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伶;彭晓琴
目的:研究精液液化异常与生殖道溶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男性不育患者230例,根据液化时间分为精液不液化组、液化不全组和液化正常组,观察精液液化状态与UU、CT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精液不液化组、液化不全组的UU、CT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液化正常组(P均<0.005、P均<0.05);而液化不全组和不液化组的UU、CT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精液液化异常与生殖道UU、CT感染有关.
作者:郜亮;阮衍泰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对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不良妊娠结局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为再次妊娠提供遗传咨询.方法:对1 169对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采集静脉血,经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收获中期分裂像,低渗、固定、制片、Giemsa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1 169对2 338例患者中检出异常核型95例,50例为女性,45例为男性,异常率为4.06%.染色体数目异常3例,异常率为0.13%;结构异常92例,异常率为3.93%,其中平衡易位34例、罗伯逊易位10例、倒位27例、部分重复2例、染色体多态性变异18例、双着丝粒染色体1例,不同流产次数及性别之间染色体核型异常率无差异.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原因,不同流产次数及性别之间,染色体异常率无差异,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应进行双方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夫妇再次妊娠应进行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以降低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率.
作者:董动丽;任晨春;张海霞;梁玥宏;王文靖;孙丰涛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对产后宫缩乏力进行相关研究,从中寻找孕产妇幸运生存下来的宝贵经验,为可持续性地降低孕产妇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贵州省58个“降消”项目县4年间在县乡级医院住院孕产妇,发生宫缩乏力死亡者42例与发生宫缩乏力严重者由于幸运和得到了良好的救治而存活的39例孕产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在产次、入院时病情、分娩地点、发生原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分娩过程中使用药物情况、处理方法、治疗抢救情况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幸存组宫缩乏力处理方法以按摩子宫配合宫缩剂及宫腔填纱布为主,占79.49%.死亡组宫缩素给药途径75%是肌注,幸存组是宫缩素静滴配合使用米索占82.05%.结论:正确使用宫缩剂是减少阴道流血的重要手段,早发现、早处理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是阻断死亡之路的关键.宫按摩法配合宫缩剂及宫腔填塞纱布应用可以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推广.
作者:金正琴;雷后康;金真菊;何蕾;陈莹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理市地区妇女选择剖宫产的原因,为制定卫生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方便样本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云南省大理市10所医院调查了71位剖宫产术后妇女.结果:在接受了剖宫产术的产妇中,有78.3%的产妇孕期的意愿是选择自然分娩;有73.2%的产妇被医生告知患有妊娠、分娩异常情况;妇女在决定分娩方式时主要的是考虑安全性的问题,其次是考虑疼痛问题,其他因素影响不明显.结论:医学指征不够规范,孕产妇对于剖宫产的认知有偏差等是影响剖宫产率上升迅速的重要原因.
作者:刘莹娟;陈森;马丽洁;郜凯华;赵峰;李楠;高婷;李晓娟;王吉帅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无锡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无锡市2005 ~2009年孕产妇死亡个案表、调查报告和专家评审组的评审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5年中无锡市孕产妇死亡22例,其中本地户籍人口(户籍人口)8例,流动人口14例.孕产妇死亡原因户籍人口前3位依次为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和其他;流动人口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其他.专家评审结果为可以避免死亡9例,占40.91%;创造条件可以避免4例,占18.18%;不可避免9例,占40.91%.结论:孕产妇死亡是由医学和社会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应政府重视,社会多方面、多部门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是今后较长时间内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作者:陈鸣华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清理创面局部换药敷白糖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42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积极清创2次缝合,实验组换药时在切口内撒入少许白砂糖,用蝶形胶布固定,2~3天换药1次.比较两种疗法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效果.结果:实验组腹部切口的愈合时间(9.85 ±2.38)天与对照组(14.22±2.47)天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甲级愈合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清创,在切口内撒入白砂糖,蝶形胶布固定,可以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
作者:喻茂娟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建立子痫前期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筛选子痫前期信号转导差异表达基因,探索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4例重度子痫前期和4例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获得子痫前期差异表达基因,了解子痫前期外周血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结果:在子痫前期所检测的21 000个基因中,出现2次重复一致差异表达的基因195个,其中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32个,表达上调基因20个,下调基因12个.结论:成功建立子痫前期外周血基因表达谱,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原因之一.
作者:孙波;赵卫华;邱海燕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监测高危儿神经精神发育状况,积极探讨脑损伤早期干预佳时间.方法:对323例高危儿随访1年,异常者及时给予早期干预,定期评价神经精神发育水平.结果:大约73.2%脑损伤儿童在生后6个月以内出现神经精神发育异常表现,积极干预者83.8%的儿童在1岁时恢复到正常发育水平.结论:生后4~6个月是脑损伤早期康复训练的佳时间,干预效果确切,能显著减少脑瘫的发生.
作者:高武红;邱久军;蔡素芳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平均乘积法、单一区域二维乘积法预测羊水过少的价值.方法:平均乘积法、单一区域二维乘积法两种方法测量羊水,实际羊水量少于300ml确诊为羊水过少,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平均乘积法预测羊水过少敏感性(82.7%/70.4%)和特异性(74.5%/65.7%)均高于单一区域乘积法(P<0.01).结论:平均乘积法预测羊水过少优于单一区域二维乘积法,绘制ROC曲线是确定试验临界值和评价试验效果的有效方法.
作者:蒋健穗;陈争春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经细胞学、阴道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不同级别的CIN患者及宫颈原位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1例(CINⅡ14例,CINⅢ22例,ICC15例),LEEP后应用云南白药治疗;对照组49例(CINⅡ13例,CINⅢ22例,ICC14例),仅采用LEEP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缩短,临床自觉症状改善明显,术后出血、术后感染、宫颈粘连及宫颈外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LEEP联合应用云南白药治疗CIN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小丽;屈秋慧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探讨HR - HPV及LR - HPV的消退规律,为细胞学检查正常的HPV阳性人群制定合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方法:对2007年1月~ 2008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门诊妇科体检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HPV检测阳性的妇女进行定期随访,对6、12、18、24个月做TCT、HPV检测的31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至第6、12、18、24个月HR- HPV消除率分别为47.51%、58.37%、64.71%、73.30%,LR - HPV消除率分别为86.32%、92.63%、94.74%、97.89%.结论:HR - HPV感染后2年基本消退,LR - HPV感染后半年基本消退.HR - HPV持续阳性妇女易发生CINⅡ-Ⅲ,故宜严密随访.
作者:王凤文;林杨;崔满华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探索适合西部农村地区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为该区乃至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行简便、价廉、易行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该区30个乡镇符合条件的农村妇女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用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及碘染色肉眼观察进行宫颈检查,结果异常者上转该院行阴道镜检查,并得出终病理结果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碘染色肉眼观察诊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筛查53 039例35~59岁的人群中,4 068例结果异常上转该院行阴道镜检查,1 610例做病理组织学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以上患者86例,患病率1.62% (86/53 039),5%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6%、99.1%(醋酸肉眼观察);81.1%、99.1%(碘染色肉眼观察).结论:在中国经济落后、技术受限的地区,进行简单、快捷、经济的肉眼观察法做宫颈癌筛查具有可行性.
作者:蔡和伶;彭晓琴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分析青海省“三网”监测点2006年10月1日~ 2008年9月30日发生的30例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2007年和2008年度青海省“三网”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61.19/10万和52.26/10万;30例死亡孕产妇的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其中产科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50%;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有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低、文化程度低、住院分娩率低、未接受围产保健服务、交通不便.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产科建设及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偏远牧业区的住院分娩率.
作者:李颖;李洁;李秀清;怡学英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宫血宁用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愈合的情况.方法:将140例因宫颈病变行LEEP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两组均常规口服左氧氟沙星片,治疗组术后当日即口服宫血宁胶囊,0.26g/次,每日3次,连服15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减少术后阴道出血、感染及促进上皮愈合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血宁可明显减少LEEP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缩短宫颈上皮愈合时间.
作者:李璐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子宫内膜息肉(EP)的发生率.方法:对2009年1月~ 2009年12月期间该院妇科门诊诊治的347例不孕患者进回顾性分析,按照病因分为3组,PCOS组132例,慢性盆腔炎组105例,正常盆腔组110例.慢性盆腔炎、正常盆腔为对照组.依据第7版《妇产科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诊断PCOS的标准: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改变:B超提示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 ~9 mm卵泡≥12个.3项中符合2项并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慢性盆腔炎均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EP经宫腔镜检查后病理证实.对3组不孕症患者的EP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PCOS组发生EP40例(30.3%),慢性盆腔炎组发生EP6例(5.71%),正常盆腔组发生EP7例(6.36%),PCOS组EP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明确诊断的PCOS患者,可先行阴道超声(TVS)检查排除宫腔占位,如发现宫腔占位,需行宫腔镜检查注意排除EP.
作者:赵淑云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评价5种免疫与感染相关抗体联合检测在稽留流产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77例稽留流产患者和156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的5种抗体水平(抗心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Torch IgM抗体和Torch IgG抗体),对单一和联合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后进行评价并确定佳抗体组合.结果:每种抗体水平在稽留流产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一抗体检测的灵敏度较低,在10.2% ~ 48.0%之间,约登指数也较低,在0.089 ~0.416之间;抗体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抗体检测,其中5种抗体组合联合检测为佳组合,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85.3%,约登指数为0.746,一致率为87.4%,阳性似然比为6.07,阴性似然比为0.125,阳性预测值为87.3%,阴性预测值为87.5%.结论:联合检测5种免疫与感染相关抗体对稽留流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高稽留流产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陆永清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子宫胎盘卒中的母儿预后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胎盘早剥致子宫胎盘卒中32例临床资料.结果:32例子宫胎盘卒中胎儿宫内窘迫8例,宫内死胎10例,新生儿窒息3例,新生儿死亡2例,2例子宫次全切除,无1例孕产妇死亡.结论:子宫胎盘卒中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生命,积极有效的救治,可以避免孕产妇死亡并保留子宫.
作者:蔡敏;朱瑞丹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孕妇血清锌浓度在孕早期的变化情况,探讨血锌干预对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6月~2008年6月78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除常规安胎治疗外,采用原子光谱吸收法检测血清锌浓度,对血锌低者予补锌治疗;B组仅予常规安胎治疗.追踪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先兆流产孕妇低血锌者占55.8%,A组孕妇终流产率低于B组(P<0.05).结论:血清锌对维持正常妊娠有重要作用,血锌低可能会导致早期流产.血锌干预可改善先兆流产孕妇的妊娠结局.
作者:容春凤;吴钦兰;朱小宁;刘琼芬;刘和录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在MPP患儿急性期对心肌损害标志物进行检测,以观察其变化规律及探讨临床价值.方法:以MPP患儿为测量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在心肌酶谱、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 cTnI)、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 (GPBB)方面上的变化.结果:观察指标AST、LDH、a-HBDH、CK方面测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 - MB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测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测量组与对照组在cTnl、GPBB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MPP急性期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对于判断疾病合并症及引起多脏器功能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重视研究.
作者:刘丽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妊娠情况,并探讨盆腔粘连程度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0年4月曾经在半年内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输卵管阻塞(除外输卵管间质部阻塞者),而后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诊治的输卵管阻塞伴盆腔粘连性不孕症患者112例,根据术中所见将盆腔粘连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进行相应治疗及术后随访.结果:112例患者术后妊娠49例,妊娠率为43.75%,异位妊娠率为10.20%,输卵管不通伴轻度粘连的术后妊娠率为68.42%,明显高于输卵管不通伴中度粘连者(48.83%)和重度粘连者(6.45%).结论:腹腔镜治疗输卵管阻塞伴盆腔粘连性不孕症的术后妊娠率受输卵管通畅程度及盆腔粘连程度的影响,重度盆腔粘连者应在双侧输卵管结扎后行试管婴儿辅助生育.
作者:张龙月;李静;杜明帧;宋丽丽 刊期: 2011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