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仕萍;章汉旺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在治疗宫颈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阴道镜及宫颈活检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门诊患者186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并行宫颈锥切,切下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后效果.结果: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8.37%(183/186),手术平均时间7.5 min,平均出血量8.5 ml,无继发出血和感染发生;手术标本再次经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结论: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效果佳,可在门诊进行;又可提供较完整的病理标本,对早期诊断宫颈原位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莉莉;唐晖;彭丽芳;蒋文化;黄蕾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支持结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蛋白Ⅰ、Ⅲ(CollagenⅠ、Ⅲ)与SUI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SUI组)、28例盆底器官膨出(POP)患者(POP组)阴道前壁组织中TGF-β1及Collagen阳性率,并选择同期30例非卵巢功能性肿瘤和宫颈病变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SUI组、POP组及对照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TGF-β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00%、14.30%、93.33%,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胶原Ⅰ含量的表达以辉度值为标准,在SUI组、POP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8.62、98.15和100.03.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O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胶原Ⅲ含量的表达以辉度值为标准,在SUI组、POP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8.46、98.23和100.12.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O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绝经后SUI患者盆底支持结构的退行性病变与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减少及胶原蛋白含量水平低下有关.
作者:任琛琛;苏玥辉;王鲁文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单用力蒙欣与盐酸哌替啶和盐酸异丙嗪联合应用时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宫颈松弛度等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孕40~70天自愿接受无痛人流的早孕患者随机分为单用力蒙欣组(观察组)与盐酸哌替啶和盐酸异丙嗪(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以20 mg/kg实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术前20 min盐酸哌替啶50 mg、盐酸异丙嗪25 mg加入5%葡萄糖10 ml缓慢推注.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达无痛,宫颈松弛和较松驰及术后宫缩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力蒙欣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术中镇痛安全、简便、术后麻醉迅速恢复,比盐酸哌替啶伍用盐酸异丙嗪效果更好.
作者:范晓红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诊断性刮宫(诊刮)术后分别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刮术后分别口服米非司酮和炔诺酮的围绝经期功血病例各50例,观察用药期间及停药后阴道流血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均得到较好控制,治愈率米非司酮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率米非司酮组较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闭经率米非司酮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效果较好,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诊刮术后分别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均有效,但以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祝怀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了解遵义市城乡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患病率和疾病顺位.方法:对1 437 206例妇女进行普查.结果:10年妇科普查率37.09%,患病率34.28%.前5位疾病分别为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糜烂、淋病、尖锐湿疣和妇科肿瘤.对前、后5年发病率对照分析:①90年代仍影响山区妇女劳动力及生活质量的Ⅱ度子宫脱垂、尿瘘已大大减少,未发现新病例;②妇科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宫颈癌及乳腺癌在2000年以后则上升为疾病第5位;③生殖道感染仍然是妇女常见病.结论:滴虫性阴道炎及宫颈糜烂妇科常见病仍是当今防治重点.目前,应加强和普及基层农村妇女保健工作,重视性传播疾病、妇科肿瘤疾病的发生,有效降低妇女疾病发生率,提高妇女的身心健康.
作者:姚筱红;宋成江;杨钦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呼吸衰竭时血糖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9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静脉血糖监测.结果:90例中有30例血糖浓度≥7 mmol/L,其升高水平与呼吸衰竭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呼吸衰竭时可伴有血糖升高,因此加强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早期血糖监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修桂英;王斌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比较异位妊娠患者使用氨甲喋呤(MTX)单次肌肉注射和分次肌肉注射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两组异位妊娠患者的年龄、血β-HCG、异位妊娠包块大小、住院天数、治疗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单次肌肉注射和分次肌肉注射治疗方案的成功率分别是86.11%和84.50%,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氨甲喋呤单次肌肉注射方案和分次肌肉注射方案疗效相当,但单次肌肉注射方案给药方便,更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周荣向;杨军;叶海燕 刊期: 2007年第28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寻求一种安全有效取出绝经后妇女困难IUD的方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和损伤.方法:取器全过程在B超导视下进行,用佳动态图像引导手术者取器.结果:43例较为顺利完整的取出IUD,8例嵌顿抽丝状取出,8例IUD断裂,仍在B超导视下完全取出,4例因宫颈封闭和IUD明显嵌顿未能取出.结论:B超引导下手术者持器械进入宫腔,变盲目操作为导视下操作,能较快取出IUD,对变形、嵌顿、移位的IUD也能在较为准确定位下取出,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和损伤,值得推广.
作者:肖元友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单叶产钳在胎头深定入盆者剖宫产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21例胎头深定入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剖宫产时徒手娩头)60例和试验组(剖宫产时使用单叶产钳娩头)61例,观察两组的术中子宫切口延裂、出血、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试验组娩头均一次成功,对照组娩头一次成功47例;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8分者试验组59例,对照组51例;产妇并发症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胎头深定入盆者剖宫产中应用单叶产钳娩头可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杨非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了解铅中毒门诊患儿的常见症状及铅暴露的危险因素,提高铅中毒儿童的诊治水平,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426例门诊体检儿童进行静脉血血铅检测,对患儿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结果:血铅水平几何均数125μg/L,诊断铅中毒患儿共112例,占调查人数的26.3%.血铅均值男性儿童高于女性,多数患儿表现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可找出铅中毒的多种危险因素.42例复诊患儿,驱铅治疗后血铅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结论:铅中毒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林丽;王秀莲;陈雅红;吴玉兰;李金姑;王云娥 刊期: 2007年第28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是导致孕早期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并且越来越年轻化.
作者:刘伟;冯虹;施鹏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替硝唑对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替硝唑每日1.0 g顿服,首次加倍,3天一疗程,疗程结束3天后复查.结果:治愈率96.60%,无效率3.40%.结论:替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效果良好.
作者:毕玉兰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铁路沿线女职工尿失禁的流行情况、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广东铁路沿线2 500名女职工进行尿失禁调查.结果:630名女职工患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占25.98%,其中大多数患者为压力性尿失禁,均以轻度为主,占尿失禁发病人数的71.9%(453/630),中度尿失禁占20.5%(129/630),重度尿失禁占7.6%(48/630).结论:广东铁路沿线女性职工尿失禁患病率较高,年龄、肥胖、流产、多产、分娩方式为尿失禁的危险因素,产褥期得到充分休息及在产后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减少尿失禁的发生率.
作者:欧璐;张晓薇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溶脲脲原体(UU)、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和弓形体(Tox)感染与不孕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57例不孕症患者,同时采用单对引物PCR和复合PCR对照NG、CT和UU的检测结果,选择有孕育史的77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结果:NG、CT、UU、HSV-2和Tox检出率分别是9.58%、22.08%、33.75%、5.42%和3.75%,NG、CT和UU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叠感染率为22.29%(35/157).单对引物PCR和复合PCR检出符合率分别是NG100%、CT91.18%和UU 81.13%.结论:NG、CT和UU感染与不孕不育症密切相关,并且不孕症患者可出现多种病原体的重叠感染.
作者:李建蓉;公瑞煜;王晶;黄汉菊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超声声像图及临床表现的异同点.方法:对51例注射隆乳术后出现乳房异常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假体的部位、形态、内部回声、有否包膜情况进行观察,并与术后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达98%.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隆乳术后并发症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罗慧;罗奕伦;焦阳;冯晓凤;林琪;彭启慧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生殖健康是妇幼保健工作的核心内容.女童由于辍学率较高,不少女童未完成小学学业就开始务农,因而导致其未能接受到青春期保健知识的教育,进而影响妇女一生的健康.
作者:陶滢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使用MP妊高征监测仪对妊高征进行预测并干预,以降低妊高征发生率.方法:应用妊高征监测仪对1 100例孕18~41周的孕妇进行预测和干预,动态观察效果.结果:预测阳性率达30.5%,对预测阳性者进行干预,使妊高征发病率由26.9%降至8.6%.结论:应用妊高征监测系统对妊高征早期预测并干预,是降低妊高征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吴新琦;卢翠荣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了解部分接受干预措施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产妇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可能影响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的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类人群和其配偶、婴儿采用统一问卷进行现况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09名HIV感染产妇中年龄在25~40岁之间者占95.4%,96.3%为农民,65.1%分布在河南省上蔡县,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占87.3%.109名HVI感染产妇CD4计数在200个/μl以上占71.5%,70.7%的人未接受与艾滋病有关的治疗,生产次数在2次以上的产妇占79.8%,生产方式为阴道自然产者占69.7%,接受干预措施后24.8%的产妇仍有不安全性行为.结论:集中发生在河南省部分县(区)的既往有偿供血的农村育龄妇女(25~40 岁)是HIV感染产妇出现的主要人群;这些HIV感染产妇目前多数身体状况良好,且以经产妇、阴道自然产者居多;但对该部分对象的有关艾滋病通过性传播的咨询服务还有待加强.
作者:孙定勇;王奇;郭万申;王哲 刊期: 200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7月~2005年7月间,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对3 417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随机抽取其中根据阴道镜图像定位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的25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病理确诊宫颈上皮瘤变(CIN)48例,包括CIN Ⅰ 25例,CIN Ⅱ 12例,CIN Ⅲ 11例;宫颈癌7例;宫颈结核2例;湿疣8例.除宫颈炎以外的宫颈疾病检出率26.00%,CIN检出率19.20%.结论:采用阴道镜可提高宫颈病的检出率,是宫颈癌筛查,宫颈疾病诊断的方便安全,准确可靠,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作者:梁军 刊期: 2007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