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艳娜
目的比较2种雾化方式对治疗急性咽喉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名急性咽喉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超声组应用超声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射流组应用氧气射流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2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氧气射流雾化吸入治疗总有效率为83.3%.结论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喉炎的疗效优于氧气射流雾化吸入的疗效.
作者:黄生玉;苏春花;贺铃铃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院层流净化手术室启用于2003年2月,11个手术间全部采用层流通风系统,即由中心机房将过滤无菌的空气从天花板以均速流下,污染空气平推四周而出,由于这种过滤通风方式送风量大,多可相当于每小时换气600次,因此对保持手术室内的空气无菌环境为理想.但是,无论设备多么先进,都必须加强对层流净化手术室环境的科学管理,以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保证净化效果,提高净化效率.因此,我们建立并应用了层流净化手术室环境管理模式如下.
作者:陆爱红;王克云;崔红;周秀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对30例上颌窦根治术后的患者,用气囊导管充气后窦腔压迫止血的方法取代传统的窦腔油纱条填塞压迫止血法,既能更好地达到止血目的,又能动态地观察患者术后窦腔的出血情况.
作者:代秀丽;望慧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纽曼护理模式[1]是将人看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完整的个体,与周围的环境互动并维持平衡,当系统稳定的环境因素压力源改变过大而破坏平衡时,护理可通过三级预防措施来帮助患者维持或重获健康.现就应用纽曼护理模式对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的护理1例报告如下.
作者:聂玉兰;谢素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应用管理理论中的目标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X、Y理论、激励理论,推出了量化管理的护理模式,将护理工作质量从仪表行为规范、抢救室管理、消毒隔离、整体护理、制度执行情况、护理文件书写六个方面进行考核,量化计分.此管理模式的推行使护理管理队伍充满了活力,护理质量大幅度提高.
作者:向芳;岳小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疾病术后减轻疼痛的方法.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术后饮食、卧位、卫生、换药方法、止痛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辅助音乐疗法、心理护理等手段来解决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问题.结果本组病例948例患者疼痛减轻有效率达94%.结论直肠肛管疾病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解决疼痛问题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作者:王朝霞;何彩霞;高志岐;曹娥;王文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因肝硬化引起,系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为本地区高发病.为了探索更好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活率,我们对本科近6年来收治的136例患者与本病有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简谈一些抢救护理体会.
作者:张纪爱;曹永玲;辛崇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全面收集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情况作出全面的评估,这是实施整体护理程序的第一个步骤.收集资料有多种方法,其中与患者的语言交流是主要的方法之一.然而在我们的工作中却时常遇到一些失语患者,尤其是在神经内科.在与失语患者交流中运用适当的方法与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范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在整形患者术后引流的效果.方法对180例整形患者术后进行负压引流.结果180例患者术后通过负压引流,提高了患者皮片成活率,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自制负压引流装置较传统的中心管道负压装置更能满足患者早日下床活动的需要.
作者:杨安芳;李乐芝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牙龈出血.传统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总有效率为40%~60%[1],且病程长,易反复.我科从2001年8月起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ITP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肖燕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以奥沙利铂为主的联合化疗的毒副反应及其护理.方法以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淀对60例术后胃肠癌的患者进行化疗.治疗组采用硫酸镁对抗奥沙利后的神经毒性,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6.结果治疗组出现的神经毒性为66.7%,对照组96.7%.结论在正确使用奥沙利铂及细心的护理下可明显降低患者化疗的毒副反应.
作者:张秀兰;周妮亚;詹风球;李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消除意外事故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使他们以健康的身心状态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方法通过细心观察,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状态,找出相关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患者的各种精神障碍症状在2周后逐渐消失.结论必要和及时干预是消除意外事故致精神障碍的主要手段.
作者:蓝艳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科于2002年初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围绕急诊抢救室的护士在配合大型抢救过程中出现定位不明确而存在的问题而展开活动,运用PDCA循环方法解决问题.设立活动课题和目标,通过分析现状,针对原因制定对策,组员严格按改进计划加以实施,把实施前后数据与目标进行比较,评估是否达到目标,并制定巩固措施[1],把课题的成果纳入急诊工作制度.
作者:罗丽芳;罗银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通过护理干预减少抑郁症的发病率.方法将200例在本院产检和生产的孕产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孕产妇采用产后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100例孕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及症状的恢复有显著的作用,这对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作者:袁玉华;庄素定;何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者)是各种外伤中严重的损伤,其死亡率一般为30%~50%[1,2],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救治.本文对120院前救治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侯连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失眠是睡眠障碍中常见的一种,包括入睡困难、清晨觉醒过早、睡眠时间短、睡眠中断、白昼睡眠过多[1].失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一种应激,资料报道应激可增加儿茶酚胺(特别是肾上腺素)的分泌,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呼吸加快、新陈代谢增加,提高血浆游离脂肪酸和三酰甘油的水平,增大血小板的粘性[2].有人观察到在应激中可引起心律失常,如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早搏等[8].因此,解决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失眠问题,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转归.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问卷方法,观察80例住院心血管病患者的睡眠状况,并以此找出主要失眠类型,采取相应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刘培菊;安景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颅脑外伤后,不少患者留有某些神经或精神方面的表现,称为颅脑损伤后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一类为器质性损伤表现,因脑损伤部位和程度的肢体瘫痪、失语、感觉障碍、颅神经障碍、颅神经障碍与精神和智能障碍等表现;另一类为功能性症状,以头痛、头晕为主,可伴乏力、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植物神经失调症状.功能性症状尤以中、轻型损伤患者多见.患者主诉往往多于阳性体征,有时虽查出一些轻微现象,但难以定位,无相应的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我科自1998年2月至2003年2月对100例外伤性头痛为主的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伟月;孙木兰;刘红玲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血浆置换(PE)是通过血浆分离器滤出丢弃含有毒素及有毒物质的血浆,同时输入体内新的血浆或替代品,使血液净化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PE应用于重型肝炎可明显地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为重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再生创造良好的内环境,并赢得宝贵的时间.自1999年12月~2003年3月我院对11例重型肝炎进行了23次PE治疗.由于护理人员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翠兰;闫香芹;马晓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血液动力学监测是目前危重人抢救中观察心脏功能和各项指标的重要检查技术,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留置漂浮导管,用于测定心输出量,心房和心室起搏,中心静脉压,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指导治疗用药,观察疗效.因此,术后作好漂浮导管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ICU在对2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留置漂浮导管治疗过程中,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龙玉芹;孔贺利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125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承气汤4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疗程为3~5天.125例患者治疗前后,做肝功能检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检查.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34%,总有效率80%.对照组显效率11.6%,总有效率为46.6%,2组差异显著.结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保留灌肠的体位、灌肠液的温度、量、插管深度、操作方法等的正确选用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孙兆翠;张爱银;高凤菊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