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华
目的:通过对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探讨相应对策,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围产儿死亡病例(69例)的相关资料.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14.46‰.死亡原因依次为胎儿畸形,母体因素,不明原因引起的死胎、死产,早产,脐带因素.结论: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孕期管理,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畸形儿进入围产期;加强高危孕妇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陈红娟;马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TGFβ1和E-Selectin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4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16例、重度24例)的胎盘组织进行TGFβ1和E-Selectin定位,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比较.结果:①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TGFβ1在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的表达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Selectin的表达子痫前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和E-Selectin在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间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E-Selectin在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GFβ1和E-Selectin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
作者:王瑜;张曦;王鲁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对48例(96耳)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BAEP检测,并以42例无黄疸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胆组异常率达60.4l%,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均延长,高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时发现高胆红素血症程度越重,BAEP异常改变越严重.结论:BAEP是简便易行、无创伤、客观性好的检测方法,能及早发现听力异常,并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张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小儿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分期、预防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划分为急性缺血期(24 h以内)、挛缩期(24 h~6个月)和畸形固定期(6个月以上).急性缺血期采用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挛缩期采用神经血管松解术17例,坏死肌肉和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畸形固定期采用屈肌起点下移术20例,其中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结果:2个月~20年随访,急性缺血期(8例):优8例;挛缩进行期(1个月以内,8例):神经、血管松解术8例中,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坏死肌肉、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效果差;挛缩恢复期(1~6个月,9例):神经松解术优3例,良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62.5%;畸形固定期(15例):屈肌起点滑移术15例中,优7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3.3%其中4例曾作过神经、血管松解术,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术后畸形复发.结论:急性缺血期筋膜切开减压术、挛缩期积极的神经松解术及畸形固定期前臂屈肌起点滑移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董俊文;李锐;张为众;李立森;曹勇;李炳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评价MRI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与超声及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结合带>12 mm的弥漫型子宫腺肌病16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病5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2例,混合型1例,均在MRI中清晰显示,与病理结果符合率100%.结论:MRI以往国内较多依靠腹部B超或经阴道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诊断率52.4%,本文24例患者均行盆腔彩超检查,只有8例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得以正确诊断,符合率仅为40%,其余均误诊为子宫肌瘤.CT的软组织分辨率较低,对小病灶显示不满意.
作者:杜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放置IUD是育龄妇女选用的主要的避孕方法,如何提高IUD使用的效果,减少副作用是摆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了提高IUD避孕效果,保障育龄群众的身心健康,我们于2005年7月份按照国家计生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对我市夏甸镇913名育龄妇女放置IUD避孕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孙治香;张明义;杨晓华;王为娜;刘世芳;孙顺胜;孙卫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2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吉林市9个区县1995年1月~2004年12月的孕产妇死亡病例经市级专家评审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21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死亡相关的高危因素是初产妇、文化程度低、不重视围产期保健.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在36孕周时终止妊娠可避免病情恶化,可提高围产儿成活率.结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围产保健的质量,引入心理健康,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是保障孕产妇健康,提高围产儿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
作者:沙春荣;陈百艳;黄丽梅;林济森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也是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儿童多发病,发病率高,在我国大城市学龄前儿童中20%~30%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许多研究表明,感觉统合失调可造成儿童学习困难,行为障碍和情绪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1,2].本研究运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对102例多动症儿童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为对多动症儿童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教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苗素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3年来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毒病原学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间接酶联法和被动凝集法对3年来1525例住院肺炎患儿进行病毒病原学和支原体检测.结果:检出病毒阳性810例,阳性率53.1%,检出肺炎支原体229例,检出率15%.结论:青海地区3年来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为:腺病毒(29.0%)、EB病毒(19.3%)、呼吸道合胞病毒(19.0%),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占15.0%.
作者:曹海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宫颈环行电切术(LEEP)对宫颈疾病(包括炎症引起的多种病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4年6月~2005年7月采用宫颈环行电切术治疗常见的宫颈疾病80例,手术由专人操作,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宫颈环行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成功率为95.5%(63/66),手术时间平均6.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9.5 ml,术后诊断1例宫颈早期浸润癌,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结论:LEEP治疗宫颈病变,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的优点.
作者:朱晓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10月采用宫腔镜直视下行输卵管间质部插管加压通液术诊治不孕症184例,疗效较好,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朱景霞;郭华峰;李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提出其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金华市所属3县(市)63家监测医院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年间共分娩围产儿52 070例,死亡504例,死亡率为9.68‰,其中本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率为9.04‰,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4.43‰.两组间死亡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动人口的孕妇受文化程度低、保健意识缺乏、经济状况差、计划外妊娠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孕期未进行任何产前检查者占51.72%;早产儿、低体重儿是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围产儿死亡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结论:建立和调整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模式,提供母婴健康援助,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流动人口利用保健服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作者:陈兰芳;李笑春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s)是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作为一种中介因素,应对方式影响着压力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着压力同身心健康的关系儿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对问题日益成为压力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
作者:刘丽;姚梅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和推广非脱垂子宫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4年1月对排除恶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要求保留子宫颈的患者25例行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结果: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病率低,腹部无瘢痕.结论: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戴智慧;段丽萍;李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浏阳市围产儿死亡的分布规律、主要死因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浏阳市1995~2004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5~2004年,浏阳市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死亡的时间分布上,7天内新生儿死亡占多数,在死亡分娩地点分布上乡镇卫生院占多数,在死亡地点分布上家中、途中占多数.结论: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孕期保健和产科质量是控制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措施.
作者:黄彩练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方法:由行政领导、产科、新生儿科专家组成调研小组深入被调查的14间医院,查看原始分娩记录,与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人员座谈、提问、答卷,实地考察产房、手术室、产科、儿科等部门.结果: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2.75%,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分娩数多的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分娩数少的医院.在所调查的8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存在严重问题,分别是复苏的认知程度、复苏人员的组织、复苏人员的培训计划、复苏药物的规范使用、气管插管技术、复苏的实际效果.结论:采取行政、技术双向指导是提高基层医院、特别是分娩数少的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实际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平明;刘正平;梁颖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两种促排卵药物联合应用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克罗米芬(CC)-HMG联合用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21例,治疗周期41个.结果:排卵周期32个,排卵率78.05%,成功妊娠9例,其中双胎妊娠1例,妊娠率42.86%;9个治疗周期无排卵(21.95%),其中7个治疗周期呈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S)不排卵,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3例.结论:CC-HMG两种排卵药物联用,避免了单一用药的副作用及患者对CC持续用药的耐受性,有效提高了排卵率和妊娠率.
作者:岳小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简称MAS)的临床X线特征,进一步提高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经X线平片和临床证实的81例胎粪吸入综合征并进行讨论.结果:X线征象因吸入量和胎粪羊水相对含量多少而异.其中65例X线表现程度相对较轻,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强,轻度肺气肿征,部分可见小颗粒状影;16例较重显示两肺满布结节状和斑片状模糊影;5例并发气漏;合并肺内感染10例;合并ARDS 2例;死亡4例;2例放弃治疗.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MAS的诊断及其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湘义;刘铁峰;张俊萍;王小兰;包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immune globulin HBIG)是针对乙肝病毒(HBV)特有的丙种球蛋白(抗-HBs).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HBIG或与乙型肝炎疫苗(HB疫苗),联合应用于HBsAg阳性孕妇及所产新生儿以阻断围产期母婴传播,并取得较可靠的干预效果.本文对162例HBsAg阳性孕妇,进行有关HBIG作用机制、应用时间、剂量、免疫效果等方面宣传与应用指导的结果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予以报道.期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围生期母婴传播,减少新的传染源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周秀莲;李志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对比世界通用的一些标准,建立徐州市0~7岁儿童年龄别身高(HFA)、年龄别体重(WFA)及年龄别体质指数(BMI)百分位标准及体质指数超重和肥胖界值点.方法:①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徐州市0~7岁儿童11747例的性别、出生年月及2002~2004年身高和体重测量资料.②应用LMS方法建立徐州市0~7岁儿童HFA、WFA和BMI百分位曲线.结果:①运用LMS软件,分别获得0~7岁男女童HFA、WFA和BMI百分位曲线各9条,为P3、P5、P10、P25、P50、P75、P90、P95和P97.②徐州市男女童的身高随年龄不断增加,男童到6岁以后逐渐减缓,女童5岁后逐渐减缓.徐州市男女童的身高在7岁之前均大于WHO标准.③徐州市男女童的体重随年龄不断增加,到6岁以后均逐渐减缓.徐州市男女童体重7岁之前均高于WHO标准.④根据国际肥胖工作小组制定的7岁男女儿童肥胖和超重界值点,徐州市男女童7岁时通过该界值点的BMI百分位分别为:男童第72.6和第92.6,女童第82.1和第96.5.7岁男女童的超重流行率分别为27.4%和17.9%,肥胖流行率分别为7.4%和3.5%,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结论:应用LMS软件,获得了徐州市0~7岁儿童身高、体重和BMI百分位参考值.
作者:盛志华;李莉萍;楮英;张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