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一种细胞增殖与死亡失衡的疾病,其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复发与转移。早在19世纪就有学者发现肿瘤细胞能通过血流传播到远处器官[1]。1869年 Ashworth[1]首次提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的概念。然而,直到近二十年 CTCs才得以分离和鉴定。CTCs 具体是指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来源于实体肿瘤且在逃避宿主免疫杀伤后存活的一群个数稀少的异质性肿瘤细胞。它不仅存在于转移性肿瘤患者的血液中,也可存在于放疗后的原位癌患者中。目前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CTCs是肿瘤侵袭转移的关键因素[2-3]。相比于创伤较大的病理学诊断,外周血 CTCs的检测取材方便、可重复操作、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实时监测肿瘤细胞的转移情况以及评估肿瘤的进程。它的出现不仅提示可能有复发的风险,而且可被作为预后的分子标记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近年来 CT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游;蒋敬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按照协会章程和民政部的有关规定,为了总结协会2016年工作,做好2017年的工作安排,协会第五届第三次理事会于2016年12月24日在杭州召开,会议由李少丽副理事长主持。会议审议通过了协会2016年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3D打印技术分会设立申请、协会行业信用评价工作方案、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和标准工作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审定通过了新申请入会44家单位名单,同意增补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常务理事单位,同意增补北昊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7家为理事单位。会议还听取了到会理事对协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按照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委联合编制了《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5年)》。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抗 VEGF单克隆抗体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及方法学验证。方法从新生儿脐带分离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使用第4~6代细胞进行活性检测。HUVEC接种96孔板于 CO2培养箱培养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抗 VEGF单克隆抗体——VEGF165混合物孵育48 h,加入 CCK8显色4 h,酶标仪读取各孔OD450吸光值,采用四参数拟合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参比品和样品的 IC50值,获取样品的相对活性。结果该方法专属性强,仅在抗 VEGF单克隆抗体上呈现相应的剂量关系曲线,标准曲线拟合度r2>0.99,精密度样品相对活性RSD <20%,方法在50%~200%活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用该方法对两个候选药分别进行6次重复性检测,候选药相对活性值分别为(95.80±3.29)%,(101.10±3.8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 HUVEC增殖抑制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并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及精密度,可用于抗 VEGF单克隆抗体生物学活性的评估。
作者:莫琳;周冬梅;徐军;孙文正;杨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考察石斛属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拮抗软腐病的真菌。方法将179株内生真菌进行金钗石斛软腐病生物防治盆栽试验,以获得拮抗病原菌终极腐霉的内生真菌。将具有拮抗效果的真菌在 PDA培养基中与终极腐霉进行双重培养平皿对峙试验并对其显微形态进行观察,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检测真菌的β-1,3和β-1,4葡聚糖酶活性。结果T. koningiopsis与T. rogersonii在盆栽试验和双重培养平皿对峙试验中对终极腐霉具有抑制作用。T. koningiopsis与T. rogersonii菌丝将终极腐霉菌丝包围并将其破坏;两者β-1,3和β-1,4葡聚糖酶活性在所测试的5种真菌中高。结论T. koningiopsis与T. rogersonii可有效抑制终极腐霉;由两者分泌的β-1,3和β-1,4葡聚糖酶可能在破坏终极腐霉细胞壁方面发挥作用。T. koningiopsis和T. rogersonii可作为潜在的生防菌发挥拮抗终极腐霉作用。
作者:邢咏梅;李向东;李莉;郭顺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RNA在人类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3],针对人类不同疾病的 RNA样本测序研究广泛开展,并得到了大量有价值的发现。高质量的 RNA可以满足 RT-PCR、qRT-PCR、Northern blot、基因表达谱、转录组测序、核酸酶保护实验和阵列分析等生物学下游实验的研究需求[4-5]。
作者:章佳英;嵇承栋;万悦竹;付强强;朱琳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2017年1月19日,药品安全合作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第二次全体会议和第二届第一次理事会暨理事长办公会扩大会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经选举,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以下简称“我会”)当选联盟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我会李少丽副理事长当选联盟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我会今后在继续做好本领域工作的同时,多参与联盟的工作,承担联盟的任务。围绕联盟宗旨、结合协会职能,大力开展科普宣传,为药品安全和用药安全多做贡献。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 CXCR4在肾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 CXCR4表达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肾癌患者(未接受放化疗)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将组织研磨后提取 RNA,采用实时定量 RT-PCR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 CXCR4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 RT-PCR检测肾小管细胞 HKC以及肾癌细胞系769P和786O中 TGF-β的表达水平。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E1-).sT和对照病毒感染786O细胞后24 h,采用2 ng/ml的重组人 TGF-β刺激24 h,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 RT-PCR检测目的基因 CXCR4的表达水平。同时,病毒感染后24 h,采用划痕法检测786O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在肾癌患者中,肿瘤组织的 CXCR4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2例患者中,有8例表达上调。与正常肾小管细胞相比,肾癌细胞系769P和786O中,CXCR4的上游分子 TGF-β表达上调。在786O细胞中,TGF-β刺激可以显著提升 CXCR4的表达水平;而 Ad(E1-).sT可以在786O细胞中高效介导 sTGF-βRIIFc的高效表达,并抑制 CXCR4的表达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CXCR4在肾癌组织中普遍表达上调,并受到 TGF-β的调控,有望成为肾癌治疗的重要靶标。
作者:彭迪;刘钊;李锦楠;张晓艳;王浩;王华;肖凤君;张忠涛;胡泽斌;王立生;吴学杰;杨月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在哺乳动物细胞中,DNA 甲基化参与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结构的调控[1],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相关[2-3]。DNA 甲基化在胚胎发育早期、个体生长发育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当前表观遗传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4-5]。分析基因组中甲基化水平能够了解不同组织之间、正常与疾病状态以及不同年龄引起的甲基化水平的差异。Frigola 等[6]通过扩增甲基化间区位点(amplification of intermethylated sites, AMIS)分析了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基因组中 CCCGG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该法通过[α-33P]dATP进行放射自显影,对机体有很大的损害。有文献报道可以用生物素标记的引物进行 PCR扩增[7],因此本研究尝试用生物素标记引物进行 PCR扩增代替放射性核素法分析基因组 DNA甲基化水平(图1)。
作者:王小怡;王博;王雪伟;高哲;郭大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或栓塞)所致缺血性卒中,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有研究表明,补体系统激活是造成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2]。补体通过3条途径激活,即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以往的大量动物实验已经表明,在梗死区域有大量补体成分的沉积,本实验通过检测经典途径标志物 C1q、经典和凝集素共同标志物 C4d以及终末产物 SC5b-9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及其变化,探讨补体系统激活在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中的作用。
作者:张洪欣;张国军;康熙雄 刊期: 2017年第01期
1965年,美国科学家 Rosenberg偶然发现铂电极在通电状态下的分解产物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分裂,这些分解产物中有效的是顺铂(cisplatin)。1969年,Rosenberg 等[1]报告顺铂具有抗癌活性;1972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正式将顺铂列为抗癌研究课题,从此拉开了铂类抗癌药物研究的序幕。
作者:王晓葳;刘雪;王丹;姬海红;夏桂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2016年12月24日,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共同主办,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的“2016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揭晓活动在杭州经济开发区召开。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评选专家团代表陈志南院士、钟世镇院士,主办和承办单位的领导,中央及地方近十家媒体记者。
作者:田春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肝脏疾病的主要病因,全球范围约有1.85亿人感染,连同隐匿性感染可能再增加20%~30%[1]。持久性 HCV感染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肝癌的发展有关,并且是肝移植常见的适应证。
作者:仲兆金;李卓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对宫颈癌 XB1702细胞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电穿孔法分别将 CCAT1 siRNA和重组表达载体 pcDNA3.1-CCAT1转染人宫颈癌 XB1702细胞后, 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系,实验分为3组:CCAT1 siRNA 转染组、pcDNA3.1-CCAT1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转染48 h后,RT-PCR检测细胞中 CCAT1 lncRNA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影响;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上调和下调 RNA CCAT1表达联合 X射线照射对宫颈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干扰 XB1702细胞中 CCAT1 lncRNA表达后, XB1702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率增加;裸鼠移植瘤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正常 XB1702细胞种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上调 XB1702细胞中 CCAT1 lncRNA表达后,XB170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上调组裸鼠皮下种植瘤平均体积较照射前无明显变化。结论下调 CCAT1 mRNA表达能抑制人宫颈癌 XB1702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增强瘤体的放射敏感性。
作者:高金苹;张绍菊;罗志红;李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心肌素的家族成员包括 myocardin、心肌素相关转录因子(MRTF)-A和 B。Myocardin是一个有效的转录辅助激活因子,特异性表达于机体生长发育阶段的心肌和平滑肌细胞中。它与血清效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结合共同增强 SRF依赖性基因的转录,是心肌和平滑肌细胞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辅助因子[1]。MRTF-A和 MRTF-B同 myocardin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和转录激活功能。MRTF-A 广泛表达于胚胎和成年组织中。在胚胎形成时期,它主要存在于间叶细胞、肌细胞和各种器官的上皮细胞。相比 myocardin而言,MRTF-A的功能知之较少[2]。
作者:孙小慧;李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自噬”的概念早在1963年首先被提出,但受限于当时的研究条件,人们对自噬的具体机制一直所知甚少。直至20世纪90年代早期,随着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利用面包酵母定位了细胞自噬的关键基因并阐释了酵母细胞自噬发生的机制,细胞自噬这一现象逐渐进入科学家们的视野并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热的研究领域。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这位日本科学家,以表彰他在阐明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上的开拓性研究。
作者:牛超;金利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夯实生物产业创新基础,促进现代生物技术更多惠及民生,着力打造生物经济新动能,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单位组织编制了《“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元旦前因为工作需要,我仔细回顾了2000年以来我国药物基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一是想比较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原创研究的特点,二是了解这些基础研究对后来中国新药研究的实践影响。阅读之间,感触变化。正值2017新年,我借《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卷首,与大家分享我国药学前沿的灿烂星光。
作者:蒋建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