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红;陈紫平;陆泉;徐立中;黄雪芹
笔者对2002年10月~2003年11月住院的46例宫外孕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诊断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秦碧琼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特点.方法:抽取哈尔滨市乳腺癌病人119例,其中普通住院乳腺癌患者52例,癌症康复协会乳腺癌患者67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进行调查评估.结果:与常模相比,乳腺癌病人除环境1个领域,自尊、日常活动能力、社会安全保障、获取新信息、环境条件等5个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5个领域、19个方面及总的生存质量都很低下;普通住院乳腺癌患者与癌症康复协会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比较的结果表明,普通住院乳腺癌患者与癌症康复协会乳腺癌患者的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环境领域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社会关系领域和精神支柱领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病人的生存质量普遍低于正常人;普通住院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除社会关系领域和精神支柱领域外明显低于癌症康复协会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同年龄、职业、不同婚烟状况及经济状况的乳腺癌患者在某些方面生存质量存在不同.
作者:杨艳杰;邱晓惠;彭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喉梗阻是指喉部急性阻塞引起的吸气性呼吸困难,是儿童常见危急重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及时正确的救治可以有效挽救患儿生命,缩短治疗时间.我院于1998年5月~2002年8月救治儿童急性喉梗阻120例,均取得成功.
作者:夏恩忠;马召花;刘玉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异位妊娠(欲称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有增加趋势[1].由于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变化多且不典型,易与多种疾病混淆,误诊率多达35.9%~67.9%[2].误诊可能导致误治,甚至因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而造成病人死亡.因此为了降低误诊率,我们对7年来异位妊娠误诊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崔利娜;付秀虹;张民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为提高基层产科及妇幼保健人员的围产保健服务能力及对危重病的抢救能力,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使用本省统一编写的<产科质量提高班教材>1~4册,第1年用传统式培训方法,2001年始连续3年根据学员的要求由传统式改为参与式成人培训方法.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每年均采用了逐级培训方式.结果:通过参与式培训,各级产科医师及妇女保健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服务质量、高危妊娠筛查率和管理质量明显提高,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结论:参与式培训方法在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人员的培训中值得推荐.
作者:张荣莲;朱维廉;陈起燕;陈美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产的高危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早产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58例早产中胎膜早破33例,感染20例,重度妊高征6例,双胎5例,羊水过多2例,前置胎盘2例,急性胰腺炎1例,臀位1例,纵隔子宫1例,原因不明11例.结论:胎膜早破及感染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因素;重度妊高征,羊水过多,双胎,前置胎盘等也会导致早产;产前未行系统检查者早产率高.
作者:仰晨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微量元素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微量元素多含在食物和饮水中.微量元素的增多或不足均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疾病.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微量元素的检查日益普及.现将本院555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丁明;赵桥珍;李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立止血在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中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立止血治疗60例(治疗组),采用一般止血药治疗54例(对照组),两组作对照.结果:治疗组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立止血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
作者:何宗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IL-8、TNF-α及宫颈UU/CT与先兆流产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80例病人,分为先兆流产组(47例)和正常早孕组(33例),均抽取静脉血送检血清IL-8和TNF-α;②先兆流产组及正常早孕组采集宫颈分泌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DNA;③对于宫颈分泌物UU/CT阳性的先兆流产病人给予抗生素(红霉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的变化;④随访经红霉素治疗成功的病人至分娩.结果:①先兆流产病人与正常早孕妇女宫颈分泌物UU/CT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76.60%和21.21%(P<0.01);②经抗生素治疗的先兆流产病人,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随访用红霉素治疗的先兆流产病人,足月分娩新生儿未发现异常.结论:①先兆流产与感染的关系密切;②IL-8和TNF-α可以作为先兆流产的监测指标.
作者:范江涛;龙凤宜;李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头位难产发病率高,占分娩总数12.56%,超过难产总发生率的2/3,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大,常需在分娩时采取各种干预措施,使其顺利分娩,保证母儿健康.
作者:姜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1~4岁死亡儿童的计划免疫状况及与死亡年龄的关系,提高儿童生存质量.方法:采取普查的方法,对148名1~4岁的死亡儿童进行调查,根据死亡儿童在其死前相应年龄阶段的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将其分为未免疫、未满全程、有全程3种免疫状况,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多重比较和回归分析.结果:1~4岁死亡儿童中未免疫、未满全程、有全程分别占9.46%、29.05%、61.49%,3种计划免疫状况下的儿童死亡年龄(d)差异有显著性(F=3.11,P<0.05);未免疫组的死亡儿童死亡年龄低于其他两组,且显著低于有全程组(P<0.05);死亡儿童的计划免疫状况与其死亡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199,P<0.05),计划免疫完成得越好,其死亡时的年龄也越大.结论:免疫对机体有广泛性的保护作用,改善计划免疫状况,特别是保证全程免疫的落实,对于增强儿童抵御各种疾病侵袭的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覃凌智;涂忆桥;陈忠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院近年来尝试中西药联合用药的方法,采用参芪活血汤为主治疗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疗效满意.
作者:李志红;李铁玉;王颖丽;朴蓉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助孕方加克罗米酚(CC)治疗常规CC疗法不敏感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耐CC的PCOS患者68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34例患者中药助孕方加CC治疗.B组:34例患者TMX加CC治疗.结果:A组的妊娠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的排卵率、自然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黄体功能不足及未破裂卵泡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采用中药助孕方联合CC的促排卵方案治疗耐CC的PCOS不孕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谭曼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压肠板在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取头困难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4年7月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取头困难者2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压肠板取胎头,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取胎头.结果:研究组中取出胎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子宫出血量及术后2 h子宫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取头困难时使用压肠板,在缩短出头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子宫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率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荣;肖翠红;赖雪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发生于出生1个月后的维生素K缺乏症称发生型维生素K缺乏症,症状以颅内出血多见.近年发现此病逐年增多,自2000年1月~2004年4月,我院共收治31例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均以颅内出血急诊入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解传珍;孙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L1DNA疫苗质粒.方法:从尖锐湿疣病变组织中提取DNA制备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HPV 11-L1基因,将L1基因经双酶切后克隆到pcDNA3.1(+)中,测序鉴定.结果:从病变组织中扩增出了全长HPV 11-L1基因,并正向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中,转化JM109扩增后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克隆成功.结论:HPV11-L1 DNA疫苗质粒的构建为今后进行防治尖锐湿疣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莉华;黄朝晖;刘志辉;任金冬;龚佩娟;陆英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社区儿童父母对计划免疫知识认知情况,为促进计划免疫工作、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设计计划免疫知识问卷,对276位家长进行调查,按不同文化程度分为3组,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文化程度与掌握的计划免疫知识成正比.结论:应加大对文化程度低人群的健康教育力度,以提高群众积极参与计划免疫的主动性及疫苗接种率.
作者:魏宏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产主要危险因素及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63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将其分为阴式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不同原因所致的早产儿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及妊高征是早产的主要因素;胎龄小死亡率高;剖宫产组和阴式分娩组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不是剖宫产的禁忌症.
作者:袁宏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目前常见妇科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对EMs的基础研究也进入到了更深的层次.
作者:周卫琴;沈宗姬;陈友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随着快速敏感血β-HCG检测技术问世,超声检查尤其是阴道超声的进展80%早期异位妊娠(EP)在未破裂前得到诊断.我院对早期EP采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并扩展治疗指征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彩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