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敏;于翠娟;李莎莎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78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9例,即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使用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治疗;GM1治疗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生后6 h内)应用GM1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惊厥的发生和病死率,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CT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GM1治疗组惊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vs 56.41%,x2=4.223 3,P<0.05);前者重度HIE(包括头颅CT脑白质低密度呈中、重度改变者)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后者(P<0.05);生后7~8 d和12~14 d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GM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45.95%vs 75.86%,x2=4.845 1,P<0.05;29.73%vs 58.62%,x2=4.435 7,P<0.05);GM1治疗组的病死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5.13%vs 25.64%,x2=4.825 8,P<0.05).结论: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GM1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并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周荣娟;周伟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索更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的佳办法.方法:在剖宫产术前进行产后出血的预测评分,有产后出血病理因素者,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于胎儿娩出宫肌注射催产素,实验组在剖宫产术中除常规用药外,胎儿娩出清理完宫腔后,立即放置0.4 mg米索前列醇于子宫腔底部,用药后2 h再用相等剂量放置直肠5 cm处,失血量用容量法和沙布、专用纸垫计量法,以24 h内失血量为量,经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的方法,检验其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失血的效果.结果:2003年1月~2004年12月30日,有病理因素154例,实验组92例,术后2 h失血量均值为(182.30±80.2)ml,24 h(278.03±10.2)ml;对照组62例,术后2 h失血量均值为(226.18±93.2)ml,术后24 h(388.08±175)ml,术后2 h和24 h P值均<0.01,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失血方法简单、安全,效果良好.
作者:李艳英;颜容仙;黄瑾;劳燕;方虹;李苓 刊期: 2005年第13期
婴幼儿期是小儿生长发育快的阶段,特别是婴儿期,此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如果家长不注意掌握科学的喂养方法,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轻则会引起小儿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症、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贫血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等,重则会影响小儿一生的健康.因此加强小儿喂养方面的健康教育,及时纠正错误的喂养观念和做法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袁爱梅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城区青春期女性心理行为问题的现状及表现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对深圳市城区3所小学、2所中学共878例10~17岁女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4.24%,青春早期11.32%,青春中期16.96%,两期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班级学习成绩排名上、中、下女生的行为问题发生率分别为14.92%、12.59%、15.16%.结论:深圳市城区青春期女性行为问题检出率与腚国内研究结果大致相近,各行为因子检出率及排序在青春期不同时期有所差别,青春期女性行为问题对学绩的影响无明显关系,但以学习成绩排名下和上等级的女生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
作者:何珊茹;马佳;静进;李秀红;宋平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天津市农业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064例农业妇女生殖健康普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生殖道疾病患病率38.06%.宫颈炎居首位18.89%,阴道炎次之11.00%,子宫肌瘤5.83%,附件肿瘤2.44%等,生殖道疾病的高发人群为围绝经期妇女.结论:宫颈炎、阴道炎对妇女健康危害较大,是重点防治的疾病;围绝经期妇女是生殖道疾病的重点防治对象.
作者:焦丽;黄元英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万托林及爱全乐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万托林、爱全乐雾化吸入液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3ml,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8.18%,总有效率为97.73%,住院天数4.26±1.38 d;对照组显效率为34.09%,总有效率为79.54%,住院天数6.45±2.53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结论:应用氧气驱动万托林及爱全乐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起效快、疗效好,并可改善缺氧症状,且未发现副作用.
作者:樊映霞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ESWL治疗小儿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行分析ESWL治疗小儿尿路结石62例诊治资料,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3~15岁,平均8.6岁.肾结石16例,输尿管结石41例,膀胱结石5例.结果:共行ES-WL治疗96次,成功率98.4%.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5例患儿12~48个月,尿常规、尿素氮、肌酐及肾脏形态无异常改变.结论:ESWL是小儿尿路结石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郑学清;陈小英;李有田;董世娜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及时掌握院内感染的发病特点及趋势,为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7~2003年的住院人员的院内感染监测资料.结果:7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94%;各科室根据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低依次为:儿科(4.14%)、新生儿科(3.86%)、外科(2.50%)、妇科(0.75%)、产科(0.62%);院内感染部位以胃肠道感染为主,其他依次为口腔、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手术部位、皮肤软组织、泌尿道、血液;各季度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第三季度发生率偏高,低为第一季度.结论:与综合医院相比,妇幼保健院的院内感染有其特点,在系统地了解该院院内感染的趋势及特点后,针对该院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开展目标性监测及专题调查,将监测和控制有效结合起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伍平;温远辉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的初产妇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使用者6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有效率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05.观察组产妇24 h内开始泌乳的例数、哺乳的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妇24 h内肛门排气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两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赵风霞;屈煜 刊期: 2005年第13期
乙型肝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据统计乙型肝炎患者及无症状HBV携带者达1亿人[1].为了探讨孕前人群中乙型肝炎感染情况,我们对孕前健康检查的2470对健康人进行了乙肝五项指标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冯伟;丁红武 刊期: 2005年第13期
营养不良性贫血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6月~3岁小儿多见.该病起病缓慢,常不为家长所注意,待出现症状时,已多属中度贫血,而轻度贫血患者则多在普查时发现.营养不良性贫血会使儿童生长发育缓慢,学习能力降低,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智力减退,也可以使儿童抗感染力降低,而易发生各种感染.为了解社区小儿贫血的患病情况,以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切实搞好儿童保健工作,我们对在大同市二医院防保地段内散居儿童进行了贫血调查.
作者:李彩云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儿科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情况.方法:抽查2 619份病历的有关抗感染用药.并对20种抗生素的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科抗感染用药使用率为66.63%(包括单用和联用).结论:该科抗感染用药普遍存在泛用、滥用现象.为此,需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控制滥用抗感染用药,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当务之急.
作者:向玉燕;宋滨滨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在早孕未产妇女行人工流产时对宫颈的扩张作用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未产妇女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人工流产术前2 h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术中官腔注入利多卡因,观察术中宫颈扩张的程度、镇痛效果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有82%的受术者可直接通过7号吸管吸宫,术中无痛率达62%,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子痫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0月间收治126例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子痫病人经过综合治疗,整体护理,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窒息率33.3%,围产儿死亡率11.9%.结论:完善产前检查,重视子痫病人的心理及整体环境护理、药物的副反应:观察、控制血压、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婴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刘志容;丁敏芳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率和探讨佳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卵巢内异症240例的诊治过程.结果:全部病例42.5%有痛经症状.而单纯卵巢病变75%轻度痛经,5%中度痛经,无重度痛经;合并盆腔子宫病灶的有38.68%中~重度痛经,有1.89%轻度痛经.分期Ⅰ期占3.3%,Ⅱ期24.58%,Ⅲ期62.92%,Ⅳ期9.17%.血清CA125异常率为72.5%,浓度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9.6%,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60%,术中行卵巢内异症囊肿剥离有87.1%会剥破.保守性手术中的腹腔镜手术所需的时间及出血量均短于和少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痛经并非卵巢内异症的必见症状,痛经的有否及程度的严重性与卵巢内异症囊肿的大小无关,而与子宫及盆底病灶浸润的程度有关.术前辅助B超+CA125可帮助诊断,而确诊有赖于手术或腹腔镜检查,手术治疗是卵巢内异症的主要手段,镜下操作以视野清晰、粘连松解彻底、时间短、出血少为优势.术中宜穿刺吸收囊内巧克力液后再行囊壁剥除以减少盆腹腔污染.
作者:陈拉妮;黄春容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放置皮下埋植剂避孕方法的副反应高发生率与要求取出原因之间的关系,强调如何防治副反应的重要性,以便有利于皮下埋植剂的研究开发与放置方法的改进,减少停用率.方法:对55例在该站行皮下埋植剂取出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55例中因副反应要求取出43例,占78.18%(其中:雀斑1例,局部过敏反应1例,自觉体重增加1例,乳房胀痛1例,经期间点滴出血25例,月经血量过多8例,闭经1例,月经期过长5例).结论:皮下埋植剂避孕方法的非常规终止原因是高发生率的副反应.在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防治方法的前提下,放置前的知情选择和知情同意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谷荣华;吴清华;毛新奇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及排便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正常新生儿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观察新生儿黄疸及排便情况.结果:抚触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抚触组第1次排胎便时间亦明显缩短(P<0.01).结论:抚触可促进新生儿胎便排泄,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作者:董旭东;刘宁;孙琼兰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分为三组,异丙酚组350例,静脉全麻,剂量为2 mg/kg,必要时可追加30~50 mg;利多卡因组180例,局麻,剂量为5~6 ml;对照组300例,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结果: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无痛率为100.00%,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利多卡因组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疼痛,无痛率为14.44%;对照组无痛率为2.33%,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际春;潘丽华;何玲;陈雯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在人工流产中镇痛的效果.方法:将采用笑气吸入镇痛的人工流产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与利多卡因宫颈注射麻醉8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人工流产时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宫颈松弛情况、子宫收缩、阴道流出血和手术后病人身体状况.结果:笑气吸入组人工流产镇痛效果较利多卡因组好.结论:笑气吸入镇痛简单易行,无副作用,是妇产科门诊人工流产一种比较理想的镇痛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英;郑丽萍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输注瑞芬太尼是否能有效地预防丙泊酚注射痛.方法:93例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1例.A组用药为瑞芬太尼0.3 μg/kg;B组用药为2%利多卡因40mg;C组为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ml.用VAS法对各组丙泊酚注射痛进行评分.观察各组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结果:C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为70.9%,与C组相比A组(25.8%;P<0.01)及B组(29.0%;P<0.01)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与C组相比A组及B组的疼痛评分差异显著(P<0.01),A与B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瑞芬太尼与利多卡因一样可有效地预防注射痛,与丙泊酚配合使用可成为一种新的静脉麻醉方法.
作者:王凤君;湛冰 刊期: 200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