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桂琴
目的:通过比较安达芬栓联合微波与单纯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探讨治疗宫颈炎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方法:收集2004年1~6月门诊治疗慢性宫颈炎病例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微波治疗后用安达芬栓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微波治疗.结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病变复发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安达芬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治愈率高,方法简便、有效.
作者:张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原因,以减少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3 2004年收治的138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1.56%;胎位异常、多胎、既往不良孕产史及生殖道感染是造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结论:应积极发现并处理高危因素,减少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产儿病死率.
作者:白明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提高早期子宫颈病变的诊断.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门诊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查3 084例,对其中146例细胞学阳性病例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行TCT检查3 084例,细胞学阳性146例,占4.73%,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74例(2.4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7例(1.8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5例(0.49%).对所有细胞学阳性病例均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异常阴道镜图像110例(75.30%).与病理组织学对照,ASCUS(CIN Ⅰ 34例、CIN Ⅱ 10例、CIN Ⅲ 3例);LSIL(CIN Ⅰ 25例、CIN Ⅱ18例、CIN Ⅲ4例、SCC 1例);HSIL(CIN Ⅱ4例、CIN Ⅲ10例、SCC 1例).结论:应用TCT筛查子宫颈病变,细胞学阳性病例联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能早期发现癌前病变,防治宫颈癌.
作者:魏丽华;汪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番禺区育龄妇女地中海贫血(地贫)的发生情况,干预地贫出生缺陷的发生.方法:对番禺区8825例妊娠12~32周妇女进行地贫筛查,测定红细胞脆性及平均红细胞容积,对筛查异常者进行基因检测,同时检查其丈夫.夫妇双方均为地贫的高危夫妇,接受产前诊断,进行干预.结果:8 825例受检者中筛查阳性1 067例,筛查阳性率9.09%,复查基因阳性802例(9.09%),其中α地贫617例(6.99%),β地贫141例(1.60%),74对高危夫妇接受地贫产前诊断,检测出中、重度地贫9例.结论:番禺区育龄妇女的地贫发生率较广东省的发生率稍低.要充分利用计生系统的服务网络,在广大育龄人群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地贫的认识,进行大面积血液学筛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基因诊断,防止重症地贫患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陶小君;辜俊梅;陈莲芬;黄佩芬;叶建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关系.方法:对在该院分娩的31例患Pcos后又怀孕的妇女及35例因其他原因不孕后又怀孕的妇女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1例Pcos孕妇中有9例发生妊高征,而对照组35例孕妇中仅2例发生妊高征,两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os患者发生妊高征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作者:李亦宁;刘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为研究外来女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其月经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配对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269对配对子.结果:自觉不适应环境的外来女工与其月经异常存在有密切的关系(χ2=90.28,P<0.01),月经异常的发病时间,多发生在女工外出工作1年内(构成比90.71%).结论:必须加强外来女工的健康监护及心理辅导,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让她们更好地生活工作.
作者:张瑞红;黄小伟;李倩玲;刘志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应验方法,对比60例剖宫产围术期及常规用药两组的临床愈合结果.结果:与常规用药组相比,围术期用药组的临床指标与常规用药组无差异.但在住院费用经济学指标优异于常规组.结论: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芳;马荣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加深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做好预防措施,提高救治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该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75例产后出血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子宫收缩乏力35例,胎盘因素32例,软产道损伤6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结论:正确测量产后出血,针对出血原因,及时处理抢救,避免住院分娩产妇产后大出血死亡,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刘丽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弱激光照射对儿童恒牙脱位再植固定后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儿童恒前牙外伤性脱位患者,常规复位固定后,随机分为激光照射组(49例)和对照组(43例),激光照射组给予氦氖激光照射,每个部位照射时间15 min,1次/d,连续照射7天,对照组未给予特殊处置,连续观察1~3年.结果:脱位牙时间<1 h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牙率和牙周膜愈合率统计学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活髓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h>脱位牙时间>1 h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牙率、牙周膜愈合率和活髓牙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脱位时间>2 h,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活髓牙率统计学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牙周膜愈合率和存活牙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氦氖激光照射对于儿童脱位再植牙齿的存活、牙髓和牙周组织恢复再生都有促进作用.
作者:于立明;罗童心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观察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急性盆腔炎患者立即行取环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来探讨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研究该院1996年1月~2005年3月间收治的带器急性盆腔炎患者65例,随机将立即取环术加抗生素治疗37例设为观察组,单用抗生素治疗的28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治疗显效及首次病情消除时间,平均病程,病情复发或反跳,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上述方面除治疗显效无显著性差异外余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带器盆腔炎急性期立即行取环术同时使用抗生素对彻底清除炎症,避免复发是必要的,且无加重感染的危险.
作者:杨小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ENTONOX气体(50%一氧化氮和50%氧气混合气体)在人工流产术中扩张宫颈及吸刮宫时的止痛效果.方法:将316例自愿人工流产的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6例采用2%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加吸入ENTONOX气体镇痛的方法,对照组160例只采用2%利多卡因宫颈注射的局麻方法,观察两组对象在扩张宫颈、吸刮宫时的疼痛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1),且在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征比对照组少而轻.结论:ENTONOX气体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消除宫颈牵拉反射及疼痛方面有极显著的作用,且使用安全.
作者:傅苏仙;方中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使盆腔脓肿患者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防止近期、远期并发症,寻找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9例入院诊断为盆腔脓肿的患者进行腹腔镜探查术,对术中证实为盆腔脓肿的患者实施盆腔分离粘连、病灶切除、冲洗等操作,术后应用抗生素,辅以中药治疗.结果:29例中有27例证实为盆腔脓肿,2例为陈旧性宫外孕;盆腔脓肿手术顺利,术后均未安放腹腔引流,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症状迅速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是目前盆腔脓肿佳诊断、治疗方法.
作者:陈德新;易红英;周柳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笑气吸入性镇痛分娩适应了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孕妇对分娩期间既保证母婴安全还要无痛的要求,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笑气吸入性镇痛分娩必将越来越广泛地在临床得到应用.长春市妇产科医院自2001年4月开始采用吸入笑气镇痛分娩,明显缩短了产程,降低了手术产率,减轻了产妇的痛苦,大大提高了产科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青春期女性免疫状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青春期女性患者血中淋巴细胞表面CD 3、CD 4、CD 8分子表达水平,血清中IgG、IgA、IgM水平,评价其免疫系统功能状态,为在临床广泛应用米非司酮终止妊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青春期妇女15~18岁早孕患者20例为观察组,正常青春期非孕女性为对照组.于患者药流前、药流后3天、10天晨起取静脉血3 ml进行免疫学研究,应用二梯度快速离心沉淀法分离出可供研究的血清及淋巴细胞亚群,研究淋巴细胞表面CD 3、CD 4、CD 8,检测血清IgG,IgA及IgM水平,评估免疫系统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药流前CD 3分子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CD 4、CD 8淋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减少不明显,血清IgA水平比对照组稍降低,而IgG和Ig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稍有降低的趋势,药流后第3天免疫学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CD 3淋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仍较高,但与药流前比较相对地降低,CD 8淋巴细胞数量及Ig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仍保持降低的趋势.药流后第10天,CD 3淋巴细胞数量仍比对照组明显增高,CD 8淋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降低,观察组药流后CD 4淋巴细胞含量、血清IgA、IgM水平完全正常.结论: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青春期女性免疫状态的影响不明显,可以安全使用.
作者:刘志前;底建敏;郑军廷;杨艳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以帮助临床正确选择抗生素.方法:将159例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证实为MP感染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血清特异性IgM、IgG及双份血清补体结合实验,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A组53例中MP特异性IgM阳性48例(90.57%);B组53例检出MP特异性IgG阳性35例(66.4%);C组53例患儿分别于入院第1 d及至少10 d后收集双份血清进行补体结合实验,共采集标本50人份,证实为MP阳性的46例(92.00%);MP-IgM检测结果还具有年龄差异,3岁以下组的阳性率低于3岁以上组(P<0.05);50例健康儿童MP-IgM阳性1例(2.00%),MP-IgG阳性7例(14.00%),双份血清实验检测未见阳性.结论:MP血清特异性IgM检测是早期快速诊断儿童MP感染的有效手段,但其结果具有年龄组的差异,婴幼儿MP感染的诊断还需结合PCR及双份血清实验.
作者:刘丽;林花;成焕吉;鲁继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限期乳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20例.L组:氯诺昔康40 mg+吗啡10 mg;T组:曲马多800mg+氟哌啶5 mg,将以上药液加生理盐水至100ml.术毕前30 min静注相应负荷药液后开始静脉镇痛治疗,采用持续背景剂量(2 ml/h)配合单次按压剂量(1 m1),锁定时间30 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静度评分,记录每个患者术后的疼痛和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静度评分:12 h以后T组高于L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L组低于T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安全有效,满意度优于曲马多,副作用轻.
作者:张素和;辛映卿;庄少惠;彭皓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该院因不孕症而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42例,分析其手术后妊娠率及术后获得妊娠的时间分布特点.结果:42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42例患者术后随防39例,随访率92.86%.术后随访4~35个月,妊娠率为48.72%;术后18个月内获得妊娠者17例,占妊娠总数的89.47%.结论:腹腔镜手术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可及时诊断引起不孕的病因;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妊娠率,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如果患者术后18个月仍不妊娠,应采取其他辅助生育技术.
作者:董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孕妇分娩佳时机.方法:将重症子痫前期、孕妇血管病变、外伤、胎儿脐带、腹痛、阴道出血量、子宫张力大小、B超结果等因素作为终止妊娠的量化指标,积分达10分以上者立即终止妊娠.结果:通过对103例胎盘早剥孕妇的观察,发现并发症和围生儿死亡率降低.结论:及时终止妊娠可降低胎盘早剥并发症的发生和围生儿的死亡率.
作者:孙菊英;武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在校女大学生月经周期异常的影响因素,对该病进行干预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对在校4个年级的共1 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549份,月经周期异常的学生1 037人.结果:能诊断为月经周期异常学生占有效问卷的67%,与环境、情绪状况、学习压力、经济情况、毕业分配等因素有关.结论:在校女学生表现月经周期异常的发病率较高,目前已影响到女大学生们的自身健康状况,希望得到医学和教育界上给予的重视,关心她们的成长.
作者:许亚平;李桂华;李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为切实做好妇女保健工作,进一步提高本地区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1991~2003年连续13年的群体性妇女病普查普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妇女病普查普治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接受妇女病普查普治的单位和人数急剧减少,患病率无明显下降;患病率高是乳腺疾病,其次是生殖道炎症和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普查项目欠规范.结论: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各类妇科疾病,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争取相关部门支持配合,是提高妇女病普查普治率的重要措施,完善、规范检查项目是提高普查质量的关键.
作者:冼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