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5~2008年上海市黄浦区新生儿出生特征比较

吴燕;邱晖;张金峰

关键词:户籍人口, 流动人口, 新生儿, 畸形
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黄浦区户籍与流动人口的主要出生特征.方法:收集并整理2005~2008年上海市黄浦区出生及黄浦区户籍的相关数据.结果:①流动人口新生儿第一产比上海市黄浦区户籍第一产的低得多.②分娩方式中采用自然分娩方式上海市黄浦区户籍比流动人口比例低.③流动人口畸形发生率高于上海市黄浦区户籍.结论:出生前的筛查工作是有效防止和控制畸形发生率的重要途径,做好出生监测工作.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血锌干预对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孕妇血清锌浓度在孕早期的变化情况,探讨血锌干预对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6月~2008年6月78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除常规安胎治疗外,采用原子光谱吸收法检测血清锌浓度,对血锌低者予补锌治疗;B组仅予常规安胎治疗.追踪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先兆流产孕妇低血锌者占55.8%,A组孕妇终流产率低于B组(P<0.05).结论:血清锌对维持正常妊娠有重要作用,血锌低可能会导致早期流产.血锌干预可改善先兆流产孕妇的妊娠结局.

    作者:容春凤;吴钦兰;朱小宁;刘琼芬;刘和录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386例儿童缺钙缺锌的治疗与分析

    目的:观察386例儿童血液里微量元素含量及钙、锌缺乏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分析386例儿童饮食结构及身体检查和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386例儿童中,85%的儿童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现象,其中钙缺乏达到30%,锌缺乏达到14%,同时缺乏两种元素的儿童达到42%.这部分儿童有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迟缓,有多汗、厌食、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结论:对儿童补钙补锌应定期做身体检查,注意平时补充,不宜急于求成,应尽早发现积极治疗,减少儿童缺钙缺锌及微量元素的现象发生.

    作者:张喜军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互影响.方法:对2002年1月~2009年12月南昌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发热5例,关节炎2例,尿常规异常10例,抗核抗体阳性20例,抗Ds - DNA抗体阳性12例,浆膜炎2例,贫血1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例,肾功能损害2例.25例患者中,处于缓解期9例,均未发现SLE活动指标;处于控制期11例,孕期均未出现病情恶化;活动期患者3例.妊娠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恶化率及不良妊娠结局与妊娠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和缓解有关.结论:妊娠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易加重,且易出现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余筱琳;刘小萍;石玉发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高危儿神经精神发育临床评估及干预时间探讨

    目的:监测高危儿神经精神发育状况,积极探讨脑损伤早期干预佳时间.方法:对323例高危儿随访1年,异常者及时给予早期干预,定期评价神经精神发育水平.结果:大约73.2%脑损伤儿童在生后6个月以内出现神经精神发育异常表现,积极干预者83.8%的儿童在1岁时恢复到正常发育水平.结论:生后4~6个月是脑损伤早期康复训练的佳时间,干预效果确切,能显著减少脑瘫的发生.

    作者:高武红;邱久军;蔡素芳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胎粪吸人性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胎粪吸人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1年3月足月胎粪吸人性肺炎15例,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果:胎粪吸人性肺炎治疗天数明显缩短,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失为治疗胎粪吸人性肺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付洪涛;杨国颖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小儿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的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 FT3、FT4)、促甲状腺素(sTSH)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FT3、F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伴有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是疾病程度判断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吴善姬;孙玉文;于彩春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清理创面局部换药敷白糖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42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积极清创2次缝合,实验组换药时在切口内撒入少许白砂糖,用蝶形胶布固定,2~3天换药1次.比较两种疗法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效果.结果:实验组腹部切口的愈合时间(9.85 ±2.38)天与对照组(14.22±2.47)天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甲级愈合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清创,在切口内撒入白砂糖,蝶形胶布固定,可以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

    作者:喻茂娟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联合检测相关抗体在稽留流产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5种免疫与感染相关抗体联合检测在稽留流产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77例稽留流产患者和156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的5种抗体水平(抗心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Torch IgM抗体和Torch IgG抗体),对单一和联合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后进行评价并确定佳抗体组合.结果:每种抗体水平在稽留流产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一抗体检测的灵敏度较低,在10.2% ~ 48.0%之间,约登指数也较低,在0.089 ~0.416之间;抗体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抗体检测,其中5种抗体组合联合检测为佳组合,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85.3%,约登指数为0.746,一致率为87.4%,阳性似然比为6.07,阴性似然比为0.125,阳性预测值为87.3%,阴性预测值为87.5%.结论:联合检测5种免疫与感染相关抗体对稽留流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高稽留流产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陆永清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对34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使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每次30 min,每周3次,10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治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治疗效果并追踪观察6月.结果:34例患者中,治愈14例(41.2%),有效15例(44.1%),无效5例(14.7%),有效率达85.3%,29例随访6个月,2例复发.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事件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功能性膀胱容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有效的、治愈率较高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洪枸;张洁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查卵巢癌患者血清特异性蛋白的研究

    目的: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卵巢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差异性蛋白,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弱阳离子芯片(WCX2)及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 MS)检测30例正常人(对照组)和30例卵巢癌患者(实验组)血清中蛋白质的含量,并作比较.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2 000 ~30 000 Da间质荷比为3 812.556 Da与7 237.904 Da的2个蛋白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LDI-TOF- MS技术对卵巢癌早期诊断和特异性肿瘤标记物的筛选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立峰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宫血宁用于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宫血宁用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愈合的情况.方法:将140例因宫颈病变行LEEP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两组均常规口服左氧氟沙星片,治疗组术后当日即口服宫血宁胶囊,0.26g/次,每日3次,连服15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减少术后阴道出血、感染及促进上皮愈合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血宁可明显减少LEEP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缩短宫颈上皮愈合时间.

    作者:李璐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孕期甲胎蛋白持续增高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甲胎蛋白值持续增高与胎儿宫内缺氧及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以2006年7月~ 2010年6月门诊建立孕妇保健手册、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值持续增高的76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监测组),随机抽取同期建卡的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结果:监测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剖宫产率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妇甲胎蛋白持续增高提示胎儿存在宫内缺氧,需及时予以改善宫腔内环境及缺氧状态,临产时应放宽手术指征,尽快结束妊娠并对新生儿及时进行治疗,以减少围产儿不良结局.

    作者:牛英慧;张东红;李春燕;贺杰;李莉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超声检测胎儿脑及脐动脉血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A)血流频谱的收缩期速度峰值与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值(MN),对产前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7例不同孕周的正常妊娠及31例高危妊娠的胎儿,应用彩色普勒超声仪检测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的S/D、RI及MN值.结果:正常妊娠胎儿MCA和UA的S/D及RI值随孕周的增长而降低,并且MCA的S/D值与UA的S/D值之比>1,MCA的MN随孕周的增长而升高,在正常妊娠时,脉动RI值总是<1.高危妊娠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RI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在胎儿宫内缺氧时,脐动脉S/D值增高,RI值随缺氧程度的不同可以≥1.大脑中动脉在缺氧时S/D值降低,在严重缺氧时MCA的S/D值与UA的S/D值之比则<1.结论:UA和MCA血流参数值的检测能反映胎盘及胎儿颅脑血循环状况,高危妊娠时检测胎儿MCA和UA血流频谱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腹腔镜不孕症手术使用单、双极电凝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不孕症手术中使用单、双极电凝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因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症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的修复整形手术,使用不同的止血方法随机分为单极电凝组50例、双极电凝组5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个月抽血检测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月经第11天开始B超监测排卵情况,术后随访1年.结果:两组病例术后1、3个月较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FSH、LH增高和E2下降,单极电凝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极电凝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不孕症手术中使用单、双极电凝止血会引起对卵巢功能的损害,而使用单极电凝止血对卵巢功能的损害较使用双极电凝止血大.单极电凝组术后发生月经改变明显多于双极电凝组(P<0.05).双极电凝组术后妊娠率较单极电凝组高.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河南省农村0~3岁小儿家庭教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0~3小儿家庭教养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小儿家庭教养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河南省农村0~3岁小儿家庭教养情况进行调查,对所得资料分析研究.结果:小儿家庭教养知识知晓情况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该地区小儿家庭教养知识知晓率与年龄、文化程度有关,要提高我国小儿家庭教养的质量,有必要广泛开展小儿家庭教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作者:张体华;袁爱梅;张玉霞;王明;王思谦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与母婴结局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与母婴结局的关系及相关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GDM单胎孕产妇病案资料232例作为GDM组,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非GDM单胎孕产妇24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相关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GDM组孕产妇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和新生儿转新生儿科治疗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发现GDM并对GDM孕妇进行合理治疗,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陈月梅;雪丽霜;葛圆;覃桂荣;刘素娥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TCT检查正常妇女HPV的消退规律及其与CIN的关系

    目的:探讨HR - HPV及LR - HPV的消退规律,为细胞学检查正常的HPV阳性人群制定合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方法:对2007年1月~ 2008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门诊妇科体检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HPV检测阳性的妇女进行定期随访,对6、12、18、24个月做TCT、HPV检测的31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至第6、12、18、24个月HR- HPV消除率分别为47.51%、58.37%、64.71%、73.30%,LR - HPV消除率分别为86.32%、92.63%、94.74%、97.89%.结论:HR - HPV感染后2年基本消退,LR - HPV感染后半年基本消退.HR - HPV持续阳性妇女易发生CINⅡ-Ⅲ,故宜严密随访.

    作者:王凤文;林杨;崔满华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云南省大理市剖宫产动因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理市地区妇女选择剖宫产的原因,为制定卫生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方便样本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云南省大理市10所医院调查了71位剖宫产术后妇女.结果:在接受了剖宫产术的产妇中,有78.3%的产妇孕期的意愿是选择自然分娩;有73.2%的产妇被医生告知患有妊娠、分娩异常情况;妇女在决定分娩方式时主要的是考虑安全性的问题,其次是考虑疼痛问题,其他因素影响不明显.结论:医学指征不够规范,孕产妇对于剖宫产的认知有偏差等是影响剖宫产率上升迅速的重要原因.

    作者:刘莹娟;陈森;马丽洁;郜凯华;赵峰;李楠;高婷;李晓娟;王吉帅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影响0~2岁婴幼儿微量元素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婴幼儿微量元素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7月~ 2008年6月3 516例0~2岁婴幼儿末梢血,采用BH5100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微量元素,按照季节就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0~2岁婴幼儿的微量元素存在季节性差异,婴幼儿血铁与锌元素的含量存在年龄差异、铜与镁元素不同性别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指导仍为儿童保健医生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尤其应注重个体化指导原则.

    作者:王颖;马扬;张峰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肉眼观察法在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适合西部农村地区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为该区乃至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行简便、价廉、易行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该区30个乡镇符合条件的农村妇女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用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及碘染色肉眼观察进行宫颈检查,结果异常者上转该院行阴道镜检查,并得出终病理结果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碘染色肉眼观察诊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筛查53 039例35~59岁的人群中,4 068例结果异常上转该院行阴道镜检查,1 610例做病理组织学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以上患者86例,患病率1.62% (86/53 039),5%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6%、99.1%(醋酸肉眼观察);81.1%、99.1%(碘染色肉眼观察).结论:在中国经济落后、技术受限的地区,进行简单、快捷、经济的肉眼观察法做宫颈癌筛查具有可行性.

    作者:蔡和伶;彭晓琴 刊期: 2011年第35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