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羊水粪染与新生儿窒息相关性分析

杨桂玲

关键词:羊水粪染, 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摘要:目的:探讨羊水粪染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观察1999年5月~2004年5月新生儿羊水粪染者267例和同等条件下羊水无粪染者1 235例,对羊水性状、胎儿窘迫率、出生Apgar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粪染Ⅱ度、Ⅲ度电脑胎心监护异常率、手术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羊水清亮和羊水污染Ⅰ度者(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羊水粪染的程度有关,羊水粪染可作为胎儿窘迫的诊断标准之一.一旦出现羊水粪染伴电脑胎心监护异常者应立即结束分娩.羊水粪染Ⅲ度者即使电脑胎心监护正常,立即结束分娩也不为过.加强围产期监护,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防止胎粪吸入综合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双胎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胎妊娠的结局.方法:对IVF-ET术后47例双胎妊娠(研究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自然受孕98例双胎(对照组)做比较.结果:研究组孕妇平均年龄较高,初产妇比例较高,而分娩孕周较低;妊娠并发症中,早产、妊娠期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高胆红素血症、转儿科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VF-ET术后双胎妊娠并发症和不良新生儿结局具有更大的风险,加强IVF-ET术后双胎妊娠并发症的防治和产前、产时监护有重要意义.

    作者:艾文;刘正平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腹腔镜在诊治急性盆腔炎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诊治急性盆腔炎中的价值.方法:2003年1月~2004年8月应用腹腔镜诊治急性盆腔炎16例,依镜下情况及有无生育要求行相应处理:抗生素液冲洗,输卵管保守性手术、切除术,附件切除术及盆腔粘连分解术.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了及时诊治,无并发症及中转开腹发生.结论:腹腔镜结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肯定,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痛苦小,不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是诊治急性盆腔炎的佳有效方法,尤适合年轻有生育要求者.

    作者:骆亚平;扬君;孙娟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围绝经期妇女脑卒中后家庭支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分析围绝经期妇女脑卒中后的家庭支持和生活质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MPSS-Fa)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QOLQ),以随机抽样法,对65名45~55岁的女性脑卒中患者进行1年的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女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家庭支持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05,P<0.001),提示医护人员可通过增加家庭支持来提高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玉琴;张循格;程玲;马学英;毛雪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及诊治常规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属高危妊娠,对母儿健康均有较大危害.GDM的临床过程较复杂,至今母婴死亡率仍较高.过去对GDM的管理集中在母亲的存活和分娩活婴,如今不仅要考虑妊娠的正常结局,还将给母亲、胎儿建立一个环境,从生命的开始就要有一个高质量的孩子.由于GDM多发病于妊娠中期,初始症状不明显,发现较晚.等到妊娠末期或分娩时才发现,已对母亲和胎儿造成了较大的损害(对胎儿可能造成部分不可逆的损害),失去了佳治疗时机.因此对GDM的早诊断、早治疗是影响母婴结局的重要手段.而对众多的孕妇人群中如何早期发现GDM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韩昌;于世勇;林扬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病因较复杂,与生物、社会、心理因素均有关[1].本文就孕妇产前心理状态、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文化程度、家庭关系、新生儿性别等有关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祝贺;宋琳;马海鸥;孙晓杰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1,6-二磷酸果糖和黄芪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和黄芪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血清肌钙蛋白(cTnI)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经临床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黄芪注射液10 ml/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50~250 ml静脉点滴,每日1次,15 d为1疗程,并辅以大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FDP)150~250 mg/(kg·d),15 d为1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分别测血清cTnI及心电图,并对心电图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同时测柯萨奇病毒抗体(CVB-IgM).结果:治疗后1周、2周两组血清cTnI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分别为:t=3.636,P<0.01;t=6.67,P<0.001).治疗后1周两组ECG异常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但在2周、1个月后ST-T改变、室性早搏恢复例数观察组多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5.705、6.42、6.411、4.5,P<0.05).3个月复查时,ST-T改变恢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5.621,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和黄芪联用能够快速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cTnI,促进异常心电图的恢复,改善其预后.

    作者:姜秀菊;张若瑜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小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穿孔诊治结果分析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少见,并发胃穿孔则病势危重、进展迅速,死亡率甚高[1~3].1989年以来,我院收治6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穿孔患儿,治疗效果尚好.

    作者:程广明;祖元琪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节育器移位及带器妊娠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节育器移位及带器妊娠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00例置环妇女节育器移位及妊娠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00例中单纯IUD移位43例,带器妊娠37例,惰性金属单环的脱落率及带器妊娠率较高;年龄25~35岁、哺乳期置环或置环第1年内带器妊娠的发生率较高.结论:IUD作为一种高效、可逆的长效避孕方法,其避孕效果不仅依赖于方法本身,还依赖于使用者的个体特征和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作者:王晓莉;颜爱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母亲依恋量表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引进母亲依恋量表,评价其在国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原量表进行翻译、修订后,选择北京有代表性地区404例次3~6岁儿童进行测试.结果:总量表和两个分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0.427~0.673,内部一致性α系数0.669~0.794)和效度.结论:该量表可在临床和社区用于评价孩子的母亲依恋.

    作者:宫玉花;季成叶;郑修霞;高树凤;田吉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沈阳市开展唐氏综合征系列产前筛查的方法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在妊娠中期筛查唐氏综合征系列[包括唐氏综合征和神经管畸形(简称唐筛)]的方法和群体干预的效果.方法:利用妇幼三级保健网络,进行唐筛的宣传、标本的采集、转运和检测母体血清中甲胎蛋白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浓度;对高危孕妇进行咨询,对彩超诊断胎儿畸形并同意者做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全部进行产后随访.结果:1998~2005年5月共筛查6.25万人,城区筛查率为70%,确诊出生缺陷245例(其中神经管缺陷畸形105例、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17例).羊膜腔穿刺及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均达到100%.结论:在妇幼保健三级保健网络中开展唐氏综合征系列产前筛查是降低出生缺陷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杨柳;崔琴子;张丽;邵杰;于军;孙焕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学龄儿童对单纯性肥胖的认知及相关行为的研究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对单纯性肥胖的认知及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对徐州市8所小学1~5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检,所得资料采用SPSS 11.5和stata 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徐州市学龄儿童及其家长对于肥胖已有一定的正确认知,但还很肤浅,对儿童肥胖的远期危害认识不足;营养知识欠缺,饮食结构不合理;静坐生活方式明显,但尚未对学习成绩和身体机能产生影响;肥胖儿童与家长在对肥胖的认知与控制上存在正相关性.结论:有必要深入探讨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儿童肥胖预防的健康促进活动.

    作者:邵继红;黄水平;卓朗;陈虎;姜海霞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长春市农村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农村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的现状与需求,为开展生殖保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春市农村15个村的已婚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有效问卷5116份,调查表经审核后输入计算机,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当前农村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婚前后、孕前后和产前后的知识及其保健措施.结论:必须广泛宣传卫生知识,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

    作者:肖万凤;于景龙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简易鼻塞氧气加压缩空气在新生儿呼吸困难时的应用

    新生儿期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造成多脏器损伤,临床上必须采取快速而有效的方法缓解缺氧,我科自制简易鼻塞氧气加压缩空气(CPAP)可根据血氧饱和度随意调整FiO2,尽可能以低的氧浓度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克服了普通简易鼻塞CPAP吸入纯氧的缺点,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荣;覃琴;向荣;滕岚;肖体敢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腹腔镜电灼打孔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电灼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药物治疗无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43例,在腹腔镜下对多囊卵巢电灼打孔,术后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观察血T、LH、FSH水平的变化及月经恢复情况、术后排卵率、妊娠率.结果:患者术后血T、LH水平下降,LH/FSH比值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月经情况明显改善,83.72%患者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术后排卵率82.72%,妊娠率为60.47%.结论:腹腔镜下电灼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康复快的特点,为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丽英;刘爱民;苑春莉;李荷莲;金茹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Apgar评分与CK-MB和cTnI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Apgar评分和CK-MB、cTnI含量的测定,为早期评价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并进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记录出生后72 h内的心脏事件并于出生后24 h、72 h、7 d测定不同Apgar评分新生儿血清CK-MB、cTnI含量,然后进行分析.结果:血清CK-MB、cTnI的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P<0.01),同一时间点在有窒息组和无窒息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有窒息组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无窒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随Apgar评分的增加逐渐降低(P<0.01).Apgar 1 min评分与CK-MB、cTnI 24 h测定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Apgar评分和CK-MB、cTnI均可作为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的评价指标.

    作者:高彬昌;栾桂珍;冯金环;栾红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羊水粪染与新生儿窒息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粪染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观察1999年5月~2004年5月新生儿羊水粪染者267例和同等条件下羊水无粪染者1 235例,对羊水性状、胎儿窘迫率、出生Apgar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粪染Ⅱ度、Ⅲ度电脑胎心监护异常率、手术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羊水清亮和羊水污染Ⅰ度者(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羊水粪染的程度有关,羊水粪染可作为胎儿窘迫的诊断标准之一.一旦出现羊水粪染伴电脑胎心监护异常者应立即结束分娩.羊水粪染Ⅲ度者即使电脑胎心监护正常,立即结束分娩也不为过.加强围产期监护,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防止胎粪吸入综合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杨桂玲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外阴营养不良治疗进展

    外阴营养不良(vulvan dystrophies)是外阴表皮的慢性损伤,以外阴瘙痒和色素减退为主要特征,晚期常伴有外阴萎缩、阴道狭窄和性交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又因该病病因至今不明,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复发率较高.多年来,临床医生都在努力寻找各种有效地治疗方法[1].

    作者:石彬;王振海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天津市6~24月婴幼儿喂养行为与能量摄入研究

    目的:了解天津市6~24 月婴幼儿的喂养行为状况及其与能量摄入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分层随机的方法抽取71例儿童进行24 h膳食回顾、1周膳食频度调查、12 h食物称重和喂养行为评估.结果:12 h膳食摄入的总能量与婴幼儿喂养行为的总分、吃饭时的行为、孩子的反应、喂养人的反应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的喂养行为与能量摄入的回归趋势不同;多数喂养人在鼓励孩子独立进食、喂养中给予言语或非言语鼓励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喂养行为与能量摄入有关,天津市6~24月婴幼儿在喂养行为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梁颖;李楠;刘冬冬;刘戌年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剖宫产手术切口皮内缝合缝线反应200例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手术切口缝合分为皮肤间断缝合及皮内缝合,其外表美观,不需拆线,住院时间短,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少数皮内缝合的手术切口在吸收期易出现缝线反应,现就我院2003年1月~2004月12年剖宫产手术切口行皮内缝合出现缝线反应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秀芹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37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巨细胞病毒性肝炎(CMV肝炎)患儿37例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20例及病毒唑对照组17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CMVPCR或尿CMV包涵体转阴率分别为92.5%和38.2%,P<0.005,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29.4%,P<0.005.且治疗组血清胆红素(SB)复常时间及谷丙转氨酶(ALT)复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治疗过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出现.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CMV肝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温凤;马均 刊期: 2005年第2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