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袁敏;李文俊

关键词:危重症, 应激性高血糖, 胰岛素
摘要:在危重症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非常普遍,由多种原因导致,可通过多种途径对机体产生有害的病理生理效应,从而影响患者预后.综述了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及其机制;对机体的损害及其机制;危重症中控制血糖的范围及其益处;血糖控制能改善预后的机制以及应激性高血糖的防治方法,认为在临床中应重视应激性高血糖,及早发现,使用各种方法将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护理

    总结7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颈后路减压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护理.包括术前全面细致的心理护理、充分的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饮食、康复指导.76例患者中24例达到生活完全自理,另54例部分自理出院.认为术前做好优质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及各项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及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意义重大.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对减轻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压力的影响

    目的 针对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压力的影响因素,采取减轻主要照顾者压力的措施,提高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方法 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健康教育及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照顾者实施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时、出院时采用主要照顾者负担问卷进行评分并记录.结果 入院时2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2组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主要照顾者实施心理干预,能使照顾者的压力减轻,照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李小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5例紫杉醇外渗的护理

    回顾分析5例紫杉醇外渗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主要为经透明质酸酶局部封闭加维生素B12湿敷外渗部位皮肤.认为进行紫杉醇化疗时首先应注意预防药物外渗,一旦发生外渗要根据药物的特性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凤侠;王勤;韩艳;赵琳琳;杨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总结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护理人力资源总量不足、结构配置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健全、教育与现实脱节和培训欠缺,认为应加强护理人力资源规划及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稳定护理队伍、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充分运用激励机制.

    作者:何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在危重症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非常普遍,由多种原因导致,可通过多种途径对机体产生有害的病理生理效应,从而影响患者预后.综述了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及其机制;对机体的损害及其机制;危重症中控制血糖的范围及其益处;血糖控制能改善预后的机制以及应激性高血糖的防治方法,认为在临床中应重视应激性高血糖,及早发现,使用各种方法将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袁敏;李文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关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结了32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包括护理人员掌握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认真查找原因,重视导管的维护,认为细致全面的导管护理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玉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分析了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和防范措施,包括护理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物质因素、患者因素等,认为只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细化护理每一个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使错误的行为不再发生,从而杜绝和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李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骶骨肿瘤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患者的护理

    总结50例骶骨肿瘤患者肿瘤摘除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认为精心的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

    作者:陈凤梅;傅利勤;朱小霞;陈丽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60例大肠癌患者结肠造口的护理

    总结60例大肠癌患者结肠造口的护理经验,包括心理护理、造口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认为做好大肠癌患者结肠造口的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

    作者:何淑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围术期护理

    总结22例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围术期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认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不仅简便、安全、准确性高,并且能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针对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及早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积极防治并发症发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梁佩云;邹爱蓉;张凤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蟾乌巴布膏在肝癌微波凝固治疗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蟾乌巴布膏在肝癌微波凝固治疗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8例行肝癌微波凝固治疗术后出现疼痛的患者,根据疼痛部位给予蟾乌巴布膏外敷及心理干预,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评分、止痛起效与持续时间.结果 用药后疼痛缓解66例,总有效率91.17%.结论 蟾乌巴布膏外敷配合心理干预是有效控制肝癌微波凝固治疗术后疼痛的方法,提高了患者对微波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兰红艳;李晓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护理临床教学中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

    总结了护理临床教学中引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包括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带教老师及护生法律意识淡漠,护生的不熟练技术操作,护生缺乏情商培养及与患者沟通的缺乏等,提出相应对策,认为应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择与管理,提高带教老师和护生的法律意识,加强知识技能培训,加强护生的情商培养,把握沟通技巧等.

    作者:何桂英;邓敏;田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0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

    总结10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密切监测各监护参数,提供及早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注意心包、纵隔引流管护理;做好用药护理和出院宣教.认为精心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康爱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例静注高渗葡萄糖后外渗的观察与护理

    静注高渗溶液出现外渗,临床上较常见.一般经过常规处理,很快就恢复,但2007年12月24日在本院门诊发生了1例静注高渗葡萄糖6h后,出现迟发性外渗,经过近3周治疗痊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诸明春;陈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例静脉注射巴曲亭致过敏性休克的护理

    巴曲亭又名注射用血凝酶,是由巴西矛头蝮蛇的毒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血液凝固酶.其中含有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不含神经毒素和其它毒素,仅有止血功能,不影响血液的凝血酶原数目,因此使用本品无血栓形成危险[1],更适用于老年患者,是一种高效、速效、长效、安全的止血药,也是外科临床常用的止血药,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偶见过敏样反应,但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情况非常少见.

    作者:江发英;张新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两性霉素B治疗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护理

    总结两性霉素B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静脉护理、不良反应与对策.认为注意使用两性霉素B的药物护理,实施对症治疗的护理,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达到治疗疾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作者:黄秋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外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探讨

    探讨外科护理学实施双语教学的体会,包括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通过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外科护理学的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以及获取新前沿现代医护科技信息的能力,提高我国护理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蒋华;刘;黄笑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63份精神科护理病历的缺陷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结精神科护理病历存在的缺陷及防范对策,包括入院评估不全面、记录不连续、记录未体现专科特点、记录不全、医护不符等,认为应加强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沟通以保证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作者:刘艳林;李姣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午睡习惯在降低冠心病发病率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午睡是否对降低冠心病发作有积极作用.方法 将2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有午睡习惯,对照组患者没有午睡习惯.对比2组患者冠心病发作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发作远远少于对照组的冠心病患者(p<0.01).结论 午睡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作者:李美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长沙市健康体检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近3年来长沙市部分健康体检人群中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方法 选取2003年6月~2004年12月与2006年6月~2007年12月2个时间段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4462人和4847人的体检资料,以2003年中华糖尿病学会(CDS-2003)的建议为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对这两个时间段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 长沙市健康体检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在2003年和2006年分别为21.3%和2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40~49年龄段的患病率变化明显升高24.2%、28.6%(p<0.05),其中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23.4%、28.6%(p<0.05);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为23.1%、28.4%(p<0.05).结论 近3年中,长沙市部分健康体检人群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有轻微升高的趋势,而且患病年龄有提前的倾向.

    作者:张丽芳;李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