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良;吴莲娇
支气管结核主要侵犯主支气管,由于结核的增殖结节病变以及病变修复中的瘢痕组织增生导致了气道重度狭窄,患者主要表现有高调喘鸣、吸气性呼吸困难常伴有狭窄段远端的肺部感染[1].而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可有效地治疗各种良性原因所造成的气道狭窄,具有操作简便、迅速、安全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临床上已广泛应用[2].
作者:瞿云中;唐湘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及早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6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行骨折常规护理,干预组35例通过谈话交流、询问、间接调查的方式,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1月后评价其护理效果.结果 2组在各项护理指标改善和不良心理问题的改观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 早期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月春;覃正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选择麻疹患儿佳皮试部位.方法 对80例需做青霉素皮试的患儿40例(对照组)选择前臂内侧,40例(试验组)选择脚背作为皮试部位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前臂内侧部位做皮试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足背部皮试(p<0.01).结论 麻疹患儿选择脚背皮肤做皮试,结果易于判断,减少了生理盐水对照的机率,减轻了患儿痛苦,减少了临床工作量.
作者:贺双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传统的腹腔穿刺抽液是将穿刺针尾连接1个橡胶管,以便和注射器相连,进行腹腔穿刺抽液,如此反复穿刺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增加了感染的机会.目前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腹腔穿刺抽液并留置导管,克服了传统穿刺抽液的缺点,现介绍如下.
作者:冯淑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重症肝炎、肝衰竭的重要治疗措施,包括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吸附等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1].本院采用血浆置换(PE)治疗肝炎患者,疗效显著.但在治疗中及治疗后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并发症.
作者:唐竹英;尚春丽;黄淑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通过对手术室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减少对清醒期病人刺激的安全护理,防止病人摔伤、皮肤压伤、烫伤、烧伤,安全用药、输液、输血,预防感染、物品遗留、标本遗失等.认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管理是消除手术病人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桂元;马育璇;朱映霞;谢卫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对307例妇产科手术腰硬麻醉并发症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杜静锋;杜合英;胡丽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87例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43例,直肠温度(RT)控制在31~35℃,对照组44例,RT控制在36.5~37.5℃,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糖、血乳酸、血气及电解质,伤后3个月根据GC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ICP、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分别显著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变化无显著差异;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尹文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总结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吸术(PC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术前充分准备、适当的心理护理、术中的护理配合、术后的卧位、正确的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桂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科学、高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效应.方法 建立护理工作绩效量化综合评价体系,对科室、护士长、护士分层次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结果 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教学、科研、护理安全等主要评价指标得分均较往年有明显增长,显示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结论 综合量化评价护理工作绩效,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护理管理效应并促进护士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作者:谢娟;邹勤;杜晓红;王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服务过程满意度.方法 对102例危重病人在同期内进行不同护理服务方式配合医疗抢救和护理,根据抢救成功次数和满意度调查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经特护组个案护理的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未特护的功能制护理,经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 本院护理部利用护士休息时间,选择经培训后高素质年轻护士特护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由89.1%提高到96.8%,危重病人护理服务过程满意度由89.6%提高到96.1%.
作者:赵娟;俞林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回顾性总结21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观察及护理,认为抢救护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洗胃、催吐、导泻等方法,并及时使用相关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实行全方位护理,使患者有良好的预后及转归.
作者:羊晓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总结了35例药物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和护理体会.认为药物灌肠配合基础治疗和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降低血氨,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该组病例进行药物保留灌肠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血氨下降,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袁伟球;邹素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对72例老年疑似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对确诊的60例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合心理护理、病情监测以及健康教育等全方位护理,诊治过程进行顺利,疗效显著.
作者:傅柳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40%碘化油注射液,常作为一种栓塞剂应用于介入放射学领域,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肿瘤如肝癌患者的栓塞治疗.在栓塞肝癌时,为了避免栓塞剂损害正常肝组织,医生多采用3F的微导管作超选择插管后,再将栓塞剂注入瘤体内.
作者:胡道珍;邢丽华;汤永谦;沈正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以前壁、前侧壁、下壁心肌梗死多见,急性前壁、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者较为少见,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右心衰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右心房压力增高,高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心排血量减低,血压下降.
作者:张承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将92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蒸组和中药熏洗组各46例,中药熏蒸组采用中药药浴机熏蒸全身,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药熏洗法.护理重点是给予心理疏导,饮食调理以及皮肤护理.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82.6%,对照组总显效率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慢性湿疹使用简便、安全,效果明显优于中药熏洗治疗,能提高惠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蒋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心理学中一种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在慢性阻塞性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anory disease,COPD)患者不良情绪中的应用,纠正患者不合理信念,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在COPD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运用RET技术贯穿于全程健康教育中,观察COPD患者的情绪焦虑、抑郁变化情况.结果 引入RET技术于护理中后,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减少.结论 RET技术应用于COPD患者,能纠正患者非理性观念,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郑朝晖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减少和降低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规范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针对门诊口腔科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结果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结论 加强基层医院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规范管理,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1998年以来口腔科感染率为0%.
作者:刘金良;吴莲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巴氯芬对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将80例顽固性呃逆病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巴氯芬治疗,对照组采用氯丙嗪、苯妥英、硝苯地平、东莨菪碱等常规治疗.应用Ridit分析,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58%(p<0.05),治疗组服药第1天起效率86%,对照组服药第1天起效率21%(p<0.01);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p<0.01),不良反应少.结论 巴氯芬是治疗顽固性呃逆较为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晓君;陈协辉;陈佩燕;王梦燕;陈燕君;郭静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