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001-4411
  • 国内刊号:22-1127/R
  • 影响因子:1.48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94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吉林省一级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 妇产科学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6年18期文献
  • 15 970例已婚妇女妇女病普查患病情况总结

    本文总结分析了2000~2004年15 970例已婚妇女门诊普查的妇女病患病情况.

    作者:张学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孕产妇死亡21例分析

    目的:分析2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吉林市9个区县1995年1月~2004年12月的孕产妇死亡病例经市级专家评审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21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死亡相关的高危因素是初产妇、文化程度低、不重视围产期保健.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在36孕周时终止妊娠可避免病情恶化,可提高围产儿成活率.结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围产保健的质量,引入心理健康,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是保障孕产妇健康,提高围产儿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

    作者:沙春荣;陈百艳;黄丽梅;林济森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提高产科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95年6月~2005年6月产科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3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占分娩总人数的0.095%,其中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25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8例,子宫全切除术3例.手术指征为:胎盘因素16例,占51.61%(前置胎盘并胎盘粘连6例,胎盘植入7例,胎盘早剥3例),子宫破裂6例,占19.35%,宫缩乏力5例,占16.13%,宫腔感染、羊水栓塞、DIC及宫颈残端出血各1例,占3.23%.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多孕多产及分娩方式等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相关.结论:建立健全3级妇幼保健网,加强孕产妇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产科医师业务培训和急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

    作者:刘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866例早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孕妇宫颈状况和早产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0年来866例早产病例.结果:早产发生率为5.20%,其中胎膜早破(PPROM)、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IH)导致的早产分别占41.57%和27.48%.硫酸镁与沙丁胺醇(舒喘灵)联合用药治疗先兆早产,延长孕期时间(平均8 d),长于单独应用硫酸镁(2 d).PPROM破膜超过24h者136例,发生宫内感染42例,破膜24h以内224例,仅有2例宫内感染(P<0.001).宫颈细菌培养阳性48例中,发生临床宫内感染26例,培养阴性44例中有10例宫内感染(P<0.05).难产组新生儿颅内出血(ICH)发生率18.28%(68/372)高于正常产组9.56%(48/502)(P<0.05),RDS的发生率在<34周组(5.88%)明显高于≥34周组(0.60%)(P<0.01).结论:PPROM破膜超过24h,宫内感染发生率增加,硫酸镁与沙丁胺醇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可延长孕周.

    作者:唐太英;王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期限探讨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的期限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27~32孕周病情稳定而无合并症的患者进行期待治疗,期待治疗≤10 d者16例(A组),>10 d者14例(B组),比较两组期待治疗的母儿结局.结果:30例入选患者,平均延长孕周9.14±6.13 d;两组的确诊孕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胎儿窘迫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围生儿死亡率A组明显低于B组(18.75%vs33.33%,P<0.05).结论: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实施选择性期待治疗时,应严格评估母儿状况,治疗时间应有期限.

    作者:栾艳;秦丽丽;张引民;刘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42天的转归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15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于产后42天时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78例(占50.3%)患者OGTT复查结果正常;63例(占40.6%)患者转变为IGT;14例(占9%)转变为Ⅱ型糖尿病.3组间除服糖后3 h与1 h间的比值外,其它各时间段血糖值的比值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妇女是转变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孕时和产后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叶明;张广兰;陈筱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116例妇科急腹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住妇科的急腹症1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盆腔为48例,占41.4%;异位妊娠破裂50例,占43.1%;卵巢疾患11例,占9.4%;出血性输卵管炎2例,占1.7%;计生手术创伤2例占1.7%;其他占2.6%.手术治疗66例,占56.9%,保守治疗50例,占43.1%,治愈好转率100%.结论:提高急腹症诊断准确性,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刘雅美;郑玉春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阐明宫颈癌诸多临床病理生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揭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针对具有不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宫颈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3年12月~1996年12月收治的Ⅰa-Ⅱb期、以手术治疗为主的99例宫颈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特点、临床病理生理因素、预后及其相互关系.结果:①99例宫颈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60.6%,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70.0%,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36.7%.②较晚的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于或等于4 cm,病理分化程度较低者,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反之淋巴结转移率低.③宫颈癌单侧及单站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好于双侧及多站淋巴结转移者;有髂总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极差,单侧仅有闭孔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67.0%,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近(71.0%).④宫颈癌闭孔淋巴结转移率高,其它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结论: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②临床分期、原发灶大小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③闭孔淋巴结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④髂总淋巴结转移者,治疗应更积极、个体化,单侧闭孔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好,或可免行术后补充治疗,而代之以密切随访.

    作者:王孝忠;刘富元;舒慧芳;陈燕辉;莫红梅;钟绍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胎儿生长受限249例分娩方式的探讨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围生期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围生期患病率及围产期死亡率均较高,不仅近期会影响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而且远期还能影响儿童期及青春期的体能与智能发育.目前对于FGR小孕周及低体重胎儿的分娩方式尚未统一.现将我院249例FGR的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胡国强;唐萍;葛嘉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4~5岁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问题关系的分析

    目的:探讨4~5岁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问题关系,为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佛山市4~5岁468名儿童进行测试.结果:难养型男童的违纪、抑郁与难养型女童的多动、攻击、分裂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气质各维度因子与一些行为因子存在显著性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父亲惩罚、严厉,难养型气质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难养型气质,父亲惩罚、严厉是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则是保护因素;应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积极改善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法,以有效地防治儿童行为问题.

    作者:吴清;俞红;龚研宁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体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出生和外院转诊至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72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按早期干预案对干预组进行干预训练,定期预约回访,进行智能发育评价.结果: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

    作者:倪锡莲;王巍;赵凤琴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化验心肌酶,并与健康儿心肌酶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PK异常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OT、α-HBD和CK-MB、LDH-L异常例数两组比较差异分别有显著性(P<0.05)和极显著性(P<0.01).两组心肌酶值比较,CK-MB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余心肌酶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一过性心肌损伤.

    作者:张玉红;张金兰;张玉秋;赵令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高原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目的: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对48例(96耳)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BAEP检测,并以42例无黄疸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胆组异常率达60.4l%,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均延长,高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时发现高胆红素血症程度越重,BAEP异常改变越严重.结论:BAEP是简便易行、无创伤、客观性好的检测方法,能及早发现听力异常,并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张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通过对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探讨相应对策,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围产儿死亡病例(69例)的相关资料.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14.46‰.死亡原因依次为胎儿畸形,母体因素,不明原因引起的死胎、死产,早产,脐带因素.结论: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孕期管理,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畸形儿进入围产期;加强高危孕妇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陈红娟;马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20例小儿缺血性肌挛缩的防治

    目的:探讨小儿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分期、预防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划分为急性缺血期(24 h以内)、挛缩期(24 h~6个月)和畸形固定期(6个月以上).急性缺血期采用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挛缩期采用神经血管松解术17例,坏死肌肉和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畸形固定期采用屈肌起点下移术20例,其中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结果:2个月~20年随访,急性缺血期(8例):优8例;挛缩进行期(1个月以内,8例):神经、血管松解术8例中,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坏死肌肉、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效果差;挛缩恢复期(1~6个月,9例):神经松解术优3例,良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62.5%;畸形固定期(15例):屈肌起点滑移术15例中,优7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3.3%其中4例曾作过神经、血管松解术,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术后畸形复发.结论:急性缺血期筋膜切开减压术、挛缩期积极的神经松解术及畸形固定期前臂屈肌起点滑移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董俊文;李锐;张为众;李立森;曹勇;李炳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102例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分析

    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也是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儿童多发病,发病率高,在我国大城市学龄前儿童中20%~30%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许多研究表明,感觉统合失调可造成儿童学习困难,行为障碍和情绪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1,2].本研究运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对102例多动症儿童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为对多动症儿童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教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苗素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徐州市0~7岁儿童身高、体重与体质指数研究

    目的:对比世界通用的一些标准,建立徐州市0~7岁儿童年龄别身高(HFA)、年龄别体重(WFA)及年龄别体质指数(BMI)百分位标准及体质指数超重和肥胖界值点.方法:①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徐州市0~7岁儿童11747例的性别、出生年月及2002~2004年身高和体重测量资料.②应用LMS方法建立徐州市0~7岁儿童HFA、WFA和BMI百分位曲线.结果:①运用LMS软件,分别获得0~7岁男女童HFA、WFA和BMI百分位曲线各9条,为P3、P5、P10、P25、P50、P75、P90、P95和P97.②徐州市男女童的身高随年龄不断增加,男童到6岁以后逐渐减缓,女童5岁后逐渐减缓.徐州市男女童的身高在7岁之前均大于WHO标准.③徐州市男女童的体重随年龄不断增加,到6岁以后均逐渐减缓.徐州市男女童体重7岁之前均高于WHO标准.④根据国际肥胖工作小组制定的7岁男女儿童肥胖和超重界值点,徐州市男女童7岁时通过该界值点的BMI百分位分别为:男童第72.6和第92.6,女童第82.1和第96.5.7岁男女童的超重流行率分别为27.4%和17.9%,肥胖流行率分别为7.4%和3.5%,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结论:应用LMS软件,获得了徐州市0~7岁儿童身高、体重和BMI百分位参考值.

    作者:盛志华;李莉萍;楮英;张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提出其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金华市所属3县(市)63家监测医院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年间共分娩围产儿52 070例,死亡504例,死亡率为9.68‰,其中本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率为9.04‰,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4.43‰.两组间死亡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动人口的孕妇受文化程度低、保健意识缺乏、经济状况差、计划外妊娠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孕期未进行任何产前检查者占51.72%;早产儿、低体重儿是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围产儿死亡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结论:建立和调整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模式,提供母婴健康援助,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流动人口利用保健服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作者:陈兰芳;李笑春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523例新生儿血糖水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出生72 h内新生儿血糖水平.方法:对523例母婴同室出生72 h的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结果:①男性与女性新生儿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②新生儿出生72 h内血糖逐渐升高;③随着体重和胎龄的增加,血糖值呈上升趋势;④顺产新生儿与剖宫产新生儿血糖有显著性差异;⑤出现低血糖的新生儿有窒息史或为低体重儿.结论:应加强对有窒息史新生儿、低体重儿及剖宫产分娩新生儿的喂养.

    作者:田庚;卢雪红;刘树军;王丽华;耿桂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浏阳市1995~2004年围产儿死亡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浏阳市围产儿死亡的分布规律、主要死因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浏阳市1995~2004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5~2004年,浏阳市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死亡的时间分布上,7天内新生儿死亡占多数,在死亡分娩地点分布上乡镇卫生院占多数,在死亡地点分布上家中、途中占多数.结论: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孕期保健和产科质量是控制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措施.

    作者:黄彩练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X线分析(附81例报告)

    目的:分析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简称MAS)的临床X线特征,进一步提高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经X线平片和临床证实的81例胎粪吸入综合征并进行讨论.结果:X线征象因吸入量和胎粪羊水相对含量多少而异.其中65例X线表现程度相对较轻,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强,轻度肺气肿征,部分可见小颗粒状影;16例较重显示两肺满布结节状和斑片状模糊影;5例并发气漏;合并肺内感染10例;合并ARDS 2例;死亡4例;2例放弃治疗.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MAS的诊断及其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湘义;刘铁峰;张俊萍;王小兰;包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宫颈炎122例,随机分为超声组61例,波谱仪治疗组61例.观察临床的症状、体征及疗效.结果:超声治疗组中、重度宫颈炎的疗效明显高于波谱仪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方法治疗在宫颈修复过程中,阴道排液量、出血与并发症的发生率,超声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治疗组治疗宫颈炎疗效极为明显,无明显并发症,是目前治疗宫颈炎的好方法.

    作者:崔友琴;刘沙;黄建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和推广非脱垂子宫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4年1月对排除恶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要求保留子宫颈的患者25例行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结果: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病率低,腹部无瘢痕.结论: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戴智慧;段丽萍;李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克罗米芬(CC)-HMG联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21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促排卵药物联合应用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克罗米芬(CC)-HMG联合用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21例,治疗周期41个.结果:排卵周期32个,排卵率78.05%,成功妊娠9例,其中双胎妊娠1例,妊娠率42.86%;9个治疗周期无排卵(21.95%),其中7个治疗周期呈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S)不排卵,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3例.结论:CC-HMG两种排卵药物联用,避免了单一用药的副作用及患者对CC持续用药的耐受性,有效提高了排卵率和妊娠率.

    作者:岳小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3种术式探讨

    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常见的先天性眼部畸形.目前手术方法很多,不同方法其相应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回退情况也不同.我院自1996年6月~2005年3月分别采用额肌悬吊术、阔筋膜悬吊术和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家宁;巨晓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催产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延期妊娠引产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催产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延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延期妊娠引产孕妇病例,按照所用药物不同分组,A组:催产素+米索前列醇组61例;B组:催产素组75例.结果:A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用药天数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当宫颈Bishop评分<4时,A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当宫颈Bishop评分≥4分时,两组引产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催产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延期妊娠引产可以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引产时间,尤其对于宫颈尚未成熟者其效果优于传统的催产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慧焱;李楷滨;蔡知天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二甲双胍与马富隆联合应用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商品名:妈富隆)联合应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为观察组;30例非PCOS不孕妇女为对照组.测定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值(WHR)、多毛评分(F-G评分)及生殖内分泌激素、糖、脂代谢指标等.观察组根据随机应用不同药物以分为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二甲双胍组及二甲双胍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联合用药组(联合用药组),每组各20例.经12周治疗后,比较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二甲双胍与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应用治疗PCOS,较单纯应用二甲双胍更能有效的抑制高LH及高雄激素血症;改善高脂血症的效果较单纯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明显.

    作者:王华莉;王秀文;宋会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在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应用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月间收治的40例在剖宫产术中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均为在剖宫产术中,经其它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患者.其中,多胎妊娠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0例,宫缩乏力4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臀位各2例,过期妊娠、胎儿宫内窘迫、珍贵胎儿、脐绕颈5周、羊水过少、巨大儿伴宫内感染各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2例,妊娠合并贫血2例,持续性枕后位4例.出血量600~2 200 ml.40例患者均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后痊愈出院,保留了生育能力.结论: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的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凤;宋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环形电切术诊治宫颈疾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环行电切术(LEEP)对宫颈疾病(包括炎症引起的多种病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4年6月~2005年7月采用宫颈环行电切术治疗常见的宫颈疾病80例,手术由专人操作,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宫颈环行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成功率为95.5%(63/66),手术时间平均6.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9.5 ml,术后诊断1例宫颈早期浸润癌,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结论:LEEP治疗宫颈病变,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的优点.

    作者:朱晓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1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人剖宫产术的麻醉与观察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妇,常因为凝血机能障碍引起大出血倾向,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其他各种并发症.产科医生对该类患者多倾向于选择剖宫产术结束分娩[1].这对麻醉医师也是严峻挑战,如何使该类产妇安全、无痛,顺利接受手术,保障新生儿的安全,是麻醉医师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我院2004~2006年1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妇行剖宫术时麻醉及管理进行了回顾性地分析.

    作者:生铧;姜春浩;佟卫兵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保守治疗异位妊娠3种方法的比较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有效、成功率高又不影响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将收治的11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氨甲喋呤单次注射;B组单纯中药及C组单次注射氨甲喋呤(MTX)配合米非司酮联合治疗进行比较.结果:C组较A、B两组能明显缩短血β-HCG降于正常范围的时间,减少住院日,提高治疗成功率(P<0.01).3组在年龄、孕龄、治疗前血β-HCG和异位妊娠包块直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氨甲喋呤保守治疗非破裂性异位妊娠的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In-Fast吊带系统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目的:探讨In-Fast吊带系统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采用In-Fast吊带系统治疗8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结果:8例患者中7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例2月后出现轻度尿失禁.结论:In-Fast吊带系统是1种简单、微创、疗效确切的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方法.

    作者:侯毅;刘立民;那万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子宫腺肌病的MRI诊断

    目的:评价MRI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与超声及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结合带>12 mm的弥漫型子宫腺肌病16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病5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2例,混合型1例,均在MRI中清晰显示,与病理结果符合率100%.结论:MRI以往国内较多依靠腹部B超或经阴道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诊断率52.4%,本文24例患者均行盆腔彩超检查,只有8例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得以正确诊断,符合率仅为40%,其余均误诊为子宫肌瘤.CT的软组织分辨率较低,对小病灶显示不满意.

    作者:杜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腹腔镜诊治全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脱垂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3年1月~2005年7月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脱垂病例,探讨治疗输卵管脱垂的佳方法.方法:对6例输卵管脱垂病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或中转开腹手术.结果:全部治愈.结论:输卵管脱垂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以往经阴道套扎,和经腹行输卵管切除.目前认为,阴道-腹腔镜联合手术应为首选,但还需积累更多病例.

    作者:汪利群;黄欧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妇女乳腺疾病普查4 642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海沧区妇女乳腺疾病普查,为妇女乳腺疾病防治重点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厦门市海沧区2005年4 642例妇女乳腺疾病普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病率49.8%.常见疾病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年龄和职业差异(P<0.01),乳腺疾病以30~组患病率高.结论:妇女保健工作重点应针对这些高危人群采取相应保健措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妇女乳腺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妇女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文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56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评审结果分析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母婴安全的的重要指标.为进一步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及时发现和掌握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及管理办法,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长春市妇幼保健所组织专家对长春地区56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了评审.

    作者:韩英林;姜华;王清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目的:探讨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方法:由行政领导、产科、新生儿科专家组成调研小组深入被调查的14间医院,查看原始分娩记录,与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人员座谈、提问、答卷,实地考察产房、手术室、产科、儿科等部门.结果: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2.75%,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分娩数多的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分娩数少的医院.在所调查的8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存在严重问题,分别是复苏的认知程度、复苏人员的组织、复苏人员的培训计划、复苏药物的规范使用、气管插管技术、复苏的实际效果.结论:采取行政、技术双向指导是提高基层医院、特别是分娩数少的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实际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平明;刘正平;梁颖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早孕妇女保健相关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实行自愿婚前检查后妇女相关保健现状和对相关保健知识的需求,探讨合适的妇幼保健新对策.方法:对已婚早孕妇女220人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5.00%的孕妇对取消强制婚前检查表示不赞同,其中61.98%认为不利于下一代健康;100.00%的早孕妇女认为婚前、孕前、孕后接受保健知识很重要并希望得到保健知识,71.82%的早孕妇女对未接受婚前、孕前检查表示担心.

    作者:诸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特殊女性人群焦虑心理的干预研究

    目的:妇女中的性工作者是一个特殊人群,本研究采用现况调查方法,描述和比较该人群焦虑心理状况:探讨影响焦虑心理的主要因素和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分别对355名特殊女性人群和208名女性对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两组人群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病症状等因素的影响;对170名特殊女性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和干顶后SAS量表测试.结果:特殊女性人群组SAS平均得分为(51.97±10.89)焦虑症状阳性率为51.8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得分(41.85±10.91)(P<0.01)、症状阳性率17.79%P<0.01.两组平均得分均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特殊女性人群SAS平均得分为(49.73±11.74),阳性率为42.35%,低于干预前(P<0.05/P<0.01),但分别高于全国常模和对照组(P<0.01).未见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病症状等因素对特殊女性人群SAS得分的影响(P>0.05).结论:特殊女性组人员存在比较严重的焦虑问题,心理干预具有较好效果.因此在帮教过程中,应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加强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消除其顾虑.

    作者:陈斌;卫平民;胡海霞;陈潇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贫困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利用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住院分娩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今后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妇幼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在卫生Ⅷ项目县(区)抽取592名育龄妇女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项目地区住院分娩率增长快于全国农村监测地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到乡卫生院交通方便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交通不方便妇女的6.29倍,享受特困救助减免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不能享受特困救助妇女的5.23倍,生育观念正确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生育观念不正确的妇女的61.3倍.供方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对住院分娩利用也存在影响.结论:要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住院分娩特困救助制度,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把计划外生育妇女也纳入系统管理,加强乡卫生院产科建设.

    作者:冯占春;侯泽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沈阳地区126 067例新生儿疾病筛查状况分析

    目的:为探讨沈阳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和苯丙酮尿症(PKU)的发病率及治疗.方法:对新生儿出生后72 h充分哺乳6~8次后采足跟血,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TSH浓度,荧光法测定Phe含量.对确诊的CH患儿采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PKU患儿采用低Phe食品治疗并定期复查.结果:5年共筛查新生儿126 067例,CH发病率为1/3 232,PKU为1/8 404.沈阳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数(CH为1/4 000、PKU为1/10 000).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目前CH、PKU早期诊断的佳途径,可以使患儿得到早期治疗,是降低残疾儿的发生和提高沈阳地区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莉;华丽;赵艳;武杰;黄宏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厦门育龄妇女分娩时期的生殖健康状况趋势分析

    目的:以促进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结果:对2004年10月~2005年1月200例分娩妇女病例统计分析发现:平均分娩年龄29.9岁.第1胎分娩为188例,占94.0%,2胎12例,占6.0%.其中顺产137例,占68.5%,生产前选择顺产的妇女176例,占88.0%;剖腹产63例,占31.5%,产前选择剖腹产妇女24例,占12.0%.孕前未婚者17例,占8.5%;孕次分析101例,占50.5%为第1次妊娠;99例(占49.5%)曾有2~6次的妊娠史.产前有非意愿妊娠终止史的92例,占46.0%.其中对有人工流产史的妇女分析39例,占19.5%有过1次人流史,21例(占10.5%)有过2次人流史,有5%的妇女曾有3~6次人流史;有13.5%的产妇有1~2次药物流产史;有1.5%有过中期引产史.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15:1,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为3 307.21 g.结论: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作者:李健;杨华;曹晓明;王华;郭艳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广州市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研究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为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知识的教育提供建议与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54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拟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匿名和一对一的访问,并采用SPSS 10.0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中有66.6%的人曾经接受过各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但目前她们的生殖保健相关知识仍很缺乏,影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因素包括妇女及其丈夫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总收入和是否接受过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结论:通过开展集多样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宣传教育方法,提高流动人口生殖保健知识水平.

    作者:马毅敏;刘丽力;徐萍;梁秋芬;吴赤蓬;刘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38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MP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尚可引起肺外并发症,导致心、肾、脑和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我院儿科于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50例,其中38例有肺外并发症.

    作者:周杰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913例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调查

    放置IUD是育龄妇女选用的主要的避孕方法,如何提高IUD使用的效果,减少副作用是摆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了提高IUD避孕效果,保障育龄群众的身心健康,我们于2005年7月份按照国家计生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对我市夏甸镇913名育龄妇女放置IUD避孕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孙治香;张明义;杨晓华;王为娜;刘世芳;孙顺胜;孙卫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妇科超声检查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腹部超声检查在体检中应用已经很广泛,对于肝、胆、脾、肾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已得到大家的认可.妇科超声检查因为受膀胱充盈状况影响,因此在体检中应用不是很广泛.近年来,我们将妇科超声检查用于普查中体检,对妇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娜琳;徐保境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宫腔镜、腹腔镜诊治迷失宫内节育环26例分析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因具有安全、长效、简便、可逆、经济等优点而被广大育龄妇女所采用.目前,全世界应用IUD避孕的妇女人数达1亿多,而中国占8000多万,占采用避孕措施育龄妇女的40%左右[1].随之带来了并发症问题,其中迷失IUD[2],如IUD粘连、断裂、残留、嵌顿、移位等,致使取器困难.宫腔镜、腹腔镜的问世,为迷失宫内节育器的诊治提供了新的可供选择的微创手术途径[3].我院利用宫腔镜、腹腔镜诊治迷失IUD 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中霞;胡玉玲;杨国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宫腔镜下诊治不孕症184例临床观察

    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10月采用宫腔镜直视下行输卵管间质部插管加压通液术诊治不孕症184例,疗效较好,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朱景霞;郭华峰;李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2003~2005年青海地区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毒病原学研究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3年来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毒病原学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间接酶联法和被动凝集法对3年来1525例住院肺炎患儿进行病毒病原学和支原体检测.结果:检出病毒阳性810例,阳性率53.1%,检出肺炎支原体229例,检出率15%.结论:青海地区3年来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为:腺病毒(29.0%)、EB病毒(19.3%)、呼吸道合胞病毒(19.0%),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占15.0%.

    作者:曹海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2000~2004年高危妊娠分析

    孕产妇围产保健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状况和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指标.健全及加强产前管理,尤其给予高危者较多的保健,以减少对生命健康的威胁,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降低母婴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目的,是医务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方向[1].

    作者:蔡隽;吴玉钗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小儿生殖道感染的预防及诊治

    小儿妇科作为现代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颇受临床的关注.儿童期和青春期占女性一生的1/4时间,是女性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小儿生殖道感染包括外阴炎、阴道炎和内生殖器炎症,是小儿妇科常见的疾病.由于青春期前女性解剖、生理和行为的特征,小儿生殖道感染以外阴炎、阴道炎为主[1,2],可由多种原因引起[3],约占小儿妇科门诊病例的40%~50%.杨令梓等[4]的研究表明,幼女外阴炎、阴道炎的发病率为7%,内生殖器炎症极少见,主要见于有性生活史的青少年,与外阴炎、阴道炎诊治不及时有关.

    作者:李进喜;刘志伟;郝卫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银屑病合并妊娠5例临床分析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合并妊娠临床上较为少见,在妊娠期和产褥期的特殊临床表现,尤其是银屑病的病情如何进展和用药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是产科医生关注的问题.现将我院1999~2005年收治的5例银屑病合并妊娠患者,复习文献并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季淑英;邱忠君;李桂荣;高秀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儿童应对方式的研究进展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s)是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作为一种中介因素,应对方式影响着压力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着压力同身心健康的关系儿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对问题日益成为压力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

    作者:刘丽;姚梅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乙肝病毒围生期传播阻断的应用与指导

    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immune globulin HBIG)是针对乙肝病毒(HBV)特有的丙种球蛋白(抗-HBs).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HBIG或与乙型肝炎疫苗(HB疫苗),联合应用于HBsAg阳性孕妇及所产新生儿以阻断围产期母婴传播,并取得较可靠的干预效果.本文对162例HBsAg阳性孕妇,进行有关HBIG作用机制、应用时间、剂量、免疫效果等方面宣传与应用指导的结果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予以报道.期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围生期母婴传播,减少新的传染源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周秀莲;李志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优生筛查对出生缺陷干预教育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在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教育工作中,实施实验室优生检测结果的分析宣传教育,探讨促进干预效果的综合教育模式.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区街道待孕及新婚夫妇526名作为干预对象,分为实验组、宣教组和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干预前后群众对出生缺陷知识和认识的变化情况.实验组和宣教组进行宣传教育,实验组同时开展优生实验室检测筛查;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教育干预措施.以问卷评分得分情况来判定教育效果,满分为68分.结果:干预前3组对象问卷调查得分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宣教组、对照组得分在58~68分者分别占该组人数的98.4%、78.5%、11.6%,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实验室检测可显著提高出生缺陷干预教育过程中群众的知识水平和可接受性.

    作者:唐毅;董琳;汪勤;王玲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CD44v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CD44v 6的表达与其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宫颈癌、3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CD 44 v6的表达,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同时对术前留取21例宫颈癌活组织也进行了CD 44 v 6的检测.结果:宫颈浸润癌中CD 44v 6的阳性表达(68.75%)显著高于正常宫颈(13.33%)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45.45%)(P<0.05).CD 44v 6的表达在有淋巴转移组中(94.7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1.72%).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CD44v6的表达增强,其Ⅰ级、Ⅱ级、Ⅲ级的CD 44v 6阳性率分别为40.00%、61.90%、94.12%(P<0.05).术前组中CD 44 v 6阳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64.29%)高于CD 44 v 6阴性组(14.2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D 44 v 6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CD 44 v 6的表达与宫颈癌的进展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 44v 6的表达有助于预测浸润转移,并可能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李楷滨;冷宗祥;张晓娜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CA-125水平测定与卵巢肿瘤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关系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CA-125水平与临床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3例卵巢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彩色超声检查、手术所见、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35 U/ml者5例,35~100U/ml者5例;41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35 U/ml者5例,35~100U/ml者10例,100~500U/ml者11例,>500U/ml者15例.经统计学分析,卵巢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与卵巢肿瘤的性质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清CA-125水平测定与卵巢肿瘤的性质、大小、瘤体血供、预后及治疗效果关系密切,与彩色超声检查等影像学配合检查有助于提高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率.

    作者:郝焕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TGFβ1和E-Select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TGFβ1和E-Selectin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4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16例、重度24例)的胎盘组织进行TGFβ1和E-Selectin定位,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比较.结果:①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TGFβ1在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的表达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Selectin的表达子痫前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和E-Selectin在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间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E-Selectin在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GFβ1和E-Selectin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

    作者:王瑜;张曦;王鲁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孕妇焦虑与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关系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焦虑与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的孕妇80例,术前2 h孕妇自行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S)、汉密顿抑郁量表(HDS)并对各项指标量化评分.根据评分分为无焦虑组(Ⅰ)、轻度焦虑组(Ⅱ)、中重度焦虑组(Ⅲ)3组.填表同时抽血测定NE、5-HT.结果:轻度焦虑组NE水平明显高于无焦虑组(P<0.01),中重度焦虑组NE水平明显高于无焦虑组(P<0.01),与轻度焦虑组无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焦虑组5-HT水平明显低于无焦虑组(P<0.01),中重度焦虑组5-HT水平明显低于无焦虑组和轻度焦虑组(P<0.01).孕妇焦虑程度与NE呈正相关(r=0.538,P<0.01),与5-HT呈负相关(r=-0.570,P<0.01).结论:NE、5-HT在孕妇产前焦虑情绪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晓环;张文真;贾爽;李荣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