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32例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用铁剂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何自力

关键词:婴幼儿时期,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铁剂治疗, 小剂量, 营养缺乏病, 治疗结果, 系统管理, 统计资料, 间隔, 儿保门诊, 食疗, 口服, 儿童, 报告
摘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尤以6个月~2岁为多见.我院儿保门诊对2005年1~12月份在儿保系统管理中确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432例儿童分别予以食疗、间隔小剂量、间隔小剂量多次口服铁剂治疗,现将统计资料完整的432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生殖道病原体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

    目的:探讨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溶脲脲原体(UU)、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和弓形体(Tox)感染与不孕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57例不孕症患者,同时采用单对引物PCR和复合PCR对照NG、CT和UU的检测结果,选择有孕育史的77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结果:NG、CT、UU、HSV-2和Tox检出率分别是9.58%、22.08%、33.75%、5.42%和3.75%,NG、CT和UU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叠感染率为22.29%(35/157).单对引物PCR和复合PCR检出符合率分别是NG100%、CT91.18%和UU 81.13%.结论:NG、CT和UU感染与不孕不育症密切相关,并且不孕症患者可出现多种病原体的重叠感染.

    作者:李建蓉;公瑞煜;王晶;黄汉菊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1~3岁婴幼儿进食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1~3岁婴幼儿奶瓶和杯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目前饮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制的进食行为调查表调查1~3岁婴幼儿奶瓶和杯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1~3岁婴幼儿使用奶瓶相当普遍,学习用杯的技能并没有在适当的年龄得到训练,带养者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结论:1~3岁婴幼儿缺乏足够多的机会学习,从杯中饮的进食能力的发育还没有受到家长及儿童保健医生的重视,应在适当的年龄训练婴幼儿的进食技能.

    作者:熊菲;吴康敏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吉林市2002~2005年3~6岁集体儿童体质测试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吉林市3~6岁集体儿童体质测试现状,我们对吉林市2002~2005年集体儿童体质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新;曹丹;沙春荣;刘军;柴惠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单叶产钳在胎头深定入盆患者剖宫产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单叶产钳在胎头深定入盆者剖宫产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21例胎头深定入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剖宫产时徒手娩头)60例和试验组(剖宫产时使用单叶产钳娩头)61例,观察两组的术中子宫切口延裂、出血、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试验组娩头均一次成功,对照组娩头一次成功47例;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8分者试验组59例,对照组51例;产妇并发症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胎头深定入盆者剖宫产中应用单叶产钳娩头可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杨非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23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临床症状及较佳的治疗方案.方法:总结本院近年来治疗的23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年龄、与月经关系、辅助检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总结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诊断方法及较佳的治疗方法.结果:23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的症状各不相同,由于临床症状与许多疾病相类似,易误诊.结论:卵巢黄体囊肿破裂误诊率较高,治疗方法单一,应提高诊断准确性和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冬梅;侯立文;张秋艳;邓金新;王兴英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轻、重度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中西医结合分度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方法:240例ICP患者按我院自拟的分度诊断标准诊断为轻度ICP(170例)和重度ICP(7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A组(120例)中轻度ICP(85例)给予茵陈汤加西药治疗(思泰美、地塞米松、能量合剂),重度ICP(35例)给予郁胆汤加西药治疗(同前),B组(120例)中轻度ICP(85例)和重度ICP(35例)均给予西药治疗(同前).同时将60例因入院3天内即分娩而未给予治疗的ICP孕妇作为C组.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评分、肝胆系B超声像图特征、血清生化指标和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A组轻度和重度ICP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瘙痒评分和血清生化指标明显下降,肝胆系B超声像图特征明显改善,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与B、C组相比,A组围生儿预后明显改善.结论:针对不同程度的ICP患者给予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合理、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蔚;曹来英;曾洁;王毅军;洛若愚;王丽荣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是导致孕早期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并且越来越年轻化.

    作者:刘伟;冯虹;施鹏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饮食控制孕期体重降低高危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孕期饮食指导在控制高危妊娠的重要性.方法:对180例正常单胎孕妇于妊娠12周始给予合理饮食指导,使孕妇在整个孕期体重合理增长;另取180例正常单胎妊娠孕妇未给予饮食控制.比较两组孕妇高危妊娠的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指导后的孕妇高危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经饮食指导组.结论:孕期饮食指导有助于控制高危妊娠.

    作者:张春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遵义市城乡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遵义市城乡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患病率和疾病顺位.方法:对1 437 206例妇女进行普查.结果:10年妇科普查率37.09%,患病率34.28%.前5位疾病分别为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糜烂、淋病、尖锐湿疣和妇科肿瘤.对前、后5年发病率对照分析:①90年代仍影响山区妇女劳动力及生活质量的Ⅱ度子宫脱垂、尿瘘已大大减少,未发现新病例;②妇科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宫颈癌及乳腺癌在2000年以后则上升为疾病第5位;③生殖道感染仍然是妇女常见病.结论:滴虫性阴道炎及宫颈糜烂妇科常见病仍是当今防治重点.目前,应加强和普及基层农村妇女保健工作,重视性传播疾病、妇科肿瘤疾病的发生,有效降低妇女疾病发生率,提高妇女的身心健康.

    作者:姚筱红;宋成江;杨钦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铁路沿线女性职工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省铁路沿线女职工尿失禁的流行情况、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广东铁路沿线2 500名女职工进行尿失禁调查.结果:630名女职工患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占25.98%,其中大多数患者为压力性尿失禁,均以轻度为主,占尿失禁发病人数的71.9%(453/630),中度尿失禁占20.5%(129/630),重度尿失禁占7.6%(48/630).结论:广东铁路沿线女性职工尿失禁患病率较高,年龄、肥胖、流产、多产、分娩方式为尿失禁的危险因素,产褥期得到充分休息及在产后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减少尿失禁的发生率.

    作者:欧璐;张晓薇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432例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用铁剂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尤以6个月~2岁为多见.我院儿保门诊对2005年1~12月份在儿保系统管理中确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432例儿童分别予以食疗、间隔小剂量、间隔小剂量多次口服铁剂治疗,现将统计资料完整的432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自力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附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率.方法:对67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心病单纯左向右分流型占67.16%,多种畸形并存(7.46%)及青紫型复杂畸形(19.40%)较年长儿多,20.89%合并心外畸形;新生儿期死亡率为2.89%,3个月内总死亡率达5.78%.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心脏杂音、青紫、呼吸急促、体重不增、吃奶困难;心电图可明确心律失常的性质;X线胸片可显示肺血多少、心脏外形及大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已成为先心病重要、理想的无创诊断技术.结论:新生儿先心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死亡率高,对可疑临床表现者应引起重视,定期随访,结合辅助检查尽早诊断.

    作者:徐素文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两种肌肉注射方案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异位妊娠患者使用氨甲喋呤(MTX)单次肌肉注射和分次肌肉注射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两组异位妊娠患者的年龄、血β-HCG、异位妊娠包块大小、住院天数、治疗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单次肌肉注射和分次肌肉注射治疗方案的成功率分别是86.11%和84.50%,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氨甲喋呤单次肌肉注射方案和分次肌肉注射方案疗效相当,但单次肌肉注射方案给药方便,更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周荣向;杨军;叶海燕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河南省接受预防措施的HIV感染产妇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部分接受干预措施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产妇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可能影响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的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类人群和其配偶、婴儿采用统一问卷进行现况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09名HIV感染产妇中年龄在25~40岁之间者占95.4%,96.3%为农民,65.1%分布在河南省上蔡县,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占87.3%.109名HVI感染产妇CD4计数在200个/μl以上占71.5%,70.7%的人未接受与艾滋病有关的治疗,生产次数在2次以上的产妇占79.8%,生产方式为阴道自然产者占69.7%,接受干预措施后24.8%的产妇仍有不安全性行为.结论:集中发生在河南省部分县(区)的既往有偿供血的农村育龄妇女(25~40 岁)是HIV感染产妇出现的主要人群;这些HIV感染产妇目前多数身体状况良好,且以经产妇、阴道自然产者居多;但对该部分对象的有关艾滋病通过性传播的咨询服务还有待加强.

    作者:孙定勇;王奇;郭万申;王哲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阴道镜筛查宫颈病变2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7月~2005年7月间,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对3 417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随机抽取其中根据阴道镜图像定位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的25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病理确诊宫颈上皮瘤变(CIN)48例,包括CIN Ⅰ 25例,CIN Ⅱ 12例,CIN Ⅲ 11例;宫颈癌7例;宫颈结核2例;湿疣8例.除宫颈炎以外的宫颈疾病检出率26.00%,CIN检出率19.20%.结论:采用阴道镜可提高宫颈病的检出率,是宫颈癌筛查,宫颈疾病诊断的方便安全,准确可靠,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作者:梁军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妊高征预测及干预结果分析

    目的:使用MP妊高征监测仪对妊高征进行预测并干预,以降低妊高征发生率.方法:应用妊高征监测仪对1 100例孕18~41周的孕妇进行预测和干预,动态观察效果.结果:预测阳性率达30.5%,对预测阳性者进行干预,使妊高征发病率由26.9%降至8.6%.结论:应用妊高征监测系统对妊高征早期预测并干预,是降低妊高征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吴新琦;卢翠荣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利多卡因在活跃期宫颈水肿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活跃期时宫颈水肿中的应用.方法:对产程进入活跃期时出现宫颈水肿致活跃期延缓及停滞者,排外前不均倾位及高直位导致宫颈水肿者,以2%利多卡因5 ml作宫颈封闭,与同等条件下不用药的产妇作一比较.结果:用药组在宫口开大速度及先露下降方面比不用药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多卡因有利于扩张宫颈,加速产程,不影响新生儿评分,不增加产后出血,可减少因活跃期延长及停滞而行剖宫产的手术率.

    作者:董完秀;文燕玲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早孕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株及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早孕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株及药物敏感性、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79例早孕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标本进行真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ID-32C酵母菌鉴定试条鉴定菌株;真菌药敏试验测试条ATB FUNGUS2(货:14201/14203)进行药物敏感性、耐药性检测.结果:早孕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株分布依次为白念珠菌70.89%(56/79)、光滑念珠菌17.72%(14/79)、热带念珠菌5.06%(4/79)、近平滑念珠菌2.53%(2/79)、克柔念珠菌1.27%(1/79)、清酒念珠菌1.27%(1/79)及无名念珠菌1.27%(1/79).体外药物敏感性、耐药性试验显示,79株念珠菌对8种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二性霉素B(AmmB)100%(79/79)、酮康唑(KFT)97.47%(77/79)、制霉菌素(NYS)97.47%(77/79)、5-氟胞嘧啶(5-FC)92.41%(73/79)、伊曲康唑(IT)87.34%(69/79)、益康唑(ECO)77.22%(61/79)、咪康唑(MIC)73.42%(58/79)和氟康唑(FL)43.04%(34/79).耐药性依次为:氟康唑(FL)46.84%(37/79)、益康唑(ECO)13.92%(11/79)、咪康唑(MIC)11.39%(9/79)、伊曲康唑(IT)6.33%(5/79)、5-氟胞嘧啶(5-FC)2.53%(2/79)、制霉菌素(NYS)2.53%(2/79)和酮康唑(KFT)1.27%(1/79).结论:早孕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株分布优势菌为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感染有上升趋势.白念珠菌对5-FC、NYS、KET、MIC、ECO、IT、FL7种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对FL耐药率高51.79%(29/56).临床治疗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药敏试验,结合真菌的病原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科学选择用药.

    作者:李季;李平;黎小东;曹文苓;关艳冰;王艳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儿童铅中毒112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铅中毒门诊患儿的常见症状及铅暴露的危险因素,提高铅中毒儿童的诊治水平,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426例门诊体检儿童进行静脉血血铅检测,对患儿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结果:血铅水平几何均数125μg/L,诊断铅中毒患儿共112例,占调查人数的26.3%.血铅均值男性儿童高于女性,多数患儿表现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可找出铅中毒的多种危险因素.42例复诊患儿,驱铅治疗后血铅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结论:铅中毒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林丽;王秀莲;陈雅红;吴玉兰;李金姑;王云娥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家长对新生儿保健知识认知和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保健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旨在有针对性地为新生儿家长提供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在我院分娩的500名新生儿家长进行新生儿保健知识认知和需求调查.结果:大多数家长缺乏新生儿保健知识、对儿生理和病理情况认识不清,护理、喂养新生儿存在很多不当和困难.结论:应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新生儿保健健康教育;设有产科的医院应该对分娩前后的孕产妇进行新生儿保健知识宣教.

    作者:赵荣娟;常新洋;褚艳丽;罗丽娜;王雅兰 刊期: 2007年第28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