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

成玲;黎浴曦

关键词:纳洛酮, 早产儿, 呼吸暂停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5月收治呼吸暂停早产儿54例作为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连用3 d,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该病患儿4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3 d,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为77.1%,经x2检验,P<0.05.结论:纳洛酮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疗效确切,适宜在基层医院应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剖腹与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发生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剖腹与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发生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比较.方法:216例接受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106)和开腹组(n=110),术后观察两组患者下肢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两种术式术后患者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腹腔镜组为3.8%(4/106),开腹组为4.5%(5/11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较腹式子宫全切术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稍低,但从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并不增加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而且美观,创伤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一平;陈惠茹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母乳喂养与过敏性疾病

    母乳喂养被普遍认为是婴儿佳的喂养方式,尤其是母乳能为婴儿提供全面营养和提高抵抗力,促进婴儿的早期发育等作用[1],已经得出肯定的结论,但对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近期和远期影响仍在探索之中,很多方面还存有争论,笔者重点对母乳喂养与过敏性疾病关系的研究概况加以论述.

    作者:崔艳杰;夏玉昌;赵建新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48例乳头血性溢液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乳头血性溢液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对2000~2004年住我院手术治疗乳头血性溢液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的病因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47.9%,导管扩张症25.0%,乳腺癌14.6%,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12.5%.7例乳腺癌患者年龄均超过45岁.结论:乳头溢血的主要病因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导管扩张症、乳腺癌和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

    作者:施海文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联合免疫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联合免疫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在妊娠28、32、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分娩后检查脐血、初乳乙肝二对半及初乳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婴儿出生后24h内及第4周注射HBIG,并按0、1、6的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出生2个月取静脉血测乙肝二对半.结果:100例婴儿中92例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保护率92.00%(92/100).孕妇血清前S1抗原(PreS1)阳性与阴性者相比较乳汁HBsAg、HBeAg、HBV-DNA阳性率明显升高(分别P<0.01,P<0.001,P<0.001),婴儿保护率明显降低(78.79%:98.51%,P<0.05).血清HBeAg阳性与阴性者相比较乳汁HBsAg、HBeAg、HBV-DNA阳性率、脐血HBeAg阳性率明显升高(均为P<0.001),婴儿保护率明显降低(77.27%:96.15%,P<0.05).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组婴儿感染率、保护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免疫有助于减少母婴垂直传播,提高婴儿的免疫成功率.血清PreS1、HBeAg阳性孕妇的婴儿保护率低.联合免疫后阴道分娩、母乳喂养不增加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

    作者:王元;何成章;黄文琴;蔡祥莺;姚建敏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孕前检查2 470对乙肝五项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据统计乙型肝炎患者及无症状HBV携带者达1亿人[1].为了探讨孕前人群中乙型肝炎感染情况,我们对孕前健康检查的2470对健康人进行了乙肝五项指标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冯伟;丁红武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早期异位妊娠超声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早期的辅助诊断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0年3月~2000年12月收治的66例临床高度怀疑为异位妊娠患者,治疗前行超声辅助诊断的经过.结果:66例中及时确诊早期未破裂型20例(27.3%),早期流产型21例(37.9%),破裂型异位妊娠13例(19.7%),非输卵管部位异位妊娠2例,误诊10例(15.2%).结论:不典型的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误诊率也较高.超声检查可作为异位妊娠的重要辅助诊断,特别是在附件区见有强回声的光环,围绕液性暗区,应当作异位妊娠早期超声诊断的阳性征,结合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有助于确诊.66例经腹腔镜证实,56例为异位妊娠,准确率84.8%.

    作者:邓英杰;李龙权;许玉芳;张志兴;曾凤珍;黄密琼;杨国奋;梁秀卿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良性先天性肌迟缓综合征合并肺炎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良性先天性肌迟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肺炎的关系.方法:对9例良性先天性肌迟缓综合征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后随诊,现只有1例存活,其余8例死因均为肺炎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肺炎是良性先天性肌迟缓综合征的首要合并症及死亡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周亮;鲁继荣;马青山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沐舒坦静脉注射辅治婴幼儿肺炎临床观察

    我们对133例婴幼儿肺炎患儿在门诊给予抗感染、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沐舒坦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疗效满意,病程明显缩短.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敏;于翠娟;李莎莎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原因、特点与趋势.方法:收集1995~2003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病例进行意外死亡率、死亡类别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9年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居于第2位,并为1~4岁儿童死亡的第1分类死因.在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中,农村高于城市;婴儿期主要意外死亡原因为窒息,1~4岁儿童意外死亡原因为溺水.结论:意外死亡为儿童期可避免的死亡指标,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范意识,大限度地降低儿童因意外而造成的死亡.

    作者:眭茜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24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率和探讨佳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卵巢内异症240例的诊治过程.结果:全部病例42.5%有痛经症状.而单纯卵巢病变75%轻度痛经,5%中度痛经,无重度痛经;合并盆腔子宫病灶的有38.68%中~重度痛经,有1.89%轻度痛经.分期Ⅰ期占3.3%,Ⅱ期24.58%,Ⅲ期62.92%,Ⅳ期9.17%.血清CA125异常率为72.5%,浓度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9.6%,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60%,术中行卵巢内异症囊肿剥离有87.1%会剥破.保守性手术中的腹腔镜手术所需的时间及出血量均短于和少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痛经并非卵巢内异症的必见症状,痛经的有否及程度的严重性与卵巢内异症囊肿的大小无关,而与子宫及盆底病灶浸润的程度有关.术前辅助B超+CA125可帮助诊断,而确诊有赖于手术或腹腔镜检查,手术治疗是卵巢内异症的主要手段,镜下操作以视野清晰、粘连松解彻底、时间短、出血少为优势.术中宜穿刺吸收囊内巧克力液后再行囊壁剥除以减少盆腹腔污染.

    作者:陈拉妮;黄春容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环氧合酶-2在早孕期对胚胎滋养层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早孕期对胚胎滋养层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相关途径.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早期正常胚胎滋养层细胞和难免流产胚胎滋养层细胞各20例中COX-2和Bcl-2蛋白表达的差异;建立人妊娠早期滋养层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制作细胞爬片,并用COX-2的选择性抑制剂Nimesulide以100μmol/L浓度处理24 h,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比较对照组和处理组COX-2和Bcl-2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难免流产患者胚胎滋养层细胞较正常者COX-2和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用COX-2的选择性抑制剂Nimesulide处理的滋养层细胞较对照组COX-2和Bcl-2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COX-2在早孕期可抑制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凋亡,部分是通过Bcl-2家族途径.

    作者:侯晓妮;章汉旺;孙建华;于丽君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在早孕未产妇女行人工流产时对宫颈的扩张作用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未产妇女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人工流产术前2 h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术中官腔注入利多卡因,观察术中宫颈扩张的程度、镇痛效果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有82%的受术者可直接通过7号吸管吸宫,术中无痛率达62%,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难产发生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分析胎膜早破(早破组,137例)孕妇中发生难产的原因,随机抽取同期无胎膜早破孕妇137例作对照.结果:早破组孕妇发生难产53例,发生率为38.7%,对照组孕妇难产28例,难产发生率加.4%.结论:对胎膜早破孕妇应加强临床观察,一旦发生难产,应及时处理,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河玉;林娜娜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笑气镇痛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在人工流产中镇痛的效果.方法:将采用笑气吸入镇痛的人工流产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与利多卡因宫颈注射麻醉8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人工流产时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宫颈松弛情况、子宫收缩、阴道流出血和手术后病人身体状况.结果:笑气吸入组人工流产镇痛效果较利多卡因组好.结论:笑气吸入镇痛简单易行,无副作用,是妇产科门诊人工流产一种比较理想的镇痛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英;郑丽萍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口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混悬液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米索)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66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83例口服米索混悬液,每1 h 1次,每次10ml,出现宫缩即停药,否则直至服用达10次.B组83例静滴催产素引产作对照组.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92.78%和83.14%(P<0.05).宫颈评分≤5的孕妇A组引产有效率高于B组(P<0.05).两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剂量口服米索混悬液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方法.

    作者:余丽萍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氧气驱动万托林及爱全乐雾吸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万托林及爱全乐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万托林、爱全乐雾化吸入液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3ml,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8.18%,总有效率为97.73%,住院天数4.26±1.38 d;对照组显效率为34.09%,总有效率为79.54%,住院天数6.45±2.53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结论:应用氧气驱动万托林及爱全乐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起效快、疗效好,并可改善缺氧症状,且未发现副作用.

    作者:樊映霞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山东某中专学校600例新生入校前后月经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青春期保健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经期保健又是青春期保健的核心内容.我校对护理系720例女中专生入校前后的月经状况及影响因素开展调查,旨在于了解女生月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如何进一步对女生进行包括经期卫生在内的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王芳;朱佩国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深圳市一般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妇女生殖道感染(RTI)流行情况,分析其中全市一般人群(一般人群)与罗湖区受检人群(罗湖区人群)RTI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寻求普通人群RTI的防治办法.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生物学特征及其他相关情况;妇科检查阴道、宫颈情况,取相应分泌物及抽取静脉血分别进行相关病原体实验室检查;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判断.结果:①深圳市一般人群RTI感染率(25.5%)与我国其他地区研究结果一致,而罗湖区人群RTI感染率(17.6%)则明显低于全市水平;②宫颈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25岁、未婚、近3个月有新性伴及没有使用避孕套,阴道感染中滴虫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25岁、初次性生活年龄<18岁、未婚,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患细菌性阴道病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可能性较小;③罗湖区人群对部分RTI症状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结论:加强对RTI、AIDS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在各个不同层面开展多种形式的RTI、AIDS防治知识教育是提高一般人群对RTI、AIDS认识,减少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因素;积极开展生殖健康普查、普治工作,尽早发现无症状RTI病人并进行规范治疗,是阻断疾病发展、传播,减少并发症发生和HIV感染机会的重要环节.

    作者:周立晓;张云珍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腹腔镜在青春期女性附件包块诊治中的应用

    采用腹腔镜对青春期女性附件包块及时诊断和处理,既避免开腹手术留下痕迹而造成的生理及心理负担,又能及时诊断治疗.笔者对4例青春期附件包块腹腔镜手术分析如下.

    作者:陈仙黔;蒋珍英;陈沂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胎儿脉搏氧在产时不可靠胎心监护图形应用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胎儿脉搏氧在产时不可靠胎心监护图形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61例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足月、单胎、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81例,在胎心电子监护(CTG)的同时使用胎儿脉搏氧监护胎儿的氧合状况,对照组80例行胎心电子监护.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脐动脉pH值与出生前胎儿脉搏氧测定值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为29.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4.94%和6.25%(P>0.05);研究组脐动脉pH值与出生前胎儿脉搏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812 3,P<0.05).结论:在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出现不可靠图形时,联合应用胎儿脉搏氧监测,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苏放明;郭晓辉 刊期: 2005年第1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