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长对新生儿保健知识认知和需求调查

赵荣娟;常新洋;褚艳丽;罗丽娜;王雅兰

关键词:新生儿, 健康教育, 发病率, 新生儿保健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保健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旨在有针对性地为新生儿家长提供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在我院分娩的500名新生儿家长进行新生儿保健知识认知和需求调查.结果:大多数家长缺乏新生儿保健知识、对儿生理和病理情况认识不清,护理、喂养新生儿存在很多不当和困难.结论:应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新生儿保健健康教育;设有产科的医院应该对分娩前后的孕产妇进行新生儿保健知识宣教.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诊断性刮宫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诊断性刮宫(诊刮)术后分别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刮术后分别口服米非司酮和炔诺酮的围绝经期功血病例各50例,观察用药期间及停药后阴道流血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均得到较好控制,治愈率米非司酮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率米非司酮组较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闭经率米非司酮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效果较好,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诊刮术后分别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均有效,但以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祝怀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1~3岁婴幼儿进食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1~3岁婴幼儿奶瓶和杯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目前饮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制的进食行为调查表调查1~3岁婴幼儿奶瓶和杯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1~3岁婴幼儿使用奶瓶相当普遍,学习用杯的技能并没有在适当的年龄得到训练,带养者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结论:1~3岁婴幼儿缺乏足够多的机会学习,从杯中饮的进食能力的发育还没有受到家长及儿童保健医生的重视,应在适当的年龄训练婴幼儿的进食技能.

    作者:熊菲;吴康敏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变化及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保留双侧卵巢者(Ⅰ组)及保留单侧卵巢或部分卵巢者(Ⅱ组),分别在术前、术后2年进行调查,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选取同期每年例行一次体检的妇女20例(对照组).结果:术后2年更年期症状出现的比率,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和对照组3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2年观察Ⅰ组及观察Ⅱ组血清FSH、LH水平升高,E2、P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切除术影响保留卵巢的血供,使保留卵巢的功能衰退.

    作者:袁捷;赵淑华;田雪红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单用力蒙欣与盐酸哌替啶和盐酸异丙嗪联合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单用力蒙欣与盐酸哌替啶和盐酸异丙嗪联合应用时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宫颈松弛度等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孕40~70天自愿接受无痛人流的早孕患者随机分为单用力蒙欣组(观察组)与盐酸哌替啶和盐酸异丙嗪(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以20 mg/kg实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术前20 min盐酸哌替啶50 mg、盐酸异丙嗪25 mg加入5%葡萄糖10 ml缓慢推注.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达无痛,宫颈松弛和较松驰及术后宫缩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力蒙欣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术中镇痛安全、简便、术后麻醉迅速恢复,比盐酸哌替啶伍用盐酸异丙嗪效果更好.

    作者:范晓红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新生儿、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诊疗进展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ang's Disease,HD)是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又称肠道无神经节细胞症,其发病率约为1/5 000,占新生儿、小婴儿肠梗阻的20%[1],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第2位[2].

    作者:梁彪;欧阳昱;李星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达英-35用于减少药流后出血与即时避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达英-35用于减少药流后出血及即时避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自愿接受药物流产的健康早孕妇女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流产,试验组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服用方法同对照组,并自孕囊排出后当日开始服用达因-35避孕共6个周期,统计两组的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再次妊娠率.结果:试验组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再次妊娠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药流后即时口服达因-35可减少药物流产后的出血天数和出血量,并有良好的避孕效果.

    作者:陆秀芳;李晓红;陆彩华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B超导视下63例绝经妇女困难IUD取出分析

    目的:寻求一种安全有效取出绝经后妇女困难IUD的方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和损伤.方法:取器全过程在B超导视下进行,用佳动态图像引导手术者取器.结果:43例较为顺利完整的取出IUD,8例嵌顿抽丝状取出,8例IUD断裂,仍在B超导视下完全取出,4例因宫颈封闭和IUD明显嵌顿未能取出.结论:B超引导下手术者持器械进入宫腔,变盲目操作为导视下操作,能较快取出IUD,对变形、嵌顿、移位的IUD也能在较为准确定位下取出,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和损伤,值得推广.

    作者:肖元友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先兆流产孕妇血清抑制因子A和HCG

    先兆流产(threatenedabortion)是早期妊娠的常见妊娠并发症,造成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诊断过程较复杂,发展及预后如何是孕妇及家属为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医务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工作,采用测定孕妇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抑制因子含量,根据血清中的降低或升高来预测妊娠的结局,进行相应的指导及治疗,现就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安慧芳;姚爱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单叶产钳在胎头深定入盆患者剖宫产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单叶产钳在胎头深定入盆者剖宫产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21例胎头深定入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剖宫产时徒手娩头)60例和试验组(剖宫产时使用单叶产钳娩头)61例,观察两组的术中子宫切口延裂、出血、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试验组娩头均一次成功,对照组娩头一次成功47例;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8分者试验组59例,对照组51例;产妇并发症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胎头深定入盆者剖宫产中应用单叶产钳娩头可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杨非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流产鼠Caspase-3与laminin B和PAI-1的表达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阻断CD86协同刺激分子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母胎界面Caspase-3、laminin B和PAI-1的表达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于妊娠第4.5天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86单抗,实验对照组注射大鼠同型IgG2b,正常妊娠组不作任何处理.于妊娠第13.5天计算胚胎吸收率,用免疫组化测定Caspase-3、laminin B和PAI-1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检测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A).结果:①实验组的胚胎吸收率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中Caspase-3蛋白灰度值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laminin B和PAI-1蛋白灰度值均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早期阻断CD86协同刺激分子可使母胎界面中的Caspase-3、laminin B和PAI-1分别通过各自不同的途径发挥免疫耐受作用并且使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胚胎吸收率降低至正常妊娠水平.

    作者:李拴明;赵富玺;刘润花;杨秀兰;闫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儿童铅中毒112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铅中毒门诊患儿的常见症状及铅暴露的危险因素,提高铅中毒儿童的诊治水平,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426例门诊体检儿童进行静脉血血铅检测,对患儿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结果:血铅水平几何均数125μg/L,诊断铅中毒患儿共112例,占调查人数的26.3%.血铅均值男性儿童高于女性,多数患儿表现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可找出铅中毒的多种危险因素.42例复诊患儿,驱铅治疗后血铅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结论:铅中毒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林丽;王秀莲;陈雅红;吴玉兰;李金姑;王云娥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569名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未婚人流女性特征,分析其人流原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方法,以统一匿名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专业医生对2004年10月~2005年5月在16个抽样单位行人流术的全部未婚女性进行调查.结果:569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0.5岁,伴侣平均年龄23.8岁,月均性生活次数7.4次,33%的被调查者有既往怀孕史.本次人流原因主要为未避孕(71.7%),其原因主要是侥幸心理、不懂避孕和怕麻烦.避孕套是被调查者中知晓率和使用率高的避孕方法.以百分制计算,被调查者避孕方法和知识的得分分别为60.4分和64.8分,其避孕知识主要来自媒体.结论:未婚女性性活跃、意外妊娠风险认识低、性和生殖健康知识贫乏,应加强未婚人群的性观念和性行为道德教育,根据其年龄和心理特征,提供相关的生殖健康知识和服务,并加强对媒体相关宣传的规范管理.

    作者:肖瑛;毛宗福;刘丽娜;杨钰如;朱红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妊高征预测及干预结果分析

    目的:使用MP妊高征监测仪对妊高征进行预测并干预,以降低妊高征发生率.方法:应用妊高征监测仪对1 100例孕18~41周的孕妇进行预测和干预,动态观察效果.结果:预测阳性率达30.5%,对预测阳性者进行干预,使妊高征发病率由26.9%降至8.6%.结论:应用妊高征监测系统对妊高征早期预测并干预,是降低妊高征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吴新琦;卢翠荣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彝良、西畴县农村女童青春期保健情况分析

    生殖健康是妇幼保健工作的核心内容.女童由于辍学率较高,不少女童未完成小学学业就开始务农,因而导致其未能接受到青春期保健知识的教育,进而影响妇女一生的健康.

    作者:陶滢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432例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用铁剂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尤以6个月~2岁为多见.我院儿保门诊对2005年1~12月份在儿保系统管理中确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432例儿童分别予以食疗、间隔小剂量、间隔小剂量多次口服铁剂治疗,现将统计资料完整的432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自力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家长对新生儿保健知识认知和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保健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旨在有针对性地为新生儿家长提供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在我院分娩的500名新生儿家长进行新生儿保健知识认知和需求调查.结果:大多数家长缺乏新生儿保健知识、对儿生理和病理情况认识不清,护理、喂养新生儿存在很多不当和困难.结论:应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新生儿保健健康教育;设有产科的医院应该对分娩前后的孕产妇进行新生儿保健知识宣教.

    作者:赵荣娟;常新洋;褚艳丽;罗丽娜;王雅兰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两种肌肉注射方案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异位妊娠患者使用氨甲喋呤(MTX)单次肌肉注射和分次肌肉注射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两组异位妊娠患者的年龄、血β-HCG、异位妊娠包块大小、住院天数、治疗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单次肌肉注射和分次肌肉注射治疗方案的成功率分别是86.11%和84.50%,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氨甲喋呤单次肌肉注射方案和分次肌肉注射方案疗效相当,但单次肌肉注射方案给药方便,更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周荣向;杨军;叶海燕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高血糖原因探讨

    目的:了解新生儿呼吸衰竭时血糖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9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静脉血糖监测.结果:90例中有30例血糖浓度≥7 mmol/L,其升高水平与呼吸衰竭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呼吸衰竭时可伴有血糖升高,因此加强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早期血糖监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修桂英;王斌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学龄前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的含量,为相关的儿童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1 100名6岁以下儿童40μl末梢血,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铁、锌、钙、铜、镁均值分别为(5.69±1.20)mmol/L、(104.60±21.40)μmol/L、(1.52±0.28)mmol/L、(20.4±6.30)μmol/L、(1.67±0.38)mmol/L.结论:早期干预与治疗铁、锌、钙值偏低的儿童,对纠正低值效果显著.

    作者:赵文燕;雷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复发性流产与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称为复发性流产,发生率约1%.如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又称为习惯性流产[1].因习惯性流产易被误解为流产是不可避免的,故目前国际上常用复发性流产代替习惯性流产.

    作者:高金瑜;王谢桐 刊期: 2007年第28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