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奇霉素联合金振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彭俊娟

关键词:阿奇霉素, 金振口服液, 治疗,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疗效, 报告
摘要:支原体肺炎近年来在小儿肺炎中比例逐年上升,我院于2005年9月~2006年5月采用阿奇霉素联合金振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致脑血管意外的CT表现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致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CT扫描仪,用OM基准线、0度角、层厚及层距10 mm连续平扫至颅顶.结果:144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颅脑病变62例,阳性率43.1%.其中55例脑梗塞,6例脑梗塞合并脑出血,1例脑出血.结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行颅脑CT扫描可早期诊断颅脑病变的性质、部位,为临床抢救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周晓辉;谭毅红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Bcl-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S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4例慢性宫颈炎组织、44例CIN组织、33例CSC组织进行了bcl-2蛋白表达测定.结果:Bcl-2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CSC中的表达分别为7.14%、36.36%、69.70%.Bcl-2蛋白在CSC的不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因素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Bcl-2蛋白在CINⅠ、CINⅡ中表达分别为9.09%和8.23%,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cl-2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cl-2与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因素无相关性,说明bcl-2在宫颈癌发生的早期起重要作用.CIN Ⅰ级和Ⅱ级危险因素是一致的,均属于低度危险因素,临床上在有效排除其它因素基础上可予观察.

    作者:徐红梅;王银萍;卢晟晔;冯丽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利普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利普液基细胞学(Liqui-PREPtm,LPT)检测结果结合TBS报告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报告,探讨LPT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005年1~8月我院门诊261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妇科细胞学检查,采用Liqui-PREPtm液基细胞学处理,将标本中黏液、血液和坏死碎片与上皮细胞分离,制成薄片细胞涂片,95%的乙醇固定,巴氏染色,TBS报告.阳性者取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62例患者取材均为满意涂片.检出阳性结果宫颈鳞癌(SCC)9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排除高度病变(ASC-H)2例,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9例,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2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性质未定(ASCUS)2例,与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为93.8%.结论:Liqui-PREPtm液基细胞学检测系统用于妇科细胞学检查,其阳性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有较高的符合率,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严玉清;佟卫兵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胸腺肽对小儿心脏扩大型心肌炎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及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胸腺肽与小儿心脏扩大型病毒性心肌炎自然杀伤(NK)细胞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心脏扩大型心肌炎患儿2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检测NK细胞百分数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胸腺肽治疗组明显改善心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全部病例心脏大小均恢复正常范围,胸腺肽治疗组疗程平均为2个半月,对照组平均为3个月,时间明显缩短;于治疗1个月时治疗组NK细胞百分数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NK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胸腺肽促进心脏扩大型心肌炎患儿NK细胞的升高,加速心肌炎的康复.

    作者:孙永梅;孙景辉;张学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影响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相关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菏泽市城区4~6岁儿童智力发育水平.分析影响智商水平的相关因素,为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PVT(NJ12智能测试仪)法,对菏泽市12所小学和托幼机构进行智商测试筛查,通过发放保健卡、测试调查表收集有关资料,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筛查1 002例儿童整体智商值(IQ)为106.6±14.92,智商值低于70共15人,低智商发生率占1.5%.结论:低智商发生率与年龄、父母亲文化素质、教育方式、营养状况及家庭环境因素有关.

    作者:赵继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异位妊娠三种保守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甲氨喋呤以及两者联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对65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应用甲氨喋呤40 mg/m2,静脉注射,单次为1疗程+口服米非司酮50 mg/d,连服3天.B组21例静脉注射甲氨喋呤40mg/d,隔日1次,共4次.C组24例口服米非司酮50 mg/d,5天为1疗程.如治疗后β-HCG下降不明显,则开始第2疗程,两疗程间隔5天.结果:A组治疗成功率为90%,明显高于B、C组,同时发现疗效与血β-HCG高低有关.结论: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疗程短,副反应小,疗效显著.

    作者:卢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辅助生殖技术结局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辅助生殖技术(IVF/ICSl)中妊娠结局,并对临床相关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生殖中心2004年1月1日~6月31日176例患者189个辅助生殖周期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2.97%、33.53%、30.64%;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23.08%,单周期累计临床妊娠率32.37%;妊娠者较未妊娠者年龄轻(P<0.05);年龄≤35岁组较年龄>35岁组妊娠率高(分别为48.98%和11.11%,P<0.05);妊娠史对治疗结局有一定影响.结论:分析IVF/ICSI中影响妊娠结局的临床相关因素将提高种植率和妊娠率.

    作者:巫新春;曹云霞;丛林;魏兆莲;周平;赵济华;李芬;章志国;张文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水针镇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水针镇痛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68例产妇,其中228例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实行水针注射镇痛,为观察组,其余40例无处置产妇为对照组.观察水针注射后的镇痛效果、比较两组间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水针镇痛效果总有效率为85%,有效率为15%,总有效率为100%.其活跃期(P<0.01)与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剖宫产率及催产素使用率均下降(P<0.05),新生儿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观察表明,水针镇痛分娩不但镇痛效果好,还可以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及催产素使用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无药物反应,操作简便,安全实用,是一种符合自然分娩规律的、易于普及、推广的理想镇痛方法.

    作者:张尔杰;余丽君;吕晓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钳刮终止9~11周妊娠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的不同剂量对孕9~11周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及适时辅助清宫的必要性.方法:采用临床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效果的评定.结果:Ⅱ组的完全流产率多于Ⅰ组(P<0.05),不完全流产率少于Ⅰ组(P<0.05),且有显著性差异,失败率少于Ⅰ组,但由于例数少,未行统计学处理.Ⅰ、Ⅱ两组流产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产后流血时间清宫者明显短于未清宫者.月经恢复时间未清宫者比清宫者延后.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终止9~11周妊娠,用足够的米非司酮剂量是必要的,且效果很好,产程短,损伤小,适时辅助清宫可避免流产后大出血、流血时间长等一系列并发症,即使8 h内失败,用卵圆钳加10号刮勺即可及时结束妊娠.

    作者:王立岩;张小平;邹积艳;李楷滨;佟晓红;唐佳松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胎盘早剥68例临床分析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严重并发症,往往起病急,发展快,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威胁母婴生命.本文回顾分析68例胎盘早剥病例,探讨胎盘早剥临床诊断及胎盘早剥发病时间与早剥类型、母婴预后的关系,以期在实践工作中正确处理胎盘早剥,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张爱兰;李金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附睾精子抽吸术结合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阻塞性无精子症所致男性不育的研究

    目的:探讨附睾精子抽吸术(ESA)结合卵细胞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治疗阻塞性无精子症所致男性不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3年12月到我院治疗不育症确诊为阻塞性无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采用ESA方法吸取男性附睾液,分离精子用于ICSI;同时按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方法(IVF-ET),采用GnRH-α+FSH/hMG+hCG促排卵方案对女性进行促排成熟卵细胞(M Ⅱ)用于显微注射授精,受精卵体外培养3 d后移植回子宫内.结果:采用MESA结合ICSI技术治疗32周期阻塞性无精子症所致不育的夫妇,所获成熟卵(MⅡ)162个,受精率66.28%,卵裂率62.21%,临床妊娠率31.20%.结论:采用ESA结合ICSI技术治疗阻塞性无精子症所致男性不育获得良好的效果,该方法为阻塞性无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无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钟兴明;韦相才;姚小涛;李庆琨;陈瑞玲;陆艳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357例女性张力性尿失禁门诊抽样调查

    目的:对于女性张力性尿失禁病,现有教课书及文献均是从发病机制角度予以阐述本病.对影响本病的相关因素未作深入分析.方法:我们从流行病学角度从妇产科门诊采取大量样本调查.结果:尿失禁的发病情况与婚姻、妊娠、分娩、产伤、年龄等方面的关系.从而在病因学方面寻找到预防、治疗、缓解该病更有效、更科学的依据.结论:旨在提醒医务工作者和广大妇女对本病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及早干预早期症状,杜绝重症发生.

    作者:李宛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前列腺素E1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脂类炎性介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毛支患儿血浆血栓素β2(TXβ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32例毛支患儿急性期及PGE1治疗后血浆TXβ2、6-keto-PGF1a水平,并以20例健康儿作为对照.结果:毛支患儿急性期TXβ2、TXβ2/6-keto-PGF1a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6-keto-PGF1a于急性期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GE1治疗后血浆TXβ2、TXβ2/6-keto-PGF1a比值显著低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GE1治疗后6-keto-PGF1a升高,但与治疗前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素E1对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有效,其作用机理与抑制血栓素A2合成有关.

    作者:金正勇;许春花;池永学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疗效观察

    2004年12月~2006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54例,将采用鲁米那口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采用鲁米那口服同时应用蓝光照射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静波;郭英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40例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0例因黄疸住院、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出病原菌40株,均为革兰阳性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35.0%),表皮葡萄球菌15株(37.5%),微球菌属8株(20.0%),B群链球菌、李斯特菌、枯草杆菌各1株(各占2.5%).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高度耐药,万古霉素、丁胺卡那、利福平完全敏感,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敏感性较高,并且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治疗有效.结论:治疗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在血培养结果报告之前宜选择针对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并结合本地区病原菌和药敏特点经验性用药,第三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对MRS有效.

    作者:戈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过期妊娠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引起过期妊娠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过期妊娠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问卷与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422例妇女从婚前检查到分娩期间,进行追踪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卡方检验、Log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422例中有过期妊娠27例,其发生率为6.39%.下列因素为易导致过期妊娠的危险因素:生理因素为产妇年龄大、髂嵴间径大、复合先露(胎位异常)、羊水过少.社会因素为孕期工作环境差.而不易导致过期妊娠的因素多为负性心理行为:婚后妻子发现与丈夫性格不合、女方家务过于繁重(丈夫对妻子不关心)、丈夫有感情转移或第三者介入、孕晚期为产前检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感到不安、为产后休养地点担心;正性心理因素为孕期妻子业余爱好缝纫.结论:孕期生理、心理、社会行为因素,均可影响过期妊娠的发生.加强围产期保健和产前监护,针对高危因素进行适当的干预,选择佳时期终止妊娠,可减少过期妊娠的发生.

    作者:闵汉珍;丁霞;李增庆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其与机械通气时间之间的关系、病原学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4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应用呼吸机治疗的58例患儿临床资料,并对其中发生VAP的32例进行分析.结果:①新生儿VAP的发生率为55.17%;②支气管分泌物的致病菌培养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耐药菌株较普遍.结论:VAP是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其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为减少VAP发生应注意:①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②有效洗手;③避免呼吸机管道内凝水吸入;④吸痰时动作轻柔,压力控制在13.3kPa以内;⑤加强支持治疗;⑥避免不必要的经验性抗生素使用.

    作者:张福荣;杨惠;李建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NICU新生儿常见疾病对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不同疾病对新生儿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应用美国Omni-TrakTM NVS监护仪上的DINAMAP测压装置,分别对54例新生儿肺炎、38例新生儿窒息、1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5例颅内出血(IVH)患儿进行血压监测,作为研究组.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7 d内血压作为对照组.结果:新生儿肺炎患儿7 d内血压与正常足月新生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出生窒息对第1天新生儿血压有显著性影响,第2天恢复正常.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可以导致患儿第1天收缩压有所升高.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血压较稳定.应动态观察窒息儿的血压变化,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以保证各器官组织的血供.颅内病变患儿动脉血压不稳定,应密切监测.

    作者:范秀芳;刘红锋;董敏;马沛然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黄芩甙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黄芩甙对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63例细菌性脑膜炎病儿随机分为2组,疾病对照组31例单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抗生素+黄芩甙治疗.采用Elisa法、Griess法检测两组病儿治疗前后的血浆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一氧化氮(NO)的水平,比较两组病儿的临床疗效、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病儿血浆及脑脊液TNF-α、IL-1及NO水平均低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②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③治疗组的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低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黄芩甙对细菌性脑膜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体内TNF-α、IL-1、NO等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有关.

    作者:麦水强;闫玉欣;丁刚;廖长征;李有国;黄梅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呼吸机治疗中气管导管内滴入沐舒坦防止痰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中气管导管内滴入沐舒坦防止痰液阻塞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1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气管导管内滴入生理盐水0.5 ml,观察组采取气管导管内滴入稀释的沐舒坦0.5 ml.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较P值<0.01,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a-et)CO2比较P值<0.05,说明沐舒坦组患儿呼吸道二氧化碳能够充分排出,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差明显减少,二氧化碳能经呼吸道充分排出,没有气道阻塞发生.观察组撤离呼吸机的天数平均缩短1.5天,且气管内吸出的痰液是白色稀薄、痰量由多很快变少.说明两组气道滴液对患儿痰液的溶解和稀释作用不同.结论:沐舒坦在呼吸机治疗中气管内滴入有改善通气的作用,促进痰液的排出.

    作者:宇亚娟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