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文;张曙;李丽英
目的:研究长期接触农药对女性生殖机能的危害,从而制定劳动保护措施,以减少对妇女的影响.方法:选择接触农药的女性作为观察组,未接触农药的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分析接触农药的女性生殖机能的变化.结果:长期接触农药的女性,月经异常、妊娠合并症、自然流产、难产及产后泌乳不足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接触农药对女性生殖机能有明显的危害,应采取适合的劳动保护措施.
作者:赵荣秀;肖树芹;郭中锋 刊期: 2004年第15期
本文通过对891例接受人流手术的未婚者进行调查,探讨未婚人流人群的高危因素,为该群体开展生殖保健教育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1年6月~2002年5月在我院计划生育门诊接受人流(包括吸、刮宫及药物流产)的未婚女性均列为调查对象.有下列情况者视为高危人流:年龄小于20岁、近期(3个月内)人流史,多(≤3)次人流,早孕合并性病,早孕合并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及阴道占位性肿瘤,早孕合并子宫畸形或阴道畸形,大月份钳刮,其他(早孕合并主要脏器疾病或凝血机制障碍、贫血、甲亢等).
作者:孟培;吴海燕;闫素文;赵欣;解放军第 刊期: 2004年第15期
本文就我院2002年12月~2004年3月应用HEWLETTPACKARDM135lA型胎心监护仪所获52例产时胎心减速图形、分娩方式及其因果进行分析和评价.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组52例,初产妇49例,经产妇3例,均为高危状态;过期妊娠羊水胎粪污染5例,过期或延期妊娠胎膜早破并羊水过少19例,产时胎心异常和(或)羊水胎粪污染19例,妊高征3例,臀位3例,活跃期延长2例,高龄初产1例.
作者:滕斌;刘薇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降低使用皮下埋植(皮埋)剂的副反应,提高继续使用率.方法:对4 659例合格入选的育龄妇女按不同体重随机分为减量皮埋组(减量组)2 243例,普通皮埋组(对照组)2 316例,观察5年各组的避孕效果、副反应和续用率.结果:随皮埋药量的减少,副反应逐渐减轻.月经紊乱减量组平均为28.0%,对照组平均为70.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减量组和对照组的5年继续使用率平均分别为72.0%和50.0%,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5年累计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量皮下埋植剂避孕法既保持了普通皮下埋植剂避孕法的优势(长效、高效、可逆),又克服了普通皮埋法月经紊乱发生率高、影响续用率的缺点,可接受性好,同时又不使妊娠率有明显提高.
作者:吴志梅;赵晓霞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加强农村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西宁市城东区2个镇所属的20个行政村1996~2000年高危妊娠孕产妇监测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个镇20个村在5年中孕产妇总数为3 627名,筛查出高危孕产妇485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13.37%;5年中孕产妇死亡6例,死亡率为165.42/10万.其中高危妊娠死亡4例,死亡率为110.28/10万,非高危妊娠死亡2例,死亡率为55.14/10万,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别.结论:做好农村基层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是降低两个死亡率根本的措施之一.
作者:马效兰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措施进行评价.方法:调查1996~2003年该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死亡率.结果:2003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比1996年下降了66.21%、67.37%、65.36%.死因顺位发生了变化,新生儿畸形、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婴儿死亡的前2位原因.结论:要加强对乡村两级妇幼人员的培训,重视产前检查,筛查出生缺陷,开展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李文孝;刘素兰;李晋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本文根据1988~2002年病残儿医学鉴定小组接受605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目的是根据疾病发生情况给予优生优育知识指导,加强产科质量,降低或减少遗传性疾病或智力低下患儿出生,有利于人口素质提高.
作者:朱琴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治疗严重弱视高效、省时的方法.方法:门诊随机选择难治性弱视100例152眼6~12岁儿童采用等级视标综合治疗仪治疗难治性的严重弱视(治疗组),并与传统的视标非等级综合弱视治疗仪进行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的基本治愈率为82.86%,总有效率为100.00%;而对照组总的基本治愈率为53.66%,总有效率为92.6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等级视标综合治疗仪治疗难治性弱视比传统的治疗仪效果好,显著提高基本治愈率,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新方法.
作者:梁小燕;胡玉珊;吴瑞兰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带血血铅浓度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在太原市区收集脐带血标本125份,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血铅浓度并自拟访谈式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相应的125名孕妇进行诸多影响因素的调查,用多因素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的脐带血血铅水平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125例脐带血血铅浓度呈正偏态分布,范围4.233~23.87μg/dl,中位数为9.368μg/dl,脐带血铅水平超过目前认为安全界限(10μg/dl)的占42.4%.孕妇使用粉质化妆品、缺钙、居住于污染区是胎儿期铅暴露的危险因素.
作者:戴伏英;范淑兰;邢玉梅;成要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子宫收缩及哺乳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术前无凝血机制障碍健康足月初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行剖官产手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n=55),使用雅培电子泵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维持48h.对照组(n=55),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以肌注哌替啶止痛.术后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及48 h的子宫高度、阴道出血量和泌乳时间.结果:镇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两组间无差别,两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及48 h的子宫高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组的24 h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48 h无差异,且泌乳时间也早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具有提高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不延长肛门排气时间,对子宫收缩无明显影响,也不增加阴道出血量,还可加强产后早泌乳的优点,是值得推荐的镇痛方法.
作者:王静文;张曙;李丽英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评价纳络酮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方法:35例HIE早期(生后12 h内)开始应用纳洛酮静脉治疗.结果:纳洛酮治疗新生儿HIE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HIE疗效确切,尽早使用可提高HIE患儿的治愈、好转率.
作者:居凤龙;马延军;杨及时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血钙水平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正常分娩的足月黄疸新生儿93例,分别检测血清胆红素、血钙和BAEP,拟作协方差分析探讨胆红素与血钙对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的联合作用.结果:①高胆红素组血清游离钙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组;②高胆红素组各波的潜伏期、波间期均显著延长;③胆红素与血钙对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的联合作用是显著的,校正血钙水平后,I波的差别无显著性.结论:钙离子异常分布可能与胆红素对听力损害的机制有关.
作者:邱亿腾;罗先琼;周才;张小玲;潘力;赖有行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TCD在预测子痫和先兆子痫以及监测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不同,分为A、B、C 3组,通过每组先兆子痫和子痫的发病率,得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越快,先兆子痫和子痫的发病率越高(x2=17.05 P<0.05);②通过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下降(t=10.27 P<0.05).结论,TCD通过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能预测子痫和先兆子痫的发生,并能监测治疗效果.
作者:李晋琼;李娟;王文杰;宫桂兰 刊期: 2004年第15期
我院在2002年利用子宫内膜热剥离系统(热球仪)治疗顽固性子宫功能性出血153例,收到了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153例患者为2002年因功能性子宫出血收治入院.其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86%病人历经2次以上刮宫,51%病人经药物治疗无效,多数病人74.5%合并有贫血.
作者:林树;张世红;林慧;张洪莲;陈百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方法:对1990年以来中文文献报告的AFLP 22例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AFLP的发病率为1:20 540,86.4%的患者有临床症状.体征为黄疸(86.4%)、水肿(27.3%)和腹水(27.3%).AFLP的产科并发症为产后出血(77.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77.3%)、肾功能衰竭(63.6%)、肝性脑病(50.0%)、胎儿窘迫(40.9%)、死胎(13.6%)和新生儿窒息(59.1%).化验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尿酸和白细胞升高、血小板降低.12例患者剖宫产终止妊娠,占54.5%.其中5例因子宫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占22.7%.有6例行肾透析治疗,占肾功能衰竭者的42.86%.孕产妇死亡5例,占22.7%.结论:AFLP是一种严重的少见的妊娠并发症,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张媛;樊尚荣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在职女职工生殖健康状况和需求,探讨在职女职工生殖保健的服务模式.方法:从西城区随机抽取2个工厂、2所学校、4所机关共401名在职女职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职女职工目前的生殖健康状况为避孕节育方法缺乏有效性;紧急避孕没有完全落实;相当一部分人群没有进行定期妇科体检,并且与职业、年龄、经济有关性传播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生殖系统患病率较高,40~50岁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进行定期的体检,以讲座形式为主,多种途径获得生殖保健知识是在职女职工的迫切需求.建议今后在职女职工生殖保健的服务应以妇女为中心,为妇女提供安全、高效、经济方便的避孕节育服务,从政策、法律上保障这一人群得到定期的预防保健.加强融预防保健、计划生育等六项工作为一体的社区建设,完善和加强单位医务室开展生殖保健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妇幼保健机构应起到监督指导作用,定期组织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健康大课堂,满足在职女职工对生殖保健知识的需求.加强多部门合作,促进生殖健康的支持系统的建立.
作者:闫学明;于海莲;李越;甘力鹰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2000年1月~2003年10月307个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并用卵泡雌激素/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SH/HMG/HCG)进行控制性超排卵的IVF-ET周期(297例患者),采用放免测定技术,测定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观察着床情况.所有的平均值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E2>11000 pmol/L的病例组一级胚胎的发生数与移植数明显增高(P<0.005),而一级胚胎的着床率明显下降(P<0.005),移植胚胎着床率四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1.6 nmol/L时一级胚胎的移植数与其他组相比明显减少(P<0.005),一级胚胎的着床率四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是移植胚胎着床率P<1.6 nmol/L时却明显降低(P<0.005).P/E2比值<0.5和>2.0的病例组与0.5<P/E2<2.0病例组相比着床率明显低下(P<0.005).结论:注射HCG日血E2值与一级胚胎的着床率无相关,E2的临界值没有临床意义.P<1.6 nmol/L胚胎质量下降.P/E2比值过低(<0.5)或过高(>2.0)移植胚胎的质量与着床环境低下,移植着床率下降.
作者:熊曙康;张振强;刘晓红;郑明男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卵巢畸胎瘤的CT表现.方法:全部病例做了CT扫描.结果:右侧17例,左侧18例,平均大直径85 mm.29例圆形或椭圆形,6例不规则形.33例脂质成分存在.30例良性者23例显示瘤壁结节,7例为实性肿块,5例可见脂/液平面;5例恶性者密度不均匀.30/35例见钙化或骨化.3例恶性者并发腹膜转移.结论:发生于卵巢的含有脂质成分和钙化或骨化斑者应考虑本病诊断.
作者:杨涛;张立言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调查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检测血清Ca、P、AKP、拍摄左腕关节、双膝关节X线片.结果: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10.54%,婴幼儿患病率21.42%,3~7岁儿童患病率4.10%.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6个月~2岁婴幼儿患病率高,6~7岁组低.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无服用或无规则服用鱼肝油、户外活动每天少于2 h、家庭年人均收入少于1 000元、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反复呼吸道感染、常患腹泻和厌食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的相关因素.结论: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10.54%,须加强防治.
作者:王盈盈;蔡丽如;陈丽娜;周延安;黄永莲;高瑛瑛;陈俊伟;庄镇漳;陈青;王素珍 刊期: 2004年第15期
妊高征是妊娠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生命安全.我院自2002年1月~2003年4月共收住院的妊高征孕妇140例.我们细心观察、严密监护,处理及时,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及产妇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彩霞;赵溪平;杨佩兰 刊期: 2004年第15期