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儿生长受限249例分娩方式的探讨

胡国强;唐萍;葛嘉美

关键词:胎儿生长受限, 围生期, 资料分析, 智能发育, 生长发育, 分娩方式, 围产期, 死亡率, 青春期, 患病率, 儿童期, 低体重, 并发症, 远期
摘要: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围生期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围生期患病率及围产期死亡率均较高,不仅近期会影响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而且远期还能影响儿童期及青春期的体能与智能发育.目前对于FGR小孕周及低体重胎儿的分娩方式尚未统一.现将我院249例FGR的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在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应用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月间收治的40例在剖宫产术中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均为在剖宫产术中,经其它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患者.其中,多胎妊娠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0例,宫缩乏力4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臀位各2例,过期妊娠、胎儿宫内窘迫、珍贵胎儿、脐绕颈5周、羊水过少、巨大儿伴宫内感染各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2例,妊娠合并贫血2例,持续性枕后位4例.出血量600~2 200 ml.40例患者均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后痊愈出院,保留了生育能力.结论: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的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凤;宋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4~5岁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问题关系的分析

    目的:探讨4~5岁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问题关系,为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佛山市4~5岁468名儿童进行测试.结果:难养型男童的违纪、抑郁与难养型女童的多动、攻击、分裂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气质各维度因子与一些行为因子存在显著性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父亲惩罚、严厉,难养型气质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难养型气质,父亲惩罚、严厉是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则是保护因素;应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积极改善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法,以有效地防治儿童行为问题.

    作者:吴清;俞红;龚研宁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提高产科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95年6月~2005年6月产科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3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占分娩总人数的0.095%,其中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25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8例,子宫全切除术3例.手术指征为:胎盘因素16例,占51.61%(前置胎盘并胎盘粘连6例,胎盘植入7例,胎盘早剥3例),子宫破裂6例,占19.35%,宫缩乏力5例,占16.13%,宫腔感染、羊水栓塞、DIC及宫颈残端出血各1例,占3.23%.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多孕多产及分娩方式等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相关.结论:建立健全3级妇幼保健网,加强孕产妇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产科医师业务培训和急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

    作者:刘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X线分析(附81例报告)

    目的:分析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简称MAS)的临床X线特征,进一步提高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经X线平片和临床证实的81例胎粪吸入综合征并进行讨论.结果:X线征象因吸入量和胎粪羊水相对含量多少而异.其中65例X线表现程度相对较轻,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强,轻度肺气肿征,部分可见小颗粒状影;16例较重显示两肺满布结节状和斑片状模糊影;5例并发气漏;合并肺内感染10例;合并ARDS 2例;死亡4例;2例放弃治疗.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MAS的诊断及其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湘义;刘铁峰;张俊萍;王小兰;包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体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出生和外院转诊至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72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按早期干预案对干预组进行干预训练,定期预约回访,进行智能发育评价.结果: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

    作者:倪锡莲;王巍;赵凤琴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胎儿生长受限249例分娩方式的探讨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围生期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围生期患病率及围产期死亡率均较高,不仅近期会影响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而且远期还能影响儿童期及青春期的体能与智能发育.目前对于FGR小孕周及低体重胎儿的分娩方式尚未统一.现将我院249例FGR的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胡国强;唐萍;葛嘉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腹腔镜诊治全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脱垂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3年1月~2005年7月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脱垂病例,探讨治疗输卵管脱垂的佳方法.方法:对6例输卵管脱垂病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或中转开腹手术.结果:全部治愈.结论:输卵管脱垂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以往经阴道套扎,和经腹行输卵管切除.目前认为,阴道-腹腔镜联合手术应为首选,但还需积累更多病例.

    作者:汪利群;黄欧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厦门育龄妇女分娩时期的生殖健康状况趋势分析

    目的:以促进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结果:对2004年10月~2005年1月200例分娩妇女病例统计分析发现:平均分娩年龄29.9岁.第1胎分娩为188例,占94.0%,2胎12例,占6.0%.其中顺产137例,占68.5%,生产前选择顺产的妇女176例,占88.0%;剖腹产63例,占31.5%,产前选择剖腹产妇女24例,占12.0%.孕前未婚者17例,占8.5%;孕次分析101例,占50.5%为第1次妊娠;99例(占49.5%)曾有2~6次的妊娠史.产前有非意愿妊娠终止史的92例,占46.0%.其中对有人工流产史的妇女分析39例,占19.5%有过1次人流史,21例(占10.5%)有过2次人流史,有5%的妇女曾有3~6次人流史;有13.5%的产妇有1~2次药物流产史;有1.5%有过中期引产史.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15:1,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为3 307.21 g.结论: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作者:李健;杨华;曹晓明;王华;郭艳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提出其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金华市所属3县(市)63家监测医院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年间共分娩围产儿52 070例,死亡504例,死亡率为9.68‰,其中本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率为9.04‰,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4.43‰.两组间死亡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动人口的孕妇受文化程度低、保健意识缺乏、经济状况差、计划外妊娠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孕期未进行任何产前检查者占51.72%;早产儿、低体重儿是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围产儿死亡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结论:建立和调整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模式,提供母婴健康援助,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流动人口利用保健服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作者:陈兰芳;李笑春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优生筛查对出生缺陷干预教育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在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教育工作中,实施实验室优生检测结果的分析宣传教育,探讨促进干预效果的综合教育模式.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区街道待孕及新婚夫妇526名作为干预对象,分为实验组、宣教组和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干预前后群众对出生缺陷知识和认识的变化情况.实验组和宣教组进行宣传教育,实验组同时开展优生实验室检测筛查;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教育干预措施.以问卷评分得分情况来判定教育效果,满分为68分.结果:干预前3组对象问卷调查得分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宣教组、对照组得分在58~68分者分别占该组人数的98.4%、78.5%、11.6%,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实验室检测可显著提高出生缺陷干预教育过程中群众的知识水平和可接受性.

    作者:唐毅;董琳;汪勤;王玲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和推广非脱垂子宫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4年1月对排除恶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要求保留子宫颈的患者25例行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结果: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病率低,腹部无瘢痕.结论: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戴智慧;段丽萍;李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化验心肌酶,并与健康儿心肌酶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PK异常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OT、α-HBD和CK-MB、LDH-L异常例数两组比较差异分别有显著性(P<0.05)和极显著性(P<0.01).两组心肌酶值比较,CK-MB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余心肌酶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一过性心肌损伤.

    作者:张玉红;张金兰;张玉秋;赵令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妇科超声检查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腹部超声检查在体检中应用已经很广泛,对于肝、胆、脾、肾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已得到大家的认可.妇科超声检查因为受膀胱充盈状况影响,因此在体检中应用不是很广泛.近年来,我们将妇科超声检查用于普查中体检,对妇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娜琳;徐保境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目的:探讨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方法:由行政领导、产科、新生儿科专家组成调研小组深入被调查的14间医院,查看原始分娩记录,与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人员座谈、提问、答卷,实地考察产房、手术室、产科、儿科等部门.结果: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2.75%,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分娩数多的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分娩数少的医院.在所调查的8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存在严重问题,分别是复苏的认知程度、复苏人员的组织、复苏人员的培训计划、复苏药物的规范使用、气管插管技术、复苏的实际效果.结论:采取行政、技术双向指导是提高基层医院、特别是分娩数少的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实际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平明;刘正平;梁颖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徐州市0~7岁儿童身高、体重与体质指数研究

    目的:对比世界通用的一些标准,建立徐州市0~7岁儿童年龄别身高(HFA)、年龄别体重(WFA)及年龄别体质指数(BMI)百分位标准及体质指数超重和肥胖界值点.方法:①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徐州市0~7岁儿童11747例的性别、出生年月及2002~2004年身高和体重测量资料.②应用LMS方法建立徐州市0~7岁儿童HFA、WFA和BMI百分位曲线.结果:①运用LMS软件,分别获得0~7岁男女童HFA、WFA和BMI百分位曲线各9条,为P3、P5、P10、P25、P50、P75、P90、P95和P97.②徐州市男女童的身高随年龄不断增加,男童到6岁以后逐渐减缓,女童5岁后逐渐减缓.徐州市男女童的身高在7岁之前均大于WHO标准.③徐州市男女童的体重随年龄不断增加,到6岁以后均逐渐减缓.徐州市男女童体重7岁之前均高于WHO标准.④根据国际肥胖工作小组制定的7岁男女儿童肥胖和超重界值点,徐州市男女童7岁时通过该界值点的BMI百分位分别为:男童第72.6和第92.6,女童第82.1和第96.5.7岁男女童的超重流行率分别为27.4%和17.9%,肥胖流行率分别为7.4%和3.5%,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结论:应用LMS软件,获得了徐州市0~7岁儿童身高、体重和BMI百分位参考值.

    作者:盛志华;李莉萍;楮英;张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妇女乳腺疾病普查4 642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海沧区妇女乳腺疾病普查,为妇女乳腺疾病防治重点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厦门市海沧区2005年4 642例妇女乳腺疾病普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病率49.8%.常见疾病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年龄和职业差异(P<0.01),乳腺疾病以30~组患病率高.结论:妇女保健工作重点应针对这些高危人群采取相应保健措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妇女乳腺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妇女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文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2003~2005年青海地区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毒病原学研究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3年来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毒病原学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间接酶联法和被动凝集法对3年来1525例住院肺炎患儿进行病毒病原学和支原体检测.结果:检出病毒阳性810例,阳性率53.1%,检出肺炎支原体229例,检出率15%.结论:青海地区3年来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为:腺病毒(29.0%)、EB病毒(19.3%)、呼吸道合胞病毒(19.0%),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占15.0%.

    作者:曹海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1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人剖宫产术的麻醉与观察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妇,常因为凝血机能障碍引起大出血倾向,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其他各种并发症.产科医生对该类患者多倾向于选择剖宫产术结束分娩[1].这对麻醉医师也是严峻挑战,如何使该类产妇安全、无痛,顺利接受手术,保障新生儿的安全,是麻醉医师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我院2004~2006年1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妇行剖宫术时麻醉及管理进行了回顾性地分析.

    作者:生铧;姜春浩;佟卫兵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孕妇焦虑与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关系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焦虑与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的孕妇80例,术前2 h孕妇自行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S)、汉密顿抑郁量表(HDS)并对各项指标量化评分.根据评分分为无焦虑组(Ⅰ)、轻度焦虑组(Ⅱ)、中重度焦虑组(Ⅲ)3组.填表同时抽血测定NE、5-HT.结果:轻度焦虑组NE水平明显高于无焦虑组(P<0.01),中重度焦虑组NE水平明显高于无焦虑组(P<0.01),与轻度焦虑组无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焦虑组5-HT水平明显低于无焦虑组(P<0.01),中重度焦虑组5-HT水平明显低于无焦虑组和轻度焦虑组(P<0.01).孕妇焦虑程度与NE呈正相关(r=0.538,P<0.01),与5-HT呈负相关(r=-0.570,P<0.01).结论:NE、5-HT在孕妇产前焦虑情绪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晓环;张文真;贾爽;李荣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102例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分析

    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也是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儿童多发病,发病率高,在我国大城市学龄前儿童中20%~30%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许多研究表明,感觉统合失调可造成儿童学习困难,行为障碍和情绪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1,2].本研究运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对102例多动症儿童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为对多动症儿童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教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苗素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