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丽;黄元英
采用腹腔镜对青春期女性附件包块及时诊断和处理,既避免开腹手术留下痕迹而造成的生理及心理负担,又能及时诊断治疗.笔者对4例青春期附件包块腹腔镜手术分析如下.
作者:陈仙黔;蒋珍英;陈沂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及时掌握院内感染的发病特点及趋势,为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7~2003年的住院人员的院内感染监测资料.结果:7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94%;各科室根据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低依次为:儿科(4.14%)、新生儿科(3.86%)、外科(2.50%)、妇科(0.75%)、产科(0.62%);院内感染部位以胃肠道感染为主,其他依次为口腔、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手术部位、皮肤软组织、泌尿道、血液;各季度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第三季度发生率偏高,低为第一季度.结论:与综合医院相比,妇幼保健院的院内感染有其特点,在系统地了解该院院内感染的趋势及特点后,针对该院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开展目标性监测及专题调查,将监测和控制有效结合起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伍平;温远辉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5月收治呼吸暂停早产儿54例作为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连用3 d,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该病患儿4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3 d,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为77.1%,经x2检验,P<0.05.结论:纳洛酮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疗效确切,适宜在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成玲;黎浴曦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索更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的佳办法.方法:在剖宫产术前进行产后出血的预测评分,有产后出血病理因素者,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于胎儿娩出宫肌注射催产素,实验组在剖宫产术中除常规用药外,胎儿娩出清理完宫腔后,立即放置0.4 mg米索前列醇于子宫腔底部,用药后2 h再用相等剂量放置直肠5 cm处,失血量用容量法和沙布、专用纸垫计量法,以24 h内失血量为量,经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的方法,检验其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失血的效果.结果:2003年1月~2004年12月30日,有病理因素154例,实验组92例,术后2 h失血量均值为(182.30±80.2)ml,24 h(278.03±10.2)ml;对照组62例,术后2 h失血量均值为(226.18±93.2)ml,术后24 h(388.08±175)ml,术后2 h和24 h P值均<0.01,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失血方法简单、安全,效果良好.
作者:李艳英;颜容仙;黄瑾;劳燕;方虹;李苓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联合免疫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在妊娠28、32、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分娩后检查脐血、初乳乙肝二对半及初乳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婴儿出生后24h内及第4周注射HBIG,并按0、1、6的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出生2个月取静脉血测乙肝二对半.结果:100例婴儿中92例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保护率92.00%(92/100).孕妇血清前S1抗原(PreS1)阳性与阴性者相比较乳汁HBsAg、HBeAg、HBV-DNA阳性率明显升高(分别P<0.01,P<0.001,P<0.001),婴儿保护率明显降低(78.79%:98.51%,P<0.05).血清HBeAg阳性与阴性者相比较乳汁HBsAg、HBeAg、HBV-DNA阳性率、脐血HBeAg阳性率明显升高(均为P<0.001),婴儿保护率明显降低(77.27%:96.15%,P<0.05).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组婴儿感染率、保护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免疫有助于减少母婴垂直传播,提高婴儿的免疫成功率.血清PreS1、HBeAg阳性孕妇的婴儿保护率低.联合免疫后阴道分娩、母乳喂养不增加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
作者:王元;何成章;黄文琴;蔡祥莺;姚建敏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在早孕未产妇女行人工流产时对宫颈的扩张作用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未产妇女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人工流产术前2 h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术中官腔注入利多卡因,观察术中宫颈扩张的程度、镇痛效果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有82%的受术者可直接通过7号吸管吸宫,术中无痛率达62%,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长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孕足月、非妊高征孕妇中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92例,妊娠期糖耐量低减(GIGT)患者96例,妊娠期糖代谢正常者60例,分析各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及其对母儿的影响.结果:孕前体重:正常组与GIGT组、GDM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GIGT组、GDM组相比无差异(P>0.05),孕期增重:各组间无差异(P>0.05).空腹血糖:正常组与GIGT组相比无差异(P>0.05),与GDM组相比有差异(P<0.05),GIGT组与GDM组相比有差异(P<0.05).空腹血糖、胎儿体重随孕期增重增加而升高,空腹血糖,孕期增重<10 kg与10 kg~组间相比无差异(P>0.05),余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胎儿体重,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黄疸、巨大儿发生率随孕期增重增加而升高.剖宫产:孕期增重10kg~与15~20kg组相比无差异(P>0.05),余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产后出血、巨大儿:孕期增重>20kg组发生率增高,有差异(P<0.05),余各组间均无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黄疸:孕期增重<10 kg与>20kg组发生率增高,与10kg~及15~20kg组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孕前体重有一定关系,对孕期增重无影响.孕期增重对母儿具有一定影响,随孕期增重增加空腹血糖、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均升高,以>20 kg组明显.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黄疸在<10 kg与>20kg组增高.因此孕期增重以不超过20kg为宜,好控制在10~15 kg.
作者:张群;陈静;袁宏涛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后婴儿外周血Th1,Th2细胞数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150例早期教育组婴儿和150例正常对照组婴儿外周血中Th1,Th2细胞水平.结果:早教组Th1,Th2细胞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早期教育可提高婴儿外周血Th1,Th2细胞数水平.
作者:陈继红;薛红;刘世新;李富荣;罗任奎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心理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做好产前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0例孕晚期初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孕妇抑郁、焦虑程度高于正常人群(P<0.05).孕前有抑郁症状者占48.0%,有焦虑症状者占68.0%,两者与年龄、职业无关.结论:产前应对孕妇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工作,疏导孕妇心理压力,以提高孕产妇身心健康.
作者:袁浓根;赵苗青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难产发生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分析胎膜早破(早破组,137例)孕妇中发生难产的原因,随机抽取同期无胎膜早破孕妇137例作对照.结果:早破组孕妇发生难产53例,发生率为38.7%,对照组孕妇难产28例,难产发生率加.4%.结论:对胎膜早破孕妇应加强临床观察,一旦发生难产,应及时处理,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河玉;林娜娜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治疗小儿晚期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亲体部分肝移植术及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抗感染、免疫抑制、营养支持等综合方法,治疗肝豆状核变性1例.结果:供体术后顺利康复;患儿术后健康存活,至今18个月,正常饮食,血铜蓝蛋白已恢复正常.结论:活体肝移植是治疗小儿晚期肝豆状核变性的有效方法,具有其它类型肝移植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作者:冯琳;刘建华;王晓宁;张会丰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药物流产的疗效.方法:将2002年1月~2004年6月就诊的712例停经≤49d的健康妇女中行药物流产后有出血淋漓不断、B超提示宫内残留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米索前列醇、催产素及期待疗法,观察残留物的排出及阴道出血情况.结果:用药当日残留物排出率米索组为85.71%,催产素组为37.14%.7d内排出率3组分别为94.29%、42.86%、10.00%,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阴道流血7d内血止者3组分别为77.14%、71.43%、47.50%,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两组与第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的患者及时再次给予米索可有效促使残留物排出,避免长时间出血引起的感染及清宫术带来的痛苦.
作者:翟琦玮 刊期: 2005年第13期
青春期保健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经期保健又是青春期保健的核心内容.我校对护理系720例女中专生入校前后的月经状况及影响因素开展调查,旨在于了解女生月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如何进一步对女生进行包括经期卫生在内的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王芳;朱佩国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78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9例,即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使用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治疗;GM1治疗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生后6 h内)应用GM1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惊厥的发生和病死率,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CT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GM1治疗组惊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vs 56.41%,x2=4.223 3,P<0.05);前者重度HIE(包括头颅CT脑白质低密度呈中、重度改变者)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后者(P<0.05);生后7~8 d和12~14 d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GM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45.95%vs 75.86%,x2=4.845 1,P<0.05;29.73%vs 58.62%,x2=4.435 7,P<0.05);GM1治疗组的病死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5.13%vs 25.64%,x2=4.825 8,P<0.05).结论: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GM1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并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周荣娟;周伟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的初产妇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使用者6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有效率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05.观察组产妇24 h内开始泌乳的例数、哺乳的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妇24 h内肛门排气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两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赵风霞;屈煜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uman leucotyteantigen,HLA)表达缺失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特异性鼠抗人HLA-Ⅰ类分子单克隆抗体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62例宫颈癌组织中有42例HLA-Ⅰ抗原呈阳性表达,20例呈阴性表达,阴性表达率32.3%.HLA-Ⅰ抗原阳性表达组织中CD3+T和CD8+T细胞数量明显多于HLA-Ⅰ抗原阴性表达组织,肿瘤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HLA-Ⅰ抗原下调有关.结论:宫颈癌组织存在HLA-Ⅰ抗原部分缺失,形成了免疫逃逸,导致了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
作者:殷观伟;王冬;王占东 刊期: 2005年第13期
慢性宫颈炎是育龄妇女常见病,积极防治宫颈炎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2年应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263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张秀明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早孕期对胚胎滋养层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相关途径.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早期正常胚胎滋养层细胞和难免流产胚胎滋养层细胞各20例中COX-2和Bcl-2蛋白表达的差异;建立人妊娠早期滋养层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制作细胞爬片,并用COX-2的选择性抑制剂Nimesulide以100μmol/L浓度处理24 h,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比较对照组和处理组COX-2和Bcl-2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难免流产患者胚胎滋养层细胞较正常者COX-2和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用COX-2的选择性抑制剂Nimesulide处理的滋养层细胞较对照组COX-2和Bcl-2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COX-2在早孕期可抑制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凋亡,部分是通过Bcl-2家族途径.
作者:侯晓妮;章汉旺;孙建华;于丽君 刊期: 2005年第13期
北京市作为首都,为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基本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北京市儿童的生存和健康状况基本良好:儿童死亡水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营养状况良好;体质状况在不断得到加强;高血铅的比例明显下降;骨骼发育强度监测基本良好;家长具有基本正确的育儿行为.但儿童生殖健康需引起关注.为促进儿童发展,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多部门合作推动儿童保健的普及与深入;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卫生保健布局应当随之调整;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国家投入,建立监测体系;保健部门与临床部门建立密切的关系,形成儿童发展的绿色通道;给家长一个正确的导向,给儿童创造一个幸福的童年成长环境.
作者:滕红红;朱雪娜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应用新药新方法,安多福、磺胺嘧啶等综合治疗婴儿尿布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出生30 d~6个月133例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安多福、磺胺嘧啶、B2、珍珠层粉等药物治疗为综合治疗组68例,炉甘石洗剂、新霉素软膏治疗为对照组65例,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综合治疗组,轻度尿布皮炎用药3 d,中重度用药5d与对照组用药5 d比较,综合治疗组有效率89.71%,对照组有效率61.54%,特别是中重度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安多福、磺胺嘧啶、B2、珍珠层粉等综合治疗婴儿尿布皮炎,时间短效果显著,稳定不易复发,是治疗尿布皮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吴胜妹;周东日;张汉奇 刊期: 200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