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
目的:通过沟通技巧的培训开展,就护理质量的提升进行分析,力争通过沟通技巧的应用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就培训前后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护患沟通情况、患者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进而分析沟通技巧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培训后护患沟通合格率达到了95%,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6%,护患纠纷发生率仅为5%,相比较培训之前的效果有所显著提升.结论:沟通技巧对护理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需要通过沟通技巧的培训达到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王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进而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呼吸道、肠胃炎、哮喘三种疾病临床治疗的儿童患者150名,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配合治疗护理主动性、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健康教育极为重要,其从某一个方面决定着护理质量的优化与提升,需要强化对儿童患者及家属的系统健康教育.
作者:边渊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64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32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比较发现,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出现复发的几率对比于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的下降,并且干预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复发具有显著效果,并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静芬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肺泡灌洗术对改善重症肺炎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氧供应以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选出病例数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以及肺泡灌洗术.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指标以及血氧供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明显改善:P<0.05,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也明显改善:P小于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与肺泡灌洗术联合应用于重症肺炎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效果明显.
作者:宋加友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下,人们的经济收入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使得诸多人的饮食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与不合理化,导致很多人患有不健康饮食习惯所导致的疾病,痛风即为其中一种,发病后给患者造成的身体不适感与压力较大,所以患者需要对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饮食习惯加强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把握好痛风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饮食要点,合理进食,以此有效降低疾病发生风险以及严重性.在本文的研究中即就从痛风饮食食物的不宜、宜食用两个方面进行了饮食注意事项的总结分析.
作者:陶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骨折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髋关节骨折术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阶段康复护理组)5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55例,两组患者各项资料进行全面对比,分析老年髋关节骨折康复护理中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髋关节患者康复依从性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护理方式(OR=1.421)、焦虑分级(OR=1.351)、康复预期值(OR=1.301)、付费方式(OR=1.085)、合并症(OR=1.068)、文化程度(OR=1.057)、是否独居(OR=1.041)、病程(OR=1.021)、收入水平(OR=1.012),与护理方式、康复预期值、焦虑分级主要相关(P<0.01),与收入水平、病程、是否独居、付费方式、合并症、文化程度次要相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中,髋关节骨折康复护理中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护理方式、康复预期值、焦虑分级有关,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家庭状况和自身情况采用阶段护理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沙艳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重症患者共68例.我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即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明显优势,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加速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作者:范艳黔;雷英;和云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高龄产妇不同孕期管理产生的不同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有效的分析,观察不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的高龄产妇60名作为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分别有30名高龄产妇.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加强型的孕期管理,并针对这两组高龄产妇实施护理前后产生的不同的心理状况、妊娠结局、并发症的表现状况,进行对比性的分析.结果:通过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对比,在实施护理前,二者并未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而在实施护理之后,两组高龄产妇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已经明显的降低,观察组的评分要比对照组低,并且观察组发生妊娠泌尿系统感染与高血压等并发症的概率也比对照组低,使得早产与晚期流产概率降低.结论:高龄产妇作为危险的妊娠者,需要及时地加强其孕期管理,通过改善高龄产妇的心理状态,产生有利的妊娠影响效果,院方可给予推广,提升龄产妇自然分娩的成功率.
作者:朱伟芝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护理中常见护理风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接收的100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不同护理后患者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住院时长、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不良事件与护患纠纷发生率上,观察组4%和2%,对照组18% 和1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15.2±3.6)d,对照组为(24.1±4.2)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4%,对照组7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护理中容易因为护理人员、患者与家属,以及医院管理与环境方面的影响而导致护理风险存在,需要针对每个环节做好管控,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月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老年脑梗死病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64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未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为照组(n=32),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实验组(n=32),比较临床资料.结果 实验组患者存在存在延髓性麻痹、慢性疾病、意识障碍以及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例数以及死亡率和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常并发肺部感染疾病和延髓性麻痹、慢性病、意识障碍、年龄等密切联系,患者病发后要进行有效的抗炎治疗,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刘鑫鑫 刊期: 2019年第05期
腮腺肿瘤为颌面部发生率较高的肿瘤,该肿瘤一般为良性肿瘤,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过去通常采取的手术治疗方式是解剖面神经并切除腮腺浅叶或全叶和肿物切除方式.但是这种切除肿瘤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和副作用,诸如手术部位容易留瘢痕,不能根除肿瘤细胞易复发,或者导致面瘫、Frey综合征及涎瘘等.因此,临床提出功能性腮腺肿瘤外科手术,也就是于围手术期保证肿瘤能够被完全切除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的肿瘤切除方式,大限度的减少肿瘤以外的切除,以及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害,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现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等相关文献资料,综述功能性外科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睿;章诗富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本文将对常用药物应用与临床生化检验指标之间的影响进行探讨,同时分析其解决对策.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在本院中,从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选择本次研究对象,本次将选取100例生化检验结果 异常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同时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具体药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可以看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在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近应用舒利遥联合孟鲁斯特钠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王丽;骆海涛;刘东洋;石琳;迟卉;陈海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着重针对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个时间段,在我们医院外科病室参与护理工作的50护理人员作为我们这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工龄的长度来进行划分,分成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有25名护理人员.对照组护理人员是工龄为三年以下的,而观察组的护理人员是三年以上的工龄,然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失误和不规范行为出现的频次要比对照组的护理人员有很大程度的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比较明显,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护理工作而言,针对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切实有效的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护理防范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护理效果,使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有效提升,使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隐患以及护理纠纷事件有效降低,这样的方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作者:耿燕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急诊室收治的15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急诊护理方案不同分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及并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3.33%(70/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67%(62/75)(P<0.05);观察组抢救后并发症发生率5.33%(4/75)显著低于对照组22.67%(17/75)(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质量,提升救治效果和预后情况显著,及时监测护理风险开展预见性护理,预防并发症,有助于开展后续治疗.
作者:张彪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老年痴呆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2月 ~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痴呆患者,按照奇偶评分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经护理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运用,护理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琳;刘亚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采用系统护理对肠梗阻患者心理负担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以自2017年8月到2019年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肠梗阻患者106例为观察者,按其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举措,另外研究组患者开展系统护理.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与护理前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皆有所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要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确切(P<0.05).结论:系统护理可帮助肠梗阻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对改善其心理状态有积极影响.
作者:王亚红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88例2017.5至2018.1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单纯组采取厄贝沙坦治疗,联合组则采取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治疗.比较单纯组、联合组效果;血糖达标以及血压达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指标、血压监测值;副反应.结果:联合组效果、血糖达标以及血压达标时间、血糖指标、血压监测值相比较单纯组更好,P<0.05.联合组副反应和单纯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理想.
作者:司华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高分子凝胶垫作为电动气压止血带的衬垫材料在减少骨科四肢手术中的局部皮肤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所用电动气压止血带衬垫材料的不同,将60例符合择入标准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棉垫、高分子凝胶垫作为衬垫材料,对两组手术患者术后上止血带部位皮肤损伤情况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分子凝胶垫组术后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棉垫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手术中选用高分子凝胶垫做为电动气压止血带衬垫材料,可有效降低手术患者上止血带部位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艳;赵小红;苏曼珊;冯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2例在我接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的患者,分为常规组(46例)与干预组(46例),常规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干预组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与不良反应,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干预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呈P<0.05.对于不良反应,干预组更低,组间差异呈P<0.05.结论 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乔晓芹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分析影响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质量因素,并探讨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选取一段时期内自愿接受实验的志愿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对象.在保证所有研究对象血型相同的基础上,将可能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因素作为实验着手点.应用对比方法,研究探讨血液细胞临床检验过程中,血标本采集、凝集、存储、检测等相关因素对检测质量的影响,并分析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对比发现,不同稀释比的血标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的含量并不相同,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血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同样会影响到血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标本处理、相关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验结果审核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结论 临床医学血液检验中,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种,不仅有血标本稀释比的影响,同时也存在人为操作处理因素,为保证血液细胞检测质量,应加强血液标本检验的任何一个细节,并归纳、总结好的质量控制方法,尽可能减少检验差错.
作者:何秀萍 刊期: 201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