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子胃肠镜的保养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谢昭云;羊小丽;李超民

关键词:胃肠镜, 故障, 保养
摘要:电子胃肠镜系精密、昂贵的光学和电子仪器,正确的使用和保养可延长内镜的使用寿命,大限度地提高仪器的使用效能[1].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理疗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微波理疗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对164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微波理疗,对照组让其自然恢复胃肠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分别(18.45±7.94)h和(39.67±13.35)h,较对照组肛门排气的恢复时间分别为(46.32±15.65)h和(54.26±23.21)h均显著提前(p<0.001).结论 腹部手术后给予微波理疗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作者:周慧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87例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43例,直肠温度(RT)控制在31~35℃,对照组44例,RT控制在36.5~37.5℃,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糖、血乳酸、血气及电解质,伤后3个月根据GC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ICP、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分别显著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变化无显著差异;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尹文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对90起护理缺陷的分析与防范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一是要千方百计的提高护理工作的正效果,更快、更多、更好地治愈病人;另一方面是谨慎而周密地防止护理工作的负效果,把护理缺陷的发生控制到低限度.

    作者:杨曼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艾迪莎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艾迪莎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加思密达灌肠,观察组采用艾迪莎研碎后加生理盐水灌肠.结果 观察组在20d内有39人有效,临床治愈好转率67.5%,总有效率97.5%,而对照组在20d内.有26人有效,临床治愈好转率50%,总有效率65%,经统计学分析,2组疗效p<0.01,2组临床症状平均改善时间p<0.05,均有显著差异.提示艾迪莎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意义.结论 艾迪莎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安全、效果明显、令人满意.

    作者:王昕;张军洁;李露;尚文秀;李鸣华;王颖;王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介入室护士职业危害来源分析与防护对策

    分析介入室护士职业危害的来源,探讨防护对策.认为介入室的X射线、抗肿瘤药物和血源性病原体为介入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三大来源.提高防护意识,加强防护设施的配置,严格执行安全防护制度,规范岗前培训,遵守操作规程,可大限度地降低职业危害.

    作者:刘壁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46例中药熏蒸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将92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蒸组和中药熏洗组各46例,中药熏蒸组采用中药药浴机熏蒸全身,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药熏洗法.护理重点是给予心理疏导,饮食调理以及皮肤护理.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82.6%,对照组总显效率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慢性湿疹使用简便、安全,效果明显优于中药熏洗治疗,能提高惠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蒋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对72例老年疑似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对确诊的60例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合心理护理、病情监测以及健康教育等全方位护理,诊治过程进行顺利,疗效显著.

    作者:傅柳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规范化管理

    目的 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减少和降低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规范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针对门诊口腔科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结果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结论 加强基层医院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规范管理,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1998年以来口腔科感染率为0%.

    作者:刘金良;吴莲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门诊不孕妇女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 调查门诊不孕症妇女的心身健康状况,为实施整体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119例门诊不孕妇女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身症状的调查.结果 门诊不孕妇女有较高的抑郁、敌对和强迫症状.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改善门诊不孕妇女的心身健康状况.

    作者:颜朝晖;曾亚荣;卢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海洛因依赖患者自愿脱毒后的家庭干预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海洛因依赖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52例海洛因依赖患者自愿脱毒成功(尿检阴性)后,行纳曲酮冲击快速防复吸治疗,出院后随机平均分成2组,干预组在纳曲酮维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家庭干预,另一组设为对照组,行常规的出院指导及纳曲酮维持治疗,不提供家庭干预,追踪观察6个月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接受家庭干预治疗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p<0.01),患者复吸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 家庭干预能改善海洛因依赖自愿脱毒患者的社会功能,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焦虑,降低患者的近期复吸率.

    作者:陈碧英;姜积禄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2例法莫替丁静脉注射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护理

    法莫替大是组织胺H2受体阻滞剂,对胃酸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不仅可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对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也有抑制作用.

    作者:杨利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小儿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中的应用

    通过对96例小儿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住院惠儿实施整体护理,评估有关患儿及家长的学习需要和特点,诊断与健康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制定健康教育学习目标,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就诊和住院及出院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专科护理人员的职能,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有关本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特点及自我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教育,达到科学治疗和护理此病的目的.

    作者:郭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麻疹患儿选择佳皮试部位的探讨

    目的 选择麻疹患儿佳皮试部位.方法 对80例需做青霉素皮试的患儿40例(对照组)选择前臂内侧,40例(试验组)选择脚背作为皮试部位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前臂内侧部位做皮试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足背部皮试(p<0.01).结论 麻疹患儿选择脚背皮肤做皮试,结果易于判断,减少了生理盐水对照的机率,减轻了患儿痛苦,减少了临床工作量.

    作者:贺双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1小时疗法的观察与护理

    对38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实施1小时疗法,即用1%匹罗卡品滴眼液连续点患眼1小时.认为对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实施1小时疗法,能迅速降低眼压,防止视神经进一步损害,减少病人痛苦,为手术治疗打下基础.

    作者:尚先翠;陈月春;蔡秋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工作绩效综合评价在护理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 探索科学、高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效应.方法 建立护理工作绩效量化综合评价体系,对科室、护士长、护士分层次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结果 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教学、科研、护理安全等主要评价指标得分均较往年有明显增长,显示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结论 综合量化评价护理工作绩效,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护理管理效应并促进护士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作者:谢娟;邹勤;杜晓红;王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儿童眼外伤住院患者的护理

    总结86例(96眼)儿童眼外伤患儿的术前、术后护理,认为及时、正确的处置和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融合医患关系.

    作者:孙成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老年眼科门诊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126例老年人眼科门诊手术的护理,认为通过术前慎重选择患者,完善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中和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有效措施.

    作者:何玉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对精神病人出院后进行护理随访的效果观察

    出院后护理随访目前在精神科临床已被广泛应用,出院后进行护理随访对精神病人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于2002年4月对本院200例出院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对观察组开展护理随访工作,结果发现,护理随访能提高精神病人的治疗依从性,而且有效地降低了精神病人的病情复发率.现将调查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李乃萍;陈为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总结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经验.置管前主要护理措施为:正确掌握置管的适应证,征得家属的同意并签好同意书,选择好置管的静脉(好选择贵要静脉);置管后主要护理措施为:预防感染,保持管道通畅、固定,采用正确的导管冲洗和封管方法,防止导管移位、堵塞和断裂.中心静脉置管是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重要护理技术,对于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妥善固定,做好导管护理是PICC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谢立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腹腔引流术中的应用

    传统的腹腔穿刺抽液是将穿刺针尾连接1个橡胶管,以便和注射器相连,进行腹腔穿刺抽液,如此反复穿刺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增加了感染的机会.目前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腹腔穿刺抽液并留置导管,克服了传统穿刺抽液的缺点,现介绍如下.

    作者:冯淑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