR - HPV检测法,但特异度低于HR - HPV检测法;以病理学结果≥CIN2为标准,两种方法的敏感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统计学分析,HR - HPV检测法的特异性仍然高于HPV - DNA分型法(64.4%,43.9%).结论:HRHPV检测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相对于HPV-DNA分型检测法,仍然是目前临床上宫颈病变筛查较好的方法.
作者:张丽娜;周蓓蓓;龚蔚斌;高国平;徐乃亮;陈昕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不同剂量的曲普瑞林降调节方案的效果,探寻低而有效的曲普瑞林注射剂量,从而降低IVF - ET的费用.方法:将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 - ET并入选为黄体期长方案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7例)应用长效曲普瑞林,月经第21天注射1.2 mg;B组(71例)应用短效曲普瑞林,于月经周期第21天开始每天注射0.05mg,直到HCG注射前日.比较A、B两组患者的FSH或/和HMG用量、取卵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及周期总药费.结果:B组患者的FSH或/和HMG用量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取卵数、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的周期总药费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在IVF - ET中,采用短效曲普瑞林半量注射降调节可减少FSH/HMG用量,降低患者的总药费,且不影响临床妊娠率.
作者:赵亚琼;王国平;金锐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包头市孕妇尿碘水平、碘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及碘盐使用现状,为孕妇碘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按比例抽样的方法,选取包头市城市和农村共467名孕妇进行尿碘测定和问卷调查.结果:孕妇低碘率为32.1%,高碘率为15.2%,未发现超过人体耐受的高碘者.孕早、中、晚期孕妇的缺碘率、高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妇碘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及碘盐使用的正确率均较低.结论: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议有关部门对孕产妇开展碘盐水平监测及碘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注重防控高碘和低碘的发生.
作者:谢竟芳;王英;雍立真;韦丽琴;崔春霞;张志勇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60例,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及产科并发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 mg)+舒芬太尼4 μg共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B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 mg)+芬太尼20 μg共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行PCEA;C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行PCEA.观察并记录镇痛前后产妇生命体征变化、镇痛效果、Bromage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前后3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注药后的显效时间,A组和B组优于C组(P<0.05);A组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时间长于B组和C组(P<0.05),B组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时间长于C组(P<0.05);A组和B组的罗哌卡因用药量少于C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增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产妇分娩的镇痛效应.
作者:闫新波;李淑琴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评价基层医生采用醋酸/碘试验在农村地区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期病变的效果.方法:以新疆和田县30~ 59岁已婚妇女作为对象,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用5%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和2%碘染色后肉眼观察( VIA),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筛查妇女进行基本信息调查.采用同样的程序对人群进行复查,对比第1年,第2年的筛查及随访结果,评价该方案的效果.结果:2007~2009年总筛查人数5 565人,2007~2008年和田县巴格期镇筛查3565人,2008~2009年和田县洛浦镇筛查2 000人.巴格期镇第一轮筛查CIN Ⅰ检出率为0.16%,CIN Ⅱ 0.14%,CIN Ⅲ 0.53%,宫颈癌0.22%;第二轮筛查(复查)CIN Ⅰ检出率为0.20%,CIN Ⅱ 0.17%,CIN Ⅲ0.13%,宫颈癌检出率为0.洛浦县第一轮筛查:CIN Ⅰ检出率0.6%,CIN Ⅱ 0.15%,CIN Ⅲ 0.4%,宫颈癌0.45%;第二轮筛查CINⅠ0.33%,CIN Ⅱ 0.11%,CIN Ⅲ 0.16%,宫颈癌检出率为0,筛查CIN Ⅱ以上总阳性率1.24%.不同县两轮筛查中均第一年发现癌症,第二年没有,第一轮筛查CIN Ⅱ以上的比率分别为82.00%(巴格期镇)和81.40%(洛浦县).在查出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平均年龄分别CIN Ⅰ 42岁,CINⅡ43岁,CIN Ⅲ 45岁,宫颈癌45岁.结论:VIA/VILI方法短时间内易掌握、费用低、操作简单、出结果快,不依赖于仪器设备,在和田宫颈癌筛查中的到了良好的效果,发现的阳性患者给予及时治疗,在降低宫颈癌死亡率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可以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作者:苏莱娅·胡赛音;米热古丽·阿克木江;玛依努尔·尼亚孜;阿也提;王琳;昆多孜;马春华;祖母来提·加依娜;陈红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应用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症妇女的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生长情况,根据超声的图像特征判断卵泡的成熟度和是否排卵,并观察子宫内膜与卵泡生长之间的关系.方法:198例不孕妇女,从月经周期第9天开始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同时记录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结果:根据卵泡发育情况超声图像表现可分为排卵正常型、小卵泡型、卵泡黄体化不破裂型、卵泡生长过度形成囊肿型及无卵泡发育型.各种类型内膜生长均有其特征性表现.结论:经阴道超声监测排卵及子宫内膜厚度对诊断和指导不孕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练丹;李航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长方案超排卵中卵泡发育不均匀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及其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IVF/ICSI超排卵中出现优势卵泡的251例患者,按不同处理方法分为三组:A组(穿刺优势卵泡组)103例,B组(加大GnRH -a剂量组)92例,C组(对照组)56例.比较三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妊娠率、活产率等指标.结果:A组获卵数和成熟卵数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成熟卵比率、受精率、可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C组(P<0.05),妊娠率、活产率和累计妊娠率、累计活产率高于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而A组与B组相比,优势卵泡与次级大卵泡的直径差异大,Gn天数长,GnRH -a用量小,但临床结局相似.结论:处理卵泡发育不均匀,优势卵泡穿刺和加大GnRH -a剂量治疗均有效,当主导卵泡和次级大卵泡的直径差异相对较小时,采用加大GnRH -a剂量较合理;而差异较大时,采用优势卵泡穿刺术更佳.
作者:李豫峰;方春霞;章汉旺;朱桂金;靳镭;艾继辉;赖巧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掌握聊城市已婚妇女子宫肌瘤患病情况,探讨子宫肌瘤发病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4年3月~ 2008年11月在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妇女病普查的15 842例妇女进行盆腔B超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年子宫肌瘤平均患病率为8.14%,呈逐年增高趋势,但各年度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子宫肌瘤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年龄和职业差异(P<0.01),子宫肌瘤患病率以41~50岁组高,与孕次、饮食习惯、是否伴有生殖道炎症有关(P<0.01).结论:妇女保健工作的重点应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做到早期发现,定期随访,早期治疗.
作者:杨秀芬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将84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肺炎支原体性心肌损伤患儿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磷酸肌酸钠联合自拟生脉汤组)28例、西药组(磷酸肌酸钠组)20例、中药组(自拟生脉汤组)20例和对照组(能量合剂组)16例,4组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等抗感染治疗,分别对4组的综合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主要心肌酶谱、心电图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在总体疗效上优于其他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在某些主要临床症状的恢复和心肌酶谱指标的恢复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以磷酸肌酸钠联合中药汤剂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性心肌损伤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袁静;赵久玲;王玉水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自愿入院接受营养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3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门诊确诊不愿接受系统营养治疗的43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经相关检查后均给予全面系统的营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糖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早产、感染的比率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的血糖值均显著降低,血糖变化情况明显改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治疗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应用过程中,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俞惠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调查受试者理想的月经周期.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 266例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月经妇女进行月经认识态度调查.结果:1 266例妇女中,70.46%的妇女希望的月经周期为每月1次;其中61.69%的妇女不想改变月经周期的原因是认为每月1次是一种自然周期;59.48%的妇女想改变月经周期的原因是月经会带来不适.结论:被调查妇女普遍偏爱一月一次的月经周期并不愿改变这种规律,多数人认为月经是一种自然周期节律.
作者:闵丽华;吕群;张潇潇;张小建;周远利;漆平;吴芳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分析畲族与汉族通婚后其后代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 -PD)缺乏症发病率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1月~2007年11月所有出生时正常、但其上代民族不同的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情况,以及父母民族不同,其子代发生G -6 - PD缺乏症的情况.结果:畲族后代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高于纯汉族后代;父母双方均为畲族的G-6 - PD发病率高,其次为母单方为畲族,再次为父单方为畲族,父母均为汉族的G6 - PD缺乏病率低.结论:畲族父母其子女G-6 - PD缺乏症发生率高,在其出生时期要高度重视该病发生溶血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可能,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陈进庆;戴巧群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高峰发病年龄女性外阴营养不良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40~60岁之间经病理活检确诊的外阴营养不良患者87例作为病例组,以非外阴营养不良患者98例为对照组,分析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与工作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疾病情况、妇女月经史及生育史等因素之间关系.结果:过敏体质、饮食习惯中偏咸辣烫、生活习惯中喜久坐、洗衣粉洗涤内裤及白带色黄等可能是外阴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OR>1),而个性开朗、饮食偏素和喜食猪肝等可能是外阴营养不良的保护性因素(OR<1).结论:过敏体质、不合理饮食习惯、卫生生活习惯及反复阴道炎等与女性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关系较大.
作者:吴晓丽;申艳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