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孙辉

关键词:系统化康复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系统化的康复治疗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1名慢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名字姓氏字母排序进行编号,进行为期240天的系统化康复治疗.对比所有患者进行系统化康复治疗前后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为期240天的系统化康复治疗后,采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20评估所有患者后,发现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总积极因素评分大幅提高,病情总评分则呈下降趋势,前后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可大幅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且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护理干预用于产后抑郁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社区护理干预应用在产后抑郁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以68例妊娠分娩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管理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组同时予以社区护理,对患者产后抑郁发生率以及产后抑郁评分进行调查.结果:对照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73.5%,管理组为97.1%,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抑郁评分为(14.8±3.7)分,管理组为(8.4±2.3)分,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

    作者:韦小燕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预成纤维桩对口腔修复疗效

    目的:分析于口腔修复患者中应用预成纤维桩实施治疗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 ~2018年10月间选取100例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于对照组患者中应用可塑纤维桩,于观察组患者中应用预成纤维桩.结果:完成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和满意度均低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修复成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84.00%、96.00%,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98.00%、98.00%(P<0.05).结论:于口腔修复患者中应用预成纤维桩实施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作者:唐圆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骨代谢指标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骨代谢指标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4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骨代谢指标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骨钙素(OC)、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甲状旁腺激素(PTH)以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观察组OC水平(25.68±7.92)明显高于对照组(15.73±5.14),其PINP含量(41.14±8.35)则低于对照组(51.26±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TH为(41.19±7.61),25(OH)D为(47.78±8.97),观察组分别为[(43.27±8.14),(45.89±8.43)],通过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些骨代谢指标能够有效显示出骨质疏松症的各个阶段,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姚伟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脑卒中肢体瘫痪的中西医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目的:探究脑卒中肢体瘫痪的中西医康复治疗方法 ,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步骤,为我们进行脑卒中肢体瘫痪的治疗打好基础.方法:将我院的64例脑卒中肢体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人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医疗法,对照组采取西医用药和中医康复性理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对他们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效果显著的有20人,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效果不够突出的有8人,完全没有任何改善的有2人,还有2人的病情出现恶化;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效果显著的有25人,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效果不够突出的有6人,完全没有任何改善的有1人,没有任何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结论:采用西医用药和康复性理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推广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此类病症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奡然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系统护理对肠梗阻患者心理负担的影响

    目的:分析采用系统护理对肠梗阻患者心理负担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以自2017年8月到2019年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肠梗阻患者106例为观察者,按其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举措,另外研究组患者开展系统护理.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与护理前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皆有所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要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确切(P<0.05).结论:系统护理可帮助肠梗阻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对改善其心理状态有积极影响.

    作者:王亚红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循证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72例患者,并且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的是循证护理的方式,而对照组采取的常规护理的方式,两组都是36例患者,并且没有明显的差异,然后对两组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要比对照组的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会使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一定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能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对医院的医患关系改善有责非常大的作用,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肖兴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普外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干预

    目的:对普外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干预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普外科实施护理干预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的护理行为、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比较,实验组护理干预的护理行为、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护理行为的发生概率明显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对科室护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护理技能等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及法律观念,以强化护患间交流、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加强科室轮班制度及管理等,以大幅减少科室不安全情况的发生率,以提高护理行为.

    作者:周安菊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行急诊冠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1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治疗和护理,研究组采用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急诊抢救和住院时间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较对照组,研究组急诊就诊到确诊时间、急诊到溶栓治疗时间、急诊就诊到注入溶栓剂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优良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2.0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可明显提高AMI急诊溶栓治疗患者的就诊效率,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作者:邸艳芝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补阳还五汤用于治疗社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社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 以2018年1月-9月为研究时限,选取108例社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各54例,分别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差异微小,(P>0.05);治疗后,研究2组低于研究1组,差异鲜明(P<0.05).研究2组治疗总有效率(90.74%)高于研究1组(72.22%),差异鲜明(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治疗社区慢性脑供血不足,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表现,提升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杨丽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观察微创内固定技术对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13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6.92%,对照组为84.61%(P﹤0.05).结论:将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用于胫骨远端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作者:黄亮;刘光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在心肌梗塞急性期的应用价值体会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心肌梗塞急性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 ~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心肌梗塞急性期患者,利用抽签法成立两组: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15例;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价值.结果:实验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方面,均好于参照组,数据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优质护理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宋蔷薇;谷红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综合性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治疗依从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实施综合性护理对其依从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70例于我院我院分娩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纳入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5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形式,实验组行综合性护理,对比2组依从性、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依从性(91.43%)与参照组(65.71%)相比较高,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胎膜早破、巨大儿、宫内窘迫、早产等发生率较低,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通过综合性护理形式效果显著.

    作者:吕健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血清铜蓝蛋白在乙肝肝硬化及肝癌中的检测价值体会

    目的:探讨血清铜蓝蛋白在乙肝肝硬化及肝癌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0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研究对象为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观察1组)与30例乙肝肝癌患者(观察2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且选择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结果:观察1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数据,而观察2组早、中、晚期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铜蓝蛋白应用于乙肝肝硬化与肝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铜蓝蛋白在肝硬化疾病中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在肝癌中呈日益上升趋势,以便于区分.

    作者:张东亮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CT检查在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CT检查在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6年的2月到2018年的2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并开展本次研究,所选取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总计4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检查以及X线片检查,查阅我院内与患者相关的各个方面资料,综合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肠梗阻患者有38例,在总选取患者中占据比例为95.00%,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肠梗阻患者有29例,在总选取患者中占据比例为72.50%,CT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与X线片检查进行比较明显较高,CT检查判断出肠梗阻由结肠癌所引起的患者数量与X线片检查进行比较明显较多(P<0.05).结论:CT检查能够准确诊断结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的病情,将肠梗阻患者的病因、病灶部位以及病情程度均反映出来,为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应用价值显著,应当得到广泛使用.

    作者:罗义其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普外科护理中常见护理风险因素与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普外科护理中常见护理风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接收的100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不同护理后患者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住院时长、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不良事件与护患纠纷发生率上,观察组4%和2%,对照组18% 和1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15.2±3.6)d,对照组为(24.1±4.2)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4%,对照组7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护理中容易因为护理人员、患者与家属,以及医院管理与环境方面的影响而导致护理风险存在,需要针对每个环节做好管控,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月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扩大的血管间隙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

    背景: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作为脑小血管病的标志之一,与卒中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扩大写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17-2018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完善头颅磁共振检查并对EPVS进行分级.3个月后随访患者进行GSD-15量表评分并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进行PSD诊断,分析EPVS和PS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PVS的严重程度与PSD独立相关.

    作者:赵俊杰;刘希均;吴孟海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60)与对照组(n=60),两组产妇开始均给予分娩镇痛,对照组在第二产程后给予常规生理盐水,研究组产妇在第二产程给予罗帕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进行持续性镇痛,并分析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镇痛效果、会阴修复VAS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会阴修复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有效提高第二产程镇痛效果,降低会阴修复过程中的疼痛,具有显著临床优势.

    作者:巩莲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应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不同方法 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对2012年11月 ~20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不稳定者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2.00%,比较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数据显示: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法治疗,有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宦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胸腺喷丁辅助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胸腺喷丁辅助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你那8月6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胸腺喷丁辅助亚低温治疗)与对照组(亚低温治疗),每组各30例.对比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节点颅内压(ICP)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两组脑脊液乳酸比较无意义(P>0.05),术后第三天、第七天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喷丁辅助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显著,可改善预后,降低颅内压,值得推广.

    作者:韩裕富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多潘立酮加奥美拉唑.观察组患者接受多潘立酮加奥美拉唑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和不良反应,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67.44%).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6.3%,明显低于对照组.41.8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且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有着非常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小青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