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诊断性刮宫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祝怀平

关键词:诊刮术, 米非司酮, 炔诺酮, 围绝经期功血
摘要:目的:观察诊断性刮宫(诊刮)术后分别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刮术后分别口服米非司酮和炔诺酮的围绝经期功血病例各50例,观察用药期间及停药后阴道流血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均得到较好控制,治愈率米非司酮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率米非司酮组较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闭经率米非司酮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效果较好,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诊刮术后分别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均有效,但以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更好.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1~3岁婴幼儿进食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1~3岁婴幼儿奶瓶和杯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目前饮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制的进食行为调查表调查1~3岁婴幼儿奶瓶和杯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1~3岁婴幼儿使用奶瓶相当普遍,学习用杯的技能并没有在适当的年龄得到训练,带养者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结论:1~3岁婴幼儿缺乏足够多的机会学习,从杯中饮的进食能力的发育还没有受到家长及儿童保健医生的重视,应在适当的年龄训练婴幼儿的进食技能.

    作者:熊菲;吴康敏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46例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综合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妇产科1999年2月~2005年2月对46例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LOD)后配合克罗米芬(CC)或二甲双胍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宿仕萍;章汉旺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影响

    目的:了解深圳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状,探讨家庭因素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深圳市宝安区1 024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e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及自拟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3.15%,影响行为问题的家庭因素有父母之间关系和亲子关系、家长对儿童的态度、打骂与否、管教儿童方式和儿童犯错时家长采取的方法等.结论:家庭因素对儿童行为有重要影响,必须重视父母之间关系和亲子关系,维持家庭稳定,对儿童采取鼓励支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减少儿童的行为问题.

    作者:魏煌忠;刘华;曾玉云;徐美好;张建端;赵桂兰;张静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饮食控制孕期体重降低高危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孕期饮食指导在控制高危妊娠的重要性.方法:对180例正常单胎孕妇于妊娠12周始给予合理饮食指导,使孕妇在整个孕期体重合理增长;另取180例正常单胎妊娠孕妇未给予饮食控制.比较两组孕妇高危妊娠的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指导后的孕妇高危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经饮食指导组.结论:孕期饮食指导有助于控制高危妊娠.

    作者:张春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23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临床症状及较佳的治疗方案.方法:总结本院近年来治疗的23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年龄、与月经关系、辅助检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总结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诊断方法及较佳的治疗方法.结果:23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的症状各不相同,由于临床症状与许多疾病相类似,易误诊.结论:卵巢黄体囊肿破裂误诊率较高,治疗方法单一,应提高诊断准确性和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冬梅;侯立文;张秋艳;邓金新;王兴英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利多卡因在活跃期宫颈水肿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活跃期时宫颈水肿中的应用.方法:对产程进入活跃期时出现宫颈水肿致活跃期延缓及停滞者,排外前不均倾位及高直位导致宫颈水肿者,以2%利多卡因5 ml作宫颈封闭,与同等条件下不用药的产妇作一比较.结果:用药组在宫口开大速度及先露下降方面比不用药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多卡因有利于扩张宫颈,加速产程,不影响新生儿评分,不增加产后出血,可减少因活跃期延长及停滞而行剖宫产的手术率.

    作者:董完秀;文燕玲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河南省接受预防措施的HIV感染产妇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部分接受干预措施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产妇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可能影响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的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类人群和其配偶、婴儿采用统一问卷进行现况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09名HIV感染产妇中年龄在25~40岁之间者占95.4%,96.3%为农民,65.1%分布在河南省上蔡县,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占87.3%.109名HVI感染产妇CD4计数在200个/μl以上占71.5%,70.7%的人未接受与艾滋病有关的治疗,生产次数在2次以上的产妇占79.8%,生产方式为阴道自然产者占69.7%,接受干预措施后24.8%的产妇仍有不安全性行为.结论:集中发生在河南省部分县(区)的既往有偿供血的农村育龄妇女(25~40 岁)是HIV感染产妇出现的主要人群;这些HIV感染产妇目前多数身体状况良好,且以经产妇、阴道自然产者居多;但对该部分对象的有关艾滋病通过性传播的咨询服务还有待加强.

    作者:孙定勇;王奇;郭万申;王哲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彝良、西畴县农村女童青春期保健情况分析

    生殖健康是妇幼保健工作的核心内容.女童由于辍学率较高,不少女童未完成小学学业就开始务农,因而导致其未能接受到青春期保健知识的教育,进而影响妇女一生的健康.

    作者:陶滢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新生儿、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诊疗进展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ang's Disease,HD)是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又称肠道无神经节细胞症,其发病率约为1/5 000,占新生儿、小婴儿肠梗阻的20%[1],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第2位[2].

    作者:梁彪;欧阳昱;李星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妊高征预测及干预结果分析

    目的:使用MP妊高征监测仪对妊高征进行预测并干预,以降低妊高征发生率.方法:应用妊高征监测仪对1 100例孕18~41周的孕妇进行预测和干预,动态观察效果.结果:预测阳性率达30.5%,对预测阳性者进行干预,使妊高征发病率由26.9%降至8.6%.结论:应用妊高征监测系统对妊高征早期预测并干预,是降低妊高征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吴新琦;卢翠荣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秦皇岛市儿童血铅检测分析

    铅是一种对人体(尤其是儿童)有毒的微量元素.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儿童,处于对发育有潜在危害的铅暴露下,铅污染成为当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

    作者:郝殿晋;刘匀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206例替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替硝唑对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替硝唑每日1.0 g顿服,首次加倍,3天一疗程,疗程结束3天后复查.结果:治愈率96.60%,无效率3.40%.结论:替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效果良好.

    作者:毕玉兰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阴道镜筛查宫颈病变2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7月~2005年7月间,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对3 417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随机抽取其中根据阴道镜图像定位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的25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病理确诊宫颈上皮瘤变(CIN)48例,包括CIN Ⅰ 25例,CIN Ⅱ 12例,CIN Ⅲ 11例;宫颈癌7例;宫颈结核2例;湿疣8例.除宫颈炎以外的宫颈疾病检出率26.00%,CIN检出率19.20%.结论:采用阴道镜可提高宫颈病的检出率,是宫颈癌筛查,宫颈疾病诊断的方便安全,准确可靠,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作者:梁军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B超导视下63例绝经妇女困难IUD取出分析

    目的:寻求一种安全有效取出绝经后妇女困难IUD的方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和损伤.方法:取器全过程在B超导视下进行,用佳动态图像引导手术者取器.结果:43例较为顺利完整的取出IUD,8例嵌顿抽丝状取出,8例IUD断裂,仍在B超导视下完全取出,4例因宫颈封闭和IUD明显嵌顿未能取出.结论:B超引导下手术者持器械进入宫腔,变盲目操作为导视下操作,能较快取出IUD,对变形、嵌顿、移位的IUD也能在较为准确定位下取出,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和损伤,值得推广.

    作者:肖元友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先兆流产孕妇血清抑制因子A和HCG

    先兆流产(threatenedabortion)是早期妊娠的常见妊娠并发症,造成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诊断过程较复杂,发展及预后如何是孕妇及家属为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医务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工作,采用测定孕妇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抑制因子含量,根据血清中的降低或升高来预测妊娠的结局,进行相应的指导及治疗,现就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安慧芳;姚爱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超声声像图及临床表现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超声声像图及临床表现的异同点.方法:对51例注射隆乳术后出现乳房异常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假体的部位、形态、内部回声、有否包膜情况进行观察,并与术后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达98%.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隆乳术后并发症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罗慧;罗奕伦;焦阳;冯晓凤;林琪;彭启慧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432例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用铁剂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尤以6个月~2岁为多见.我院儿保门诊对2005年1~12月份在儿保系统管理中确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432例儿童分别予以食疗、间隔小剂量、间隔小剂量多次口服铁剂治疗,现将统计资料完整的432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自力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569名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未婚人流女性特征,分析其人流原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方法,以统一匿名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专业医生对2004年10月~2005年5月在16个抽样单位行人流术的全部未婚女性进行调查.结果:569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0.5岁,伴侣平均年龄23.8岁,月均性生活次数7.4次,33%的被调查者有既往怀孕史.本次人流原因主要为未避孕(71.7%),其原因主要是侥幸心理、不懂避孕和怕麻烦.避孕套是被调查者中知晓率和使用率高的避孕方法.以百分制计算,被调查者避孕方法和知识的得分分别为60.4分和64.8分,其避孕知识主要来自媒体.结论:未婚女性性活跃、意外妊娠风险认识低、性和生殖健康知识贫乏,应加强未婚人群的性观念和性行为道德教育,根据其年龄和心理特征,提供相关的生殖健康知识和服务,并加强对媒体相关宣传的规范管理.

    作者:肖瑛;毛宗福;刘丽娜;杨钰如;朱红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高血糖原因探讨

    目的:了解新生儿呼吸衰竭时血糖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9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静脉血糖监测.结果:90例中有30例血糖浓度≥7 mmol/L,其升高水平与呼吸衰竭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呼吸衰竭时可伴有血糖升高,因此加强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早期血糖监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修桂英;王斌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28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