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怀化市2000~2004年0~4岁儿童意外死亡原因分析

曾菊华

关键词:0~4岁儿童, 意外死亡, 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怀化市0~4年儿童意外死亡现状、分布特点、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中国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该市2000~2004年0~4岁儿童意外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年内0~4岁儿童意外死亡共发生358例,占0~4岁儿童死亡总数的15.4%,死因主要为其它意外,占0~4岁儿童意外死亡41.1%,0岁组以其它意外(搦婴)为主,且女婴高于男婴;1~4岁组以溺水为主,男童高于女童.结论:呼吁社会关注女童的生存权和健康权,提示家长加强对男童的看护.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孕产妇尿碘水平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孕产期妇女是否存在碘缺乏并对碘缺乏病(IDD)进行筛查,为孕产期妇女补碘提供依据.方法:用ADA快速尿碘测定法对孕产妇尿碘水平进行测定、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功能.结果:(1)孕产妇缺碘发生率50.85%,显著高于非妊娠妇女(6.67%),部分孕产妇(13.09%)尿碘水平高于非妊娠妇女;(2)缺碘组孕妇TSH水平高于非缺碘组(P<0.05).结论:十堰地区孕产妇存在碘缺乏,有必要对孕产妇作尿碘筛查,以便及时合理补碘,避免碘缺乏带来的不良影响.

    作者:李毅;成国娟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更年期妇女激素替代疗法的利与弊

    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是以补充雌激素为主,解决与雌激素不足有关的健康问题为目的一种治疗方法[1].自1932年Geist等首次提出应用雌激素预防和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以来,其药物治疗制剂不断发展与完善,各种类型的雌激素补充女性在绝经前期、后期或双侧卵巢切除术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不足,从而改善因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身体各系统生理变化,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纠正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硬化及老年痴呆等发挥着积极作用[2].随着HRT在妇产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研究,HRT的利与弊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对其使用的必要性、方法、药物选择及副作用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就HRT在临床上应用时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别阐述如下:

    作者:刘文雅;戈寒冰;王小飞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8例分析

    目的:讨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的适应症、方法及发展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5年来经换血治疗的8例病例的换血原因、年龄、疗效及换血方法,换血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液内环境的改变.结果:8例病例中新生儿ABO溶血病换血6例,其他2例,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了53.80%,全部治愈,换血途径采用脐静脉换血法,换血前后生命体征、生化、血红蛋白(Hb)变化不大,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换血疗法的对象仍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主,换血途径仍以脐静脉换血为主,强调使用5~7天内的CPDA1保养液的新鲜血,以达到去除体内过高的未结合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作者:李晓雪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存活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以便更好指导临床采取有效干预及相应防护措施,从而有效降低VLBWI的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59例VLBWI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引起VLBWI的主要因素是:妊娠期并发症、多胎妊娠、臀位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产后并发症如颅内出血、肺出血、新生儿硬肿、呼吸暂停、感染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与监护,加强对VLBWI管理及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处置水平,配合医疗,是提高VLBWI存活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作者:董敏;崔霜剑;侯茜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是以生理盐水为溶剂,分别含有甘草酸苷0.2%、半胱氨酸0.1%、甘氨酸2.0%的静脉注射剂.主要成分甘草酸苷(GL)提取自药用植物甘草.甘草酸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结构式为2个分子的葡萄糖醛酸与甘草次酸(GA)的聚合物.GL在体内经酶分解成GA并发挥作用.美能具有抗过敏、抗炎症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抗过敏和改善肝功能的治疗.过敏性紫癜又称舒-享综合征,是由免疫变态反应引起的全身性血管炎症,累及胃肠道时可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以往治疗上多用激素来缓解,但激素使用副作用较大.本文应用美能中药制剂治疗过敏性紫癜(腹型),观察治疗前后腹部症状缓解情况,并与激素治疗对照,以探讨美能治疗过敏性紫癜(腹型)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晓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哮喘儿童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发作期与缓解期哮喘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血清TGFβ1水平.结果:血清TGFβ1水平哮喘组发作期及缓解期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发作期TGFβ1水平低于缓解期(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TGFβ1水平减低,可能参与哮喘发病.

    作者:赵凯姝;成焕吉;马青山;刘文东;于凌云;蔡三立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NS)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了解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肾病综合征住院患儿114例,其中合并支气管哮喘6例.结果:本组病例NS患儿合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为5%.其中3例致肾病复发,1例在肾病未缓解期致尿蛋白增多且口服激素治疗4周尿蛋白仍未转阴.对6例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及表面激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2~5天哮喘缓解.6例患儿出院后均继续吸入氟替卡松(辅舒酮)治疗,未再出现喘息发作.出院后均继续口服强的松,治疗肾病综合征仍有效.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多于口服激素过程中发生哮喘,其中部分患儿可致NS复发、病情加重或延长缓解时间.此类患儿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时及时控制哮喘症状、合理用药可以提高NS的缓解率,减少复发.

    作者:王娟;马青山;成焕吉;鲁继荣;张云峰;尹嘉宁;王静芳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卵巢妊娠25例临床分析

    卵巢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卵巢内发育和着床,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因无典型症状及体征而不易明确诊断.对卵巢妊娠的研究也很少,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对卵巢妊娠的报道有增加趋势.现就我院收治的25例卵巢妊娠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

    作者:李春洪;卢晟杰;王红;冯丽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时与24例正常子宫内膜相对照.结果: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两组内膜组织均有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分泌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增殖期(P<0.05),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月经周期中呈周期性改变.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它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有关,并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谭伟坚;张晓薇;陈国勤;刘慕嫦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永靖县农村育龄妇女妊娠结局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永靖县育龄妇女妊娠结局的调查,了解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和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甘肃省永靖县6个乡(镇)、6个村的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于2004年7月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入户调查,同时组织育龄妇女到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进行妇科检查.结果:1 268名育龄妇女,总妊娠次数3 034次,人均妊娠2.39次.妊娠结局中死胎死产91次,占3.00%;自然流产198次,占6.53%;人工流产241次,占7.94%;活产2 504次,占82.53%.死胎死产率3.51%,自然流产率7.09%.死胎死产发生率和自然流产发生率随妊娠次数增加而增加;文化程度较低或者收入较低者发生率较高.结论:甘肃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妊娠结局中死胎死产率、自然流产率与全国或者国内其他地区调查结果相比,发生率比较高,其相关影响因素有不同之处.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水平和入院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作者:舒星宇;李芝兰;王德文;李昌赟;罗小明;孔德瑾;张桂花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288例早产儿相关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产儿相关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在昆山市各级医院出生的288例早产儿,分析孕周、出生体重、性别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孕28~30+6周组的死亡率、极低体重儿出生率及窒息率均较其它两组高;极低体重儿组的死亡率较其余组高,且此组的男婴死亡率高于女婴.结论:孕周与出生体重对早产儿死亡率有一定影响.

    作者:金丽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促进足月妊娠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

    为防止延期妊娠和过期妊娠,降低围产儿窒息率及病死率,对妊娠合并某些疾病以及孕周超过40周的孕妇给予适时引产是产科常见的治疗措施,而宫颈条件则是引产成功的关键.引产成功率与宫颈成熟有关,宫颈不成熟者,引产失败率高达50%[1].我们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比较米非司酮及小剂量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以及药物对母婴的影响.

    作者:苑运阁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联合应用对剖宫产率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联合应用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以866例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分娩为实验组,取自由体位与传统模式助产分娩的819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剖宫产原因、剖宫产率、难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均为胎儿宫内窘迫、宫缩乏力、胎位异常、头盆不称等.实验组的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的难产率、宫缩乏力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能显著降低剖宫产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

    作者:成金焕;郭晓燕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镇痛泵对妇产科病人术后肠蠕动影响的观察

    病人自控镇痛法(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简称PCA)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出现、并将近10年提出的按需镇痛概念与微电脑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止痛技术[1].PCA技术即术后在病人感到疼痛时可自行按压PCA装置的给药键,按设定的剂量注入镇痛药,从而达到止痛效果[2].这一技术在国外发展较快,已较成熟,我国是在近几年才逐步推广并用于临床各手术科室的术后病人.目前有关在术后使用镇痛泵对胃肠蠕动的恢复是否有影响方面,国内报道有不同见解[3,4].为排除因胃肠道术后影响肠蠕动恢复的生理病理因素,本实验研究选择了非肠道手术科室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妇产科病人术后使用镇痛泵后肠蠕动恢复情况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玉霞;宋春利;安力彬;洪金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学龄前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28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家长意外伤害的平均知识得分为(72.65±0.6)分;态度得分(68.54±1.08)分;行为得分(72.77±0.86)分.家长的文化、职业、家庭人口数、父母关系、管教方式对意外伤害知识得分的影响显著,家庭收入、儿童年龄对家长态度得分影响显著.家长从社区宣传中获得知识只占14.9%.结论: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的KAP是相互关联的.家长意外伤害知识欠缺,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家长侥幸心理增加,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加强儿童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

    作者:晏晓颖;廖淑梅;陈春文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新生儿听力筛查研究进展

    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HS)是指对所有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1].听力障碍是发生率高的人体感觉器官功能缺失之一.耳声发射(OAE)运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20余年以来,使听力障碍儿童获得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宝贵机会.在我国,听力言语残疾居5类残疾之首,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从而严重影响患儿的言语、认知和情感的发育,会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压力.UNHS目的是尽早发现听力障碍的婴儿,在语言发育关键的2~3岁之前通过干预,尽量减小或避免其语言发育的损害.

    作者:霍薏钦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抚触对促进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的探讨

    婴儿抚触是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开展的1种亲昵、舒适、经济有效的保健技术.它通过对婴儿全身皮肤进行科学的、温和的刺激,促进婴儿智能发育,增强婴儿免疫力和应激力等,早产儿与足月儿有同样的生理需要,但因为早产儿往往需要静脉补液,胃管营养,足后跟取血和机械通气等检查治疗,很少从母亲和护士那里得到温柔的爱抚,为进一步探讨抚触对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我院保健科对全市2003年12月~2004年3月出生的40例早产儿进行动态跟踪.

    作者:郭俊玲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新生儿出生缺陷围产期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围产期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两个医院2003~2004年产科共1 011例育龄产妇,并对其孕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24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接受射线(β=2.569,OR=13.407)、羊水异常(β=1.491,OR=4.440)、高血压(β=2.821,OR=16.779)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高(β=1.312,OR=3.715)、孕期补碘(β=-2.252,OR=0.105)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结论:文化程度、接受射线、羊水异常、高血压、孕期补碘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玉娥;韦丽琴;高红萍;刘永华;赵若望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以腹痛为主诉的儿童铅中毒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铅污染所造成的健康危害有了更多的了解,铅污染对儿童智能和行为发育的影响已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铅污染对人体的损伤是多系统、多器官的,呈非特异性症状,它对消化系统的损伤亦是不能忽视的.现对本院驱铅门诊接诊以腹痛为主诉的58例铅中毒患儿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提高对儿童铅中毒的早期识别能力.

    作者:李南平;冯秀英;姚丽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弥漫性血管炎,呈逐年增长趋势,紫癜性肾炎(HSPN)是HSP的基本症状,它对疾病的预后影响大,到目前为止无特效治疗.从理论上讲肝素可以阻断HSPN发病的多个环节,在预防HSP肾损害方面是很有希望的药物.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DCT),从临床的角度探讨对尚未出现肾损害的HSP患儿应用肝素以预防HSPN发生的可能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东辉;韩桂珍;鲁丽;李淑娟;金梅英;罗中媛;于国旗;宋英姿 刊期: 2006年第2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