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琛琛;苏玥辉;王鲁文
先兆流产(threatenedabortion)是早期妊娠的常见妊娠并发症,造成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诊断过程较复杂,发展及预后如何是孕妇及家属为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医务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工作,采用测定孕妇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抑制因子含量,根据血清中的降低或升高来预测妊娠的结局,进行相应的指导及治疗,现就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安慧芳;姚爱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妇产科1999年2月~2005年2月对46例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LOD)后配合克罗米芬(CC)或二甲双胍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宿仕萍;章汉旺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孕期饮食指导在控制高危妊娠的重要性.方法:对180例正常单胎孕妇于妊娠12周始给予合理饮食指导,使孕妇在整个孕期体重合理增长;另取180例正常单胎妊娠孕妇未给予饮食控制.比较两组孕妇高危妊娠的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指导后的孕妇高危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经饮食指导组.结论:孕期饮食指导有助于控制高危妊娠.
作者:张春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了解遵义市城乡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患病率和疾病顺位.方法:对1 437 206例妇女进行普查.结果:10年妇科普查率37.09%,患病率34.28%.前5位疾病分别为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糜烂、淋病、尖锐湿疣和妇科肿瘤.对前、后5年发病率对照分析:①90年代仍影响山区妇女劳动力及生活质量的Ⅱ度子宫脱垂、尿瘘已大大减少,未发现新病例;②妇科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宫颈癌及乳腺癌在2000年以后则上升为疾病第5位;③生殖道感染仍然是妇女常见病.结论:滴虫性阴道炎及宫颈糜烂妇科常见病仍是当今防治重点.目前,应加强和普及基层农村妇女保健工作,重视性传播疾病、妇科肿瘤疾病的发生,有效降低妇女疾病发生率,提高妇女的身心健康.
作者:姚筱红;宋成江;杨钦 刊期: 2007年第28期
为了更好地了解吉林市3~6岁集体儿童体质测试现状,我们对吉林市2002~2005年集体儿童体质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新;曹丹;沙春荣;刘军;柴惠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铁路沿线女职工尿失禁的流行情况、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广东铁路沿线2 500名女职工进行尿失禁调查.结果:630名女职工患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占25.98%,其中大多数患者为压力性尿失禁,均以轻度为主,占尿失禁发病人数的71.9%(453/630),中度尿失禁占20.5%(129/630),重度尿失禁占7.6%(48/630).结论:广东铁路沿线女性职工尿失禁患病率较高,年龄、肥胖、流产、多产、分娩方式为尿失禁的危险因素,产褥期得到充分休息及在产后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减少尿失禁的发生率.
作者:欧璐;张晓薇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呼吸衰竭时血糖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9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静脉血糖监测.结果:90例中有30例血糖浓度≥7 mmol/L,其升高水平与呼吸衰竭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呼吸衰竭时可伴有血糖升高,因此加强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早期血糖监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修桂英;王斌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单用力蒙欣与盐酸哌替啶和盐酸异丙嗪联合应用时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宫颈松弛度等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孕40~70天自愿接受无痛人流的早孕患者随机分为单用力蒙欣组(观察组)与盐酸哌替啶和盐酸异丙嗪(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以20 mg/kg实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术前20 min盐酸哌替啶50 mg、盐酸异丙嗪25 mg加入5%葡萄糖10 ml缓慢推注.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达无痛,宫颈松弛和较松驰及术后宫缩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力蒙欣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术中镇痛安全、简便、术后麻醉迅速恢复,比盐酸哌替啶伍用盐酸异丙嗪效果更好.
作者:范晓红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使用MP妊高征监测仪对妊高征进行预测并干预,以降低妊高征发生率.方法:应用妊高征监测仪对1 100例孕18~41周的孕妇进行预测和干预,动态观察效果.结果:预测阳性率达30.5%,对预测阳性者进行干预,使妊高征发病率由26.9%降至8.6%.结论:应用妊高征监测系统对妊高征早期预测并干预,是降低妊高征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吴新琦;卢翠荣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寻求一种安全有效取出绝经后妇女困难IUD的方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和损伤.方法:取器全过程在B超导视下进行,用佳动态图像引导手术者取器.结果:43例较为顺利完整的取出IUD,8例嵌顿抽丝状取出,8例IUD断裂,仍在B超导视下完全取出,4例因宫颈封闭和IUD明显嵌顿未能取出.结论:B超引导下手术者持器械进入宫腔,变盲目操作为导视下操作,能较快取出IUD,对变形、嵌顿、移位的IUD也能在较为准确定位下取出,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和损伤,值得推广.
作者:肖元友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诊断性刮宫(诊刮)术后分别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刮术后分别口服米非司酮和炔诺酮的围绝经期功血病例各50例,观察用药期间及停药后阴道流血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均得到较好控制,治愈率米非司酮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率米非司酮组较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闭经率米非司酮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效果较好,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诊刮术后分别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均有效,但以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祝怀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宫颈旋切刀在鞘内子宫全切术中临床应用的利弊.方法:选择拟行鞘内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0例,术中常规行鞘内子宫切除术式切除子宫,并联合使用宫颈旋切刀切除患者宫颈,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随访.结果:鞘内子宫全切术中使用宫颈旋切刀缩短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宫颈旋切刀有利于在鞘内子宫切除术中推广.
作者:陈岩;任守凤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支持结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蛋白Ⅰ、Ⅲ(CollagenⅠ、Ⅲ)与SUI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SUI组)、28例盆底器官膨出(POP)患者(POP组)阴道前壁组织中TGF-β1及Collagen阳性率,并选择同期30例非卵巢功能性肿瘤和宫颈病变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SUI组、POP组及对照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TGF-β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00%、14.30%、93.33%,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胶原Ⅰ含量的表达以辉度值为标准,在SUI组、POP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8.62、98.15和100.03.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O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胶原Ⅲ含量的表达以辉度值为标准,在SUI组、POP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8.46、98.23和100.12.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O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绝经后SUI患者盆底支持结构的退行性病变与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减少及胶原蛋白含量水平低下有关.
作者:任琛琛;苏玥辉;王鲁文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研究阻断CD86协同刺激分子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母胎界面Caspase-3、laminin B和PAI-1的表达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于妊娠第4.5天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86单抗,实验对照组注射大鼠同型IgG2b,正常妊娠组不作任何处理.于妊娠第13.5天计算胚胎吸收率,用免疫组化测定Caspase-3、laminin B和PAI-1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检测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A).结果:①实验组的胚胎吸收率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中Caspase-3蛋白灰度值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laminin B和PAI-1蛋白灰度值均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早期阻断CD86协同刺激分子可使母胎界面中的Caspase-3、laminin B和PAI-1分别通过各自不同的途径发挥免疫耐受作用并且使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胚胎吸收率降低至正常妊娠水平.
作者:李拴明;赵富玺;刘润花;杨秀兰;闫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了解1~3岁婴幼儿奶瓶和杯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目前饮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制的进食行为调查表调查1~3岁婴幼儿奶瓶和杯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1~3岁婴幼儿使用奶瓶相当普遍,学习用杯的技能并没有在适当的年龄得到训练,带养者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结论:1~3岁婴幼儿缺乏足够多的机会学习,从杯中饮的进食能力的发育还没有受到家长及儿童保健医生的重视,应在适当的年龄训练婴幼儿的进食技能.
作者:熊菲;吴康敏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变化及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保留双侧卵巢者(Ⅰ组)及保留单侧卵巢或部分卵巢者(Ⅱ组),分别在术前、术后2年进行调查,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选取同期每年例行一次体检的妇女20例(对照组).结果:术后2年更年期症状出现的比率,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和对照组3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2年观察Ⅰ组及观察Ⅱ组血清FSH、LH水平升高,E2、P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切除术影响保留卵巢的血供,使保留卵巢的功能衰退.
作者:袁捷;赵淑华;田雪红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弱视的综合治疗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儿童136眼弱视进行弱视的综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97.8%;弱视程度越轻,疗效越好.轻度、中度和重度弱视间治愈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5);弱视治疗年龄越小,疗效越好.3~6岁组与7~11岁组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5);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率高,与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心注视者疗效明显高于旁中心注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综合疗法是治疗儿童弱视的有效方法,弱视的疗效与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注视性质及开始治疗的年龄有密切相关.
作者:范秋凤 刊期: 2007年第28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溶脲脲原体(UU)、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和弓形体(Tox)感染与不孕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57例不孕症患者,同时采用单对引物PCR和复合PCR对照NG、CT和UU的检测结果,选择有孕育史的77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结果:NG、CT、UU、HSV-2和Tox检出率分别是9.58%、22.08%、33.75%、5.42%和3.75%,NG、CT和UU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叠感染率为22.29%(35/157).单对引物PCR和复合PCR检出符合率分别是NG100%、CT91.18%和UU 81.13%.结论:NG、CT和UU感染与不孕不育症密切相关,并且不孕症患者可出现多种病原体的重叠感染.
作者:李建蓉;公瑞煜;王晶;黄汉菊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测78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和49例健康新生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结果:78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随病情程度不同,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且重度HIE患儿的MCA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过TCD检测脑血流变化为早期诊断HIE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并可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吴绍宇;孙立岩;刘杨;李丽 刊期: 2007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