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配合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荆玉洁;康春华

关键词:米非司酮, 消融术,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合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84例,分别采用单纯消融术治疗44例和米非司酮配合消融术治疗40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米非司酮配合消融术治疗40例,术后阴道排液时间短(4~5周),月经量显著减少[(37±23)ml],持续时间明显缩短[(3.65±1.03)天],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治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消融术组.结论:米非司酮配合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好,治愈率高,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微创,病人痛苦少,既克服了长期服药的缺点,又避免了子宫切除,保证了病人的身心健康.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联合外用溃疡散外敷治疗宫颈糜烂12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外用溃疡散治疗宫颈糜烂的作用.方法:治疗组123例微波治疗后加外用溃疡散外敷,对照组118例单用微波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少,消失快.结论:微波联合外用溃疡散外敷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肯定,而且可减轻术后不良反应.

    作者:代玉荣;杨绪兰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2003~2006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召回重采血质量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召回重采血工作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的影响.方法:对需召回重采血新生儿进行召回原因确定,通知方法为依据召回原因和筛查情况由筛查中心直接通知,利用网络由采血单位通知,邮寄挂号信或请熟人通知;对通知召回过程中遇到的认识不足问题,采取反复讲解、多次通知方法使其能及时重采血复查,联系中断失访者做好3次以上召回追访记录.过于紧张焦虑者给予安慰劝导,对阳性病例可能性较大的召回后直接进行确诊检测.结果: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共计筛查92 901例新生儿,需召回重采血复查确诊1 779例(1.9%),实际追回重采血1 354例(76.1%),阳性召回重采血率高达96.6%,其他原因召回重采血率高达83.6%.确诊阳性病例35例,重采血阳性率2.6%.其中高Phe6例,PKU 7例,高Tsh 12例,CH 10例,阳性病例均出现在阳性召回中,且在1个月内得到治疗,其他原因召回中未见阳性病例,到目前为止,未发现其他原因召回中出现漏诊病例.结论:人们对于阳性召回比较重视,而对于其他原因召回不愿重新采血者,应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全面质量管理,做好宣传与培训工作,减少其他原因召回重采血.

    作者:冯淑芳;陈艳玲;马爱军;潘喆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米非司酮配合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合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84例,分别采用单纯消融术治疗44例和米非司酮配合消融术治疗40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米非司酮配合消融术治疗40例,术后阴道排液时间短(4~5周),月经量显著减少[(37±23)ml],持续时间明显缩短[(3.65±1.03)天],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治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消融术组.结论:米非司酮配合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好,治愈率高,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微创,病人痛苦少,既克服了长期服药的缺点,又避免了子宫切除,保证了病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荆玉洁;康春华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对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临床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或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A组甲氨蝶呤1 mg/kg单次肌内注射;B组甲氨蝶呤0.5~1.0 mg/kg隔日肌内或静脉注射,共5次,联合四氢叶酸0.1 mg/kg减毒,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 mg 12h 1次,共3天;C组甲氨蝶呤1 mg/kg单次肌内注射联合传统中药,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及盆腔包块和积液情况.结果:治愈率,A组77.2%,B组84.2%,C组83.3%,B、c两组治愈率高于A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β-HCG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日,B、C两组较A组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P<0.01).B、C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好,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夏自贤;马君霞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本研究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焦虑程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迟英;刘淑杰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酒精棉塞耳治疗女大学生痛经效果评价

    目的:提高对月经生理及痛经的认知水平,为促进女大学生月经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组采用75%酒精棉塞耳的快捷疗法,辅以按压足三里、内关等穴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的痛经缓解时间和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酒精棉塞耳方法可有效治疗女大学生痛经.

    作者:谢卫;胡英雏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1400例生殖道健康查体结果临床分析

    生殖道感染(RTI)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人类生殖道的感染,是威胁人类生殖健康特别是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通过妇科门诊和计划生育门诊为妇女提供独特的生殖道感染(RTI)/性传播疾病(STDs)的保健服务是提高生殖健康综合服务的重要手段.现对1 400例在妇科门诊进行健康查体的育龄妇女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和生殖道分泌物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全宏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STAT3及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及STAT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STAT3阳性率分别为70.2%、71.9%.癌组织中VEGF和STAT3的表达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与STAT 3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和STAT 3在子宫内膜癌中过度表达,STAT 3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STAT 3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董莉莳;王海琳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围生期治疗效果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4年以来妊娠合并ITP患者35例(A组),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正常分娩者40例(B组)做一比较.结果:与B组相比,A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B组,但两组产后出血及围产儿的结局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视晚期妊娠合并ITP分娩前的综合治疗,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是保证重症ITP母婴安全的关键措施.

    作者:凌丹;施月秋;马刚;赵仁峰;李力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早产儿生后早期应用NCPAP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应用NCPAP的临床作用.方法:104例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500 g的早产儿生后30 min内无论有无缺氧,均应用NCPAP进行呼吸道管理,观察早产儿HMD发生率、呼吸暂停发生率、机械通气应用率.结果:观察组HMD发生率为13.46%,明显少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为30.77%,明显少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机械通气应用率为5.77%,明显少于对照组(19.2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NCPAP对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能减少HMD、呼吸暂停的发生,减少对机械通气的需要,提高生存率.

    作者:杨丽红;邱菊;吕宝华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简易宫角位置屏幕标定方法在输卵管介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简易宫角屏幕标定方法在介入治疗近端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经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近端输卵管阻塞患者采用介入方法,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输卵管近端阻塞,在X线屏幕上用标号笔标记双侧宫角、宫底位置后再行输卵管再通术.结果:28例患者有51条近端阻塞的输卵管,46条管腔获得再通,其中近端阻塞再通成功率为90.20%.结论:简易宫角屏幕标定法在输卵管阻塞介入再通治疗中应用具有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减少输卵管插管时间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孝刚;赵光敏;孙新医;赵萍;张巧玲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孕中期产前筛查9372例分析

    目的:评价妊娠中期(AFP/β-hCG)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缺陷产前筛查系统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检测试剂检测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于2005年1月~2007年12月9 372例孕龄为14~20周,年龄为20~45岁妊娠妇女AFP/β-hCG,并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及身高比值等其它因素,用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风险估算和管理软件综合评价孕中期妇女妊娠唐氏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度.结果:检出唐氏综合征高危妊娠876例,筛查阳性率为9.35%,经过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出生缺陷监测和新生儿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共筛查出16例唐氏综合征患儿,而在低高危妊娠中发现1例唐氏综合征患儿.检出神经管缺陷高危妊娠48例,筛查阳性率为0.5%,均经过B超检查,共检出16例神经管缺陷胎儿;在9 324例神经管缺陷低危妊娠中,未发现神经管缺陷患儿.结论:AFP/β-hCG产前筛查提高了唐氏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患儿的检出率,大可能避免了这些缺陷儿的出生,同时也减少了因唐氏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导致的围产儿死亡,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秦秀菊;双艳萍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关于儿童哮喘相关基因与气道重塑

    细胞因子(cytokin)是指主要由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功能的可溶性小分子多肽[1],多数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以双体形式发挥生物学作用,如IL-12.细胞因子以网络形式发挥作用,同时,内源性和外源性调节因子对细胞因子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细胞因子并具有一定的趋化作用.

    作者:周亮;鲁继荣;马青山;梁冬梅;付文勇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河北省农村妇女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参与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及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社会实验研究设计,在干预及对照社区对农村妇女(干预前776人、788人,干预后804人、803人)进行知识、态度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农村妇女传播途径知晓率、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一般知识知晓率、自我保护正确态度持有率、对待艾滋病人/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持有率比干预前分别提高24.38%、29.69%、28.80%、16.27%、21.08%;对照组分别为4.85%、0.14%、3.86%、-0.13%、3.13%.干预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农村参与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模式是有效和可行的.

    作者:杨红茹;米光明;赵会芹;张红杰;侯烨;郭玉钗;张卫东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38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子宫动脉.结果:UAE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肌瘤体积缩小.结论:UAE治疗子宫肌瘤,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杜冰洋;李勇猛;高丽君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妊娠合并尖锐湿疣12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软膏、干扰索栓辅以微波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2007年128例妊娠合并尖锐湿疣患者局部手术加微波治疗,术后局部应用重组人干扰素a-2b软膏及干扰素栓.结果:128例患者痊愈111例,治愈率86.7%;复发17例,复发率13.3%.结论:干扰素软膏、干扰索栓辅以微波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智慧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吉林省农村0~3岁儿童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吉林省吉安、通化、四平、浑江等地区的5个县市0~3岁儿童的营养情况.方法:对5个县市培298名0~3岁儿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5县市农村0~3岁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11.9%、12.6%和4.2%,边远山区农村分别为20.3%、16.5%、17.7%~12.5%.结论:北方农村3岁以下儿童存在慢性营养不良.由于副食添加不均衡,导致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指标增加明显.应改善饮食结构,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率.

    作者:刘赤兵;邵静;崔丽晶;赵吉光;刘禹仁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新生儿重症感染与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血小板动态变化与新生儿重症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与否,将51例重症感染患儿分为SIRS组和非SIRS,将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生存组与死亡组血小板数及SIRS组与非SIPS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测定血小板计数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新生儿重症感染的早期血小板计数SIFTS组明显增高,与非SIRS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t=2.85,P<0.01).结论:患儿病情加重时,血小板逐渐减少,SIRS患儿较非SIPS减少更为明显.血小板的动态变化对提示患儿病情的转归有重大意义.

    作者:史宝俊;王学珍;王英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神经管缺陷干预研究进展

    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a,NTDs)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因神经管闭合不全所造成的一组严重出生缺陷,主要包括无脑儿、脊柱裂及脑膨出,患儿通常发生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幸存者往往遗留严重的终身残疾,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是NTDs高发国家,每年约有8~10万名NTDs婴儿出生,占出生缺陷总数的25%~35%,每年因NTDs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1].

    作者:高莉洁;赵仲堂;王志萍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广东省2000~2006年医院监测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先心的干预措施或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00~2006年广东省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网所监测的先心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果:广东省医院监测围产儿先心的发生率呈较快上升趋势,自2000年的11.87/万上升为2006年的59.37/万,以卵园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为主;有6.69%的先心患儿合并有其他类型出生缺陷,以唇/腭裂、四肢缺陷、染色体异常为主;医院级别、新生儿科的设置、超声技术的应用、环境遗传因素等与先心监测发生率的上升有关.结论:广东省医院监测先心发生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与诊断技术和水平的提高、环境遗传因素和监测方法等有关.

    作者:李兵;张小庄;邹文霞;黄晓晴 刊期: 2008年第3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