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亚平;李桂华;李坤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30例肥胖型PCOS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殖激素和胰岛素水平、糖脂代谢改变情况和药物的副反应.结果:30例PCOS患者经二甲双胍治疗后,恢复规律月经13例,妊娠3例;治疗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AUC)、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有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空腹血糖(FSG)、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使部分患者恢复月经和妊娠,降低T、LH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代谢,可作为治疗肥胖型PCOS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翟军;阮祥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掌握乳腺病的流行病学的特点和发病趋势,探讨今后乳腺病的防治重点.方法:对1993~2005年珠海市妇女乳腺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增生症、乳头溢液、乳腺囊肿、乳腺癌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乳腺纤维瘤的患病率有下降趋势.乳腺增生症患病高峰段为30~年龄组,乳腺癌的患病高峰段为40~年龄组,乳腺纤维瘤的患病高峰段为20~年龄组.城市与农村相比,乳腺增生症(χ2=1 633.887,P<0.001)、乳腺癌(χ2=9.55,P<0.01)患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要做好妇女预防保健工作,首先要做好三级预防工作,第二在乳腺疾病的防治中要特别注意各年龄段乳腺疾病的防治重点,第三继续不断地做好乳腺癌的病因调查研究工作.
作者:胡翀;谭晓燕;叶延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阿希米与宫颈电环切除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阿希米联合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组86例(联治组),单纯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组82例(对照组),两组在治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联治组治愈时间4~9周,平均6.4±1.0周,对照组治愈时间7~12周,平均8.8±1.27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希米与宫颈电环切除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可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黄琴;金琳;赵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孕妇体重指数(BMI)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6月~2004年10月在该院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足月单胎初产妇294例按孕前BMI分为正常组(18.5≤BMI<23)、超重组(23≤BMI<25)和肥胖组(BMI≥25)三组.再根据整个孕期BMI的总增幅,将全部观察对象分为A组(BMI的增幅<4),B组(4≤BMI的增幅≤6),C组(BMI的增幅>6),并分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①孕前BMI与母婴预后的关系,肥胖组、超重组孕产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胎儿窘迫、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期BMI的增幅与母婴预后的关系,B、C组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胎儿窘迫、剖宫产率明显大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前高体重指数及孕期BMI增幅过大的孕妇,应加强营养指导,合理膳食,进行适宜运动,密切监测BMI的增幅.
作者:钱哨;于珊;段明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HLA-DPA 1基因多态性与先兆子痫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46例先兆子痫患者和105例正常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LA-DQA 1、HLA-DQB 1、HLA-DPA 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其基因频率.结果:所有标本共检出11种HLA-DQA 1基因表型、16种HLA-DQB 1基因表型,6种HLA-DPA 1基因表型.先兆子痫患者HLA-DQB 1 * 0301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有显著性(Pc=0.032,RR=2.43,AR=0.30),其余各基因表型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LA-DQ 81 *0301基因可能是一种先兆子痫发病的易感基因.
作者:侯磊;张曦;张展;贾莉婷;熊平;常彩虹;王雪梅;龚非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阴式子宫全切术是传统的子宫切除术术式之一,以往多用于子宫脱垂的患者.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和手术技术的提高,阴式子宫全切术适应症得以扩大,并因其创伤小、恢复快、体表不留瘢痕而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重视.本文对我院17例非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阴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淑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提高早期子宫颈病变的诊断.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门诊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查3 084例,对其中146例细胞学阳性病例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行TCT检查3 084例,细胞学阳性146例,占4.73%,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74例(2.4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7例(1.8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5例(0.49%).对所有细胞学阳性病例均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异常阴道镜图像110例(75.30%).与病理组织学对照,ASCUS(CIN Ⅰ 34例、CIN Ⅱ 10例、CIN Ⅲ 3例);LSIL(CIN Ⅰ 25例、CIN Ⅱ18例、CIN Ⅲ4例、SCC 1例);HSIL(CIN Ⅱ4例、CIN Ⅲ10例、SCC 1例).结论:应用TCT筛查子宫颈病变,细胞学阳性病例联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能早期发现癌前病变,防治宫颈癌.
作者:魏丽华;汪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以帮助临床正确选择抗生素.方法:将159例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证实为MP感染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血清特异性IgM、IgG及双份血清补体结合实验,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A组53例中MP特异性IgM阳性48例(90.57%);B组53例检出MP特异性IgG阳性35例(66.4%);C组53例患儿分别于入院第1 d及至少10 d后收集双份血清进行补体结合实验,共采集标本50人份,证实为MP阳性的46例(92.00%);MP-IgM检测结果还具有年龄差异,3岁以下组的阳性率低于3岁以上组(P<0.05);50例健康儿童MP-IgM阳性1例(2.00%),MP-IgG阳性7例(14.00%),双份血清实验检测未见阳性.结论:MP血清特异性IgM检测是早期快速诊断儿童MP感染的有效手段,但其结果具有年龄组的差异,婴幼儿MP感染的诊断还需结合PCR及双份血清实验.
作者:刘丽;林花;成焕吉;鲁继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药物流产因其安全、方便、无创伤、痛苦小,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米非司酮终止49 d内妊娠的成功率达90%以上[1],但临床上存在着流产失败、出血时间长、部分病人大出血、需急诊清宫等问题.为探讨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本文比较了米非司酮在不同时间配伍米索的两种用药方法.
作者:付泽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应验方法,对比60例剖宫产围术期及常规用药两组的临床愈合结果.结果:与常规用药组相比,围术期用药组的临床指标与常规用药组无差异.但在住院费用经济学指标优异于常规组.结论: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芳;马荣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女性不孕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2年应用腹腔镜对66例女性不孕症进行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中发现盆腔病变63例,占95.45%,慢性盆腔炎占第1位,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对输卵管远端阻塞行输卵管造口术或伞成形术后,输卵管恢复通畅率为63.38%.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能早期、准确地明确不孕症盆腔病因并针对性治疗,同时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对女性不孕症盆腔病变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肖淑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探讨全程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产前检查并自愿要求全程导乐陪伴分娩的产妇856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同数量定期产检,但未行全程导乐陪伴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进行孕期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HAD)测试(≥11分为焦虑-抑郁情绪)和产后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试(≥13分为产后抑郁症),部分病例采用艾森克个性量表(EPQ)做个性因素分析(N量表为情绪性,P量表为变态心理倾向或神经质).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①HAD≥11分者观察组为96例(11.2%),其中产后抑郁症发病17例,发生率为17.7%;对照组为95例(11.1%),其中产后抑郁症发病47例,发生率为49.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21.68,P<0.01).②EPDS≥13分者观察组为15例,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1.75%;对照组73例,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8.5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45.57,P<0.01).③产后抑郁症患者EPQ中的N量表评分和P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无产后抑郁症的正常孕妇,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8.67、9.66,P<0.01).结论:全程导乐陪伴分娩能有效阻断产前焦虑-抑郁情绪、不良个性因素、产后心理及生理变化等高危发病因素;提高孕产妇的心理健康,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周敬珍;尹春艳;贾晓江;李秋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使盆腔脓肿患者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防止近期、远期并发症,寻找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9例入院诊断为盆腔脓肿的患者进行腹腔镜探查术,对术中证实为盆腔脓肿的患者实施盆腔分离粘连、病灶切除、冲洗等操作,术后应用抗生素,辅以中药治疗.结果:29例中有27例证实为盆腔脓肿,2例为陈旧性宫外孕;盆腔脓肿手术顺利,术后均未安放腹腔引流,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症状迅速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是目前盆腔脓肿佳诊断、治疗方法.
作者:陈德新;易红英;周柳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改进顶侧结合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20例腹膜外剖宫产者,按顶侧结合法步骤,暴露脐中韧带后,不剪断,仅从其右侧分离下推膀胱,显露腹膜返折下方的子宫下段,然后剖宫取胎.与120例顶侧结合法腹膜外剖宫产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改进后顶侧结合法腹膜外剖宫产120例全部完成手术,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为4.56±0.67min,比对照组的8.43±1.51 min明显缩短(P<0.01);改进后膀胱损伤1例,一过性血尿6例,腹膜破裂4例,与对照组膀胱损伤2例,一过性血尿10例,腹膜破裂1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顶侧结合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组织损伤小、时间短、副作用少,对患者更有利,安全可行.
作者:王天成;王玉真;刘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则愈后较好,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当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初筛手段,笔者2004年对3 507例已婚妇女进行宫颈癌普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裴学菊;邓汉军;卢家桂;王飞;李永香;罗代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加大剂量对早期妊娠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妊娠37~49 d志愿要求实行药物流产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50例,针对两组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给药法,对两组完全流产率、出血时间、副作用等进行比较.结果:米索前列醇加大剂量组(观察组)的完全流产率达94%,出血时间及清宫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副反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药物流产常规给药剂量的基础上加大米索前列醇剂量对药物流产成功率效果显著.
作者:袁小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观察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急性盆腔炎患者立即行取环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来探讨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研究该院1996年1月~2005年3月间收治的带器急性盆腔炎患者65例,随机将立即取环术加抗生素治疗37例设为观察组,单用抗生素治疗的28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治疗显效及首次病情消除时间,平均病程,病情复发或反跳,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上述方面除治疗显效无显著性差异外余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带器盆腔炎急性期立即行取环术同时使用抗生素对彻底清除炎症,避免复发是必要的,且无加重感染的危险.
作者:杨小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番禺区育龄妇女地中海贫血(地贫)的发生情况,干预地贫出生缺陷的发生.方法:对番禺区8825例妊娠12~32周妇女进行地贫筛查,测定红细胞脆性及平均红细胞容积,对筛查异常者进行基因检测,同时检查其丈夫.夫妇双方均为地贫的高危夫妇,接受产前诊断,进行干预.结果:8 825例受检者中筛查阳性1 067例,筛查阳性率9.09%,复查基因阳性802例(9.09%),其中α地贫617例(6.99%),β地贫141例(1.60%),74对高危夫妇接受地贫产前诊断,检测出中、重度地贫9例.结论:番禺区育龄妇女的地贫发生率较广东省的发生率稍低.要充分利用计生系统的服务网络,在广大育龄人群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地贫的认识,进行大面积血液学筛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基因诊断,防止重症地贫患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陶小君;辜俊梅;陈莲芬;黄佩芬;叶建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开始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满月后开始干预,B组满6个月起开始干预,C组满1岁起开始干预,3组小儿每月随访1次,对照组为正常足月儿,未行干预常规抚养,每月随访1次.观察脑瘫早期症状出现情况,在6、12、18、24个月时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量表评估发育商.结果:A组DQ明显优于B、C组.A组无1例脑瘫后遗症,C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结论:出生后6个月内开始早期干预是减少脑瘫后遗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潘惠妮;刘付友萍;吴郁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儿童龋齿患病率达80%以上[1],要提高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降低儿童牙病发病率,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口腔保健的重要意义,意识到口腔预防保健重点人群是少年儿童,为加强学校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我们于2005年3~6月,对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睢阳区小学学生进行了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冰冰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