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宋澍
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10月采用宫腔镜直视下行输卵管间质部插管加压通液术诊治不孕症184例,疗效较好,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朱景霞;郭华峰;李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4~5岁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问题关系,为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佛山市4~5岁468名儿童进行测试.结果:难养型男童的违纪、抑郁与难养型女童的多动、攻击、分裂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气质各维度因子与一些行为因子存在显著性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父亲惩罚、严厉,难养型气质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难养型气质,父亲惩罚、严厉是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则是保护因素;应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积极改善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法,以有效地防治儿童行为问题.
作者:吴清;俞红;龚研宁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近年来,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MP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尚可引起肺外并发症,导致心、肾、脑和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我院儿科于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50例,其中38例有肺外并发症.
作者:周杰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妇,常因为凝血机能障碍引起大出血倾向,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其他各种并发症.产科医生对该类患者多倾向于选择剖宫产术结束分娩[1].这对麻醉医师也是严峻挑战,如何使该类产妇安全、无痛,顺利接受手术,保障新生儿的安全,是麻醉医师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我院2004~2006年1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妇行剖宫术时麻醉及管理进行了回顾性地分析.
作者:生铧;姜春浩;佟卫兵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住院分娩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今后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妇幼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在卫生Ⅷ项目县(区)抽取592名育龄妇女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项目地区住院分娩率增长快于全国农村监测地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到乡卫生院交通方便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交通不方便妇女的6.29倍,享受特困救助减免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不能享受特困救助妇女的5.23倍,生育观念正确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生育观念不正确的妇女的61.3倍.供方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对住院分娩利用也存在影响.结论:要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住院分娩特困救助制度,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把计划外生育妇女也纳入系统管理,加强乡卫生院产科建设.
作者:冯占春;侯泽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化验心肌酶,并与健康儿心肌酶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PK异常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OT、α-HBD和CK-MB、LDH-L异常例数两组比较差异分别有显著性(P<0.05)和极显著性(P<0.01).两组心肌酶值比较,CK-MB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余心肌酶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一过性心肌损伤.
作者:张玉红;张金兰;张玉秋;赵令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immune globulin HBIG)是针对乙肝病毒(HBV)特有的丙种球蛋白(抗-HBs).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HBIG或与乙型肝炎疫苗(HB疫苗),联合应用于HBsAg阳性孕妇及所产新生儿以阻断围产期母婴传播,并取得较可靠的干预效果.本文对162例HBsAg阳性孕妇,进行有关HBIG作用机制、应用时间、剂量、免疫效果等方面宣传与应用指导的结果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予以报道.期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围生期母婴传播,减少新的传染源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周秀莲;李志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也是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儿童多发病,发病率高,在我国大城市学龄前儿童中20%~30%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许多研究表明,感觉统合失调可造成儿童学习困难,行为障碍和情绪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1,2].本研究运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对102例多动症儿童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为对多动症儿童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教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苗素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15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于产后42天时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78例(占50.3%)患者OGTT复查结果正常;63例(占40.6%)患者转变为IGT;14例(占9%)转变为Ⅱ型糖尿病.3组间除服糖后3 h与1 h间的比值外,其它各时间段血糖值的比值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妇女是转变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孕时和产后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叶明;张广兰;陈筱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对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提高产科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95年6月~2005年6月产科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3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占分娩总人数的0.095%,其中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25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8例,子宫全切除术3例.手术指征为:胎盘因素16例,占51.61%(前置胎盘并胎盘粘连6例,胎盘植入7例,胎盘早剥3例),子宫破裂6例,占19.35%,宫缩乏力5例,占16.13%,宫腔感染、羊水栓塞、DIC及宫颈残端出血各1例,占3.23%.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多孕多产及分娩方式等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相关.结论:建立健全3级妇幼保健网,加强孕产妇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产科医师业务培训和急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
作者:刘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为探讨沈阳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和苯丙酮尿症(PKU)的发病率及治疗.方法:对新生儿出生后72 h充分哺乳6~8次后采足跟血,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TSH浓度,荧光法测定Phe含量.对确诊的CH患儿采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PKU患儿采用低Phe食品治疗并定期复查.结果:5年共筛查新生儿126 067例,CH发病率为1/3 232,PKU为1/8 404.沈阳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数(CH为1/4 000、PKU为1/10 000).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目前CH、PKU早期诊断的佳途径,可以使患儿得到早期治疗,是降低残疾儿的发生和提高沈阳地区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莉;华丽;赵艳;武杰;黄宏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催产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延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延期妊娠引产孕妇病例,按照所用药物不同分组,A组:催产素+米索前列醇组61例;B组:催产素组75例.结果:A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用药天数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当宫颈Bishop评分<4时,A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当宫颈Bishop评分≥4分时,两组引产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催产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延期妊娠引产可以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引产时间,尤其对于宫颈尚未成熟者其效果优于传统的催产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慧焱;李楷滨;蔡知天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和推广非脱垂子宫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4年1月对排除恶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要求保留子宫颈的患者25例行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结果: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病率低,腹部无瘢痕.结论: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戴智慧;段丽萍;李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阐明宫颈癌诸多临床病理生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揭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针对具有不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宫颈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3年12月~1996年12月收治的Ⅰa-Ⅱb期、以手术治疗为主的99例宫颈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特点、临床病理生理因素、预后及其相互关系.结果:①99例宫颈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60.6%,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70.0%,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36.7%.②较晚的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于或等于4 cm,病理分化程度较低者,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反之淋巴结转移率低.③宫颈癌单侧及单站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好于双侧及多站淋巴结转移者;有髂总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极差,单侧仅有闭孔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67.0%,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近(71.0%).④宫颈癌闭孔淋巴结转移率高,其它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结论: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②临床分期、原发灶大小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③闭孔淋巴结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④髂总淋巴结转移者,治疗应更积极、个体化,单侧闭孔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好,或可免行术后补充治疗,而代之以密切随访.
作者:王孝忠;刘富元;舒慧芳;陈燕辉;莫红梅;钟绍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In-Fast吊带系统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采用In-Fast吊带系统治疗8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结果:8例患者中7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例2月后出现轻度尿失禁.结论:In-Fast吊带系统是1种简单、微创、疗效确切的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方法.
作者:侯毅;刘立民;那万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孕产妇围产保健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状况和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指标.健全及加强产前管理,尤其给予高危者较多的保健,以减少对生命健康的威胁,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降低母婴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目的,是医务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方向[1].
作者:蔡隽;吴玉钗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体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出生和外院转诊至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72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按早期干预案对干预组进行干预训练,定期预约回访,进行智能发育评价.结果: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
作者:倪锡莲;王巍;赵凤琴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CA-125水平与临床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3例卵巢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彩色超声检查、手术所见、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35 U/ml者5例,35~100U/ml者5例;41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35 U/ml者5例,35~100U/ml者10例,100~500U/ml者11例,>500U/ml者15例.经统计学分析,卵巢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与卵巢肿瘤的性质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清CA-125水平测定与卵巢肿瘤的性质、大小、瘤体血供、预后及治疗效果关系密切,与彩色超声检查等影像学配合检查有助于提高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率.
作者:郝焕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应用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月间收治的40例在剖宫产术中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均为在剖宫产术中,经其它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患者.其中,多胎妊娠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0例,宫缩乏力4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臀位各2例,过期妊娠、胎儿宫内窘迫、珍贵胎儿、脐绕颈5周、羊水过少、巨大儿伴宫内感染各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2例,妊娠合并贫血2例,持续性枕后位4例.出血量600~2 200 ml.40例患者均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后痊愈出院,保留了生育能力.结论: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的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凤;宋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围生期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围生期患病率及围产期死亡率均较高,不仅近期会影响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而且远期还能影响儿童期及青春期的体能与智能发育.目前对于FGR小孕周及低体重胎儿的分娩方式尚未统一.现将我院249例FGR的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胡国强;唐萍;葛嘉美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