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旴宁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 经阴道超声, 官腔镜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48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理证实子宫内膜息肉39例,准确率81%;误诊9例,误诊率19%.结论:经阴道超声作为无创性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注意应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粘膜下肌瘤等鉴别.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2004~2006年广州市0~6岁儿童铅中毒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2004~2006年广州市儿童血铅水平、铅中毒率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分别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市区部分幼儿园作为调查对象,全部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儿童血铅值.结果:2004~2006年0~6岁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64.35 μg/L,儿童铅中毒率平均为10.5%,3年中儿童血铅水平和儿童铅中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率高年龄组(3~6岁)与低年龄组(0~2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铅中毒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前3位分别为:住房临近主干道、男孩、父母从事与铅有关的行业.结论:广州市儿童铅中毒水平与同期全国15市平均水平10.45%基本一致:3年中广州市儿童铅中毒率无明显变化,铅中毒率高年龄组儿童高于低年龄组儿童,男童高于女童,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铅中毒的防治.

    作者:王艳丽;陈运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苯丙酮尿症患儿营养状况分析

    苯丙酮尿症是较常见的先天遗传代谢异常疾病.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治疗方法为采用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应用,证明此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血苯丙氨酸浓度,从而减轻过量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对大脑的损害.

    作者:段建华;丁辉;张玉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48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理证实子宫内膜息肉39例,准确率81%;误诊9例,误诊率19%.结论:经阴道超声作为无创性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注意应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粘膜下肌瘤等鉴别.

    作者:黄旴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阴道彩超对盆腔肿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不同性质盆腔肿块的声像图特点,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利用阴道彩超对776例盆腔肿块进行超声诊断,与手术后病理或临床诊治结果相对比,判断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子宫肌瘤、卵巢浆(粘)液性肿瘤、异位妊娠、畸胎瘤、巧克力囊肿、黄体囊肿(或血肿)、卵泡囊肿、输卵管病变等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92.65%、100%、94.49%、91.01%、94.64%、90%和66.67%,与临床病理诊断无差异性(P>0.05).结论:阴道彩超在判断盆腔肿块的组织来源和性质上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荆春丽;杨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脐静脉给药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研究

    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给药方式常用的是气管内用药,2001年7月~2005年3月在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过程中对需要用药的患儿我们分别采用了脐静脉给药和气管内给药的不同方式,并且对复苏效果等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徐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 463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及分析

    目的:进一步了解阴道炎患者的病原体及影响发病的相关因素,提出防治疾病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 463例临床诊断为阴道炎的患者进行相关病原体的常规检查.结果:2 463例阴道炎患者经实验室检查,细菌性阴道病占22.9%,霉菌性阴道炎占13.5%.滴虫性阴道炎占3.1%,霉菌、滴虫混合感染占1.1%.结论:普通妇科炎症及性传播疾病(STD)是危害妇女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早诊断、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重视卫生保健和健康体检是防治妇科炎症及STD的关键.

    作者:卢庆文;孙胤;陈守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昆山市1990~2000年婴儿死亡分析

    目的:了解近10年来昆山市婴儿死亡率的分布动态及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对1990~2000年昆山市出生死亡资料作了详细分析.结果:婴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年婴儿死亡率明显低于1990年,完成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10年中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炎、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异常和意外死亡,但死因顺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肺炎由第1位下降为第3位,先天性异常由第4位上升为第1位.肺炎、出生窒息和意外死亡这三种死因的死亡专率明显下降,而先天性异常和早产低体重无明显变化.结论:降低先天性异常和早产低体重的死亡率是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重要措施.

    作者:周春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探讨其高危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发病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收集1996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孕产妇深静脉血栓患者共2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6例经治疗治愈,1例足坏疽行截肢术,1例继发严重肺栓塞抢救成功,10例妊娠期就治的患者中孕期过程顺利,1例分娩足月低体重儿,无致畸、窒息儿,无再发产后病例.结论:孕产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期,可致严重并发症,急性期使用溶栓、抗凝、降低血粘滞度等治疗多可治愈,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如积极预防、早期诊治可减少并发症、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颖;蒙秀林;杨建波;王子莲;梁润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农村12年间孕产妇死亡分析

    孕产妇死亡率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卫生工作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加强农村围产保健工作,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现将福建省平潭县1993~2004年间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刘榕华;吴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分析100例腹腔内出血的病例,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腹腔内出血量,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发热率,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抗生素应用时间短,术后发热率低,住院天数短.结论: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徐影;王殊;李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9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调查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围产保健质量的主要指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已经成为妇幼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而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下面就我院近9年来分娩的380例围产儿死亡作回顾性分析,寻找死亡原因,提高围产保健水平,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措施.

    作者:董娟;段明英;高亚莉;李晓平;姜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南郑县2000~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掌握南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期目标实施情况,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发展趋势,为制定后期目标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各乡、镇卫生院所管辖区、各中心卫生院、县直医疗单位防保科上报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年终报表活产数及补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婴儿死亡率17.9‰,新生儿死亡率12.5‰,与2000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35.2%,婴儿死亡率下降31.4%,新生儿死亡率下降29.8%.6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为:新生儿窒息、肺炎、先天畸形、意外、早产低体重儿.结论:5岁以下儿童死亡仍以新生儿、婴儿为主.占68.3%~89.3%.因此,加强新生儿、婴儿监护和保健,减少这两个年龄段的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作者:胡晓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生儿二次剪脐术后预防脐出血与感染

    目的:探讨气门芯结扎脐带二次剪脐术的佳时间和方法,减少新生儿二次剪脐术后出血和脐部感染,缩短脐部愈合时间.方法:经筛选出的新生儿240例行气门芯结扎脐带后,随机分成4组:明胶海绵组(A组)、云南白药组(B组)、残端未包扎组(C组)三组剪脐时间均为出生24 h,脐带干枯组(D组)二次剪脐时间在出生48~72 h.结果:①新生儿剪脐24 h和7天后脐部出血情况分别为:C组出血例数明显增加,A、B、D组与C组比较,χ2=32.64、P<0.001,χ2=65.17、P<0.001.②剪脐7天后脐部分泌物情况:B组脐部分泌物增加,脐部潮湿.A、C、D组与B组比较,χ2=32.99,P<0.001.③剪脐后脐部愈合时间比较:D组愈合时间短,与其它3组组间比较,P<0.001.结论:根据脐带的干燥程度决定剪脐时间,再配合应用明胶海绵压迫包扎,将大大减少脐带出血、感染的发生率,缩短脐部愈合时间.

    作者:曹辉娟;罗远莎;曾小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960例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体内血铅含量,探讨高血铅的发生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使用电化学法对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960例0~14岁儿童进行了全血铅的测定.结果:高铅占5.63%.结论:铅元素为一种毒性物质,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损害,且血铅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故应重视儿童期高血铅的综合防治,定期监测,预防铅中毒.

    作者:张赛;李海波;常桂芬;张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相关问题

    近年来,由于手术操作技术改进,人们生育观念转变,抗生素可供选择余地大,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剖宫产率的提高使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越来越多,其分娩方式也倍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刘素芳;李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宫腔镜下诊治1000例不孕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临沂市妇幼保健院不孕症门诊接受电视官腔镜检查的100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不孕的子宫因素与输卵管因素.结果:1 000例患者中双侧输卵管通畅318例,右侧输卵管不通206例,左侧输卵管不通184例,双侧输卵管不通160例,输卵管不畅132例.子宫内膜炎157例,消炎治疗后妊娠95例,妊娠率占60.5%;子宫内膜息肉93例,官腔镜下息肉摘除后孕64例,妊娠率占68.8%;子宫纵隔40例,纵隔切除后孕21例,妊娠率占52.5%:鞍状子宫56例,妊娠29例,妊娠率51.8%;官腔粘连24例,通过粘连分离术后,妊娠9例,妊娠率占37.5%:宫腔结核5例未有妊娠,单角子宫2例,妊娠1例,粘膜下肌瘤5例,妊娠2例.通过粘膜下肌瘤切除后,妊娠2例,妊娠率占40.0%.结论:宫腔镜手术已成为诊治不孕症的主要方法.

    作者:武传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卵巢妊娠19例临床分析

    卵巢妊是指受精卵巢内着床和发育,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术前易误诊为输卵地娠或其他异位妊娠.

    作者:沈雅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重庆市涪陵城区中小学461名女教职工妇科病普查分析

    目的:了解涪陵城区中小学在职女教职工患妇科病的现状,提高女教职工生殖健康水平.方法:对2005年5~10月涪陵城区14所中小学461名在职女教职工到我院妇女保健科行妇科病普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妇科病患病率为65.73%,其中慢性宫颈炎患病率50.11%,乳腺增生患病率22.34%,阴道炎患病率13.45%.结论:争取学校领导重视、社会参与,开展妇科病防治宣传,是提高女教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及生殖健康水平的主要措施.

    作者:刘山容;李文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无症状单纯型宫颈糜烂面积与年龄等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无症状单纯型宫颈糜烂的发病机理,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80例无症状单纯型宫颈糜烂患者为观察组,40例宫颈光滑者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用LD-Y-20型电子数码阴道镜对观察组精确计算宫颈糜烂面积,根据糜烂面积大小分组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无症状单纯型宫颈糜烂面积与月经初潮至今的时间、避孕方式、性生活持续时间有相关性,与年龄呈负方向(b<0)的高度相关(P=0.000).结论:性成熟期有性生活妇女中,随着年龄增长无症状单纯型宫颈糜烂面积有减小趋势,无症状单纯型宫颈糜烂的病因可能与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有关.

    作者:徐琳;章锦曼;韩雪松;高玉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儿童哮喘急性重度发作的临床治疗体会

    我们观察了单独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和联合局部雾化用皮质激素后治疗儿童哮喘急性重度发作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萌;鲁继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