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琦;卢翠荣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活跃期时宫颈水肿中的应用.方法:对产程进入活跃期时出现宫颈水肿致活跃期延缓及停滞者,排外前不均倾位及高直位导致宫颈水肿者,以2%利多卡因5 ml作宫颈封闭,与同等条件下不用药的产妇作一比较.结果:用药组在宫口开大速度及先露下降方面比不用药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多卡因有利于扩张宫颈,加速产程,不影响新生儿评分,不增加产后出血,可减少因活跃期延长及停滞而行剖宫产的手术率.
作者:董完秀;文燕玲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测78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和49例健康新生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结果:78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随病情程度不同,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且重度HIE患儿的MCA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过TCD检测脑血流变化为早期诊断HIE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并可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吴绍宇;孙立岩;刘杨;李丽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使用MP妊高征监测仪对妊高征进行预测并干预,以降低妊高征发生率.方法:应用妊高征监测仪对1 100例孕18~41周的孕妇进行预测和干预,动态观察效果.结果:预测阳性率达30.5%,对预测阳性者进行干预,使妊高征发病率由26.9%降至8.6%.结论:应用妊高征监测系统对妊高征早期预测并干预,是降低妊高征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吴新琦;卢翠荣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评估中西医结合分度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方法:240例ICP患者按我院自拟的分度诊断标准诊断为轻度ICP(170例)和重度ICP(7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A组(120例)中轻度ICP(85例)给予茵陈汤加西药治疗(思泰美、地塞米松、能量合剂),重度ICP(35例)给予郁胆汤加西药治疗(同前),B组(120例)中轻度ICP(85例)和重度ICP(35例)均给予西药治疗(同前).同时将60例因入院3天内即分娩而未给予治疗的ICP孕妇作为C组.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评分、肝胆系B超声像图特征、血清生化指标和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A组轻度和重度ICP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瘙痒评分和血清生化指标明显下降,肝胆系B超声像图特征明显改善,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与B、C组相比,A组围生儿预后明显改善.结论:针对不同程度的ICP患者给予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合理、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蔚;曹来英;曾洁;王毅军;洛若愚;王丽荣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呼吸衰竭时血糖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9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静脉血糖监测.结果:90例中有30例血糖浓度≥7 mmol/L,其升高水平与呼吸衰竭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呼吸衰竭时可伴有血糖升高,因此加强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早期血糖监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修桂英;王斌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早孕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株及药物敏感性、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79例早孕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标本进行真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ID-32C酵母菌鉴定试条鉴定菌株;真菌药敏试验测试条ATB FUNGUS2(货:14201/14203)进行药物敏感性、耐药性检测.结果:早孕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株分布依次为白念珠菌70.89%(56/79)、光滑念珠菌17.72%(14/79)、热带念珠菌5.06%(4/79)、近平滑念珠菌2.53%(2/79)、克柔念珠菌1.27%(1/79)、清酒念珠菌1.27%(1/79)及无名念珠菌1.27%(1/79).体外药物敏感性、耐药性试验显示,79株念珠菌对8种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二性霉素B(AmmB)100%(79/79)、酮康唑(KFT)97.47%(77/79)、制霉菌素(NYS)97.47%(77/79)、5-氟胞嘧啶(5-FC)92.41%(73/79)、伊曲康唑(IT)87.34%(69/79)、益康唑(ECO)77.22%(61/79)、咪康唑(MIC)73.42%(58/79)和氟康唑(FL)43.04%(34/79).耐药性依次为:氟康唑(FL)46.84%(37/79)、益康唑(ECO)13.92%(11/79)、咪康唑(MIC)11.39%(9/79)、伊曲康唑(IT)6.33%(5/79)、5-氟胞嘧啶(5-FC)2.53%(2/79)、制霉菌素(NYS)2.53%(2/79)和酮康唑(KFT)1.27%(1/79).结论:早孕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株分布优势菌为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感染有上升趋势.白念珠菌对5-FC、NYS、KET、MIC、ECO、IT、FL7种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对FL耐药率高51.79%(29/56).临床治疗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药敏试验,结合真菌的病原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科学选择用药.
作者:李季;李平;黎小东;曹文苓;关艳冰;王艳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支持结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蛋白Ⅰ、Ⅲ(CollagenⅠ、Ⅲ)与SUI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SUI组)、28例盆底器官膨出(POP)患者(POP组)阴道前壁组织中TGF-β1及Collagen阳性率,并选择同期30例非卵巢功能性肿瘤和宫颈病变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SUI组、POP组及对照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TGF-β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00%、14.30%、93.33%,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胶原Ⅰ含量的表达以辉度值为标准,在SUI组、POP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8.62、98.15和100.03.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O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胶原Ⅲ含量的表达以辉度值为标准,在SUI组、POP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8.46、98.23和100.12.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O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绝经后SUI患者盆底支持结构的退行性病变与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减少及胶原蛋白含量水平低下有关.
作者:任琛琛;苏玥辉;王鲁文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学龄前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特点,探讨不同程度弱视与屈光程度的关系.方法:对752例3~6岁屈光性弱视患儿经阿托品散瞳后检影验光,记录并统计屈光度及弱视情况.结果:弱视眼屈光类型以远视性屈光不正为主,屈光程度以轻、中度屈光不正为主,散光普遍存在,轴位以顺规散光为主;随屈光度增大,弱视程度加重.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与弱视形成密切相关,及时矫正屈光不正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作者:滑会兰;苏鸣;张保利;李彦存;任生刚;陈璐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保健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旨在有针对性地为新生儿家长提供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在我院分娩的500名新生儿家长进行新生儿保健知识认知和需求调查.结果:大多数家长缺乏新生儿保健知识、对儿生理和病理情况认识不清,护理、喂养新生儿存在很多不当和困难.结论:应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新生儿保健健康教育;设有产科的医院应该对分娩前后的孕产妇进行新生儿保健知识宣教.
作者:赵荣娟;常新洋;褚艳丽;罗丽娜;王雅兰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了解铅中毒门诊患儿的常见症状及铅暴露的危险因素,提高铅中毒儿童的诊治水平,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426例门诊体检儿童进行静脉血血铅检测,对患儿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结果:血铅水平几何均数125μg/L,诊断铅中毒患儿共112例,占调查人数的26.3%.血铅均值男性儿童高于女性,多数患儿表现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可找出铅中毒的多种危险因素.42例复诊患儿,驱铅治疗后血铅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结论:铅中毒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林丽;王秀莲;陈雅红;吴玉兰;李金姑;王云娥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状,探讨家庭因素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深圳市宝安区1 024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e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及自拟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3.15%,影响行为问题的家庭因素有父母之间关系和亲子关系、家长对儿童的态度、打骂与否、管教儿童方式和儿童犯错时家长采取的方法等.结论:家庭因素对儿童行为有重要影响,必须重视父母之间关系和亲子关系,维持家庭稳定,对儿童采取鼓励支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减少儿童的行为问题.
作者:魏煌忠;刘华;曾玉云;徐美好;张建端;赵桂兰;张静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单用力蒙欣与盐酸哌替啶和盐酸异丙嗪联合应用时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宫颈松弛度等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孕40~70天自愿接受无痛人流的早孕患者随机分为单用力蒙欣组(观察组)与盐酸哌替啶和盐酸异丙嗪(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以20 mg/kg实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术前20 min盐酸哌替啶50 mg、盐酸异丙嗪25 mg加入5%葡萄糖10 ml缓慢推注.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达无痛,宫颈松弛和较松驰及术后宫缩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力蒙欣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术中镇痛安全、简便、术后麻醉迅速恢复,比盐酸哌替啶伍用盐酸异丙嗪效果更好.
作者:范晓红 刊期: 2007年第28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研究阻断CD86协同刺激分子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母胎界面Caspase-3、laminin B和PAI-1的表达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于妊娠第4.5天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86单抗,实验对照组注射大鼠同型IgG2b,正常妊娠组不作任何处理.于妊娠第13.5天计算胚胎吸收率,用免疫组化测定Caspase-3、laminin B和PAI-1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检测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A).结果:①实验组的胚胎吸收率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中Caspase-3蛋白灰度值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laminin B和PAI-1蛋白灰度值均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早期阻断CD86协同刺激分子可使母胎界面中的Caspase-3、laminin B和PAI-1分别通过各自不同的途径发挥免疫耐受作用并且使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胚胎吸收率降低至正常妊娠水平.
作者:李拴明;赵富玺;刘润花;杨秀兰;闫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诊断性刮宫(诊刮)术后分别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刮术后分别口服米非司酮和炔诺酮的围绝经期功血病例各50例,观察用药期间及停药后阴道流血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均得到较好控制,治愈率米非司酮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率米非司酮组较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闭经率米非司酮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效果较好,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诊刮术后分别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均有效,但以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祝怀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孕期饮食指导在控制高危妊娠的重要性.方法:对180例正常单胎孕妇于妊娠12周始给予合理饮食指导,使孕妇在整个孕期体重合理增长;另取180例正常单胎妊娠孕妇未给予饮食控制.比较两组孕妇高危妊娠的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指导后的孕妇高危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经饮食指导组.结论:孕期饮食指导有助于控制高危妊娠.
作者:张春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的含量,为相关的儿童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1 100名6岁以下儿童40μl末梢血,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铁、锌、钙、铜、镁均值分别为(5.69±1.20)mmol/L、(104.60±21.40)μmol/L、(1.52±0.28)mmol/L、(20.4±6.30)μmol/L、(1.67±0.38)mmol/L.结论:早期干预与治疗铁、锌、钙值偏低的儿童,对纠正低值效果显著.
作者:赵文燕;雷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在治疗宫颈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阴道镜及宫颈活检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门诊患者186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并行宫颈锥切,切下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后效果.结果: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8.37%(183/186),手术平均时间7.5 min,平均出血量8.5 ml,无继发出血和感染发生;手术标本再次经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结论: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效果佳,可在门诊进行;又可提供较完整的病理标本,对早期诊断宫颈原位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莉莉;唐晖;彭丽芳;蒋文化;黄蕾 刊期: 2007年第28期
铅是一种对人体(尤其是儿童)有毒的微量元素.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儿童,处于对发育有潜在危害的铅暴露下,铅污染成为当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
作者:郝殿晋;刘匀 刊期: 2007年第28期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ang's Disease,HD)是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又称肠道无神经节细胞症,其发病率约为1/5 000,占新生儿、小婴儿肠梗阻的20%[1],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第2位[2].
作者:梁彪;欧阳昱;李星 刊期: 2007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