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美;郑玉春
目的:探讨In-Fast吊带系统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采用In-Fast吊带系统治疗8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结果:8例患者中7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例2月后出现轻度尿失禁.结论:In-Fast吊带系统是1种简单、微创、疗效确切的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方法.
作者:侯毅;刘立民;那万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本文总结分析了2000~2004年15 970例已婚妇女门诊普查的妇女病患病情况.
作者:张学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为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知识的教育提供建议与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54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拟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匿名和一对一的访问,并采用SPSS 10.0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中有66.6%的人曾经接受过各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但目前她们的生殖保健相关知识仍很缺乏,影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因素包括妇女及其丈夫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总收入和是否接受过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结论:通过开展集多样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宣传教育方法,提高流动人口生殖保健知识水平.
作者:马毅敏;刘丽力;徐萍;梁秋芬;吴赤蓬;刘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孕妇宫颈状况和早产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0年来866例早产病例.结果:早产发生率为5.20%,其中胎膜早破(PPROM)、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IH)导致的早产分别占41.57%和27.48%.硫酸镁与沙丁胺醇(舒喘灵)联合用药治疗先兆早产,延长孕期时间(平均8 d),长于单独应用硫酸镁(2 d).PPROM破膜超过24h者136例,发生宫内感染42例,破膜24h以内224例,仅有2例宫内感染(P<0.001).宫颈细菌培养阳性48例中,发生临床宫内感染26例,培养阴性44例中有10例宫内感染(P<0.05).难产组新生儿颅内出血(ICH)发生率18.28%(68/372)高于正常产组9.56%(48/502)(P<0.05),RDS的发生率在<34周组(5.88%)明显高于≥34周组(0.60%)(P<0.01).结论:PPROM破膜超过24h,宫内感染发生率增加,硫酸镁与沙丁胺醇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可延长孕周.
作者:唐太英;王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在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教育工作中,实施实验室优生检测结果的分析宣传教育,探讨促进干预效果的综合教育模式.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区街道待孕及新婚夫妇526名作为干预对象,分为实验组、宣教组和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干预前后群众对出生缺陷知识和认识的变化情况.实验组和宣教组进行宣传教育,实验组同时开展优生实验室检测筛查;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教育干预措施.以问卷评分得分情况来判定教育效果,满分为68分.结果:干预前3组对象问卷调查得分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宣教组、对照组得分在58~68分者分别占该组人数的98.4%、78.5%、11.6%,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实验室检测可显著提高出生缺陷干预教育过程中群众的知识水平和可接受性.
作者:唐毅;董琳;汪勤;王玲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实行自愿婚前检查后妇女相关保健现状和对相关保健知识的需求,探讨合适的妇幼保健新对策.方法:对已婚早孕妇女220人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5.00%的孕妇对取消强制婚前检查表示不赞同,其中61.98%认为不利于下一代健康;100.00%的早孕妇女认为婚前、孕前、孕后接受保健知识很重要并希望得到保健知识,71.82%的早孕妇女对未接受婚前、孕前检查表示担心.
作者:诸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催产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延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延期妊娠引产孕妇病例,按照所用药物不同分组,A组:催产素+米索前列醇组61例;B组:催产素组75例.结果:A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用药天数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当宫颈Bishop评分<4时,A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当宫颈Bishop评分≥4分时,两组引产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催产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延期妊娠引产可以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引产时间,尤其对于宫颈尚未成熟者其效果优于传统的催产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慧焱;李楷滨;蔡知天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提出其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金华市所属3县(市)63家监测医院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年间共分娩围产儿52 070例,死亡504例,死亡率为9.68‰,其中本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率为9.04‰,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4.43‰.两组间死亡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动人口的孕妇受文化程度低、保健意识缺乏、经济状况差、计划外妊娠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孕期未进行任何产前检查者占51.72%;早产儿、低体重儿是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围产儿死亡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结论:建立和调整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模式,提供母婴健康援助,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流动人口利用保健服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作者:陈兰芳;李笑春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对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探讨相应对策,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围产儿死亡病例(69例)的相关资料.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14.46‰.死亡原因依次为胎儿畸形,母体因素,不明原因引起的死胎、死产,早产,脐带因素.结论: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孕期管理,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畸形儿进入围产期;加强高危孕妇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陈红娟;马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妇女中的性工作者是一个特殊人群,本研究采用现况调查方法,描述和比较该人群焦虑心理状况:探讨影响焦虑心理的主要因素和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分别对355名特殊女性人群和208名女性对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两组人群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病症状等因素的影响;对170名特殊女性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和干顶后SAS量表测试.结果:特殊女性人群组SAS平均得分为(51.97±10.89)焦虑症状阳性率为51.8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得分(41.85±10.91)(P<0.01)、症状阳性率17.79%P<0.01.两组平均得分均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特殊女性人群SAS平均得分为(49.73±11.74),阳性率为42.35%,低于干预前(P<0.05/P<0.01),但分别高于全国常模和对照组(P<0.01).未见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病症状等因素对特殊女性人群SAS得分的影响(P>0.05).结论:特殊女性组人员存在比较严重的焦虑问题,心理干预具有较好效果.因此在帮教过程中,应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加强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消除其顾虑.
作者:陈斌;卫平民;胡海霞;陈潇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有效、成功率高又不影响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将收治的11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氨甲喋呤单次注射;B组单纯中药及C组单次注射氨甲喋呤(MTX)配合米非司酮联合治疗进行比较.结果:C组较A、B两组能明显缩短血β-HCG降于正常范围的时间,减少住院日,提高治疗成功率(P<0.01).3组在年龄、孕龄、治疗前血β-HCG和异位妊娠包块直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氨甲喋呤保守治疗非破裂性异位妊娠的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s)是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作为一种中介因素,应对方式影响着压力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着压力同身心健康的关系儿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对问题日益成为压力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
作者:刘丽;姚梅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TGFβ1和E-Selectin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4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16例、重度24例)的胎盘组织进行TGFβ1和E-Selectin定位,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比较.结果:①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TGFβ1在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的表达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Selectin的表达子痫前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和E-Selectin在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间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E-Selectin在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GFβ1和E-Selectin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
作者:王瑜;张曦;王鲁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对48例(96耳)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BAEP检测,并以42例无黄疸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胆组异常率达60.4l%,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均延长,高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时发现高胆红素血症程度越重,BAEP异常改变越严重.结论:BAEP是简便易行、无创伤、客观性好的检测方法,能及早发现听力异常,并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张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宫颈炎122例,随机分为超声组61例,波谱仪治疗组61例.观察临床的症状、体征及疗效.结果:超声治疗组中、重度宫颈炎的疗效明显高于波谱仪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方法治疗在宫颈修复过程中,阴道排液量、出血与并发症的发生率,超声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治疗组治疗宫颈炎疗效极为明显,无明显并发症,是目前治疗宫颈炎的好方法.
作者:崔友琴;刘沙;黄建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CA-125水平与临床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3例卵巢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彩色超声检查、手术所见、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35 U/ml者5例,35~100U/ml者5例;41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35 U/ml者5例,35~100U/ml者10例,100~500U/ml者11例,>500U/ml者15例.经统计学分析,卵巢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与卵巢肿瘤的性质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清CA-125水平测定与卵巢肿瘤的性质、大小、瘤体血供、预后及治疗效果关系密切,与彩色超声检查等影像学配合检查有助于提高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率.
作者:郝焕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焦虑与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的孕妇80例,术前2 h孕妇自行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S)、汉密顿抑郁量表(HDS)并对各项指标量化评分.根据评分分为无焦虑组(Ⅰ)、轻度焦虑组(Ⅱ)、中重度焦虑组(Ⅲ)3组.填表同时抽血测定NE、5-HT.结果:轻度焦虑组NE水平明显高于无焦虑组(P<0.01),中重度焦虑组NE水平明显高于无焦虑组(P<0.01),与轻度焦虑组无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焦虑组5-HT水平明显低于无焦虑组(P<0.01),中重度焦虑组5-HT水平明显低于无焦虑组和轻度焦虑组(P<0.01).孕妇焦虑程度与NE呈正相关(r=0.538,P<0.01),与5-HT呈负相关(r=-0.570,P<0.01).结论:NE、5-HT在孕妇产前焦虑情绪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晓环;张文真;贾爽;李荣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2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吉林市9个区县1995年1月~2004年12月的孕产妇死亡病例经市级专家评审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21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死亡相关的高危因素是初产妇、文化程度低、不重视围产期保健.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在36孕周时终止妊娠可避免病情恶化,可提高围产儿成活率.结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围产保健的质量,引入心理健康,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是保障孕产妇健康,提高围产儿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
作者:沙春荣;陈百艳;黄丽梅;林济森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阐明宫颈癌诸多临床病理生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揭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针对具有不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宫颈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3年12月~1996年12月收治的Ⅰa-Ⅱb期、以手术治疗为主的99例宫颈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特点、临床病理生理因素、预后及其相互关系.结果:①99例宫颈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60.6%,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70.0%,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36.7%.②较晚的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于或等于4 cm,病理分化程度较低者,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反之淋巴结转移率低.③宫颈癌单侧及单站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好于双侧及多站淋巴结转移者;有髂总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极差,单侧仅有闭孔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67.0%,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近(71.0%).④宫颈癌闭孔淋巴结转移率高,其它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结论: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②临床分期、原发灶大小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③闭孔淋巴结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④髂总淋巴结转移者,治疗应更积极、个体化,单侧闭孔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好,或可免行术后补充治疗,而代之以密切随访.
作者:王孝忠;刘富元;舒慧芳;陈燕辉;莫红梅;钟绍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住院分娩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今后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妇幼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在卫生Ⅷ项目县(区)抽取592名育龄妇女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项目地区住院分娩率增长快于全国农村监测地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到乡卫生院交通方便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交通不方便妇女的6.29倍,享受特困救助减免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不能享受特困救助妇女的5.23倍,生育观念正确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生育观念不正确的妇女的61.3倍.供方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对住院分娩利用也存在影响.结论:要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住院分娩特困救助制度,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把计划外生育妇女也纳入系统管理,加强乡卫生院产科建设.
作者:冯占春;侯泽蓉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