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娟;周伟
目的:观察纳洛酮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5月收治呼吸暂停早产儿54例作为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连用3 d,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该病患儿4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3 d,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为77.1%,经x2检验,P<0.05.结论:纳洛酮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疗效确切,适宜在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成玲;黎浴曦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早期的辅助诊断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0年3月~2000年12月收治的66例临床高度怀疑为异位妊娠患者,治疗前行超声辅助诊断的经过.结果:66例中及时确诊早期未破裂型20例(27.3%),早期流产型21例(37.9%),破裂型异位妊娠13例(19.7%),非输卵管部位异位妊娠2例,误诊10例(15.2%).结论:不典型的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误诊率也较高.超声检查可作为异位妊娠的重要辅助诊断,特别是在附件区见有强回声的光环,围绕液性暗区,应当作异位妊娠早期超声诊断的阳性征,结合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有助于确诊.66例经腹腔镜证实,56例为异位妊娠,准确率84.8%.
作者:邓英杰;李龙权;许玉芳;张志兴;曾凤珍;黄密琼;杨国奋;梁秀卿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长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孕足月、非妊高征孕妇中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92例,妊娠期糖耐量低减(GIGT)患者96例,妊娠期糖代谢正常者60例,分析各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及其对母儿的影响.结果:孕前体重:正常组与GIGT组、GDM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GIGT组、GDM组相比无差异(P>0.05),孕期增重:各组间无差异(P>0.05).空腹血糖:正常组与GIGT组相比无差异(P>0.05),与GDM组相比有差异(P<0.05),GIGT组与GDM组相比有差异(P<0.05).空腹血糖、胎儿体重随孕期增重增加而升高,空腹血糖,孕期增重<10 kg与10 kg~组间相比无差异(P>0.05),余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胎儿体重,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黄疸、巨大儿发生率随孕期增重增加而升高.剖宫产:孕期增重10kg~与15~20kg组相比无差异(P>0.05),余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产后出血、巨大儿:孕期增重>20kg组发生率增高,有差异(P<0.05),余各组间均无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黄疸:孕期增重<10 kg与>20kg组发生率增高,与10kg~及15~20kg组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孕前体重有一定关系,对孕期增重无影响.孕期增重对母儿具有一定影响,随孕期增重增加空腹血糖、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均升高,以>20 kg组明显.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黄疸在<10 kg与>20kg组增高.因此孕期增重以不超过20kg为宜,好控制在10~15 kg.
作者:张群;陈静;袁宏涛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分为三组,异丙酚组350例,静脉全麻,剂量为2 mg/kg,必要时可追加30~50 mg;利多卡因组180例,局麻,剂量为5~6 ml;对照组300例,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结果: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无痛率为100.00%,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利多卡因组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疼痛,无痛率为14.44%;对照组无痛率为2.33%,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际春;潘丽华;何玲;陈雯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原因、特点与趋势.方法:收集1995~2003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病例进行意外死亡率、死亡类别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9年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居于第2位,并为1~4岁儿童死亡的第1分类死因.在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中,农村高于城市;婴儿期主要意外死亡原因为窒息,1~4岁儿童意外死亡原因为溺水.结论:意外死亡为儿童期可避免的死亡指标,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范意识,大限度地降低儿童因意外而造成的死亡.
作者:眭茜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良性先天性肌迟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肺炎的关系.方法:对9例良性先天性肌迟缓综合征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后随诊,现只有1例存活,其余8例死因均为肺炎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肺炎是良性先天性肌迟缓综合征的首要合并症及死亡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周亮;鲁继荣;马青山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儿科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情况.方法:抽查2 619份病历的有关抗感染用药.并对20种抗生素的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科抗感染用药使用率为66.63%(包括单用和联用).结论:该科抗感染用药普遍存在泛用、滥用现象.为此,需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控制滥用抗感染用药,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当务之急.
作者:向玉燕;宋滨滨 刊期: 2005年第13期
乙型肝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据统计乙型肝炎患者及无症状HBV携带者达1亿人[1].为了探讨孕前人群中乙型肝炎感染情况,我们对孕前健康检查的2470对健康人进行了乙肝五项指标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冯伟;丁红武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天津市农业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064例农业妇女生殖健康普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生殖道疾病患病率38.06%.宫颈炎居首位18.89%,阴道炎次之11.00%,子宫肌瘤5.83%,附件肿瘤2.44%等,生殖道疾病的高发人群为围绝经期妇女.结论:宫颈炎、阴道炎对妇女健康危害较大,是重点防治的疾病;围绝经期妇女是生殖道疾病的重点防治对象.
作者:焦丽;黄元英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在早孕未产妇女行人工流产时对宫颈的扩张作用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未产妇女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人工流产术前2 h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术中官腔注入利多卡因,观察术中宫颈扩张的程度、镇痛效果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有82%的受术者可直接通过7号吸管吸宫,术中无痛率达62%,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及时掌握院内感染的发病特点及趋势,为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7~2003年的住院人员的院内感染监测资料.结果:7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94%;各科室根据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低依次为:儿科(4.14%)、新生儿科(3.86%)、外科(2.50%)、妇科(0.75%)、产科(0.62%);院内感染部位以胃肠道感染为主,其他依次为口腔、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手术部位、皮肤软组织、泌尿道、血液;各季度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第三季度发生率偏高,低为第一季度.结论:与综合医院相比,妇幼保健院的院内感染有其特点,在系统地了解该院院内感染的趋势及特点后,针对该院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开展目标性监测及专题调查,将监测和控制有效结合起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伍平;温远辉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休克发生与围生期因素的相关性,以便早期发现及治疗,降低休克新生儿病死率.方法:对133例新生儿休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休克发生率为6.22%,疾病种类前3位为:新生儿窒息(45例,占33.83%)、新生儿感染性疾病(42例,占31.57%)、肺透明膜病(21例,占15.78%),98例(占73.68%)新生儿休克的发生与围生期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围生期因素与新生儿休克的发生密切相关,对高危新生儿评估分类监护可早期发现及治疗新生儿休克,从而降低病死率.
作者:梁雪枫;刘雯 刊期: 2005年第13期
母乳喂养被普遍认为是婴儿佳的喂养方式,尤其是母乳能为婴儿提供全面营养和提高抵抗力,促进婴儿的早期发育等作用[1],已经得出肯定的结论,但对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近期和远期影响仍在探索之中,很多方面还存有争论,笔者重点对母乳喂养与过敏性疾病关系的研究概况加以论述.
作者:崔艳杰;夏玉昌;赵建新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ESWL治疗小儿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行分析ESWL治疗小儿尿路结石62例诊治资料,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3~15岁,平均8.6岁.肾结石16例,输尿管结石41例,膀胱结石5例.结果:共行ES-WL治疗96次,成功率98.4%.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5例患儿12~48个月,尿常规、尿素氮、肌酐及肾脏形态无异常改变.结论:ESWL是小儿尿路结石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郑学清;陈小英;李有田;董世娜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全部初诊患儿经视力、眼位、屈光间质、眼底、注视性质检查,排除器质性眼部病变,配戴矫正眼镜,采用遮盖法,精细目力训练,增视仪治疗,海丁格刷治疗,同视机训练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弱视患儿256例,375眼,总有效350眼,总有效率为93.33%.其中治愈177眼,占47.20%;进步173眼,占46.13%;无效25眼,占6.67%.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有效率较高,应及早发现弱视,针对不同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取得理想疗效.
作者:李富馨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uman leucotyteantigen,HLA)表达缺失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特异性鼠抗人HLA-Ⅰ类分子单克隆抗体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62例宫颈癌组织中有42例HLA-Ⅰ抗原呈阳性表达,20例呈阴性表达,阴性表达率32.3%.HLA-Ⅰ抗原阳性表达组织中CD3+T和CD8+T细胞数量明显多于HLA-Ⅰ抗原阴性表达组织,肿瘤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HLA-Ⅰ抗原下调有关.结论:宫颈癌组织存在HLA-Ⅰ抗原部分缺失,形成了免疫逃逸,导致了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
作者:殷观伟;王冬;王占东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难产发生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分析胎膜早破(早破组,137例)孕妇中发生难产的原因,随机抽取同期无胎膜早破孕妇137例作对照.结果:早破组孕妇发生难产53例,发生率为38.7%,对照组孕妇难产28例,难产发生率加.4%.结论:对胎膜早破孕妇应加强临床观察,一旦发生难产,应及时处理,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河玉;林娜娜 刊期: 2005年第13期
采用腹腔镜对青春期女性附件包块及时诊断和处理,既避免开腹手术留下痕迹而造成的生理及心理负担,又能及时诊断治疗.笔者对4例青春期附件包块腹腔镜手术分析如下.
作者:陈仙黔;蒋珍英;陈沂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78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9例,即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使用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治疗;GM1治疗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生后6 h内)应用GM1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惊厥的发生和病死率,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CT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GM1治疗组惊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vs 56.41%,x2=4.223 3,P<0.05);前者重度HIE(包括头颅CT脑白质低密度呈中、重度改变者)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后者(P<0.05);生后7~8 d和12~14 d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GM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45.95%vs 75.86%,x2=4.845 1,P<0.05;29.73%vs 58.62%,x2=4.435 7,P<0.05);GM1治疗组的病死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5.13%vs 25.64%,x2=4.825 8,P<0.05).结论: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GM1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并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周荣娟;周伟 刊期: 2005年第13期
我们对133例婴幼儿肺炎患儿在门诊给予抗感染、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沐舒坦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疗效满意,病程明显缩短.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敏;于翠娟;李莎莎 刊期: 200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