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屑病合并妊娠5例临床分析

季淑英;邱忠君;李桂荣;高秀江

关键词:银屑病, 合并妊娠, 特殊临床表现, 围产儿预后, 妊娠期, 牛皮癣, 产褥期, 医生, 文献, 患者, 复习, 产科
摘要: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合并妊娠临床上较为少见,在妊娠期和产褥期的特殊临床表现,尤其是银屑病的病情如何进展和用药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是产科医生关注的问题.现将我院1999~2005年收治的5例银屑病合并妊娠患者,复习文献并分析报道如下.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期限探讨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的期限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27~32孕周病情稳定而无合并症的患者进行期待治疗,期待治疗≤10 d者16例(A组),>10 d者14例(B组),比较两组期待治疗的母儿结局.结果:30例入选患者,平均延长孕周9.14±6.13 d;两组的确诊孕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胎儿窘迫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围生儿死亡率A组明显低于B组(18.75%vs33.33%,P<0.05).结论: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实施选择性期待治疗时,应严格评估母儿状况,治疗时间应有期限.

    作者:栾艳;秦丽丽;张引民;刘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贫困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利用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住院分娩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今后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妇幼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在卫生Ⅷ项目县(区)抽取592名育龄妇女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项目地区住院分娩率增长快于全国农村监测地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到乡卫生院交通方便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交通不方便妇女的6.29倍,享受特困救助减免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不能享受特困救助妇女的5.23倍,生育观念正确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生育观念不正确的妇女的61.3倍.供方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对住院分娩利用也存在影响.结论:要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住院分娩特困救助制度,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把计划外生育妇女也纳入系统管理,加强乡卫生院产科建设.

    作者:冯占春;侯泽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厦门育龄妇女分娩时期的生殖健康状况趋势分析

    目的:以促进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结果:对2004年10月~2005年1月200例分娩妇女病例统计分析发现:平均分娩年龄29.9岁.第1胎分娩为188例,占94.0%,2胎12例,占6.0%.其中顺产137例,占68.5%,生产前选择顺产的妇女176例,占88.0%;剖腹产63例,占31.5%,产前选择剖腹产妇女24例,占12.0%.孕前未婚者17例,占8.5%;孕次分析101例,占50.5%为第1次妊娠;99例(占49.5%)曾有2~6次的妊娠史.产前有非意愿妊娠终止史的92例,占46.0%.其中对有人工流产史的妇女分析39例,占19.5%有过1次人流史,21例(占10.5%)有过2次人流史,有5%的妇女曾有3~6次人流史;有13.5%的产妇有1~2次药物流产史;有1.5%有过中期引产史.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15:1,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为3 307.21 g.结论: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作者:李健;杨华;曹晓明;王华;郭艳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20例小儿缺血性肌挛缩的防治

    目的:探讨小儿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分期、预防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划分为急性缺血期(24 h以内)、挛缩期(24 h~6个月)和畸形固定期(6个月以上).急性缺血期采用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挛缩期采用神经血管松解术17例,坏死肌肉和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畸形固定期采用屈肌起点下移术20例,其中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结果:2个月~20年随访,急性缺血期(8例):优8例;挛缩进行期(1个月以内,8例):神经、血管松解术8例中,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坏死肌肉、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效果差;挛缩恢复期(1~6个月,9例):神经松解术优3例,良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62.5%;畸形固定期(15例):屈肌起点滑移术15例中,优7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3.3%其中4例曾作过神经、血管松解术,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术后畸形复发.结论:急性缺血期筋膜切开减压术、挛缩期积极的神经松解术及畸形固定期前臂屈肌起点滑移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董俊文;李锐;张为众;李立森;曹勇;李炳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优生筛查对出生缺陷干预教育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在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教育工作中,实施实验室优生检测结果的分析宣传教育,探讨促进干预效果的综合教育模式.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区街道待孕及新婚夫妇526名作为干预对象,分为实验组、宣教组和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干预前后群众对出生缺陷知识和认识的变化情况.实验组和宣教组进行宣传教育,实验组同时开展优生实验室检测筛查;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教育干预措施.以问卷评分得分情况来判定教育效果,满分为68分.结果:干预前3组对象问卷调查得分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宣教组、对照组得分在58~68分者分别占该组人数的98.4%、78.5%、11.6%,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实验室检测可显著提高出生缺陷干预教育过程中群众的知识水平和可接受性.

    作者:唐毅;董琳;汪勤;王玲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CD44v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CD44v 6的表达与其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宫颈癌、3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CD 44 v6的表达,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同时对术前留取21例宫颈癌活组织也进行了CD 44 v 6的检测.结果:宫颈浸润癌中CD 44v 6的阳性表达(68.75%)显著高于正常宫颈(13.33%)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45.45%)(P<0.05).CD 44v 6的表达在有淋巴转移组中(94.7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1.72%).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CD44v6的表达增强,其Ⅰ级、Ⅱ级、Ⅲ级的CD 44v 6阳性率分别为40.00%、61.90%、94.12%(P<0.05).术前组中CD 44 v 6阳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64.29%)高于CD 44 v 6阴性组(14.2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D 44 v 6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CD 44 v 6的表达与宫颈癌的进展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 44v 6的表达有助于预测浸润转移,并可能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李楷滨;冷宗祥;张晓娜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徐州市0~7岁儿童身高、体重与体质指数研究

    目的:对比世界通用的一些标准,建立徐州市0~7岁儿童年龄别身高(HFA)、年龄别体重(WFA)及年龄别体质指数(BMI)百分位标准及体质指数超重和肥胖界值点.方法:①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徐州市0~7岁儿童11747例的性别、出生年月及2002~2004年身高和体重测量资料.②应用LMS方法建立徐州市0~7岁儿童HFA、WFA和BMI百分位曲线.结果:①运用LMS软件,分别获得0~7岁男女童HFA、WFA和BMI百分位曲线各9条,为P3、P5、P10、P25、P50、P75、P90、P95和P97.②徐州市男女童的身高随年龄不断增加,男童到6岁以后逐渐减缓,女童5岁后逐渐减缓.徐州市男女童的身高在7岁之前均大于WHO标准.③徐州市男女童的体重随年龄不断增加,到6岁以后均逐渐减缓.徐州市男女童体重7岁之前均高于WHO标准.④根据国际肥胖工作小组制定的7岁男女儿童肥胖和超重界值点,徐州市男女童7岁时通过该界值点的BMI百分位分别为:男童第72.6和第92.6,女童第82.1和第96.5.7岁男女童的超重流行率分别为27.4%和17.9%,肥胖流行率分别为7.4%和3.5%,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结论:应用LMS软件,获得了徐州市0~7岁儿童身高、体重和BMI百分位参考值.

    作者:盛志华;李莉萍;楮英;张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克罗米芬(CC)-HMG联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21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促排卵药物联合应用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克罗米芬(CC)-HMG联合用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21例,治疗周期41个.结果:排卵周期32个,排卵率78.05%,成功妊娠9例,其中双胎妊娠1例,妊娠率42.86%;9个治疗周期无排卵(21.95%),其中7个治疗周期呈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S)不排卵,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3例.结论:CC-HMG两种排卵药物联用,避免了单一用药的副作用及患者对CC持续用药的耐受性,有效提高了排卵率和妊娠率.

    作者:岳小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目的:探讨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方法:由行政领导、产科、新生儿科专家组成调研小组深入被调查的14间医院,查看原始分娩记录,与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人员座谈、提问、答卷,实地考察产房、手术室、产科、儿科等部门.结果: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2.75%,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分娩数多的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分娩数少的医院.在所调查的8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存在严重问题,分别是复苏的认知程度、复苏人员的组织、复苏人员的培训计划、复苏药物的规范使用、气管插管技术、复苏的实际效果.结论:采取行政、技术双向指导是提高基层医院、特别是分娩数少的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实际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平明;刘正平;梁颖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子宫腺肌病的MRI诊断

    目的:评价MRI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与超声及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结合带>12 mm的弥漫型子宫腺肌病16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病5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2例,混合型1例,均在MRI中清晰显示,与病理结果符合率100%.结论:MRI以往国内较多依靠腹部B超或经阴道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诊断率52.4%,本文24例患者均行盆腔彩超检查,只有8例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得以正确诊断,符合率仅为40%,其余均误诊为子宫肌瘤.CT的软组织分辨率较低,对小病灶显示不满意.

    作者:杜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特殊女性人群焦虑心理的干预研究

    目的:妇女中的性工作者是一个特殊人群,本研究采用现况调查方法,描述和比较该人群焦虑心理状况:探讨影响焦虑心理的主要因素和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分别对355名特殊女性人群和208名女性对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两组人群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病症状等因素的影响;对170名特殊女性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和干顶后SAS量表测试.结果:特殊女性人群组SAS平均得分为(51.97±10.89)焦虑症状阳性率为51.8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得分(41.85±10.91)(P<0.01)、症状阳性率17.79%P<0.01.两组平均得分均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特殊女性人群SAS平均得分为(49.73±11.74),阳性率为42.35%,低于干预前(P<0.05/P<0.01),但分别高于全国常模和对照组(P<0.01).未见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病症状等因素对特殊女性人群SAS得分的影响(P>0.05).结论:特殊女性组人员存在比较严重的焦虑问题,心理干预具有较好效果.因此在帮教过程中,应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加强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消除其顾虑.

    作者:陈斌;卫平民;胡海霞;陈潇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孕产妇死亡21例分析

    目的:分析2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吉林市9个区县1995年1月~2004年12月的孕产妇死亡病例经市级专家评审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21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死亡相关的高危因素是初产妇、文化程度低、不重视围产期保健.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在36孕周时终止妊娠可避免病情恶化,可提高围产儿成活率.结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围产保健的质量,引入心理健康,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是保障孕产妇健康,提高围产儿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

    作者:沙春荣;陈百艳;黄丽梅;林济森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宫颈炎122例,随机分为超声组61例,波谱仪治疗组61例.观察临床的症状、体征及疗效.结果:超声治疗组中、重度宫颈炎的疗效明显高于波谱仪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方法治疗在宫颈修复过程中,阴道排液量、出血与并发症的发生率,超声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治疗组治疗宫颈炎疗效极为明显,无明显并发症,是目前治疗宫颈炎的好方法.

    作者:崔友琴;刘沙;黄建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In-Fast吊带系统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目的:探讨In-Fast吊带系统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采用In-Fast吊带系统治疗8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结果:8例患者中7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例2月后出现轻度尿失禁.结论:In-Fast吊带系统是1种简单、微创、疗效确切的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方法.

    作者:侯毅;刘立民;那万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38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MP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尚可引起肺外并发症,导致心、肾、脑和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我院儿科于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50例,其中38例有肺外并发症.

    作者:周杰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在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应用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月间收治的40例在剖宫产术中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均为在剖宫产术中,经其它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患者.其中,多胎妊娠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0例,宫缩乏力4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臀位各2例,过期妊娠、胎儿宫内窘迫、珍贵胎儿、脐绕颈5周、羊水过少、巨大儿伴宫内感染各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2例,妊娠合并贫血2例,持续性枕后位4例.出血量600~2 200 ml.40例患者均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后痊愈出院,保留了生育能力.结论: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的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凤;宋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通过对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探讨相应对策,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围产儿死亡病例(69例)的相关资料.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14.46‰.死亡原因依次为胎儿畸形,母体因素,不明原因引起的死胎、死产,早产,脐带因素.结论: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孕期管理,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畸形儿进入围产期;加强高危孕妇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陈红娟;马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腹腔镜诊治全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脱垂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3年1月~2005年7月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脱垂病例,探讨治疗输卵管脱垂的佳方法.方法:对6例输卵管脱垂病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或中转开腹手术.结果:全部治愈.结论:输卵管脱垂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以往经阴道套扎,和经腹行输卵管切除.目前认为,阴道-腹腔镜联合手术应为首选,但还需积累更多病例.

    作者:汪利群;黄欧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4~5岁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问题关系的分析

    目的:探讨4~5岁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问题关系,为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佛山市4~5岁468名儿童进行测试.结果:难养型男童的违纪、抑郁与难养型女童的多动、攻击、分裂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气质各维度因子与一些行为因子存在显著性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父亲惩罚、严厉,难养型气质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难养型气质,父亲惩罚、严厉是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则是保护因素;应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积极改善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法,以有效地防治儿童行为问题.

    作者:吴清;俞红;龚研宁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2003~2005年青海地区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毒病原学研究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3年来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毒病原学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间接酶联法和被动凝集法对3年来1525例住院肺炎患儿进行病毒病原学和支原体检测.结果:检出病毒阳性810例,阳性率53.1%,检出肺炎支原体229例,检出率15%.结论:青海地区3年来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为:腺病毒(29.0%)、EB病毒(19.3%)、呼吸道合胞病毒(19.0%),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占15.0%.

    作者:曹海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