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兰;李金香
目的:了解菏泽市城区4~6岁儿童智力发育水平.分析影响智商水平的相关因素,为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PVT(NJ12智能测试仪)法,对菏泽市12所小学和托幼机构进行智商测试筛查,通过发放保健卡、测试调查表收集有关资料,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筛查1 002例儿童整体智商值(IQ)为106.6±14.92,智商值低于70共15人,低智商发生率占1.5%.结论:低智商发生率与年龄、父母亲文化素质、教育方式、营养状况及家庭环境因素有关.
作者:赵继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对水针镇痛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68例产妇,其中228例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实行水针注射镇痛,为观察组,其余40例无处置产妇为对照组.观察水针注射后的镇痛效果、比较两组间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水针镇痛效果总有效率为85%,有效率为15%,总有效率为100%.其活跃期(P<0.01)与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剖宫产率及催产素使用率均下降(P<0.05),新生儿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观察表明,水针镇痛分娩不但镇痛效果好,还可以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及催产素使用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无药物反应,操作简便,安全实用,是一种符合自然分娩规律的、易于普及、推广的理想镇痛方法.
作者:张尔杰;余丽君;吕晓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病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1~5岁5 ml/次/d;5~10岁10 ml/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子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1次/d,1~5岁4 ml次/d;5~10岁8 ml/次/d,静脉滴注.3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3天试验组疾病疗效相似于对照组(94.3%、90.0/%,P>0.05).治疗3天试验组体温疗效相似于对照组(82.9%、73.3%,P>0.05).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症状.结论:用药3天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等同于复方麝香注射液,并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周卫芳;季伟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了解珠海市4~5岁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探讨铅中毒对4~5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末梢血对珠海市3所幼儿园427名4~5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同时采用Achenbach(CBCL)量表对儿童行为进行评估.以血铅水平100μg/L为界,分为高血铅(≥100μg/L)和低血铅(<100μg/L)两组.男童CBCL总粗分≥42分,女童CBCL总粗分≥45分即判定其有行为问题.结果:珠海市4~5岁儿童血铅均值为(65.02±49.35)μg/L,血铅≥100μg/L的检出率为28.13%,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6.52%.高血铅组CBCL总粗分(29.24±18.49)明显高于低血铅组(22.17±15.22)(P<0.01).行为问题检出率高血铅组为24.20%,低血铅组为11.6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男童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6.98%和12.4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女童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9.44%、10.78%,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童高血铅组违纪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低血铅组(P<0.05),女童高血铅组攻击因子检出率高于低血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铅中毒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密切关系,男童铅中毒较女童铅中毒更易出现行为问题.建议对有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常规开展血铅筛查.
作者:梁晓红;朱兰芳;刘秋华;戚小兵;廖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其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研究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和对策.方法:对2000~2003年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漏报现象不容忽视;意外死亡居1~4岁儿童死因首位,且呈上升趋势.结论:儿童生命安全仍受到严重威胁,若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可以控制和降低的.
作者:杨荣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分析引起过期妊娠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过期妊娠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问卷与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422例妇女从婚前检查到分娩期间,进行追踪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卡方检验、Log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422例中有过期妊娠27例,其发生率为6.39%.下列因素为易导致过期妊娠的危险因素:生理因素为产妇年龄大、髂嵴间径大、复合先露(胎位异常)、羊水过少.社会因素为孕期工作环境差.而不易导致过期妊娠的因素多为负性心理行为:婚后妻子发现与丈夫性格不合、女方家务过于繁重(丈夫对妻子不关心)、丈夫有感情转移或第三者介入、孕晚期为产前检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感到不安、为产后休养地点担心;正性心理因素为孕期妻子业余爱好缝纫.结论:孕期生理、心理、社会行为因素,均可影响过期妊娠的发生.加强围产期保健和产前监护,针对高危因素进行适当的干预,选择佳时期终止妊娠,可减少过期妊娠的发生.
作者:闵汉珍;丁霞;李增庆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寻求促进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后提前恢复转愈,减轻产妇痛苦的佳防治护理方案.方法:采用骨盆制动、选择剖宫产分娩、正确指导产程产妇用力、辅以镇痛、理疗、局部浸润阻滞、中医中药治疗、心理疏导等干预.结果:耻骨联合分离痛明显减轻以至消失,恢复转愈时间较有关报道缩短.结论:孕产妇骨联合分离后注重做好不同时段的防治与护理,可有助于促其早日康复.
作者:涂晋梅;郑彩霞;王晓晖;郑惠琴;钟旭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调查兰州市儿童血液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对兰州市某幼儿园533名儿童血液微量元素钙、铜、锌、铁、铅进行检测.结果:各年龄组儿童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在微量元素含量异常的儿童中,主要以高血铅为主,占38.8%;其次是缺铁、缺锌、缺钙,分别占29.5%、25.7%、7.5%;缺铜的儿童比较少,仅占0.8%.被检出的铅高儿童的含铅量介于100~106μg/L之间,说明铅中毒的程度较轻.结论.儿童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年龄有关,含钙量和含铜量随年龄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儿童性别无关.铅含量偏高,与目前环境污染有关,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幼教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张晓灵;钱海娟;王红菊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广州城乡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变化趋势,确定儿童保健重点,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白云区2000~2004年各医院上报的托幼园(所)儿童体检记录采用WHO推荐的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参考标准进行统计评价分析.结果:白云区1~6岁前后5年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发生变化,3~4岁组、5~6岁组,年龄别体重异常率分别由2.15%、3.05%下降到1.83%(P<0.05)、2.09%(P<0.01),年龄别身高异常率分别由2.60%、2.76%下降到2.06%(P<0.01)、2.32%(P<0.05).身高别体重异常率分别由0.19%、0.17%上升到0.28%(P<0.01)、0.52%(P<0.01),各年龄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增加,1~2岁从3.47%上升到4.43%(P<0.05).结论:白云区3~6岁组营养不良、低体重、发育迟缓发生率下降,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但有肥胖发展的趋势,各年龄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增加,加强营养管理及营养教育是预防学龄前儿童营养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邝建明;李增宝;邵小飞;蒋玉欢;郑永红;许素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TRAIL及其死亡受体DR4的表达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宫颈炎(排除HPV感染)、13例CIN Ⅰ、15例CINⅡ~Ⅲ、36例宫颈癌(其中高分化和中分化27例、低分化9例)标本中的TRAIL及其死亡受体DR4的表达.结果:TRAIL在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Ⅱ~Ⅲ、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减少,但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R4在宫颈炎、CIN Ⅰ、CINⅡ~Ⅲ的表达无明显趋向性,3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减少,宫颈癌与宫颈炎、CIN Ⅰ、CINⅡ~Ⅲ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RAIL、DR4的表达随着宫颈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DR4表达差异有显著性,TRAIL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RAIL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程度无关,DR4的表达与宫颈癌的预后有关,TRAIL通过结合死亡受体发挥作用.
作者:张菊青;宋改环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胸腺肽与小儿心脏扩大型病毒性心肌炎自然杀伤(NK)细胞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心脏扩大型心肌炎患儿2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检测NK细胞百分数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胸腺肽治疗组明显改善心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全部病例心脏大小均恢复正常范围,胸腺肽治疗组疗程平均为2个半月,对照组平均为3个月,时间明显缩短;于治疗1个月时治疗组NK细胞百分数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NK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胸腺肽促进心脏扩大型心肌炎患儿NK细胞的升高,加速心肌炎的康复.
作者:孙永梅;孙景辉;张学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不同疾病对新生儿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应用美国Omni-TrakTM NVS监护仪上的DINAMAP测压装置,分别对54例新生儿肺炎、38例新生儿窒息、1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5例颅内出血(IVH)患儿进行血压监测,作为研究组.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7 d内血压作为对照组.结果:新生儿肺炎患儿7 d内血压与正常足月新生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出生窒息对第1天新生儿血压有显著性影响,第2天恢复正常.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可以导致患儿第1天收缩压有所升高.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血压较稳定.应动态观察窒息儿的血压变化,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以保证各器官组织的血供.颅内病变患儿动脉血压不稳定,应密切监测.
作者:范秀芳;刘红锋;董敏;马沛然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52例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慢性腹泻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微波治疗.结论:治疗组有效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59.46%).结论:微波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有明显效果.
作者:胡庆梅;施新宇;张鸿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90例FGR新生儿及9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产前体重、身高、孕周、孕期合并症/并发症、胎盘、脐带异常等.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FGR的影响因素,用比值比(oddsratio,OR)表示影响因素与FGR的关系.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胎盘重量轻(≤400 g)、孕周、产妇身高低(≤150 cm)、脐带异常(脐带绕颈等)、产前体重等与FGR的关联有统计学显著性,它们的OR值分别为9.16(P<0.01)、0.52(P<0.01)、5.21(P<0.05)、2.76(P<0.05)和0.94(P<0.05).结论:影响FGR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控制FGR的发生.
作者:韩轲;陈维清;彭晓珊;陈青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甲氨喋呤以及两者联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对65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应用甲氨喋呤40 mg/m2,静脉注射,单次为1疗程+口服米非司酮50 mg/d,连服3天.B组21例静脉注射甲氨喋呤40mg/d,隔日1次,共4次.C组24例口服米非司酮50 mg/d,5天为1疗程.如治疗后β-HCG下降不明显,则开始第2疗程,两疗程间隔5天.结果:A组治疗成功率为90%,明显高于B、C组,同时发现疗效与血β-HCG高低有关.结论: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疗程短,副反应小,疗效显著.
作者:卢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腹腔镜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诊断工具运用于临床,70年代开始用于一些简单的手术操作,近10年由于腹腔镜设备、器械的不断更新,许多经典的剖腹妇科手术已被腹腔镜手术所取代[1].腹腔镜手术具有腹腔不被打开,腹腔脏器不暴露于空气中;手术野暴露充分;手术以外部位干扰少;手术中大量应用电凝止血,手术部位异物少;术后恢复快;腹部无瘢痕,美容等优点,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自1998年以来配合医师进行腹腔镜手术,现将在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医护配合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水平的甘油三脂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在2005年5~10月在北京妇产医院接受营养治疗的4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均为单胎)进行血糖、胰岛素、C肽、甘油三脂的检测,将甘油三脂测得值转化为中位数的倍数,甘油三值大于1.0 MOM作为研究组,甘油三值小于或等于1.0 MOM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孕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胎、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大于胎龄儿、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孕前高体重指数增加妊娠糖尿病孕妇发生高脂血症的危险;脂代谢紊乱增加了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李光辉;黄醒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致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CT扫描仪,用OM基准线、0度角、层厚及层距10 mm连续平扫至颅顶.结果:144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颅脑病变62例,阳性率43.1%.其中55例脑梗塞,6例脑梗塞合并脑出血,1例脑出血.结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行颅脑CT扫描可早期诊断颅脑病变的性质、部位,为临床抢救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周晓辉;谭毅红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近几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4年12月产科住院足月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6年为23.64%,2004年上升至40.5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②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持续为剖宫产主要指征.③1999年开始出现珍贵儿指征,以社会因素为指征剖宫产逐年增加,二者均为非医学指征,1998年为3.85%,2004年上升至25.83%,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①珍贵儿、社会因素等非医学指征的增加在迅速增长的剖宫产率中起主要作用.②对剖宫产医学指征的诊断过度也是导致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伏先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对利普液基细胞学(Liqui-PREPtm,LPT)检测结果结合TBS报告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报告,探讨LPT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005年1~8月我院门诊261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妇科细胞学检查,采用Liqui-PREPtm液基细胞学处理,将标本中黏液、血液和坏死碎片与上皮细胞分离,制成薄片细胞涂片,95%的乙醇固定,巴氏染色,TBS报告.阳性者取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62例患者取材均为满意涂片.检出阳性结果宫颈鳞癌(SCC)9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排除高度病变(ASC-H)2例,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9例,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2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性质未定(ASCUS)2例,与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为93.8%.结论:Liqui-PREPtm液基细胞学检测系统用于妇科细胞学检查,其阳性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有较高的符合率,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严玉清;佟卫兵 刊期: 200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