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隽;吴玉钗
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常见的先天性眼部畸形.目前手术方法很多,不同方法其相应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回退情况也不同.我院自1996年6月~2005年3月分别采用额肌悬吊术、阔筋膜悬吊术和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家宁;巨晓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为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知识的教育提供建议与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54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拟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匿名和一对一的访问,并采用SPSS 10.0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中有66.6%的人曾经接受过各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但目前她们的生殖保健相关知识仍很缺乏,影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因素包括妇女及其丈夫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总收入和是否接受过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结论:通过开展集多样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宣传教育方法,提高流动人口生殖保健知识水平.
作者:马毅敏;刘丽力;徐萍;梁秋芬;吴赤蓬;刘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提高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住妇科的急腹症1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盆腔为48例,占41.4%;异位妊娠破裂50例,占43.1%;卵巢疾患11例,占9.4%;出血性输卵管炎2例,占1.7%;计生手术创伤2例占1.7%;其他占2.6%.手术治疗66例,占56.9%,保守治疗50例,占43.1%,治愈好转率100%.结论:提高急腹症诊断准确性,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刘雅美;郑玉春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本文总结分析了2000~2004年15 970例已婚妇女门诊普查的妇女病患病情况.
作者:张学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小儿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分期、预防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划分为急性缺血期(24 h以内)、挛缩期(24 h~6个月)和畸形固定期(6个月以上).急性缺血期采用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挛缩期采用神经血管松解术17例,坏死肌肉和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畸形固定期采用屈肌起点下移术20例,其中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结果:2个月~20年随访,急性缺血期(8例):优8例;挛缩进行期(1个月以内,8例):神经、血管松解术8例中,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坏死肌肉、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效果差;挛缩恢复期(1~6个月,9例):神经松解术优3例,良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62.5%;畸形固定期(15例):屈肌起点滑移术15例中,优7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3.3%其中4例曾作过神经、血管松解术,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术后畸形复发.结论:急性缺血期筋膜切开减压术、挛缩期积极的神经松解术及畸形固定期前臂屈肌起点滑移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董俊文;李锐;张为众;李立森;曹勇;李炳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因具有安全、长效、简便、可逆、经济等优点而被广大育龄妇女所采用.目前,全世界应用IUD避孕的妇女人数达1亿多,而中国占8000多万,占采用避孕措施育龄妇女的40%左右[1].随之带来了并发症问题,其中迷失IUD[2],如IUD粘连、断裂、残留、嵌顿、移位等,致使取器困难.宫腔镜、腹腔镜的问世,为迷失宫内节育器的诊治提供了新的可供选择的微创手术途径[3].我院利用宫腔镜、腹腔镜诊治迷失IUD 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中霞;胡玉玲;杨国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孕产妇围产保健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状况和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指标.健全及加强产前管理,尤其给予高危者较多的保健,以减少对生命健康的威胁,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降低母婴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目的,是医务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方向[1].
作者:蔡隽;吴玉钗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住院分娩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今后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妇幼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在卫生Ⅷ项目县(区)抽取592名育龄妇女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项目地区住院分娩率增长快于全国农村监测地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到乡卫生院交通方便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交通不方便妇女的6.29倍,享受特困救助减免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不能享受特困救助妇女的5.23倍,生育观念正确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生育观念不正确的妇女的61.3倍.供方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对住院分娩利用也存在影响.结论:要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住院分娩特困救助制度,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把计划外生育妇女也纳入系统管理,加强乡卫生院产科建设.
作者:冯占春;侯泽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宫颈炎122例,随机分为超声组61例,波谱仪治疗组61例.观察临床的症状、体征及疗效.结果:超声治疗组中、重度宫颈炎的疗效明显高于波谱仪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方法治疗在宫颈修复过程中,阴道排液量、出血与并发症的发生率,超声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治疗组治疗宫颈炎疗效极为明显,无明显并发症,是目前治疗宫颈炎的好方法.
作者:崔友琴;刘沙;黄建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在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教育工作中,实施实验室优生检测结果的分析宣传教育,探讨促进干预效果的综合教育模式.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区街道待孕及新婚夫妇526名作为干预对象,分为实验组、宣教组和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干预前后群众对出生缺陷知识和认识的变化情况.实验组和宣教组进行宣传教育,实验组同时开展优生实验室检测筛查;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教育干预措施.以问卷评分得分情况来判定教育效果,满分为68分.结果:干预前3组对象问卷调查得分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宣教组、对照组得分在58~68分者分别占该组人数的98.4%、78.5%、11.6%,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实验室检测可显著提高出生缺陷干预教育过程中群众的知识水平和可接受性.
作者:唐毅;董琳;汪勤;王玲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围生期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围生期患病率及围产期死亡率均较高,不仅近期会影响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而且远期还能影响儿童期及青春期的体能与智能发育.目前对于FGR小孕周及低体重胎儿的分娩方式尚未统一.现将我院249例FGR的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胡国强;唐萍;葛嘉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为探讨沈阳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和苯丙酮尿症(PKU)的发病率及治疗.方法:对新生儿出生后72 h充分哺乳6~8次后采足跟血,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TSH浓度,荧光法测定Phe含量.对确诊的CH患儿采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PKU患儿采用低Phe食品治疗并定期复查.结果:5年共筛查新生儿126 067例,CH发病率为1/3 232,PKU为1/8 404.沈阳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数(CH为1/4 000、PKU为1/10 000).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目前CH、PKU早期诊断的佳途径,可以使患儿得到早期治疗,是降低残疾儿的发生和提高沈阳地区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莉;华丽;赵艳;武杰;黄宏 刊期: 2006年第18期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合并妊娠临床上较为少见,在妊娠期和产褥期的特殊临床表现,尤其是银屑病的病情如何进展和用药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是产科医生关注的问题.现将我院1999~2005年收治的5例银屑病合并妊娠患者,复习文献并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季淑英;邱忠君;李桂荣;高秀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妇,常因为凝血机能障碍引起大出血倾向,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其他各种并发症.产科医生对该类患者多倾向于选择剖宫产术结束分娩[1].这对麻醉医师也是严峻挑战,如何使该类产妇安全、无痛,顺利接受手术,保障新生儿的安全,是麻醉医师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我院2004~2006年1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妇行剖宫术时麻醉及管理进行了回顾性地分析.
作者:生铧;姜春浩;佟卫兵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15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于产后42天时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78例(占50.3%)患者OGTT复查结果正常;63例(占40.6%)患者转变为IGT;14例(占9%)转变为Ⅱ型糖尿病.3组间除服糖后3 h与1 h间的比值外,其它各时间段血糖值的比值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妇女是转变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孕时和产后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叶明;张广兰;陈筱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s)是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作为一种中介因素,应对方式影响着压力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着压力同身心健康的关系儿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对问题日益成为压力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
作者:刘丽;姚梅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的期限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27~32孕周病情稳定而无合并症的患者进行期待治疗,期待治疗≤10 d者16例(A组),>10 d者14例(B组),比较两组期待治疗的母儿结局.结果:30例入选患者,平均延长孕周9.14±6.13 d;两组的确诊孕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胎儿窘迫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围生儿死亡率A组明显低于B组(18.75%vs33.33%,P<0.05).结论: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实施选择性期待治疗时,应严格评估母儿状况,治疗时间应有期限.
作者:栾艳;秦丽丽;张引民;刘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以促进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结果:对2004年10月~2005年1月200例分娩妇女病例统计分析发现:平均分娩年龄29.9岁.第1胎分娩为188例,占94.0%,2胎12例,占6.0%.其中顺产137例,占68.5%,生产前选择顺产的妇女176例,占88.0%;剖腹产63例,占31.5%,产前选择剖腹产妇女24例,占12.0%.孕前未婚者17例,占8.5%;孕次分析101例,占50.5%为第1次妊娠;99例(占49.5%)曾有2~6次的妊娠史.产前有非意愿妊娠终止史的92例,占46.0%.其中对有人工流产史的妇女分析39例,占19.5%有过1次人流史,21例(占10.5%)有过2次人流史,有5%的妇女曾有3~6次人流史;有13.5%的产妇有1~2次药物流产史;有1.5%有过中期引产史.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15:1,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为3 307.21 g.结论: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作者:李健;杨华;曹晓明;王华;郭艳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孕妇宫颈状况和早产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0年来866例早产病例.结果:早产发生率为5.20%,其中胎膜早破(PPROM)、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IH)导致的早产分别占41.57%和27.48%.硫酸镁与沙丁胺醇(舒喘灵)联合用药治疗先兆早产,延长孕期时间(平均8 d),长于单独应用硫酸镁(2 d).PPROM破膜超过24h者136例,发生宫内感染42例,破膜24h以内224例,仅有2例宫内感染(P<0.001).宫颈细菌培养阳性48例中,发生临床宫内感染26例,培养阴性44例中有10例宫内感染(P<0.05).难产组新生儿颅内出血(ICH)发生率18.28%(68/372)高于正常产组9.56%(48/502)(P<0.05),RDS的发生率在<34周组(5.88%)明显高于≥34周组(0.60%)(P<0.01).结论:PPROM破膜超过24h,宫内感染发生率增加,硫酸镁与沙丁胺醇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可延长孕周.
作者:唐太英;王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immune globulin HBIG)是针对乙肝病毒(HBV)特有的丙种球蛋白(抗-HBs).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HBIG或与乙型肝炎疫苗(HB疫苗),联合应用于HBsAg阳性孕妇及所产新生儿以阻断围产期母婴传播,并取得较可靠的干预效果.本文对162例HBsAg阳性孕妇,进行有关HBIG作用机制、应用时间、剂量、免疫效果等方面宣传与应用指导的结果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予以报道.期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围生期母婴传播,减少新的传染源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周秀莲;李志毅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