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形电切术诊治宫颈疾病的效果分析

朱晓红

关键词:环行电切术, 宫颈疾病,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环行电切术(LEEP)对宫颈疾病(包括炎症引起的多种病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4年6月~2005年7月采用宫颈环行电切术治疗常见的宫颈疾病80例,手术由专人操作,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宫颈环行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成功率为95.5%(63/66),手术时间平均6.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9.5 ml,术后诊断1例宫颈早期浸润癌,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结论:LEEP治疗宫颈病变,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的优点.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CD44v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CD44v 6的表达与其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宫颈癌、3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CD 44 v6的表达,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同时对术前留取21例宫颈癌活组织也进行了CD 44 v 6的检测.结果:宫颈浸润癌中CD 44v 6的阳性表达(68.75%)显著高于正常宫颈(13.33%)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45.45%)(P<0.05).CD 44v 6的表达在有淋巴转移组中(94.7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1.72%).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CD44v6的表达增强,其Ⅰ级、Ⅱ级、Ⅲ级的CD 44v 6阳性率分别为40.00%、61.90%、94.12%(P<0.05).术前组中CD 44 v 6阳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64.29%)高于CD 44 v 6阴性组(14.2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D 44 v 6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CD 44 v 6的表达与宫颈癌的进展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 44v 6的表达有助于预测浸润转移,并可能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李楷滨;冷宗祥;张晓娜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913例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调查

    放置IUD是育龄妇女选用的主要的避孕方法,如何提高IUD使用的效果,减少副作用是摆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了提高IUD避孕效果,保障育龄群众的身心健康,我们于2005年7月份按照国家计生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对我市夏甸镇913名育龄妇女放置IUD避孕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孙治香;张明义;杨晓华;王为娜;刘世芳;孙顺胜;孙卫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浏阳市1995~2004年围产儿死亡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浏阳市围产儿死亡的分布规律、主要死因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浏阳市1995~2004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5~2004年,浏阳市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死亡的时间分布上,7天内新生儿死亡占多数,在死亡分娩地点分布上乡镇卫生院占多数,在死亡地点分布上家中、途中占多数.结论: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孕期保健和产科质量是控制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措施.

    作者:黄彩练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银屑病合并妊娠5例临床分析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合并妊娠临床上较为少见,在妊娠期和产褥期的特殊临床表现,尤其是银屑病的病情如何进展和用药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是产科医生关注的问题.现将我院1999~2005年收治的5例银屑病合并妊娠患者,复习文献并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季淑英;邱忠君;李桂荣;高秀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特殊女性人群焦虑心理的干预研究

    目的:妇女中的性工作者是一个特殊人群,本研究采用现况调查方法,描述和比较该人群焦虑心理状况:探讨影响焦虑心理的主要因素和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分别对355名特殊女性人群和208名女性对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两组人群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病症状等因素的影响;对170名特殊女性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和干顶后SAS量表测试.结果:特殊女性人群组SAS平均得分为(51.97±10.89)焦虑症状阳性率为51.8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得分(41.85±10.91)(P<0.01)、症状阳性率17.79%P<0.01.两组平均得分均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特殊女性人群SAS平均得分为(49.73±11.74),阳性率为42.35%,低于干预前(P<0.05/P<0.01),但分别高于全国常模和对照组(P<0.01).未见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病症状等因素对特殊女性人群SAS得分的影响(P>0.05).结论:特殊女性组人员存在比较严重的焦虑问题,心理干预具有较好效果.因此在帮教过程中,应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加强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消除其顾虑.

    作者:陈斌;卫平民;胡海霞;陈潇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胎儿生长受限249例分娩方式的探讨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围生期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围生期患病率及围产期死亡率均较高,不仅近期会影响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而且远期还能影响儿童期及青春期的体能与智能发育.目前对于FGR小孕周及低体重胎儿的分娩方式尚未统一.现将我院249例FGR的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胡国强;唐萍;葛嘉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克罗米芬(CC)-HMG联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21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促排卵药物联合应用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克罗米芬(CC)-HMG联合用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21例,治疗周期41个.结果:排卵周期32个,排卵率78.05%,成功妊娠9例,其中双胎妊娠1例,妊娠率42.86%;9个治疗周期无排卵(21.95%),其中7个治疗周期呈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S)不排卵,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3例.结论:CC-HMG两种排卵药物联用,避免了单一用药的副作用及患者对CC持续用药的耐受性,有效提高了排卵率和妊娠率.

    作者:岳小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提出其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金华市所属3县(市)63家监测医院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年间共分娩围产儿52 070例,死亡504例,死亡率为9.68‰,其中本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率为9.04‰,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4.43‰.两组间死亡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动人口的孕妇受文化程度低、保健意识缺乏、经济状况差、计划外妊娠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孕期未进行任何产前检查者占51.72%;早产儿、低体重儿是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围产儿死亡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结论:建立和调整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模式,提供母婴健康援助,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流动人口利用保健服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作者:陈兰芳;李笑春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15 970例已婚妇女妇女病普查患病情况总结

    本文总结分析了2000~2004年15 970例已婚妇女门诊普查的妇女病患病情况.

    作者:张学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早孕妇女保健相关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实行自愿婚前检查后妇女相关保健现状和对相关保健知识的需求,探讨合适的妇幼保健新对策.方法:对已婚早孕妇女220人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5.00%的孕妇对取消强制婚前检查表示不赞同,其中61.98%认为不利于下一代健康;100.00%的早孕妇女认为婚前、孕前、孕后接受保健知识很重要并希望得到保健知识,71.82%的早孕妇女对未接受婚前、孕前检查表示担心.

    作者:诸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子宫腺肌病的MRI诊断

    目的:评价MRI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与超声及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结合带>12 mm的弥漫型子宫腺肌病16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病5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2例,混合型1例,均在MRI中清晰显示,与病理结果符合率100%.结论:MRI以往国内较多依靠腹部B超或经阴道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诊断率52.4%,本文24例患者均行盆腔彩超检查,只有8例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得以正确诊断,符合率仅为40%,其余均误诊为子宫肌瘤.CT的软组织分辨率较低,对小病灶显示不满意.

    作者:杜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目的:探讨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方法:由行政领导、产科、新生儿科专家组成调研小组深入被调查的14间医院,查看原始分娩记录,与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人员座谈、提问、答卷,实地考察产房、手术室、产科、儿科等部门.结果: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2.75%,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分娩数多的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分娩数少的医院.在所调查的8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存在严重问题,分别是复苏的认知程度、复苏人员的组织、复苏人员的培训计划、复苏药物的规范使用、气管插管技术、复苏的实际效果.结论:采取行政、技术双向指导是提高基层医院、特别是分娩数少的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实际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平明;刘正平;梁颖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化验心肌酶,并与健康儿心肌酶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PK异常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OT、α-HBD和CK-MB、LDH-L异常例数两组比较差异分别有显著性(P<0.05)和极显著性(P<0.01).两组心肌酶值比较,CK-MB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余心肌酶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一过性心肌损伤.

    作者:张玉红;张金兰;张玉秋;赵令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提高产科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95年6月~2005年6月产科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3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占分娩总人数的0.095%,其中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25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8例,子宫全切除术3例.手术指征为:胎盘因素16例,占51.61%(前置胎盘并胎盘粘连6例,胎盘植入7例,胎盘早剥3例),子宫破裂6例,占19.35%,宫缩乏力5例,占16.13%,宫腔感染、羊水栓塞、DIC及宫颈残端出血各1例,占3.23%.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多孕多产及分娩方式等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相关.结论:建立健全3级妇幼保健网,加强孕产妇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产科医师业务培训和急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

    作者:刘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102例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分析

    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也是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儿童多发病,发病率高,在我国大城市学龄前儿童中20%~30%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许多研究表明,感觉统合失调可造成儿童学习困难,行为障碍和情绪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1,2].本研究运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对102例多动症儿童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为对多动症儿童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教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苗素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体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出生和外院转诊至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72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按早期干预案对干预组进行干预训练,定期预约回访,进行智能发育评价.结果: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

    作者:倪锡莲;王巍;赵凤琴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523例新生儿血糖水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出生72 h内新生儿血糖水平.方法:对523例母婴同室出生72 h的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结果:①男性与女性新生儿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②新生儿出生72 h内血糖逐渐升高;③随着体重和胎龄的增加,血糖值呈上升趋势;④顺产新生儿与剖宫产新生儿血糖有显著性差异;⑤出现低血糖的新生儿有窒息史或为低体重儿.结论:应加强对有窒息史新生儿、低体重儿及剖宫产分娩新生儿的喂养.

    作者:田庚;卢雪红;刘树军;王丽华;耿桂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期限探讨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的期限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27~32孕周病情稳定而无合并症的患者进行期待治疗,期待治疗≤10 d者16例(A组),>10 d者14例(B组),比较两组期待治疗的母儿结局.结果:30例入选患者,平均延长孕周9.14±6.13 d;两组的确诊孕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胎儿窘迫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围生儿死亡率A组明显低于B组(18.75%vs33.33%,P<0.05).结论: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实施选择性期待治疗时,应严格评估母儿状况,治疗时间应有期限.

    作者:栾艳;秦丽丽;张引民;刘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56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评审结果分析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母婴安全的的重要指标.为进一步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及时发现和掌握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及管理办法,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长春市妇幼保健所组织专家对长春地区56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了评审.

    作者:韩英林;姜华;王清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高原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目的: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对48例(96耳)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BAEP检测,并以42例无黄疸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胆组异常率达60.4l%,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均延长,高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时发现高胆红素血症程度越重,BAEP异常改变越严重.结论:BAEP是简便易行、无创伤、客观性好的检测方法,能及早发现听力异常,并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张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