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及早期综合干预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

杨少萍;涂忆桥;张岳英;胡荣华;郭林

关键词:婴幼儿, 生长发育, 监测, 早期干预
摘要:目的:研究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和早期综合干预对婴幼儿体格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年龄为48天~5个月的正常婴儿80例为实验组,按1∶1配对原则选取对照组80例.实验组入组后采用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及早期综合干预技术对其体格发育及神经精神发展进行定期跟踪监测、评估,同时实施早期干预方案.两组儿童30个月时,对其体格、智能发育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总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大动作、精细动作、个人社交3个能区发育商数(DQ)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身高、体重增加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婴幼儿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技术及早期综合干预技术是一种比较全面的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技术,能明显促进婴幼儿体格及智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可以面向广大妇幼保健机构推广应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过期流产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醇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过期流产的疗效.方法:停经7~10周过期流产组42例,米非司酮150 mg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停经10~12周过期流产组38例,米非司酮300 mg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结果:两组自然流产率分别为82.2%、76.2%,清宫率分别为17.8%、23.8%;出血量小于50 ml,未见并发症,不良反应轻.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过期流产完全流产率高,阴道流血量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秀芝;王芊晨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怀化市2000~2004年0~4岁儿童意外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怀化市0~4年儿童意外死亡现状、分布特点、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中国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该市2000~2004年0~4岁儿童意外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年内0~4岁儿童意外死亡共发生358例,占0~4岁儿童死亡总数的15.4%,死因主要为其它意外,占0~4岁儿童意外死亡41.1%,0岁组以其它意外(搦婴)为主,且女婴高于男婴;1~4岁组以溺水为主,男童高于女童.结论:呼吁社会关注女童的生存权和健康权,提示家长加强对男童的看护.

    作者:曾菊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从2002年5月~2005年6月间我们深入基层,在乡(镇)对5 683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普查普治.结果生殖道感染发病率高,占整个患病人数的34.28%,生殖道感染中宫颈炎发病率多,占8.8%.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卫生习惯、对生殖健康知识了解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任洪茹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产、儿科合作新法复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

    目的:探讨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9月~2005年9月分别采用两种复苏技术处理新生儿窒息的效果.结果:2003年9月~2004年9月新生儿窒息发病率为6.30%,2004年9月~2005年9月窒息发生率下降为3.76%,并发症发生率亦有下降.结论:采用新的复苏流程,产、儿科合作可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对艾滋病歧视与偏见的研究

    目的:研究对艾滋病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地区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意向性选择6个省,在每个省意向性选择1个县,在每个县整群抽样调查对象800人,采取封闭式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和艾滋病相关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在这次调查中,有3 095人(64.5%)恐惧艾滋病;66.5%的人认为应该隔离治疗艾滋病病人/艾滋病感染者;40.1%的人认为应该限制艾滋病病人/艾滋病感染者的人身自由.有1 497(31.2%)人不愿意为艾滋病病人捐款.6个地区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持歧视与偏见态度不完全相同,P<0.01.结论:对艾滋病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性别、户口性质、学历以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是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艾滋病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调查对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的知识不了解.在6个地区中,河南地区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现状轻,江苏地区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现状严重.

    作者:郭欣;程怡民;李颖;黄娜;武俊青;汝小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弥漫性血管炎,呈逐年增长趋势,紫癜性肾炎(HSPN)是HSP的基本症状,它对疾病的预后影响大,到目前为止无特效治疗.从理论上讲肝素可以阻断HSPN发病的多个环节,在预防HSP肾损害方面是很有希望的药物.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DCT),从临床的角度探讨对尚未出现肾损害的HSP患儿应用肝素以预防HSPN发生的可能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东辉;韩桂珍;鲁丽;李淑娟;金梅英;罗中媛;于国旗;宋英姿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及早期综合干预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

    目的:研究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和早期综合干预对婴幼儿体格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年龄为48天~5个月的正常婴儿80例为实验组,按1∶1配对原则选取对照组80例.实验组入组后采用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及早期综合干预技术对其体格发育及神经精神发展进行定期跟踪监测、评估,同时实施早期干预方案.两组儿童30个月时,对其体格、智能发育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总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大动作、精细动作、个人社交3个能区发育商数(DQ)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身高、体重增加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婴幼儿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技术及早期综合干预技术是一种比较全面的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技术,能明显促进婴幼儿体格及智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可以面向广大妇幼保健机构推广应用.

    作者:杨少萍;涂忆桥;张岳英;胡荣华;郭林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镇痛泵对妇产科病人术后肠蠕动影响的观察

    病人自控镇痛法(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简称PCA)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出现、并将近10年提出的按需镇痛概念与微电脑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止痛技术[1].PCA技术即术后在病人感到疼痛时可自行按压PCA装置的给药键,按设定的剂量注入镇痛药,从而达到止痛效果[2].这一技术在国外发展较快,已较成熟,我国是在近几年才逐步推广并用于临床各手术科室的术后病人.目前有关在术后使用镇痛泵对胃肠蠕动的恢复是否有影响方面,国内报道有不同见解[3,4].为排除因胃肠道术后影响肠蠕动恢复的生理病理因素,本实验研究选择了非肠道手术科室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妇产科病人术后使用镇痛泵后肠蠕动恢复情况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玉霞;宋春利;安力彬;洪金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促进足月妊娠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

    为防止延期妊娠和过期妊娠,降低围产儿窒息率及病死率,对妊娠合并某些疾病以及孕周超过40周的孕妇给予适时引产是产科常见的治疗措施,而宫颈条件则是引产成功的关键.引产成功率与宫颈成熟有关,宫颈不成熟者,引产失败率高达50%[1].我们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比较米非司酮及小剂量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以及药物对母婴的影响.

    作者:苑运阁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2001~2005年吉林市1 427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和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儿童生存、保护战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01~2005年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0~4岁儿童死亡报告卡为基础资料,计算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结果:2005年该市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24‰、7.92‰和9.06‰,较2001年分别下降了29.7%、25.8%和23.5%;2005年区域城市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82‰、7.43‰和8.33‰,较2001年分别下降了29.7%、26.4%和22%;区域农村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46‰、8.18‰和9.43‰,较2001年分别下降了30.2‰、26%和25.1%.2001~2005年,该市5岁以下儿童的出生窒息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2001~2005年,该市城区和农村的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出生窒息死因的死亡率城乡均有明显下降,肺炎、腹泻死因的死亡率城区较农村下降明显.

    作者:张春灵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孕产妇尿碘水平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孕产期妇女是否存在碘缺乏并对碘缺乏病(IDD)进行筛查,为孕产期妇女补碘提供依据.方法:用ADA快速尿碘测定法对孕产妇尿碘水平进行测定、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功能.结果:(1)孕产妇缺碘发生率50.85%,显著高于非妊娠妇女(6.67%),部分孕产妇(13.09%)尿碘水平高于非妊娠妇女;(2)缺碘组孕妇TSH水平高于非缺碘组(P<0.05).结论:十堰地区孕产妇存在碘缺乏,有必要对孕产妇作尿碘筛查,以便及时合理补碘,避免碘缺乏带来的不良影响.

    作者:李毅;成国娟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导管法输卵管通液术结合过氧化氢造影治疗输卵管性不孕9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导管法通液术结合过氧化氢造影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对确诊为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90例,采用导管法进行输卵管通液术,借助过氧化氢造影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的输卵管通液术.结果:治疗组90例中第1次治疗后35例双侧输卵管通畅,对于双侧或单侧输卵管梗阻患者或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再进行第2次或第3次治疗,术后随访3年,64例妊娠并分娩,2例异位妊娠,4例流产.治疗组妊娠率75.56%,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妊娠率15.00%,总有效率40.00%,两组妊娠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导管法输卵管通液术结合过氧化氢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其疏通输卵管的作用明显,临床效果显著,应用方便.

    作者:李静;唐红霞;王英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白血病抑制因子在输卵管妊娠的表达及其在诊断方面的意义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与异位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LIF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外周血的LIF的浓度,以探讨LIF与异位妊娠的关系.结果:异位妊娠患者的输卵管组织中LIF表达水平较高,而非异位妊娠患者的输卵管组织的表达水平较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LIF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IF可能在异位妊娠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而且可以通过测定患者外周血的LIF浓度用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

    作者:钟富琴;刘荣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学龄前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28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家长意外伤害的平均知识得分为(72.65±0.6)分;态度得分(68.54±1.08)分;行为得分(72.77±0.86)分.家长的文化、职业、家庭人口数、父母关系、管教方式对意外伤害知识得分的影响显著,家庭收入、儿童年龄对家长态度得分影响显著.家长从社区宣传中获得知识只占14.9%.结论: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的KAP是相互关联的.家长意外伤害知识欠缺,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家长侥幸心理增加,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加强儿童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

    作者:晏晓颖;廖淑梅;陈春文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早产儿硬肿症的分析与康复

    本文对近3年来186例早产儿硬肿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2001年3月~2004年3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186例早产儿,体重均<2 500 g.于生后24 h内入院,入院后立即置远红外线复温台或保温箱中.并按是否出现硬肿分为两组,硬肿症组102例,男80例、女22例,其中轻度硬肿78例、中度硬肿19例、重度硬肿5例;无硬肿症组84例,男57例、女27例.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一般情况以及生后3日内热卡摄入情况.

    作者:王宏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68例临床分析

    重度子痫前期易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是高危妊娠中的重要问题,围生儿结局与病情、胎龄、出生体重等多因素相关.本文对我院2004年7月~2006年1月收治的68例单胎重度妊高征合并FGR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出生孕周、分娩方式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

    作者:王义;甄学慧;徐鑫;宋蓓蓓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新生儿出生缺陷围产期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围产期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两个医院2003~2004年产科共1 011例育龄产妇,并对其孕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24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接受射线(β=2.569,OR=13.407)、羊水异常(β=1.491,OR=4.440)、高血压(β=2.821,OR=16.779)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高(β=1.312,OR=3.715)、孕期补碘(β=-2.252,OR=0.105)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结论:文化程度、接受射线、羊水异常、高血压、孕期补碘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玉娥;韦丽琴;高红萍;刘永华;赵若望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卫生服务妇女保健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保健服务需求及社区卫生服务妇女保健的存在问题,为制订妇女保健工作规范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宝安区2003年验收合格的110家社区健康服务站,按好、中、差分为三级,以整群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进行横断面研究,抽取10家社区健康服务的居民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咨询服务排首位,有42.7%的调查对象需要,其次是常见病的治疗(32.5%)、妇科病检查(29.7%);避孕知识及用品的服务需求随学历提高呈上升趋势.对妇科病检查的服务需要随学历提高而下降,对健康咨询、心理咨询、避孕知识及用品、常见病治疗的服务需求,随人口流动性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对妇科病检查、常见病治疗的服务需求随收入水平提高而呈上升趋势.结论:随收入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人们保健意识在提高,但对疾病的诊疗和检查仍然是人们急需解决,提示加强妇幼保健功能,规范社区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意识是关键.

    作者:曾红友;郭华;邱洁;黄跃华;韩煊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连接蛋白、肌酐、尿素氮及尿蛋白测定分析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连接蛋白(FN)、肌酐(Cr)、尿素氮(BUN)及尿蛋白水平的变化,以探求各指标在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发展及肾脏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选择正常非妊娠妇女22例及正常孕晚期妇女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中FN、Cr、BUN及尿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N: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组较正常孕晚期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改变更加明显;随尿蛋白的增加,FN有增加趋势.Cr、BUN: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及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组较正常孕晚期组增高;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孕晚期组较正常非孕组Cr水平降低(P<0.05).结论:FN、r、BUN及尿蛋白水平在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发展及肾功能损伤中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于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商晶;马晓艳;王虹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1 332例已婚育龄妇女致畸病毒免疫状况研究

    目的:了解未经接种致畸病毒(TORCH)疫苗的育龄妇女其免疫球蛋白TORCH-IgG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对1 332例19~44岁无TORCH疫苗接种史及在广东地区居住5年以上的孕前妇女血清风疹病毒(RUV)IgG、巨细胞病毒(CMV)IgG、弓形虫(TOX)IgG、单纯疱疹Ⅱ病毒(HSVⅡ)IgG及B19微小病毒(B19)IgG检测,并按年龄分组统计阳性率.结果:总体风疹病毒IgG阳性率86.6%、巨细胞病毒IgG阳性率93.2%、弓形虫IgG阳性率25.5%、单纯疱疹Ⅱ病毒IgG阳性率85.3%及B19微小病毒IgG阳性率38.1%,各指标阳性率似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但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TORCH-IgG阳性(未经接种疫苗)代表本地的自然感染过程,育龄妇女各年龄组TORCH-Ig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即任一年龄妊娠,其孕期感染TORCH几率及其胎儿获得宫内垂直感染几率相同.

    作者:钟燕芳;薛素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