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稽留流产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将123例稽留流产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按胚胎停止发育和滞留宫腔时间不同,将63例稽留流产患者分为A组43例(≤4 WK);B组20例(>4 WK)者.均给予乙蔗酚、米非司酮配伍阴道内置入米索前列醇排胎治疗,观察各组排胎、出血情况及患者一般状况.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A组完全排胎率显著高于B组,(P<0.001).结论:乙蔗酚、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稽留流产的早期诊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输卵管扭转(包括输卵管积水及输卵管囊肿扭转)是临床比较少见的妇科急腹症,常因误诊而延误治疗.国内外研究报告多为个案病例报道.本院1994年1月~2004年8月共收治了18例患者,占同期妇科急腹症的0.6%,占卵巢囊肿蒂扭转的11%,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现就其诊治要点及误诊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米非司酮(RU 486)是一种合成甾体类药物,它具有在受体水平抗孕酮的作用,临床广泛应用抗早孕.近年来,国内外用来治疗一些对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取得了满意效果.近有报道在体外RU 486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我们试用小剂量RU 486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满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围绝经期(更年期)是每个妇女人生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妇女要经历生理上的卵巢功能衰退、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相关疾病,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近年来WHO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健康不仅是身体没病或不虚弱,还要求心理上即精神上的健康和社会的良好适应.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CLN3基因在卵巢浆液性癌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卵巢浆液性肿瘤(良性浆液性肿瘤、交界性肿瘤、浆液性癌)组织、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正常卵巢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LN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CLN3 mRNA表达为3.04±0.58,交界性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表达为1.63±0.43,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差异显著(P<0.01);卵巢浆液性癌组织CLN3表达高于交界性卵巢浆液性肿瘤(P<0.01);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病理分级及有无腹水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LN3呈低表达,在所有的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中发现CLN3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①CLN3基因与卵巢浆液性癌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有关,可作为卵巢浆液性癌的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是卵巢浆液癌防治的一个新靶点;②CLN3基因过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选择流产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16例早孕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妇女自愿选择流产方法的不同,分为药物流产组和手术流产组,分析选择不同方法的原因.结果:当有同等机会对流产方法作出选择时,更多的妇女选择药物流产.年轻、未婚、未产者选择药物流产居多,年长、已婚、已产者选择手术流产居多.结论:妇女对流产方法的认识并不全面,在选择流产方法时涉及许多问题,医生应尽可能为妇女提供适宜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护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3月~2004年4月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452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静脉炎45例发生率为10%,渗液36例发生率为8%,堵塞管54例发生率为12%.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未产生不良后果.结论:科学正确地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可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减少患儿痛苦及家长心理压力,且操作方便、便于治疗,对抢救危重病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至少有10%~11%的学龄儿童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是儿童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由婴儿期至青少年期,男女均可发病[2].儿科医生对精神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误诊为器质性疾病:心肌炎、癫痫、偏头痛等.现将我院46例儿童焦虑症患儿临床特点及有关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丹那唑组(n=29)分别皮下注射丹那唑2、4、6、8周,对照组(n=6)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观察丹那唑对异位内膜生长情况的影响.取丹那唑治疗8周组和对照组的异位内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丹那唑治疗内异症对异位内膜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建模后第3周异位内膜生长良好,各组移植物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用丹那唑分别治疗2、4、6和8周后,异位内膜体积缩小(P<0.01),并且用药4、6和8周与用药2周相比,作用更明显(P<0.01).形态学检查显示,用丹那唑治疗2周后,异位内膜无明显增生;治疗4、6和8周后,异位内膜呈萎缩状态.大鼠成模后给予丹那唑治疗8周,异位内膜IL-6 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丹那唑治疗可使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逐渐萎缩退化,其作用与用药时间长短有关;丹那唑治疗可使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IL-6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3月~2004年9月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3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思密达口服,两组均给予止血敏或6氨基乙酸或立止血治,并积极治疗原发病.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66.00%.结论:思密达治疗儿科因应激因素所致的急性胃黏膜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儿的听力发育变化,并探索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有效模式.方法:应用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诊断技术对205名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儿在3个月时进行听力测试,并做高危因素回顾性调查;ABR异常者,6个月时做第2次ABR测试.结果:有58名听力障碍儿参加了第2次ABR复诊.该58名听力障碍儿ABR初诊时听力损失耳共计96只,平均听阈值为60.6±12.0 dBnHL;ABR复诊时平均听阈值下降到48.0±11.7dBnHL,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中,25名非高危儿与33名高危儿相比较,他们在ABR初诊、ABR复诊时听力损失耳的平均听阈以及前后听阈下降的平均差值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儿在6个月时ABR复诊后再对其中的听力障碍儿推荐配戴助听器等干预措施在目前的中国国情下是经济可行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未产妇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的可能性.方法:对继发不孕患者375例及同期原发不孕患者380例常规妇科检查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并行盆腔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造影剂为40%碘化油.结果:继发不孕组中有254例(67.8%)、原发不孕组中有98例(25.8%)存在不同程度的输卵管梗阻,两组因输卵管梗阻引起的不孕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继发不孕组中CT、UU的阳性率均高于原发不孕组相对应的阳性率(P<0.05),输卵管梗阻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原发不孕组(P<0.05).结论:输卵管梗阻是继发不孕症的主要原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解聊城市近10年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变化趋势,掌握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干预措施,以期达到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妇女保健水平的目的,笔者对1995~2004年孕产妇死亡资料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围产期子宫切除情况,寻找解决同类病例的佳方法.方法:对43例围产期子宫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急症子宫切除37例,选择性子宫切除6例;孕产妇死亡1例,围产儿死亡5例.结论:围产期子宫切除是降低急症围产期母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长春市区儿童体重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我们对2004年6~8月份来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1 337名儿童的体重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1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妊高征(轻度10例、中重度38例)胎盘组织中MMP-9及TIMP-1的表达情况;同时做HE染色观察妊高征时胎盘的病理改变.结果:MMP-9、TIMP-1主要表达于滋养细胞、绒毛间质血管壁及蜕膜组织中.轻度妊高征MMP-9呈阳性表达,TIMP-1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中、重度妊高征MMP-9和TIMP-1蛋白均呈弱阳性表达,分别与正常妊娠和轻度妊高征相比表达均减弱,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中重度妊高征时胎盘组织绒毛数及间质血管数减少,出现典型的纤维素样坏死.结论:母胎界面MMP-9/TIMP-1表达异常与妊高征发病及胎盘病理改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为有效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铜粱县的育龄妇女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妇女具有一定的生殖生理、避孕及性病知识,但明显不足,特别是涉及避孕知识和性病,尤其是爱滋病防治知识比较欠缺.她们现有的知识主要来自电视、书报传媒以及家人朋友.结论:应把生殖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任务来抓,根据不同年龄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内容和方法,形式应灵活多样,重点内容应包括性教育、性知识与性卫生、避孕与节育知识、卫生保健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不同民族女性主要死因的年龄分布及期望寿命.方法:采用死亡病例回顾分析方法,对延吉市不同民族中老年妇女死亡病例进行调查.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9)进行编码及统计.结果:从主要死因的年龄分布看,汉族中年组以肿瘤(38.5%)为主,其次是意外伤害(15.4%)和心血管病(10.3%);老年组以脑血管病(21.6%)、心血管病(19.8%)以及呼吸系统病(19.8%)为主.朝鲜族中年组以脑血管病(28.7%)及肿瘤(27.7%)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病(14.9%)和心血管病(8.9%);老年组以脑血管病(37.9%)、心血管病(26.6%)为主,其次是肿瘤(9.2%).延吉市女性汉族和朝鲜族的平均期望寿命分别为82.29岁及79.40岁,汉族的期望寿命高于朝鲜族.朝鲜族女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大于汉族,而恶性肿瘤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汉族高于朝鲜族.结论:不同民族女性主要死因的年龄分布、平均期望寿命水平及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差异较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肾及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根据病因对血压偏高的儿童及早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不仅能提高儿童一生的生活质量,对预防成人高血压、推迟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也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总结该院用氯米芬与Vit E治愈男性不育96例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4年1月门诊治疗男性不育的精液质量、治疗方法和妊娠情况.结果:96例中以少精、死精及活动力差为主.用低中剂量氯米芬与Vit E 25d、停药5 d,重复用药2~12个月,大多数在用药4~6个月有孕.治愈96例已受孕75例,占78.12%.结论:治疗男性不育,必须详细询问病史,重在查精液质量,说服病员积极配合治疗.用该方案治疗效果好,几乎无副作用,可以在各地广泛应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