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希米与宫颈电环切除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86例疗效观察

黄琴;金琳;赵菊

关键词:阿希米, 宫颈电环切除术, 慢性宫颈炎,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阿希米与宫颈电环切除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阿希米联合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组86例(联治组),单纯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组82例(对照组),两组在治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联治组治愈时间4~9周,平均6.4±1.0周,对照组治愈时间7~12周,平均8.8±1.27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希米与宫颈电环切除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可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出血75例临床分析

    目的:加深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做好预防措施,提高救治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该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75例产后出血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子宫收缩乏力35例,胎盘因素32例,软产道损伤6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结论:正确测量产后出血,针对出血原因,及时处理抢救,避免住院分娩产妇产后大出血死亡,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刘丽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流产术后出血400例临床观察

    目的:减少药物流产术不全流产例数和胎囊娩出后阴道流血量,缩短药物流产术后的阴道流血天数.方法:将我院门诊早孕育龄妇女自愿药物流产8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0例和对照组400例.治疗组术前采用丙酸睾丸酮注射液,肌肉注射;术后根据流血情况,常规口服抗菌素及服用复方生化汤.结果:在流产效果、阴道流血量、持续流血天数3个方面治疗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流产方法,取得了完全流产率高、阴道出血量少、持续流血天数短的效果.

    作者:李曙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环境的适应性与外来女工月经情况的关系

    目的:为研究外来女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其月经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配对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269对配对子.结果:自觉不适应环境的外来女工与其月经异常存在有密切的关系(χ2=90.28,P<0.01),月经异常的发病时间,多发生在女工外出工作1年内(构成比90.71%).结论:必须加强外来女工的健康监护及心理辅导,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让她们更好地生活工作.

    作者:张瑞红;黄小伟;李倩玲;刘志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剖宫产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调查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应验方法,对比60例剖宫产围术期及常规用药两组的临床愈合结果.结果:与常规用药组相比,围术期用药组的临床指标与常规用药组无差异.但在住院费用经济学指标优异于常规组.结论: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芳;马荣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991~2003年妇女病普查普治结果分析

    目的:为切实做好妇女保健工作,进一步提高本地区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1991~2003年连续13年的群体性妇女病普查普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妇女病普查普治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接受妇女病普查普治的单位和人数急剧减少,患病率无明显下降;患病率高是乳腺疾病,其次是生殖道炎症和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普查项目欠规范.结论: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各类妇科疾病,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争取相关部门支持配合,是提高妇女病普查普治率的重要措施,完善、规范检查项目是提高普查质量的关键.

    作者:冼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托吡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和自身对照的开放性研究.对确诊的65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予托吡酯治疗,按0.5~1 mg/kg/d剂量口服,至临床症状消失或达到目标剂量4~6 mg/kg/d)和对照组24例(予氟哌啶醇治疗,按1 mg/d口服,大剂量不超过6 mg/d)共治疗48周.研究组又分为幼儿组(17例)、年长儿组(23例)及按发作形式分为肢体抽动组(13例)、头面部抽动组(19例)和混合组(8例).对研究对象于治疗前与治疗中(4、8、24、48周)进行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结果:①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40%;Z=-3.475;P<0.01).研究组YGTSS总分[(42.56±14.48)分]低于对照组[(57.15±19.78)分;P<0.05];减分率[(60.18±24.48)%]高于对照组[(37.17±23.28)%;P<0.05].治疗第4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60%;Z=-4.805;P<0.01).研究组YGTSS总分[(21.26±13.38)分]低于对照组[(34.52±23.18)分;P<0.01];减分率[(85.15±15.53)%]高于对照组[(60.35±24.68)%;P<0.05].②治疗第24周末肢体抽动组有效率90%,高于混合组(54%;Z=-2.013;P<0.05)和头面部抽动组(76.9%;Z=-2.235;P<0.05).肢体抽动组YGTSS总分[(24.76±17.38)分]低于混合组[(38.16±21.41)分;P<0.05];减分率[(91.23±21.58)%]高于混合组[(80.75±34.08)%;P<0.05].幼儿组有效率95%,高于年长儿组(82.6%;Z=-1.879;P<0.05).幼儿组YGTSS总分[(24.36±16.48)分]低于年长儿组[(30.89±10.76)分;P<0.05];减分率[(86.74±35.78)%]高于年长儿组[(79.85±33.78)%;P<0.05].③第48周末研究组TESS评分[(1.89±1.63)分]低于对照组[(2.65±2.87)分;P<0.05]结论:托吡酯能有效治疗TS,长期服用副作用相对较轻,且对年幼儿及肢体发作者疗效较佳.

    作者:常健;赵红霞;李海波;鲁继荣;杨立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终止妊娠对青春期女性免疫状态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青春期女性免疫状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青春期女性患者血中淋巴细胞表面CD 3、CD 4、CD 8分子表达水平,血清中IgG、IgA、IgM水平,评价其免疫系统功能状态,为在临床广泛应用米非司酮终止妊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青春期妇女15~18岁早孕患者20例为观察组,正常青春期非孕女性为对照组.于患者药流前、药流后3天、10天晨起取静脉血3 ml进行免疫学研究,应用二梯度快速离心沉淀法分离出可供研究的血清及淋巴细胞亚群,研究淋巴细胞表面CD 3、CD 4、CD 8,检测血清IgG,IgA及IgM水平,评估免疫系统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药流前CD 3分子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CD 4、CD 8淋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减少不明显,血清IgA水平比对照组稍降低,而IgG和Ig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稍有降低的趋势,药流后第3天免疫学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CD 3淋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仍较高,但与药流前比较相对地降低,CD 8淋巴细胞数量及Ig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仍保持降低的趋势.药流后第10天,CD 3淋巴细胞数量仍比对照组明显增高,CD 8淋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降低,观察组药流后CD 4淋巴细胞含量、血清IgA、IgM水平完全正常.结论: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青春期女性免疫状态的影响不明显,可以安全使用.

    作者:刘志前;底建敏;郑军廷;杨艳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筛选宫颈癌的意义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则愈后较好,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当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初筛手段,笔者2004年对3 507例已婚妇女进行宫颈癌普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裴学菊;邓汉军;卢家桂;王飞;李永香;罗代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应用宫腔镜诊治异位及残留环24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宫腔镜在常规取环失败后的诊治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03年12月的24例经常规取环失败后的患者,应用宫腔镜进行诊断、定位,并根据不同的形态、位置,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取环.结果:24例中有22例在官腔镜下分别呈现为:形态及位置正常、断裂、残碎段或表浅嵌顿,并在镜下采用不同的方法成功取环;1例金属环仅见小部分露于宫底,后行剖腹探查见大部分嵌顿深达子宫浆膜层,行切开成功取环;1例宫腔镜下未见环,后在腹腔镜下见环异位于子宫直肠窝,并成功取出.结论:宫腔镜诊治残留、异位环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练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的研究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限期乳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20例.L组:氯诺昔康40 mg+吗啡10 mg;T组:曲马多800mg+氟哌啶5 mg,将以上药液加生理盐水至100ml.术毕前30 min静注相应负荷药液后开始静脉镇痛治疗,采用持续背景剂量(2 ml/h)配合单次按压剂量(1 m1),锁定时间30 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静度评分,记录每个患者术后的疼痛和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静度评分:12 h以后T组高于L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L组低于T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安全有效,满意度优于曲马多,副作用轻.

    作者:张素和;辛映卿;庄少惠;彭皓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对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产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自愿采用镇痛泵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剖宫产术后间断肌肉注射法(IMD)镇痛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术后镇痛效果机体恢复情况各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初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子宫复旧及阴道流血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4例形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自控镇痛泵术后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有利于机体恢复,促进母乳喂养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于华鹏;房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弱激光照射对于儿童恒牙脱位再植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弱激光照射对儿童恒牙脱位再植固定后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儿童恒前牙外伤性脱位患者,常规复位固定后,随机分为激光照射组(49例)和对照组(43例),激光照射组给予氦氖激光照射,每个部位照射时间15 min,1次/d,连续照射7天,对照组未给予特殊处置,连续观察1~3年.结果:脱位牙时间<1 h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牙率和牙周膜愈合率统计学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活髓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h>脱位牙时间>1 h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牙率、牙周膜愈合率和活髓牙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脱位时间>2 h,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活髓牙率统计学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牙周膜愈合率和存活牙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氦氖激光照射对于儿童脱位再植牙齿的存活、牙髓和牙周组织恢复再生都有促进作用.

    作者:于立明;罗童心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腹腔镜手术治疗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该院因不孕症而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42例,分析其手术后妊娠率及术后获得妊娠的时间分布特点.结果:42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42例患者术后随防39例,随访率92.86%.术后随访4~35个月,妊娠率为48.72%;术后18个月内获得妊娠者17例,占妊娠总数的89.47%.结论:腹腔镜手术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可及时诊断引起不孕的病因;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妊娠率,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如果患者术后18个月仍不妊娠,应采取其他辅助生育技术.

    作者:董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番禺区8 825例育龄妇女地中海贫血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番禺区育龄妇女地中海贫血(地贫)的发生情况,干预地贫出生缺陷的发生.方法:对番禺区8825例妊娠12~32周妇女进行地贫筛查,测定红细胞脆性及平均红细胞容积,对筛查异常者进行基因检测,同时检查其丈夫.夫妇双方均为地贫的高危夫妇,接受产前诊断,进行干预.结果:8 825例受检者中筛查阳性1 067例,筛查阳性率9.09%,复查基因阳性802例(9.09%),其中α地贫617例(6.99%),β地贫141例(1.60%),74对高危夫妇接受地贫产前诊断,检测出中、重度地贫9例.结论:番禺区育龄妇女的地贫发生率较广东省的发生率稍低.要充分利用计生系统的服务网络,在广大育龄人群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地贫的认识,进行大面积血液学筛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基因诊断,防止重症地贫患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陶小君;辜俊梅;陈莲芬;黄佩芬;叶建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阿希米与宫颈电环切除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8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希米与宫颈电环切除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阿希米联合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组86例(联治组),单纯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组82例(对照组),两组在治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联治组治愈时间4~9周,平均6.4±1.0周,对照组治愈时间7~12周,平均8.8±1.27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希米与宫颈电环切除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可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黄琴;金琳;赵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全程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探讨全程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产前检查并自愿要求全程导乐陪伴分娩的产妇856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同数量定期产检,但未行全程导乐陪伴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进行孕期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HAD)测试(≥11分为焦虑-抑郁情绪)和产后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试(≥13分为产后抑郁症),部分病例采用艾森克个性量表(EPQ)做个性因素分析(N量表为情绪性,P量表为变态心理倾向或神经质).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①HAD≥11分者观察组为96例(11.2%),其中产后抑郁症发病17例,发生率为17.7%;对照组为95例(11.1%),其中产后抑郁症发病47例,发生率为49.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21.68,P<0.01).②EPDS≥13分者观察组为15例,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1.75%;对照组73例,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8.5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45.57,P<0.01).③产后抑郁症患者EPQ中的N量表评分和P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无产后抑郁症的正常孕妇,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8.67、9.66,P<0.01).结论:全程导乐陪伴分娩能有效阻断产前焦虑-抑郁情绪、不良个性因素、产后心理及生理变化等高危发病因素;提高孕产妇的心理健康,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周敬珍;尹春艳;贾晓江;李秋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

    染色体异常是遗传性疾病中较常见者,新生儿中约有1/200有染色体异常.我们于2003年9月应用孕妇血清生化标志物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缺陷,对妊娠中期妇女进行筛查,预防先天缺陷儿出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崔岚;李金春;王瑞兰;王泽;吴晶;丁英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腹腔镜诊断治疗盆腔脓肿的探讨

    目的:使盆腔脓肿患者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防止近期、远期并发症,寻找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9例入院诊断为盆腔脓肿的患者进行腹腔镜探查术,对术中证实为盆腔脓肿的患者实施盆腔分离粘连、病灶切除、冲洗等操作,术后应用抗生素,辅以中药治疗.结果:29例中有27例证实为盆腔脓肿,2例为陈旧性宫外孕;盆腔脓肿手术顺利,术后均未安放腹腔引流,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症状迅速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是目前盆腔脓肿佳诊断、治疗方法.

    作者:陈德新;易红英;周柳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孕妇体重指数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体重指数(BMI)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6月~2004年10月在该院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足月单胎初产妇294例按孕前BMI分为正常组(18.5≤BMI<23)、超重组(23≤BMI<25)和肥胖组(BMI≥25)三组.再根据整个孕期BMI的总增幅,将全部观察对象分为A组(BMI的增幅<4),B组(4≤BMI的增幅≤6),C组(BMI的增幅>6),并分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①孕前BMI与母婴预后的关系,肥胖组、超重组孕产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胎儿窘迫、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期BMI的增幅与母婴预后的关系,B、C组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胎儿窘迫、剖宫产率明显大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前高体重指数及孕期BMI增幅过大的孕妇,应加强营养指导,合理膳食,进行适宜运动,密切监测BMI的增幅.

    作者:钱哨;于珊;段明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安达芬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66例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比较安达芬栓联合微波与单纯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探讨治疗宫颈炎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方法:收集2004年1~6月门诊治疗慢性宫颈炎病例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微波治疗后用安达芬栓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微波治疗.结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病变复发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安达芬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治愈率高,方法简便、有效.

    作者:张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